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霖

《疫疹一得》~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鬆浮

松而且浮,灑於皮面,或紅,或紫,或赤,或黑,此毒之外現者,即照本方治之,雖有惡症,百無一失。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文字是說:如果出現鬆散且浮在皮膚表面的斑點,顏色可能是紅、紫、赤或黑色,這些都是毒素外露的表現。按照這個配方治療,即使病情嚴重,成功率也很高,不會出錯。

2. 緊束有根

疹出緊束有根,如從肉裡鑽出,其色青紫,宛如浮萍之背,多見於胸背。此胃熱將爛之色,即宜大清胃熱,兼涼其血,務使松活色退,方可挽回。稍存疑懼,即不能救。

白話文:

當皮膚上的疹子出現時,它們會像從肌肉深處冒出來一樣,顏色呈現青紫色,就像浮萍的背面一樣。這種症狀通常在胸部和背部出現。這表示胃部正在發炎且可能已經開始腐爛,因此應該立即清除胃中的熱氣並冷卻血液,讓皮膚恢復正常狀態,才能避免病情惡化。如果對治療有所懷疑或猶豫不決,就無法輓救了。

3. 紅活

血之體本紅,血得其暢,則紅而活,榮而潤,敷布洋溢,是疹之佳境也。

白話文:

血液本身是紅色的。如果血液流通順暢,則會變得紅潤、有光澤和溼潤,並且能夠廣泛地分佈並充滿活力,這就是疹子的良好狀態了。

4. 淡紅

淡紅有美有疵。色淡而潤,此色之上者也;若淡而不榮,或有嬌而豔、干而滯,血之最熱者。

白話文:

"淡紅色有美有瑕疵。如果脈象的顏色淡而帶潤澤,這是脈象顏色中最好的狀態;如果脈象顏色淡而無光澤,或者帶有嬌嫩且顯得過於鮮豔,或是乾燥且遲緩,那麼這可能是血液熱度最高的表現。"

這段文字主要在描述脈象顏色的正常與異常情況,以及這些顏色可能反映的身體健康狀況。例如,正常的淡紅色脈象表示身體的血液循環良好,而某些不正常的顏色則可能暗示著內熱、血液凝滯等問題。

5. 深紅

深紅者,較淡紅而稍重,亦血熱之象。一涼血即轉淡紅。

6. 豔紅

色豔如胭脂,此血熱極之象,較深紅而愈惡。必大用涼血始轉深紅,再涼之而淡紅矣。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意思是:「如果皮膚出現顏色鮮艷如同胭脂般的症狀,這是血液過度燥熱的表現;若這種症狀變得更深更暗紅,表示病情更加嚴重了。必須大量使用清涼降火、滋陰養血的藥物才能使它轉為淺紅色,再繼續服用這些藥物,最後會逐漸恢復正常。」

7. 紫赤

紫赤類雞冠花而更豔,較豔紅而火更盛。不即涼之,必至變黑。

白話文:

紫色和赤色的雞冠花顏色更加鮮豔,顏色比艷紅更強烈,火氣也更旺。如果不及時降火,就會變黑。

8. 紅白砂

細碎宛如粟米,紅者謂之紅砂,白者謂之白砂。疹後多有此症,乃餘毒盡透,最美之境,愈後脫皮。若初病未認是疫,後十日、半月而出者,煩躁作渴,大熱不退,毒發於頷者,死不可救。

白話文:

以下是簡化的回答: 這些細小的東西像粟米一樣,如果它是紅色的就是「紅砂」,如果是白色就是「白砂」。在出疹之後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因為病毒已經完全排出身體之外,是最理想的狀態,在痊癒後皮膚就會剝落下來。但如果是在疾病初期沒有被確認為病毒感染,而在第十天或半個月纔出現這個症狀的話,可能會感到焦慮和口渴,而且高燒不會消退,如果毒素集中在下顎的地方,那可能就無法輓救了。

9. 疫疹不治之症

疫疹初起,六脈細數沉伏,面顏青慘,昏憒如迷,四肢逆冷,頭汗如雨,其痛如劈,腹內擾腸,欲吐不吐,欲泄不泄,男則仰臥,女則覆臥,搖頭鼓頷,百般不足。此為悶疫,斃不終朝矣。如欲挽回於萬一,非大劑清瘟不可,醫家即或敢用,病家決不敢服,與其束手待斃,不如含藥而亡。雖然,難矣哉!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了一種病情嚴重的情況:病人在疾病初期出現了微弱、快速且深藏不露的心跳,面部呈現出暗淡無光的樣子,神志模糊不清,四肢冰冷,額頭大量出汗,疼痛感像被刀割一樣,腹部內部感到不舒服,想嘔吐但又吐不出來,想排便也無法排出。男性會仰躺著,女性則是趴著,不停地晃動頭部和下巴,表現得非常痛苦。 這種情況稱作「悶疫」,通常意味著死亡很快就會到來。如果想要有一絲生機,就需要使用大量的解毒藥物治療,但是醫生即使有勇氣開處方,患者也很可能因為害怕而不願服用。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做出決定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僅為對古文的直譯,並未考慮到當代醫學知識及技術進步等因素,因此不能作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依據。如果您有任何健康問題,請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

