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疹一得

《疫疹一得》是清代醫家余霖(字師愚,號東皋)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完成的一部溫病專著,被視為溫病學說發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余霖撰寫此書,其動機源於親身的慘痛經歷——其父不幸死於時疫。這份深切的悲痛促使他痛定思痛,潛心鑽研疫疹的病因、病機、辨證與治療,最終將其臨床心得與理論見解彙集成書,名曰「一得」,意在謙稱其學術上的微薄成就,實則包含了他畢生的心血與獨到認識。

在《疫疹一得》問世之前,雖然中醫典籍如張仲景的《傷寒論》對外感病有基礎性的論述,但對於性質異於傷寒的瘟疫(急性傳染病),缺乏系統而深入的專門研究。直至明末吳又可撰寫《瘟疫論》,才首開先河,明確將瘟疫與傷寒區分開來,指出瘟疫由「戾氣」所感,其病因病機與傷寒(多由寒邪外侵)截然不同,治療方法亦應有別。吳氏的學說為溫病學派的興起奠定了基礎。余霖正是在此背景下,繼承並發展了吳氏的理論。他在書中強調,瘟疫與傷寒雖然同為外感病,但本質屬性不同:傷寒多由寒邪引起,而瘟疫則多由溫熱疫毒之邪侵襲所致,性質偏熱、傳染性強、病情變化急劇、死亡率高。若將治療傷寒的方法套用於瘟疫,非但無效,反而可能貽誤病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對疫疹必須有獨立的認識和治療體系。

余霖在書中深入探討了疫疹的發病原因。他認為,疫疹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天氣、水土、飲食、情志等。但他尤其強調「運氣」在疫病發生中的作用。在中醫傳統理論中,運氣學說是研究天地陰陽五行之氣在不同時間下的變化規律及其對氣候、物候和人體健康的影響。余霖認為,運氣是一種無形的氣場,其異常變化會影響人體的陰陽平衡和氣機運行,導致正氣虛弱,邪氣乘虛而入,從而引發瘟疫。這種將疫病發生與宏觀的宇宙氣運變化聯繫起來的觀點,體現了當時部分醫家對瘟疫病因的認識深度。

除了運氣主病,余霖也從具體的病邪性質角度分析疫疹的成因,提出了「三因」學說。他認為引起疫疹的主要外邪包括風邪、暑熱之邪和濕邪。風邪侵襲常導致疫病初起發熱、惡風、頭痛等表證;暑熱之邪則表現為壯熱、煩渴、汗出等熱盛症狀;濕邪入侵則可見身重、胸悶、腹脹、苔膩等濕阻症候。這「三因」並非孤立存在,往往相互夾雜或依病程轉化,共同致病。

在辨證方面,余霖在書中提到了「三證」,即熱證、寒證、暑證。然而,從全書的治療重點來看,尤其是對石膏重用的強調,可以判斷余氏所論的疫疹,其核心病機是體內的熱毒亢盛。他雖然提出了寒證和暑證,但其描述和所列治法(如清熱解毒、利濕等)與典型的寒邪傷人或純粹的暑邪傷人有所區別,更傾向於在熱毒基礎上的兼夾或不同層面的表現。總之,辨清疫疹的熱毒性質及所處階段,是診斷的關鍵。

《疫疹一得》最為人稱道且最具臨床價值的貢獻,在於其對疫疹治療方法的豐富和發展。余霖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面對熱勢兇猛、變化迅速的疫疹,傳統的治療方法往往力不從心。他洞察到疫毒的深重熱邪是導致病情危重的關鍵,因此大膽革新,將治療重點放在清瀉實熱、解毒辟穢上。余氏尤其擅長並力主在疫疹、溫病治療中重用石膏。石膏性味辛甘大寒,歸陽明經,具有卓越的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功效。余霖認為,對於熱毒熾盛的疫疹,非大劑量石膏不足以迅速清除高熱、挽救危象,甚至發出「非石膏不足以治熱疫」的臨床見解。他突破了前人使用石膏的保守劑量,敢於使用數兩甚至更多的石膏,這種膽識在當時的醫界是罕見的。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重用石膏對於治療疫疹高熱、譫語、斑疹等熱毒內陷的危重症候確有奇效,挽救了無數生命。

在藥方應用方面,余霖不僅推崇石膏,更在實踐中創制了療效卓著的方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瘟敗毒飲。此方以石膏、黃連、黃芩、梔子等苦寒清熱解毒藥為主,輔以犀角(或水牛角)、玄參、連翹、板藍根、地黃等涼血解毒、養陰生津之品,並配伍桔梗、知母、甘草等藥,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散瘀、養陰生津、宣肺利咽的作用。清瘟敗毒飲針對疫疹邪熱深入營血、氣營兩燔甚至三焦彌漫的危重階段,是清代溫病學派治療熱毒證的代表方劑之一,至今仍廣泛應用於臨床。書中也提到了銀翹散、桑菊飲等清疏肺衛的常用方劑,這些方劑多用於疫疹初起、邪在衛氣階段,體現了分階段治療的思路。

除了藥物治療,余霖也在書中強調了患者在病期的日常護理和禁忌事項。他提出了「三禁」:禁酒、禁房事、禁生冷。酒性辛熱,容易助濕生熱,加重病情;房事耗損精氣,使正氣虛弱,無力抗邪;生冷食物損傷脾胃陽氣,影響消化吸收,且可能阻礙藥力發揮。這些禁忌旨在減少對身體的損耗和不良刺激,為機體恢復創造條件。同時,他給予了「三宜」的建議:宜飲熱粥、宜多休息、宜多喝水。熱粥易於消化吸收,能補充能量;多休息有助於保存體力,增強抵抗力;多喝水則有助於清熱、排毒、補充體液。這些簡單而實用的建議,體現了余霖對疫疹患者全面護理的重視,也符合現代醫學對傳染病患者的一般護理原則。

《疫疹一得》的問世及其流傳,在當時的醫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序言多位作者對余霖的醫術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其在治療疫疹方面往往能力挽狂瀾,救治他醫束手無策的危重病人。他的敢於用藥、善於用藥,尤其是重用石膏的經驗,雖然在當時曾引發一些爭議,但大量的成功案例最終證明了他的方法的有效性,為溫病學派積累了寶貴的臨床經驗。此書的付梓,使得余霖的獨到見解和寶貴經驗得以廣泛傳播,對後世醫家治療瘟疫和其他溫熱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指導。儘管書中關於運氣主病的論述在現代看來可能缺乏直接的科學依據,但其對疫病熱毒病機的深刻認識、對石膏等清熱解毒藥物的應用心得,以及創制清瘟敗毒飲等有效方劑的貢獻,使其在溫病學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研究清代溫病學和疫病防治的重要文獻。


序 (1)

序 (2)

序 (3)

序 (4)

自序

卷上 (1)

卷上 (2)

卷上 (3)

卷上 (4)

卷上 (5)

卷上 (6)

卷上 (7)

卷上 (8)

卷上 (9)

卷上 (10)

卷上 (11)

卷上 (12)

卷上 (13)

卷上 (14)

卷下 (1)

卷下 (2)

卷下 (3)

卷下 (4)

卷下 (5)

卷下 (6)

卷下 (7)

卷下 (8)

卷下 (9)

卷下 (10)

卷下 (11)

卷下 (12)

卷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