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疹一得》~ 卷上 (14)
卷上 (14)
1. 發黃
黃者中央戊己之色,屬太陰脾經。脾經挾熱,不能下輸膀胱,小水不利,經氣鬱滯,其傳為疸。周身如金矣。
白話文:
「黃色是五行中土的顏色,對應到人體的脾臟,屬於太陰脾經。當脾經內有過多的熱氣,無法順利向下運送到膀胱,導致小便不暢,經絡氣血阻滯,就會形成黃疸病。當黃疸嚴重時,全身皮膚會變得像金子一樣黃。」
2. 循衣摸床
(撮空同)
在傷寒列於不治,疫疹有此,肝經淫熱也。肝屬木,四肢屬土,肝有邪熱,淫於脾經,此木來剋土,木動風搖,土自不安。
白話文:
在處理傷寒疾病時,如果出現了循衣摸牀這種症狀,這通常被視為無法治癒的情況。而當這種症狀出現在傳染病或疹病上,則表示肝臟過度發熱。肝臟在五行中屬木,四肢則屬土。如果肝臟有邪熱,並且影響到了脾臟的運作,這就像是木剋制土的現象。木一旦動搖,受其影響的土自然就不穩定。
簡單來說,當肝臟的熱氣過盛,影響到四肢和脾臟,導致身體的平衡失調,就會出現循衣摸牀這種行為。這顯示病情已經相當嚴重。
3. 狐惑
狐惑之狀,其人默默欲眠,起臥不安,目牽不閉。蟲蝕其肛為狐,蝕於喉為惑。大抵病人內熱食少,腸胃空虛,三蟲求食不得,蝕人五臟。當驗其上、下唇,上唇有瘡,蟲蝕其喉,下唇有瘡,蟲蝕其肛。
白話文:
狐惑病的狀態,患者會表現出沉默寡言,只想睡覺,但又無法安穩地躺下或起身,眼睛會不由自主地抽動且無法緊閉。如果寄生蟲侵蝕到肛門,我們稱之為「狐」;若侵蝕到喉嚨,則稱為「惑」。大致來說,這種病多發生在體內火熱、食慾不佳,導致腸胃功能虛弱的人身上,因為腸胃空虛,體內的寄生蟲找不到食物,便開始侵蝕人的五臟六腑。判斷此病的方式是觀察患者的上下嘴脣,如果上嘴脣出現傷口,表示寄生蟲正在侵蝕喉嚨;若下嘴脣有傷口,則表示寄生蟲正在侵蝕肛門。
4. 戰汗
先寒後戰,寒極而戰,雜症則謂元陽將脫之象,而疫則熱毒盤踞於內,外則遍體炎炎。熱極之症,是必投以寒涼,火被水克,其焰必伏。火伏於內,必生外寒,陰陽相搏則戰,一戰而經氣輸泄,大汗而解矣。
以上五十二症,疫症惡候,變態無常。以下二十症,有因失治於前者,有因不謹於後者。
白話文:
[戰汗]
首先感到寒冷然後發抖,寒冷到極點就開始發抖。在各種複雜的病症中,這可能是身體的正氣即將耗盡的徵兆;而在瘟疫中,則是因為熱毒深藏於體內,導致體表高溫。當病情發展到極度發熱的情況下,必然要用寒涼的藥物治療,火被水剋制,火焰必定會熄滅。火被壓制在體內,外面就會產生寒冷,陰陽兩氣互相抗爭,就會發生發抖的情況,一發抖,體內的病氣就會排出,隨後就會出大汗,病也就解除了。
以上的五十二種症狀,都是瘟疫惡化的徵兆,病情變化無常。以下的二十種症狀,有的是因為前期治療失誤,有的是因為後期護理不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