10. 疫疹諸方

敗毒散(《活人》),治時行疫癘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聲重,咳嗽痰喘,眼赤口瘡,熱毒流注,腳腫腮腫,諸瘡斑疹,喉痹吐泄。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茯苓,薄荷,甘草

疫症初起,服此先去其爪牙,使邪不盤踞經絡,有斑即透,較升、葛、荊、防發表多多矣。如口乾舌燥加黃芩,喉痛加豆根,倍加桔梗、甘草。古方引用生薑,姜乃暖胃之品,疫乃胃熱之症,似不宜用,以蔥易之。

白話文:

敗毒散(《活人》)

**主治:**時行疫癘,頭痛、畏寒發熱、頸項僵硬、視物模糊、鼻塞聲音嘶啞、咳嗽痰喘、眼紅口瘡、熱毒流注、腳腫腮腫、各種瘡瘍斑疹、喉嚨閉塞、腹瀉。

**藥物組成:**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茯苓、薄荷、甘草。

**用法:**疫症初期服用,可以先清除病邪,避免其深入經絡,有斑疹者可促進其透發。此方比升麻、葛根、荊芥、防風等發散藥物效果更佳。若口乾舌燥,可加入黃芩;喉嚨疼痛,可加入豆根;症狀嚴重者,可加倍桔梗、甘草。古方用生薑,而生薑性溫,疫病多由胃熱引起,故以蔥代替生薑。

此足太陽、少陽、陽明藥也。羌活入太陽而理遊風;獨活入太陰而理伏邪,兼能除痛;柴胡散熱升清,協川芎和血平肝,以治頭痛目昏;前胡、枳殼降氣行痰,協桔梗、茯苓以泄肺熱而除濕消腫;甘草和里;而發表更以薄荷為君,取其辛涼,氣味俱薄,疏導經絡,表散能除高巔邪熱。古人名曰敗毒,良有以也。

涼膈散(《局方》)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諸風瘛瘲,胃熱發斑,發狂,驚急抽風。

連翹,生梔子,黃芩,薄荷,桔梗,甘草,生石膏,竹葉

白話文:

這方藥屬於足太陽、少陽、陽明經的藥物。羌活入足太陽經,可以疏散遊走之風;獨活入足太陰經,可以治療潛伏在體內的邪氣,同時也能止痛;柴胡散以柴胡為君,柴胡性升清,與川芎相協,和血平肝,用於治療頭痛目昏;前胡、枳殼降氣行痰,與桔梗、茯苓相協,以泄肺熱而除濕消腫;甘草和中調和藥性;而發表之功更以薄荷為君,取其辛涼,氣味輕薄,疏導經絡,表散能除高熱。古人稱其為敗毒散,的確有其道理。

涼膈散(出自《局方》),主治心火上炎,中焦燥熱,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各種風病,胃熱發斑,發狂,驚厥抽搐等症。

方藥組成:連翹,生梔子,黃芩,薄荷,桔梗,甘草,生石膏,竹葉。

此上、中二焦瀉火藥也。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故以連翹、黃芩、竹葉、薄荷升散於上,古方用大黃、芒硝推蕩其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予憶疫疹乃無形之毒,投以硝、黃之猛烈,必致內潰。予以石膏易去硝、黃,使熱降清升而疹自透,亦上升下行之意也。

清瘟敗毒飲(《一得》)治一切火熱,表裡俱盛,狂躁煩心。口乾咽痛,大熱乾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盛發斑。不論始終,以此為主。後附加減。

生石膏(大劑六兩至八兩,中劑二兩至四兩,小劑八錢至一兩二錢),小生地(大劑六錢至一兩,中劑三錢至五錢,小劑二錢至四錢),烏犀角(大劑六錢至八錢,中劑三錢至四錢,小劑二錢至四錢),真川連(大劑六錢至四錢,中劑二錢至四錢,小劑一錢至一錢半),生梔子,桔梗,黃芩,知母,赤芍,玄參,連翹,竹葉,甘草,丹皮

白話文:

