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霖

《疫疹一得》~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疫疹案

疹出於胃,古人言熱毒未入於胃而下之,熱乘虛入胃,故發斑;熱毒已入於胃,不即下之,熱不得泄,亦發斑。此指誤下、失下而言。夫時行疫疹,未經表下,有熱不一日而即發者,有遲至四、五日而仍不透者。其發愈遲,其毒愈重。一病即發,以其胃本不虛,偶染邪氣,不能入胃,猶之牆垣高大,門戶緊密,雖有小人,無從而入,此又可所謂達於募原者也。至於遲至四、五日而仍不透者,非胃虛受毒已深,即發表攻裡過當。

胃為十二經之海,上下十二經都朝宗於胃,胃能敷布十二經,榮養百骸,毫髮之間,靡所不貫。毒既入胃,勢必亦敷布於十二經,戕害百骸。使不有以殺其炎炎之勢,則百骸受其煎熬,不危何待?瘟既曰毒,其為火也明矣。且五行各一其性,惟火有二:曰君,曰相。內陰外陽,主乎動者也。

白話文:

疹子出現在胃部,古人認為是熱毒沒有進入胃部就被迫排出,熱毒趁機進入虛弱的胃部,所以出現斑點;如果熱毒已經進入胃部,沒有及時排出,熱氣無法散發,也會出現斑點。這指的是錯誤或遺漏了排毒措施。

流行的疫疹,在沒有經過表面排毒的情況下,有的會在一天內就發病,有的會拖延到四五天才發病。發病越晚,毒性就越嚴重。如果一染病就發病,是因為胃本來就不虛弱,偶然感染了邪氣,無法進入胃部,就像高大的城牆,門戶緊閉,即使有小偷,也無法進入一樣,這也是所謂的「達於募原」。至於延遲到四五天才發病的,不是因為胃虛弱,毒氣已經深入,就是因為發表攻裡過度。

胃是十二經的匯聚之處,上下十二經都匯聚到胃,胃能將氣血輸送到十二經,滋養全身,從頭到腳,無一不貫通。毒氣進入胃後,必然也會散佈到十二經,損害全身。如果沒有辦法抑制毒氣的蔓延,全身就會被毒氣煎熬,不危險嗎?瘟疫既然稱作毒,它的性質就是火,這是顯而易見的。而且五行各有特性,只有火有兩種:君火和相火。內陰外陽,主導活動。

火之為病,其害甚大,土遇之而赤,金遇之而熔,木遇之而燃,水不勝火則涸,故《易》曰:燥萬物者,莫熯乎火。古人所謂元氣之賊也。以是知火者疹之根,疹者火之苗也。如欲其苗之外透,非滋潤其根,何能暢茂?一經表散,燔灼火焰,如火得風,其焰不愈熾乎?焰愈熾,苗愈遏矣,疹之因表而死者,比比然也。其有表而不死者,乃麻疹、風疹、暑疹之類。

有謂疹可治而斑難醫,人或即以疫疹為斑耳。夫疹亦何不可治之有?但人不敢用此法耳!

白話文:

火這種病症,危害極大。土遇到火就變成紅色,金遇到火就融化,木遇到火就燃燒,水抵擋不了火就會乾涸。所以《易經》說:「乾燥萬物的,沒有比火更厲害的了。」古人稱火為元氣的賊。由此可知,火是疹子的根源,疹子是火的苗芽。想要疹子的苗芽向外透發,必須滋潤它的根源,才能使其茂盛。如果一味地表散,焚燒火焰,就像火遇到風一樣,火焰不會更加猛烈嗎?火焰越猛烈,苗芽就越難以發芽,因此,許多人因為表散而死於疹子。那些表散不死的人,大多是麻疹、風疹、暑疹之類的病症。

有些人說疹子可以治,而斑疹就難治,甚至把疫疹當作斑疹。其實疹子為何不可治呢?只是人們不敢用這個方法而已!

2. 論疫疹之脈不宜表下

疫疹之脈,未有不數者。有浮大而數者,有沉細而數者,有不浮不沉而數者,有按之若隱若現者,此《靈樞》所謂陽毒伏匿之象也。診其脈,即知其病之吉凶。浮大而數者,其毒發揚,一經表熱,病自霍然;沉細而數者,其毒已深,大劑清解,猶易撲滅;至於若隱若現,或全伏者,其毒重矣,其症險矣。此脈得於初起者間有。

得於七、八日者頗多,何也?醫者初認為寒,重用發表,先虧其陽;表則不散,繼之以下,又虧其陰。殊不知傷寒五、六日不解,法在當下,尤必審其脈之有力者宜之。疫症者,四時不正之癘氣。夫癘氣,乃無形之毒,胃虛者感而受之,病形頗似大實,而脈象細數無力。

