《難經懸解》~ 書新刻黃氏遺書後 (1)

回本書目錄

書新刻黃氏遺書後 (1)

1. 書新刻黃氏遺書後

上書三種,昌邑黃坤載先生所著也。

先生博極群書,尤邃於《易》,諸子百家,靡不精熟。中年偶患目疾,頗為醫工所誤,乃專致於黃帝、岐伯、越人、仲景四聖之書。探賾索隱,抉其陰陽升降之理,著書十一種,今《四庫全書存目》中所著錄者是也。

先生嫉近代諸醫家離經畔道,多逞私說,反復辨難,闢其乖謬,緣是為世詬病,故其書屏不傳。

嘉慶中葉,吾鄉先輩張皋聞、翰風二先生昆仲,同客京師。一日,皋聞於廠肆廢麓中得先生所著醫書一冊,以示翰風,曰:其文駕魏晉上。翰風素工醫,讀之曰:豈特其文,其於醫,直仲景後一人而已。即之廠肆,編索他冊,不可得。

道光己丑,翰風權知山東館陶縣事。掖校官張君蘊山,昌邑人也,得先生所著《素靈微蘊》、《傷寒懸解》、《四聖心源》、《長沙藥解》、《傷寒說意》、《金匱懸解》,錄以授翰風。館陶鮮刻工,翰風乃郵寄其尤要者刻於京師,世所傳《宛鄰書屋叢書》中《黃氏遺書四種》是也。

未幾,翰風先生歸道山,令子仲遠同年,承先志將南歸,丐其友董子遠孝廉、楊用明外翰兼程赴昌邑,擬盡錄先生所著書。值先生子姓亦有喪,子遠、用明窮一日夜之力,僅錄得《四聖懸樞》、《玉楸藥解》,以報仲遠。邇年徐受衡侍郎刻於閩,歐陽曉岑觀察刻於皖,彭器之觀察刻於蜀,世所稱《黃氏遺書八種》,皆轉輾從仲遠錄出者也。

而《素問》、《靈樞》、《難經》三懸解,卒鮮傳本,近更喪亂,昌邑亦經兵燹,先生之書,將不可過問矣。

今歲正月,吾鄉馮賡廷國學正於廠肆中得先生生平著述鈔本數冊,則三懸解具在焉。賡廷固精於醫,而有志於振興斯道者,既幸先生之醫書得此而大備,而此三書者,世無刻本,急思公諸同好,以廣其傳。聞崇樸山將軍藏宋刻《素問》、《靈樞》新校正本,假以校讎,爰付剞劂,而屬(曾向)識其緣起如此。

翰風先生嘗曰:醫學盛於上古,衰於後世。蓋自劉朱之言盈天下,舉世惟知滋陰熄火之為急,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誠咄咄怪事!先生所為,表闡四聖之旨,而於近代之邪說詖辭,拒之必力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先生有焉。或謂先生論醫,偏於扶陽,考之《素問·生氣通天論》,重言陽氣者五,《傷寒論·少陰篇》曰: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陽貴陰賤,古訓昭然,先生豈臆說哉!

是故欲知醫,必盡通四聖之書,欲通四聖之書,必先讀先生之書。今先生之書十一種俱刊行於世,是天心之仁愛斯人,不忍以斯人之疾病生死,終聽之於二三庸妄之說,而特啟先生,以昌明四聖之學。後之君子,舉金元以來謬種流傳諸書付之一炬,獨守先生之言,與晉唐諸名醫參互考訂,以直接四聖心傳,庶幾民無夭札,世登壽域。此則先生之志,亦即賡廷刊是書之志也夫。

白話文:

《書新刻黃氏遺書後》

這三種著作,是昌邑黃坤載先生所撰寫的。

先生學識淵博,尤其精通《易經》,諸子百家的學說無不深入鑽研。中年時偶然患眼疾,被庸醫誤治,便全心研讀黃帝、岐伯、扁鵲、張仲景四位聖賢的醫書。他探究其中的深奧道理,闡明陰陽升降的法則,著有十一部醫書,現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

先生痛恨近代醫家違背經典、曲解醫道,多憑個人見解行事,因而反覆辯駁,揭露其謬誤,因此遭到世人非議,著作也未能流傳。

嘉慶年間,我同鄉前輩張皋聞、翰風兄弟客居京城。一日,皋聞在書肆的廢紙堆中偶然發現先生的一本醫書,給翰風看並說:「這文章勝過魏晉之作。」翰風精通醫術,讀後道:「何止文採,論醫術,他可說是仲景之後第一人!」兩人再去書肆搜尋其他著作,卻未能找到。

道光己醜年(1829年),翰風任山東館陶縣代理知縣。當地學官張蘊山是昌邑人,找到黃先生的《素靈微蘊》《傷寒懸解》《四聖心源》《長沙藥解》《傷寒說意》《金匱懸解》抄錄交給翰風。館陶缺乏刻印工匠,翰風便將最重要的幾部寄到京城刊刻,即流傳於世的《宛鄰書屋叢書》中的《黃氏遺書四種》。

不久翰風去世,其子仲遠繼承遺志,南歸前委託友人董子遠(孝廉)、楊用明趕赴昌邑,想抄錄先生全部著作。適逢黃氏家族也有喪事,兩人僅用一晝夜抄得《四聖懸樞》《玉楸藥解》回報仲遠。後來徐受衡侍郎在福建、歐陽曉岑在安徽、彭器之在四川分別刊刻,形成世傳的《黃氏遺書八種》,均輾轉自仲遠處所得。

然而《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三書一直少有傳本,近年戰亂頻仍,昌邑遭兵災,先生的著作恐將湮沒。

今年正月,同鄉馮賡廷(國子監學正)在書肆購得先生手稿數冊,驚喜發現三種懸解皆在其中。賡廷醫術精湛且立志振興醫道,見黃氏醫書因此得以完備,而此三書尚未刊刻,亟欲公開以廣流傳。聽聞崇樸山將軍藏有宋版《素問》《靈樞》校正本,借來校對後付梓,並囑(曾向)撰文說明緣由。

翰風先生曾言:「醫學興盛於上古,衰敗於後世。」自劉完素、朱震亨學說盛行,世人只知滋陰降火,此等謬論流毒天下,百姓卻盲目追隨,實為咄咄怪事!黃先生彰顯四聖真諦,極力駁斥近代邪說。孟子雲:「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先生正是如此。有人批評他過於重視扶陽,但《素問·生氣通天論》五次強調陽氣,《傷寒論·少陰篇》亦言「少陰負趺陽者為順」,陽主陰從乃古訓明載,先生豈是妄言?

因此,欲學醫必先通曉四聖經典,欲通經典必先讀黃氏著作。如今先生十一部醫書皆刊行於世,可見上天仁愛蒼生,不忍世人被庸醫謬論所誤,特啟迪黃先生以弘揚四聖之學。後世醫者若將金元以來荒謬醫書盡焚,專研黃氏理論,再參酌晉唐名醫之說,直承四聖心法,或可令百姓免於夭亡,天下臻於康壽。此乃黃先生之志,亦是賡廷刊行此書之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