清瘟敗毒飲 方劑解說

此上、中二焦瀉火藥也。
上述藥方,是治療上焦、中焦熱邪的藥物。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
內熱過盛,應該用鹹寒性的藥物治療,再輔以苦甘藥物。

故以連翹、黃芩、竹葉、薄荷升散於上,
所以用連翹、黃芩、竹葉、薄荷等藥物,使藥力上升散發於上焦。

古方用大黃、芒硝推蕩其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
古方中會使用大黃、芒硝,來推動藥力於中焦,使藥力上下通達,達到清熱通絡的目的。

予憶疫疹乃無形之毒,投以硝、黃之猛烈,必致內潰。
我回憶疫疹是一種無形的毒素,使用芒硝、大黃等猛烈的藥物治療,很可能會導致內臟潰爛。

予以石膏易去硝、黃,使熱降清升而疹自透,亦上升下行之意也。
因此我用石膏代替芒硝、大黃,讓熱邪下降,清氣上升,使疹子自然透出,同樣達到上升下行的效果。

清瘟敗毒飲(《一得》)治一切火熱,表裡俱盛,狂躁煩心。口乾咽痛,大熱乾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盛發斑。不論始終,以此為主。後附加減。
清瘟敗毒飲,出自《一得》醫書,主治各種火熱證,包括表裡俱盛、神志不清、口乾咽痛、發熱嘔吐、胡言亂語、失眠、吐血鼻血、熱毒發斑等症狀。無論是病初還是病末,都可以用此方為主,之後再根據病情加减藥物。

生石膏(大劑六兩至八兩,中劑二兩至四兩,小劑八錢至一兩二錢),小生地(大劑六錢至一兩,中劑三錢至五錢,小劑二錢至四錢),烏犀角(大劑六錢至八錢,中劑三錢至四錢,小劑二錢至四錢),真川連(大劑六錢至四錢,中劑二錢至四錢,小劑一錢至一錢半),生梔子,桔梗,黃芩,知母,赤芍,玄參,連翹,竹葉,甘草,丹皮
清瘟敗毒飲的組成藥物如下:

  • 生石膏:大劑量六兩至八兩,中劑量二兩至四兩,小劑量八錢至一兩二錢。
  • 小生地:大劑量六錢至一兩,中劑量三錢至五錢,小劑量二錢至四錢。
  • 烏犀角:大劑量六錢至八錢,中劑量三錢至四錢,小劑量二錢至四錢。
  • 真川連:大劑量六錢至四錢,中劑量二錢至四錢,小劑量一錢至一錢半。
  • 生梔子、桔梗、黃芩、知母、赤芍、玄參、連翹、竹葉、甘草、丹皮

各藥物的劑量根据病情的轻重调整。

注:

  • 本文中的括号内为中药名,方便查找。
  • 中医的剂量单位,一兩等於十錢。

疫證初起,惡寒發熱,頭痛如劈,煩躁譫妄,身熱肢冷,舌刺唇焦,上嘔下泄,六脈沉細而數,即用大劑;沉而數者,用中劑;浮大而數者,用小劑。如斑一出,即用大青葉,量加升麻四、五分引毒外透。此內化外解、濁降清升之法,治一得一,治十得十。以視升提發表而愈劇者,何不俯取芻蕘之一得也。

此十二經泄火之藥也。斑疹雖出於胃,亦諸經之火有以助之。重用石膏直入胃經,使其敷布於十二經,退其淫熱;佐以黃連、犀角、黃芩泄心、肺火於上焦,丹皮、梔子、赤芍泄肝經之火,連翹、玄參解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陽扶陰,泄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絕之水,桔梗、竹葉載藥上行;使以甘草和胃也。此皆大寒解毒之劑,故重用石膏,先平甚者,而諸經之火自無不安矣。

白話文:

疫情剛開始時,患者會出現惡寒發熱、頭痛劇烈、煩躁胡言亂語、身體發熱四肢冰冷、舌頭乾燥起刺、嘴唇乾裂、嘔吐腹瀉等症狀,脈象沉細而快,就要用重劑;如果脈象沉而快,就用中等劑量;如果脈象浮大而快,就用輕劑。一旦出現斑疹,就要使用大青葉,並加升麻四、五分引導毒氣外透。這種方法是內化外解、濁氣下降清氣上升的治法,效果非常顯著。與那些只注重升提發表而病情加重的治療方法相比,這簡直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這些藥物是針對十二經的泄火之藥。斑疹雖然源於胃,但也是其他經絡的火氣助長而成。大量使用石膏直接入胃經,使其散布到十二經,消除過度燥熱;輔以黃連、犀角、黃芩瀉心、肺火於上焦,丹皮、梔子、赤芍瀉肝經之火,連翹、玄參解散浮游的火氣,生地、知母抑制陽氣扶助陰氣,泄去過盛的火氣,並救助快要枯竭的津液,桔梗、竹葉幫助藥物上行,甘草和胃。這些都是寒涼解毒的藥物,因此大量使用石膏,先平息最重的火氣,其他經絡的火氣自然也就不會再不安了。