白話文:

疫疹脈象解讀

疫疹病人的脈象,總是有數的。有浮大而數的,有沉細而數的,有不浮不沉而數的,還有按之若隱若現的。這在《靈樞》中被稱為「陽毒伏匿之象」。醫生只要診察脈象,就能判斷病情吉凶。

浮大而數的脈象,說明毒氣外發,表熱明顯,病症會很快出現。沉細而數的脈象,說明毒氣已經深入,要使用重劑清解,仍然可以撲滅。至於若隱若現或完全隱伏的脈象,說明毒氣很重,病情凶險。

這種脈象在疾病初期偶爾出現,但在發病七、八天后出現的比較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醫生一開始誤認為是寒症,大量使用發汗藥,先耗損了陽氣;表症未消,又接著使用清熱藥,又耗損了陰氣。殊不知傷寒五、六天未解,應該當機立斷,尤其是要仔細觀察脈象是否有力,方能對症下藥。

疫症是由於四時不正導致的癘氣。癘氣是一種無形的毒氣,胃虛的人容易受到感染。雖然病症表現得像實症,但脈象卻是細數無力。

若以無形之癘氣,而當硝、黃之猛烈,邪毒焉有不乘虛而入耶?弱怯之人,不為陽脫,即為陰脫;氣血稍能駕御者,必至脈轉沉伏,變症蜂起,或四肢逆冷,或神昏譫語,或鬱冒直視,或遺尿、旁流,甚至舌卷囊縮,循衣摸床,種種惡症,頗類傷寒。醫者不悟引邪入內,陽極似陰,而曰變成陰症,妄投參、桂,死如服毒,遍身青紫,鼻口流血。如未服熱藥者,即用大劑敗毒飲,重加石膏,或可挽回。

予因歷救多人,故表而出之。

白話文:

如果用無形的邪氣,卻用硝石、硫磺這種猛烈的藥物,邪毒當然會趁虛而入。體弱的人,要不就是陽氣脫落,要不就是陰氣脫落;氣血稍微能抵抗的人,就會導致脈象轉變沉伏,各種病症蜂擁而起,例如四肢冰冷、神志昏迷胡言亂語、頭昏眼花直視、尿失禁、甚至舌頭捲縮、抓著衣服摸床等各種惡症,很像傷寒。醫生不明白是引邪入內,陽氣極度衰竭反而像陰虛,就說是變成陰虛的病症,胡亂用人參、桂枝,結果病人服藥後如同中毒,全身發紫,鼻口流血。如果沒有服用熱藥,就用大量敗毒飲,再加重石膏,或許可以挽回。

我因為曾經救治過很多人,所以把這個經驗寫出來,讓大家知道。

3. 論疫疹因乎氣運

乾隆戊子年,吾邑疫疹流行,一人得病,傳染一家,輕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內,大率如斯。初起之時,先惡寒而後發熱,頭痛如劈,腰如被杖,腹如攪腸,嘔泄兼作,大小同病,萬人一轍。有作三陽治者,有作兩感治者,有作霍亂治者。迨至兩日,惡候蜂起,種種危症,難以枚舉。

如此而死者,不可勝計。此天時之癘氣,人竟無可避者也。原夫至此之由,總不外乎氣運。人身一小天地,天地有如是之癘氣,人即有如是之癘疾,緣戊子歲少陰君火司天,大運主之,五、六月間,又少陰君火,加以少陽相火,小運主之,二之氣與三之氣合行其令,人身中只有一歲,焉能勝烈火之亢哉?醫者不按運氣,固執古方,百無一效。或有疑而商之者,彼即朗誦陳言,援以自證。

白話文:

乾隆戊子年,我們這地方流行疫疹,一個人得病,就會傳染全家,病情輕的十個人裡能活八九個,重的十個人裡只能活一兩個,全境都差不多如此。疾病剛開始時,先感到惡寒,然後發燒,頭痛得像要裂開一樣,腰部像被棍子打過似的疼痛,肚子像是腸子被攪動一樣,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大小便都帶有病症,全都是一樣的症狀。有的醫生用治療三陽的方子,有的用治療兩感(指寒熱交感)的方子,有的用治療霍亂的方子。等到兩天後,惡劣的症狀接踵而來,各種危急症狀,實在難以一一列舉。

