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疹一得》~ 卷上 (5)
卷上 (5)
1. 咬牙
齒者骨之餘。有以咬牙為血虛,謂雜證則然耳。疫疹咬牙,是肝經熱極。肝為血海,被火煎熬,牙失其養,故頻頻而作。
白話文:
牙齒是骨頭的一部分。有人認爲咬牙是因爲血液不足,但這只是對於雜病而言。如果在瘟疫或皮疹時出現咬牙現象,則表示肝臟經絡熱極了。肝臟被稱爲“血海”,若受到火熱煎熬,就會失去對牙齒的滋養作用,因此頻繁地發生這種情況。
2. 鼻衄湧泉
雜症鼻衄,迫於肺經浮游之火,而疫乃陽明鬱熱上衝於腦。鼻通於腦,熱血上溢,故從鼻出如泉。
白話文:
當鼻子出血時,可能是因為肺部有輕微的炎症,也有可能是因為身體內部積聚了過多的熱氣,導致血液在頭部流動不暢,而出現在鼻子裡像泉水一樣流出的情況。
3. 舌上珍珠
舌上白點如珠,乃水化之象,較之紫赤黃黑,古人謂之芒刺者更重。
白話文:
舌頭上有像珍珠一樣的小白點,這是水分過多的症狀,比紫色、紅色、黃色和黑色的舌苔更加嚴重。古時候的人稱這種小白點為“芒刺”。
4. 舌如鐵甲
(此三十六舌未有者)
疫症初起,苔如膩粉,此火極水化。醫者誤認為寒,妄投溫表,其病反劇,其苔愈厚,加以重劑,以致精液愈耗,水不上升,二火煎熬,變白為黑,其堅如鐵,其厚如甲,敲之戛戛有聲,言語不清,非舌卷也。治之得法,其甲整脫。(經驗)
白話文:
當瘟疫剛開始時,舌頭上的苔像粉末一樣黏稠,這是因為火氣過盛而導致水分減少。醫生如果錯誤地認定這是由於寒冷引起的病症,就胡亂使用暖性藥物治療,那麼病情反而會加重,舌苔也會變得更厚重。如果再加大用藥量,就會使身體裡的精華液進一步流失,使得上半身得不到足夠的水分滋潤,上下兩種火氣相互煎烤,原本白色的舌苔轉變成黑色,而且硬得像鐵塊、厚得像盔甲,敲打它還能發出嘎吱作響的聲音,病人說話含糊不清,但並不是舌頭捲曲了。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治療,就能讓舌苔自然剝落下來。(根據實際經驗)
5. 舌疔
(亦三十六舌未有)
發於舌上,或紅或紫,大如馬乳,小如櫻桃,三五不等,流膿出血。重清心火,舌上成坑,愈後自平。(經驗)
白話文:
在舌頭上出現的病狀,可能呈現紅色或紫色,形狀大如馬奶,小如櫻桃,大小不一,從三四個到五六個不等,會流出膿液並引起出血。
這種情況是因為內心的火氣過盛導致的,舌頭上會形成坑洞,待病情痊癒後,坑洞就會自然平復。這是臨牀經驗所得。
6. 舌長
熱病愈後,舌出寸余,累日不收,名曰陽強。因犯房勞而得。長數寸者不救。
白話文:
熱病痊癒後,舌頭突出一寸多,連續好幾天都不收回來,這被稱為「陽強」。這是因為過度房事所導致的。如果舌頭長達數寸,則無法治療。
7. 舌衄
肝熱太盛,血無所藏,上溢心苗而出。
8. 齒衄
牙床屬胃,齒統十二經。此陽明熱傳少陰,二經相併,故血出牙縫。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意思是:「牙牀屬於胃部,而牙齒則與人體的十二條經脈有關聯。當太陽經(即陽明經)中的熱氣轉移到了少陰經時,兩者合在一起,因此會出現血液從牙縫流出的情況。」換句話說,就是因為身體內有過多的熱氣在流動,導致口腔出血。
9. 譫語
心主神,心靜則神爽,心為烈火所燔,神自不清,譫語所由來矣。
10. 呃逆
人之陰氣,賴胃以養。胃火上衝,肝膽之火亦相隨助之,肺金之氣不能下降,由清道而上衝喉嚨,故呃而有聲。
白話文:
人的陰氣靠著胃來滋養。如果胃中的熱氣往上竄升,肝和膽的火氣也會跟隨著助長,使得肺部的涼性氣息無法往下沈降,從清道向上竄到喉嚨,因此會發出聲音打嗝。
11. 嘔吐
邪入於胃則吐,毒猶因吐而得發越,至於乾嘔則重矣。總因內有伏毒,清胃自不容緩。
白話文:
當邪氣進入到胃部時,人就會出現嘔吐的情況,但這也是因為毒素透過嘔吐得以排出身體的一種表現。如果到了只是感到想吐卻沒有真正嘔出的地步,那就表示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了。整體來說,這是因為體內藏有毒素,清理胃部的事情就變得刻不容緩了。
12. 似痢非痢
瘟毒移於大腸,裡急後重,赤白相兼,或下惡垢,或下紫血。其人必惡寒發熱,小水短縮。此熱滯大腸,只宜清熱利水,其痢自止。誤用通利止澀之劑不救。
白話文:
當瘟疫和毒素影響到大腸時,會出現腹內緊張、排便困難以及有黏液或者血液混合在糞便中的症狀,甚至可能排出污穢物質或是紫色的血液。患者通常會感到寒冷並伴有發燒,尿量也會減少。這是因為熱氣阻塞了大腸,應該要清熱利水才能使拉肚子的情況停止。如果錯誤地使用疏通和收斂藥物是無法治癒的。
13. 熱注大腸
毒火注於大腸,有下惡垢者,有利清水者,有傾腸直注者,有完穀不化者。此邪熱不殺穀,非脾虛也,較之似痢者稍輕。考其症,身必大熱,氣必雄壯,小水必短,唇必焦紫,大渴喜冷,四肢時而厥逆,腹痛不已。此熱注大腸,因其勢而清利之,泄自止矣。
白話文:
如果毒火積聚在大腸,會出現排泄物惡臭、排泄物稀薄、瀉下如注、食物消化不良等症狀。這種情況雖然伴隨腹瀉,但並非脾虛導致,症状比痢疾輕一些。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熱、氣力充沛、小便量少、嘴唇乾燥發紫、口渴喜飲冷水、四肢發冷、腹痛不止等症狀。由於熱邪聚集在大腸,應該用清涼之法瀉火排毒,如此症状就能自行緩解。
14. 大便不通
大腸為傳送之官,欲通則易,欲實則難。雜症見此,有補有下,而疫症閉結,因毒火煎熬,大腸枯燥不能潤下,誤用通利,速其死也。
白話文:
大腸是負責排泄的器官,如果保持暢通就容易,但如果堵塞了就很困難。在治療各種疾病時,要根據情況使用補藥或瀉藥,但是如果遇到瘟疫引起的便祕,因為有毒熱煎烤導致大腸乾燥無法順利排泄,若錯誤地使用疏通的方法,會加速死亡。
15. 大便下血
邪犯五臟,則三陰脈絡不和,血自停滯,滲入大腸,故血從便出。
16. 小便短縮如油
小便澀赤,亦屬膀胱熱極,況短而且縮,其色如油乎!蓋因熱毒下注,結於膀胱。
白話文:
尿液變得稠密和紅褐色,這也是因為膀胱過度發炎。更何況尿量減少且縮短,顏色像油脂一樣。這是因為熱毒向下注入並在膀胱裡凝固。
17. 小便溺血
小便出血,小腹必脹而痛。至於血出不痛,乃心移熱於小腸,故血從精竅中來也。
白話文:
尿中有血,會感到下腹部腫脳和疼痛。如果只是流血而不疼,那是因為心臟的熱氣轉移到了小腸,所以血液從生殖器官排出。
18. 發狂
猖狂剛暴,罵詈不避親疏,甚至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尋常力所能及,語生平未有之事、未見之人,如有邪附者。此陽明邪熱擾亂神明,病人亦不自知。多有看香、送祟、服符以驅邪者,可發一笑。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在描述一種病症,其症狀包括:行為異常、言論粗魯無禮、甚至會爬上高處唱歌、脫掉衣服逃跑、跳過圍牆或爬到屋子上面等超乎平常人能力的事情;還可能說出從來沒有聽過的事或是看到的人,徬彿被邪靈附身一般。這些都是因為陽明經絡中的邪熱幹擾了病人的精神狀態,他自己並不知道自己生病了。有些人會去看香、送鬼魂或者服用符咒來驅除邪靈,但這種做法只會讓人笑掉大牙。
19. 痰中帶血
火極生痰,肺熱之徵。至於帶血,熱極之象也。
20. 遺尿
疫症小便自遺,非腎虛不約,乃熱毒流於膀胱。其人必昏沉譫語,遺不自知。
白話文:
當瘟疫導致尿失禁時,這並不是因為腎臟虛弱而無法控制,而是由於熱毒流入了膀胱。患者會感到頭暈、神志不清並且胡言亂語,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尿失禁了。