疫疹之症:

頭痛傾側,本方加石膏、玄參、甘菊花。

骨節煩痛,腰如被杖,本方加石膏、玄參、黃柏。

遍體炎炎,本方加石膏、生地、川連、黃芩、丹皮。

靜躁不常,本方加石膏、川連、犀角、丹皮、黃芩。

火擾不寐,本方加石膏、犀角、琥珀、川連。

周身如冰,本方加石膏、川連、犀角、黃柏、丹皮。

四肢逆冷,本方加石膏。

筋抽脈惕,本方加石膏、丹皮、膽草。

大渴不已,本方加石膏、花粉。

胃熱不食,本方加石膏、枳殼。

白話文:

疫疹症狀出現時,若伴隨頭痛偏向一側,需加石膏、玄參、甘菊花;骨節疼痛、腰部像是被棍子打到一樣,需加石膏、玄參、黃柏;全身發熱,需加石膏、生地、川連、黃芩、丹皮;精神時而躁動時而安靜,需加石膏、川連、犀角、丹皮、黃芩;因熱擾而失眠,需加石膏、犀角、琥珀、川連;全身冰冷,需加石膏、川連、犀角、黃柏、丹皮;四肢冰冷,需加石膏;筋脈抽搐,需加石膏、丹皮、膽草;口渴不止,需加石膏、花粉;胃火旺盛導致食慾不振,需加石膏、枳殼。

胸膈遏郁,本方加川連、枳殼、桔梗、栝蔞霜

昏悶無聲,本方加石膏、川連、犀角、黃芩、羚羊角、桑皮。

筋肉瞤動,本方加生地、石膏、黃柏、玄參。

冷氣上升,本方加石膏、生地、丹皮、川連、犀角、膽草。

口穢噴人,本方加石膏、川連、犀角。

滿口如霜,本方加石膏、川連、連翹、犀角、黃柏、生地。

咽喉腫痛,本方加石膏、桔梗、玄參、牛子、射干、山豆根。

嘴唇焮腫,本方加石膏、川連、連翹、天花粉。

白話文:

如果胸膈鬱悶,加川連、枳殼、桔梗、栝蔞霜。如果昏迷不醒,加石膏、川連、犀角、黃芩、羚羊角、桑皮。如果肌肉抽搐,加生地、石膏、黃柏、玄參。如果寒氣上逆,加石膏、生地、丹皮、川連、犀角、膽草。如果口臭難聞,加石膏、川連、犀角。如果滿口發白,加石膏、川連、連翹、犀角、黃柏、生地。如果咽喉腫痛,加石膏、桔梗、玄參、牛子、射干、山豆根。如果嘴唇腫痛,加石膏、川連、連翹、天花粉。

臉上燎泡,本方加石膏、生地、銀花、板藍根、紫花地丁、馬勃、歸尾、丹皮、玄參。

大頭天行,本方加石膏、歸尾、板藍根、馬勃、紫花地丁、銀花、玄參、殭蠶、生大黃(脈實者量加)。

痄腮,本方加石膏、歸尾、銀花、玄參、紫花地丁、丹皮、馬勃、連翹、板藍根。

頸頜腫痛,本方加石膏、桔梗、牛蒡子、夏枯草、紫花地丁、玄參,連翹、銀花、山豆根。

白話文:

臉上起泡,用這個藥方再加上石膏、生地、銀花、板藍根、紫花地丁、馬勃、歸尾、丹皮、玄參。

頭部發熱,用這個藥方再加上石膏、歸尾、板藍根、馬勃、紫花地丁、銀花、玄參、殭蠶、生大黃(脈象強勁者可以增加生大黃的用量)。

腮腺炎,用這個藥方再加上石膏、歸尾、銀花、玄參、紫花地丁、丹皮、馬勃、連翹、板藍根。

頸部和頜骨腫痛,用這個藥方再加上石膏、桔梗、牛蒡子、夏枯草、紫花地丁、玄參、連翹、銀花、山豆根。

耳後痛硬,本方加石膏、連翹、生地、天花粉、紫花地丁、丹皮、銀花、板藍根、玄參。

耳聾口苦,本方加生地、玄參、柴胡、黃柏。

嗒舌弄舌,本方加石膏、川連、犀角、黃柏、玄參。

紅絲繞目,本方加菊花、紅花、蟬衣、穀精草、歸尾。

頭汗如湧,本方加石膏、玄參。

咬牙,本方加石膏、生地、丹皮、龍膽草、梔子。

鼻血泉湧,本方加石膏、生地、黃連、羚羊角、桑皮(生用)、玄參、棕灰、黃芩。

舌上珍珠,本方加石膏、川連、犀角、連翹、淨銀花、玄參、花粉。

白話文:

耳朵後面疼痛僵硬,藥方中加入石膏、連翹、生地、天花粉、紫花地丁、丹皮、銀花、板藍根、玄參。

耳聾口苦,藥方中加入生地、玄參、柴胡、黃柏。

說話時舌頭不靈活,藥方中加入石膏、川連、犀角、黃柏、玄參。

眼睛出現紅絲,藥方中加入菊花、紅花、蟬衣、穀精草、歸尾。

頭部汗水不斷流出,藥方中加入石膏、玄參。

牙齒緊咬,藥方中加入石膏、生地、丹皮、龍膽草、梔子。

鼻子大量流血,藥方中加入石膏、生地、黃連、羚羊角、桑皮(生用)、玄參、棕灰、黃芩。

舌头上出现珍珠样的小白点,藥方中加入石膏、川連、犀角、連翹、淨銀花、玄參、花粉。

舌如鐵甲,本方加石膏、犀角、川連、知母、天花粉、連翹、玄參、黃柏。

舌疔,本方加石膏、川連、犀角、連翹、銀花。

舌長(以片腦為末塗舌上,應手而縮,甚者必須五錢而愈。)

舌衄,本方加石膏、丹皮、生地、川連、犀角、梔子、敗棕灰。

齒衄,本方加石膏、黃柏、生地、丹皮、梔子、犀角、川連、玄參、黃芩。

譫語,本方加石膏、川連、犀角、丹皮、梔子、黃柏、龍膽草。

呃逆,本方加石膏、柿蒂、銀杏、竹茹、羚羊角、枇杷葉。(不止,用四磨飲一錢,調服本方即止。四磨飲:沉香、檳榔、烏藥、枳殼)。

白話文:

舌頭像鐵甲一樣硬,就加石膏、犀角、川連、知母、天花粉、連翹、玄參、黃柏。

舌頭生瘡,就加石膏、川連、犀角、連翹、銀花。

舌頭過長,就用片腦磨成粉塗在舌頭上,就能縮回去,嚴重者需要五錢才能治癒。

舌頭流血,就加石膏、丹皮、生地、川連、犀角、梔子、敗棕灰。

牙齒流血,就加石膏、黃柏、生地、丹皮、梔子、犀角、川連、玄參、黃芩。

胡言亂語,就加石膏、川連、犀角、丹皮、梔子、黃柏、龍膽草。

打嗝,就加石膏、柿蒂、銀杏、竹茹、羚羊角、枇杷葉。如果還沒好,就用四磨飲一錢,調和本方服用即可。四磨飲的成分是沉香、檳榔、烏藥、枳殼。

嘔吐,本方加石膏、川連、滑石、甘草、伏龍肝。

似痢非痢,本方加石膏、川連、滑石、豬苓、澤瀉、木通。

熱注大腸(加同上)。

大便不通(蜜煎導法),本方加生軍。

大便下血,本方加生地、槐花、棕炭、側柏葉。

小便短縮如油,本方加滑石、澤瀉、豬苓、木通、通草、萹蓄。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現嘔吐,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石膏、川連、滑石、甘草、伏龍肝。

如果病人出現似痢非痢的症狀,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石膏、川連、滑石、豬苓、澤瀉、木通。

如果病人出現熱注大腸的症狀,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上述藥物。

如果病人出現大便不通的症狀,可以用蜜煎導法,並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生軍。

如果病人出現大便下血的症狀,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生地、槐花、棕炭、側柏葉。

如果病人出現小便短縮如油的症狀,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滑石、澤瀉、豬苓、木通、通草、萹蓄。

小便溺血,本方加生地、桃仁、滑石、茅根、川牛膝、琥珀、棕炭。

發狂,本方加石膏、犀角、川連、梔子、丹皮、川黃柏。

痰中帶血,本方加石膏、黃芩、棕炭、生桑皮、羚羊角、生地、栝蔞霜。

遺尿,本方加石膏、川連、犀角、滑石。

喘嗽,本方加桑皮、黃芩、石膏、羚羊角。

發黃,本方加石膏、滑石、梔子、茵陳、豬苓、澤瀉、木通。

循衣摸床,本方加石膏、川連、犀角、丹皮、梔子、膽草。

狐惑,本方加石膏、犀角、苦參、烏梅、槐子。

白話文:

小便帶血,可以加生地、桃仁、滑石、茅根、川牛膝、琥珀、棕炭。

發狂,可以加石膏、犀角、川連、梔子、丹皮、川黃柏。

痰中帶血,可以加石膏、黃芩、棕炭、生桑皮、羚羊角、生地、栝蔞霜。

遺尿,可以加石膏、川連、犀角、滑石。

喘嗽,可以加桑皮、黃芩、石膏、羚羊角。

發黃,可以加石膏、滑石、梔子、茵陳、豬苓、澤瀉、木通。

循衣摸床,可以加石膏、川連、犀角、丹皮、梔子、膽草。

狐惑,可以加石膏、犀角、苦參、烏梅、槐子。

戰汗(戰後汗出、脈靜、身涼,不用藥;有餘熱即服本方小劑,一藥而安)。

瘟毒發瘡,本方加石膏、生地、川連、紫花地丁、金銀花、(上加)升麻、(下加)川牛膝、(胸加)枳殼、蒲公英、(背加)威靈仙、(出頭)皂刺。

以上五十二症按症加減。以下瘥後二十症,另載各症諸方於本症。

四肢浮腫加味六君子湯

人參(一錢),於朮(一錢),雲苓(二錢),木香(三分),砂仁(五分),甘草(八分),薏仁(五錢),澤瀉(一錢半),生薑(一片),黑膠棗(二枚)

白話文:

戰爭後出汗,脈象平和,身體發涼,不用藥物治療;如果有餘熱,則服用少許此方,一劑即可痊癒。

瘟毒導致瘡瘍,此方可加入石膏、生地、川連、紫花地丁、金銀花,若上身疼痛則加升麻,下身疼痛則加川牛膝,胸痛則加枳殼,蒲公英,背痛則加威靈仙,頭部疼痛則加皂刺。

以上五十二種症狀,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以下二十種瘥後症狀,另載於各症的諸方。

四肢浮腫,加味六君子湯,包括人參一錢,於朮一錢,雲苓二錢,木香三分,砂仁五分,甘草八分,薏仁五錢,澤瀉一錢半,生薑一片,黑膠棗兩枚。

大便燥結當歸潤燥湯(氣虛者加人參、黃耆)

大熟地(五錢),當歸(三錢),麻仁(二錢),郁李仁(三錢),肉蓯蓉(一錢半),杏仁(一錢半),白蜜(一匙)

皮膚痛癢,八珍湯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半),甘草(八分),生地(三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白芍(一錢半),生薑(一片),黑棗(二枚)

白話文:

如果大便乾燥難以排泄,可以服用當歸潤燥湯,氣虛的人可以加人參和黃耆。當歸潤燥湯的藥方如下:熟地五錢,當歸三錢,麻仁二錢,郁李仁三錢,肉蓯蓉一錢半,杏仁一錢半,白蜜一匙。如果出現皮膚瘙癢,可以服用八珍湯,八珍湯的藥方如下:人參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半,甘草八分,生地三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白芍一錢半,生薑一片,黑棗兩枚。

半身不遂小劑敗毒飲,加:

木瓜,牛膝,續斷,萆薢、黃柏,知母,威靈仙。

食少不化加味異功散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陳皮(一錢),山楂(二錢),穀芽(三錢),甘草(五分),砂仁(八分),生薑(一片),黑棗(三枚)

驚悸茯神鎮驚湯

白話文:

半身不遂可以用敗毒飲,再加上木瓜、牛膝、續斷、萆薢、黃柏、知母、威靈仙。

食少不化可以用加味異功散,裡面包含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山楂、穀芽、甘草、砂仁、生薑、黑棗。

驚悸可以用茯神鎮驚湯。

人參(一錢),黃耆(錢半,炙),當歸(二錢),茯神(三錢),遠志(錢半),龍齒(二錢,煅),白芍(一錢),麥冬(二錢),琥珀(一錢,研沖服),炙甘草(八分),龍眼(三枚),燈芯(三十寸)

怔忡琥珀養心湯

人參(一錢),當歸(二錢),茯神(三錢),棗仁(錢半,炒),遠志(錢半,炙),石菖蒲(一錢),琥珀(一錢,研沖服),炙草(八分),麥冬(二錢),龍眼(三枚)

白話文:

人參、黃耆、當歸、茯神、遠志、龍齒、白芍、麥冬、琥珀、甘草、龍眼、燈芯等藥材,以及人參、當歸、茯神、棗仁、遠志、石菖蒲、琥珀、甘草、麥冬、龍眼等藥材,都是中醫常用的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失音六味地黃湯

