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疹一得》~ 自序
自序
1. 自序
幼讀魯論,至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即心焉志之,曰:丈夫不當如是耶?願竊比焉。力學二十餘年,屢躓名場,翻然自顧樗櫟之資,原非國器,奈何猶窮經皓首,終為童子試哉?!於是究心《靈》、《素》,志在岐黃,醫雖小道,亦足以行吾藝耳。遍覽一十三科,以及諸子百家,各窮無妙,獨傷寒一門,張氏仲景以為急病,辨症稍差,夭折生命,論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以濟天下後世,其用心可謂仁矣。
至於疫疹,多於傷寒百倍,安忍置而勿論哉?夷考其時,或未有疫歟?抑或仲景之書,原有一十六卷,今世只傳十卷,而疫疹一門,亦在遺亡之數歟?以致後人紛紛立說,祖述憲章,俱以傷寒立論,其於熱疫一症,往往略而不講,是以業斯道者,所誦所傳,連篇累牘,無非傷寒,及其臨症,只就傷寒一例治之,不知其為疫也。流弊於人,淪肌浹髓,舉世同揆,萬人一法。
究之,死者不知何病以死,生者不知何藥以生,撫今思昔,可勝慨哉!乾隆甲申,予客中州,先君偶染時疫,為群醫所誤,及奔喪回里,檢視諸方,總不外此三法,抱恨終天,曷其有極?思於此症,必有以活人者,公之於世,亦以稍釋予懷。因讀本草言石膏性寒,大清胃熱,味淡而薄,能表肌熱,體沉而降,能泄實熱。
恍然大悟,非石膏不足以治熱疫,遇有其症,輒投之,無不得心應手。三十年來,頗堪自信,活人所不治者,筆難罄述。竊思一人之治人有限,因人以及人無窮,因不揣鄙陋,參合司天、大運、主氣、小運,著為《疫疹一得》,欲以芻蕘之見,公之於人,使天下有病斯疫者,起死回生,咸登壽域,予心庶稍安焉,敢以著書立說,自矜能事耶?
乾隆五十九年歲次甲寅季春月桐溪師愚氏余霖自敘
白話文:
[自序]
我從小熟讀孔子的論語,對於其中提到的隱居追求個人的意志,實踐正義達到人生道路的理念深感共鳴。我立志要成為這樣的人,認為真正的男子漢不應該如此嗎?我渴望自己也能做到。我努力學習了二十多年,屢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後來我突然明白自己的纔能有限,並非國家的棟樑之材,何必還在書海裡窮盡一生,最終卻只能通過童子試呢?
於是,我開始深入研究《黃帝內經》和《難經》,決心投入醫學領域,雖然醫學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卻足以實現我的技藝。我遍覽了十三科的醫學知識,以及諸子百家的理論,探索其中的奧祕,然而,唯有「傷寒」這一領域,張仲景認為是急病,診斷稍有偏差,就會造成生命的損失,他記錄了三百九十七種治療方法和一百一十三個處方,用以救治天下後人,他的用心可謂仁慈。
然而,對於瘟疫,其危害遠超傷寒百倍,我們怎能對此視而不見呢?考察當時的情況,或許當時並無瘟疫?或者張仲景的書原本有十六卷,現存僅有十卷,而瘟疫這一主題,可能也在遺失的部分?導致後人紛紛立論,遵循前人的理論,都以傷寒為核心,對於熱疫這種疾病,往往避而不談,從事醫學的人,所學習和傳授的,幾乎全是傷寒的知識,遇到病情,只按照傷寒的模式治療,完全忽略了這可能是瘟疫。這樣的誤解,對人體的傷害深遠,整個社會都是同一標準,萬人都遵循同一套方法。
深入探究,死者不知道自己死於何種疾病,生者也不知道是哪種藥物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想到這裡,不禁令人感慨萬千!乾隆甲申年,我在中州作客,父親不幸感染時疫,被眾多醫生誤診,等到我趕回家鄉奔喪,檢查各種藥方,總結不出三個治療方法,我對此終生遺憾,這種痛苦無邊無際。我思考這種病症,必定有治療的方法,我決定公開於世,以緩解我的內心的痛楚。
因此,我開始研讀本草,發現石膏具有寒性,可以清胃熱,其味淡而能散發肌膚熱度,其質地沉降,能消除實熱。我突然醒悟,只有石膏才足以治療熱疫,每當遇到這種病症,我就會使用它,總是能得心應手。三十年來,我對此充滿信心,救活了許多被其他人放棄的病人,這些故事無法一一細述。我反思,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通過分享,可以影響無窮的人,因此我決定公開我的觀點。
我結合天文、大運、主氣、小運等知識,寫作了《疫疹一得》,希望將我的見解分享給大家,讓天下所有患有瘟疫的人,都能起死回生,共享長壽,這樣我的內心才能得到安慰,我不敢以此自誇,只希望我的著作能對世人有所貢獻。
乾隆五十九年歲次甲寅季春月桐溪師愚氏餘霖自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