21. 喘嗽
諸病喘滿,皆屬於熱。五臟生成篇曰:上氣喘嗽,厥在胸中,遏在手陽明、太陰。胸中者,太陰肺之分也,手陽明大腸為肺之表,二經之邪熱逆於胸中,則為喘嗽也。
白話文:
所有的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難和腹部脹滿都與熱有關。《五臟生成篇》說: 上氣喘咳的症狀主要出現在胸部, 阻礙了手陽明經(大腸)和太陰經(脾)的功能。 胸部是屬於太陰經 (肺) 的部分, 手陽明經 (大腸) 是肺的外部保護層, 如果這兩條經絡中的邪熱進入到了胸部, 就會導致哮喘咳嗽等症狀出現。
22. 發黃
黃者中央戊己之色,屬太陰脾經。脾經挾熱,不能下輸膀胱,小水不利,經氣鬱滯,其傳為疸。周身如金矣。
白話文:
黃色是中央戊己的顏色,屬於太陰脾經。脾經夾熱氣,無法向下輸送到膀胱,導致排尿不暢,經絡氣體鬱滯,這種病傳變爲黃膽。全身像金色一樣了。
23. 循衣摸床
(撮空同)
在傷寒列於不治,疫疹有此,肝經淫熱也。肝屬木,四肢屬土,肝有邪熱,淫於脾經,此木來剋土,木動風搖,土自不安。
白話文:
傷寒是一種疾病,在古文中被認為是不可治癒的病症之一。而瘟疫和皮膚病也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由於肝臟過度發炎且產生熱氣所導致的症狀。肝臟屬於五行中的「木」,而四肢則屬於五行中的「土」。當肝臟裡存在著邪惡的熱氣時,它就會侵入到脾胃之中,形成「木克土」的情況。「木」代表的是生機勃勃、生命力旺盛的事物;「土」則象徵穩定與安寧。因此,如果「木」開始興奮並搖晃起來,那麼「土」自然也就無法保持平靜了。
24. 狐惑
狐惑之狀,其人默默欲眠,起臥不安,目牽不閉。蟲蝕其肛為狐,蝕於喉為惑。大抵病人內熱食少,腸胃空虛,三蟲求食不得,蝕人五臟。當驗其上、下唇,上唇有瘡,蟲蝕其喉,下唇有瘡,蟲蝕其肛。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狐惑病」的症狀和病因。「狐惑病」是由寄生蟲引起的疾病。
患者會感到疲倦想睡覺,但又無法安穩地躺著或坐著;眼睛也因為寄生蟲影響而難以閤眼入睡。這種疾病的特徵是:如果寄生蟲侵入肛門,就會造成肛周疼痛(稱作「狐」);如果寄生蟲侵入咽喉部位,則會引起吞嚥困難及口腔潰瘍等症狀(稱作「惑」)。通常患病者身體內部發燒且飲食量減少,導致腸胃裡的食物不足供應寄生蟲所需營養,因此這些寄生蟲便開始尋找其他地方來獲取食物。它們可能會進攻人的五髒六腑,從而引發更嚴重的病症。要確定是否患有此病可以檢查上下嘴脣是否有水泡或者膿包出現——如果有水泡或膿包在上脅部附近就表示可能被寄生蟲感染了咽喉部位;反之若是在下脹部附近發現水皰或膿包則可能是受到肛門寄生蟲攻擊所致。
25. 戰汗
先寒後戰,寒極而戰,雜症則謂元陽將脫之象,而疫則熱毒盤踞於內,外則遍體炎炎。熱極之症,是必投以寒涼,火被水克,其焰必伏。火伏於內,必生外寒,陰陽相搏則戰,一戰而經氣輸泄,大汗而解矣。
以上五十二症,疫症惡候,變態無常。以下二十症,有因失治於前者,有因不謹於後者。
白話文:
人體先感到寒冷,之後才發熱,寒冷到極點就會發熱,這類雜症代表元陽將要耗竭的徵兆。而疫病則是熱毒盤踞在體內,外在表現為全身發熱。當熱症達到極點時,一定要用寒涼藥物治療,就像水能克火,火焰就會熄滅。熱氣被壓制在體內,就會產生外寒,陰陽相互抗衡就會發熱,經過一番發熱後,經氣得以宣泄,大量出汗後就會痊癒。
以上五十二種疫病症狀,其惡劣的徵兆變化多端,捉摸不定。以下二十種症狀,有些是因為之前治療失誤導致,有些則是因為之後沒有小心謹慎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