熟地(五錢),山萸(一錢),茯苓(錢半),丹皮(錢半),山藥(二錢),澤瀉(錢半)

鄭聲補中益氣湯

人參(一錢),黃耆(錢半,炙),當歸(二錢),白朮(錢半),陳皮(一錢),升麻(八分),柴胡(一錢),甘草(八分)

喜唾梅棗噙化丸

烏梅(十枚),黑棗(五個;去核,共搗如泥,加煉蜜為丸,彈子大,每用一丸,放口噙化)。

多言加味參麥飲

白話文:

失音可用六味地黃湯,藥方為熟地五錢、山萸一錢、茯苓錢半、丹皮錢半、山藥二錢、澤瀉錢半。鄭聲可用補中益氣湯,藥方為人參一錢、黃耆錢半(炙)、當歸二錢、白朮錢半、陳皮一錢、升麻八分、柴胡一錢、甘草八分。喜唾可用梅棗噙化丸,藥方為烏梅十枚、黑棗五個去核搗成泥,加入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放入口中噙化。多言可用加味參麥飲。

人參(五分),麥冬(三錢),瘛瘲(八分),通草(八分),石菖蒲(一錢),川連(五分),甘草(三分),白芍(一錢),燈芯(三尺)

遺精茯神湯

茯神(五錢半),遠志(錢半,炒),棗仁(二錢,炒),石菖蒲(一錢),白茯苓(一錢),川連(五分),人參(一錢),生地(三錢),當歸(錢半),甘草(五分),牡蠣(二錢,煅),蓮子(七枚)

恐懼補膽防風湯

人參(七分),防風(一錢),細辛(五分),川芎(八分),甘草(五分),茯神(錢半),獨活(八分),前胡(八分),黑棗(三枚)

白話文:

人參五分,麥冬三錢,瘛瘲八分,通草八分,石菖蒲一錢,川連五分,甘草三分,白芍一錢,燈芯三尺,可治療遺精,稱為茯神湯。

茯神湯的藥方為:茯神五錢半,遠志錢半(炒),棗仁二錢(炒),石菖蒲一錢,白茯苓一錢,川連五分,人參一錢,生地三錢,當歸錢半,甘草五分,牡蠣二錢(煅),蓮子七枚。

人參七分,防風一錢,細辛五分,川芎八分,甘草五分,茯神錢半,獨活八分,前胡八分,黑棗三枚,可治療恐懼,稱為補膽防風湯。

昏睡,參麥黃連湯

人參(五分),麥冬(三錢),川連(四分),生棗仁(五錢),石菖蒲(一錢),甘草(五分)

自汗盜汗加味歸脾湯

人參(一錢),黃耆(錢半,炒),白朮(一錢,炒),茯神(三錢),棗仁(二錢,炒),遠志(錢半,炒),甘草(五分),當歸(錢半),麻黃根(二錢),牡蠣(三錢)紅棗(三枚),浮麥(三錢)

心神不安寧志丸

白話文:

昏睡,可用參麥黃連湯,包含人參五分,麥冬三錢,川連四分,生棗仁五錢,石菖蒲一錢,甘草五分。

若伴隨自汗盜汗,可加味歸脾湯,包含人參一錢,黃耆錢半(炒),白朮一錢(炒),茯神三錢,棗仁二錢(炒),遠志錢半(炒),甘草五分,當歸錢半,麻黃根二錢,牡蠣三錢,紅棗三枚,浮麥三錢。

若心神不安,可服用寧志丸。

石菖蒲(一兩),遠志(一兩),當歸(三錢),茯神(五錢),人參(二錢),麥冬(三錢,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早用米湯飲服三錢)。

虛煩不寐酸棗仁湯

棗仁(五錢,炒),人參(八分),甘草(八分),茯神(三錢),川芎(八分),知母(一錢),遠志(一錢,炒),龍眼(三枚),燈草(三十寸)

勞復加味當歸四逆湯

柴胡(八分),當歸(錢半),白芍(一錢),枳實(一錢),甘草(五分,赤衣散:室女經布近陰處一片,燒灰,調服)。

白話文:

石菖蒲、遠志各一兩,當歸三錢,茯神五錢,人參二錢,麥冬三錢,共研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如桐子大小,再用硃砂包衣。每天早上用米湯服用三錢,可治虛煩不寐。

酸棗仁湯:酸棗仁五錢炒熟,人參、甘草各八分,茯神三錢,川芎、知母各八分,遠志一錢炒熟,龍眼三枚,燈草三十寸。

勞復加味當歸四逆湯:柴胡八分,當歸一錢半,白芍一錢,枳實一錢,甘草五分。赤衣散:室女經布近陰處一片,燒灰,調服。

食復香砂平胃散

蒼朮(一錢半,炒),厚朴(一錢,炒),陳皮(一錢),木香(五分),砂仁(八分),甘草(五分),生薑(一片,有食積加山楂、麥芽、神麯、茯苓)