這樣一來,死的人數就無法計算了。這都是天時所致的癘氣(疫氣),人們根本無法逃避。究其原因,總歸是氣運使然。人身就像一个小天地,天地有这样的癘氣,人就會有這樣的癘疾,因為戊子年是少陰君火司天,大運主之,到了五六月間,又是少陰君火,加上少陽相火,小運主之,二之氣和三之氣合力運行,人身上只有一年的運氣,怎麼能抵抗烈火般的亢盛之氣呢?有些醫生不按照運氣變化用藥,固執地使用古方,結果一無效果。有的醫生懷疑而來請教,他們就只會背誦陳腐的言論,用那些說法來證明自己。

要之執傷寒之法以治疫,焉有不死者乎?是人之死,不死於病而死於藥,不死於藥而竟死於執古方者之藥也。予因運氣,而悟疫症乃胃受外來之淫熱,非石膏不足以取效耳!且醫者意也,石膏者寒水也,以寒勝熱,以水剋火,每每投之百發百中。五月間余亦染疫,凡邀治者,不能親身診視,叩其症狀,錄受其方,互相傳送,活人甚眾。

癸丑京師多疫,即汪副憲、馮鴻臚亦以予方傳送,服他藥不效者,俱皆霍然。故筆之於書,名曰清瘟敗毒飲,隨症加減,詳列於後,並付治驗。

白話文:

治療瘟疫,怎麼可能完全沒有人死去?那些人死去的真正原因,不是死於疾病本身,而是死於藥物,或者死於執著古方而使用錯誤藥物。我憑藉自身經驗,悟出瘟疫的病因在於胃部受到外來淫熱的侵襲,只有用石膏才能有效治療。石膏性寒,能以寒勝熱,以水剋火,每每使用都能藥到病除。五月間,我也染上了瘟疫,凡是求醫的人,我無法親自診視,只能詢問他們的症狀,記錄藥方,互相傳送,救活了不少人。

癸丑年京師瘟疫流行,連汪副憲、馮鴻臚都用我傳授的藥方,那些服用其他藥物无效的人,都服下后立刻痊癒。因此,我將此藥方寫成文章,命名為“清瘟敗毒飲”,根據不同症状加減用藥,詳細列舉在後,並附上治療驗證。

4. 頭痛傾側

頭額目痛,頗似傷寒,然太陽、陽明頭痛,不至於傾側難舉,而此則頭痛如劈,兩目昏暈,勢若難支。總因毒火達於兩經,毒參陽位。用釜底抽薪之法,徹火下降,其痛立止,其疹自透。誤用辛香表散,燔灼火焰,必轉悶證。

白話文:

如果出現頭額部和眼睛疼痛的情況,看似像是感冒引起的症狀,但是如果是因為太陽穴或陽明穴受損所引發的頭痛,通常不會導致整個頭顱都感到劇烈疼痛,而且會有眼花癡迷的感覺,讓人覺得非常吃力。這可能是因為身體中的毒素已經影響到這些部位,並且在人體上半身產生了熱量。

可以使用釜底抽薪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讓熱度從下往上移動,這樣就可以減輕痛苦並幫助皮膚上的斑點自行浮現出來。但是如果錯誤地使用辛辣的食物或者進行過多的運動等方法來治療這種病症,可能會使病情更加嚴重,甚至可能引起其他更為嚴重的疾病。

5. 骨節煩痛腰如被杖

骨與腰,皆腎經所屬。其痛若此,是淫熱之氣已流於腎經。誤用表寒,死不終朝矣。

白話文:

骨頭和腰部,都是腎經的範疇。如果感到疼痛如此嚴重,這表示過度的熱氣已經侵入了腎經。如果誤用了治療表寒的方法,那麼病情可能隨時危及生命。

6. 遍體炎炎

熱宜和不宜燥,至於遍體炎炎,較之昏沉肢冷者,而此則發揚,以其氣血尚可勝毒,一經清解,而疹自透,妄肆發表,必至內伏。

白話文:

當身體出現高燒時,應該使用溫和的方法來治療而不是用乾燥的方法。如果全身都感到灼熱,相比起昏迷不醒、四肢冰冷的情況而言,這是一種比較好的症狀,因為血液和氣息還可以抵禦病毒。一旦經過清理後,皮膚上的紅點就會自然地露出來。但是,如果胡亂進行發汗等方法,可能會導致毒素在體內積聚。

7. 靜躁不常

有似乎靜而忽躁,有似乎躁而忽靜,謂之不常,較之癲狂,彼乃發揚,而此則遏郁,總為毒火內擾,以至坐臥不安。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意思是:有時候看似安靜的人突然變得焦慮不安,有時候看似急躁的人突然變得很平和。這種情況被稱作“不常”,與瘋狂或精神病相比,那種表現更加激動,但這種狀況卻會阻礙情緒抒發,讓人感到抑鬱不快。這些症狀可能是由於身體內部有毒火在幹擾,導致人無法安心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