陰陽易當歸白朮湯

白朮(一錢),當歸(一錢),桂枝(一錢),附子(一錢),甘草(八分),白芍(一錢),黃耆(一錢,炙),人參(錢半),生薑(三錢)

白話文:

食積可用香砂平胃散,配方為:蒼朮(一錢半,炒),厚朴(一錢,炒),陳皮(一錢),木香(五分),砂仁(八分),甘草(五分),生薑(一片);若有食積,可加山楂、麥芽、神麴、茯苓。

陰陽失調可用當歸白朮湯,配方為:白朮(一錢),當歸(一錢),桂枝(一錢),附子(一錢),甘草(八分),白芍(一錢),黃耆(一錢,炙),人參(錢半),生薑(三錢)。

燒裩散

裩襠(八分,近陰處,男用女襠,女用男襠,燒灰,溫水和服)

青竹茹湯

竹茹(半斤),栝蔞根(一兩,水二升,煎一升服)

豭鼠屎湯

韭白根(一把),鼠屎(十四粒),水煎服

韭根散

韭根,栝蔞根,青竹茹,炮姜(各五錢,共為粗末,分八分。用水盞半,煎五分,入鼠屎一錢和服。治陰陽易危急之症)。

千金方,治勞復或食復發熱者。

梔子仁(一錢),生石膏(三錢),鼠屎(十四粒),淡豉(半合),水煎服。

白話文:

燒裩散用八分裩襠,靠近陰處燒成灰,用溫水調和服用。男用女襠,女用男襠。青竹茹湯用半斤竹茹、一兩栝蔞根,水煎服。豭鼠屎湯用一把韭白根、十四粒鼠屎,水煎服。韭根散用五錢韭根、五錢栝蔞根、五錢青竹茹、五錢炮姜,研成粗末,分八份,用水煎服,每份加入一錢鼠屎。千金方治勞復或食復發熱,用一錢梔子仁、三錢生石膏、十四粒鼠屎、半合淡豉,水煎服。

麥冬湯,治勞復氣欲絕者,用之大效,能起死回生。

麥冬(一兩,去心),甘草(二兩,蜜炙),粳米(半合),蘇竹葉(十五片),黑棗(二枚,去核)

上為細末,水二盞,煎米令熟,去米,約湯盞半,入藥五錢,煎至一盞。溫服,不能服者,綿浸滴口中。此方不用石膏,以三焦無火也。加人參更妙。

疫疹之形:

鬆浮,本方加大青葉、玄參。

緊束有根,本方加石膏、生地、犀角、玄參、桃仁、紫草、川連、紅花、連翹、歸尾。

白話文:

麥冬湯,適用於治療因勞累過度導致氣息微弱甚至近乎死亡的情況,其療效顯著,有起死回生之功。所需材料包括:麥冬(一兩,去心)、甘草(二兩,蜜炙)、粳米(半合)、蘇竹葉(十五片)、黑棗(二枚,去核)。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取水二盞,先煮粳米至熟,然後去除粳米,剩下約半盞湯,加入約五錢的藥粉,再煎至一盞。飲用時需溫熱,若無法飲用,可用棉布浸泡後滴入口中。此方不使用石膏,因為三焦部位無火。若要增強療效,可加入人參。對於不同形態的疫疹,應作如下調整:若疫疹鬆散且表面浮動,則在原方基礎上加入大青葉、玄參;若疫疹緊密且根基穩定,則在原方上加入石膏、生地、犀角、玄參、桃仁、紫草、川連、紅花、連翹、歸尾。

疫疹之色:

紅活,本方加大青葉、玄參。

淡紅,本方加大青葉、玄參。

深紅,本方加大青葉、玄參、生地。

豔紅,本方加大青葉、生地、石膏、丹皮、玄參。

紫赤,本方加石膏、生地、玄參、川連、犀角、丹皮、桃仁。

紅白砂,本方小劑加生地、當歸、蟬衣。

白話文:

疫疹的顏色變化可以作為辨證的依據,根據顏色不同,需要在基本方劑中加入不同的藥材。紅潤的顏色可以用加青黛、玄參來治療;淡紅色可以加青黛、玄參;深紅色可以加青黛、玄參、生地;鮮紅色可以加青黛、生地、石膏、丹皮、玄參;紫紅色則要加石膏、生地、玄參、川連、犀角、丹皮、桃仁;紅白相間的斑點則需要小劑量服用,並加生地、當歸、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