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疹一得》~ 卷上 (4)
卷上 (4)
1. 藥之主宰
四之氣:太陰濕土用事,火旺生土,瀉甘補咸。
自六月大暑節起,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風雨時降,炎暑未去。
民病,瘧痢交作,寒熱頭痛。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肺金受邪,瀉苦補辛。
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天時,寒熱風雨,草木黃落。
民病,寒邪風熱,君子固密。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心火受克,瀉咸補苦。
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月小寒終止。
天時,寒溫無時,地氣正寒,霜露乃降。
民病,感冒寒邪,關節不利,心腹痛。
卯酉歲
丁卯木運,北政,兩寸不應,梔子為君。
癸酉火運,北政,兩寸不應,黃連為君。
己卯土運,南政,兩尺不應,甘草為君。
乙酉金運,北政,兩寸不應,黃芩為君。
辛卯水運,北政,兩寸不應,黃柏為君。
丁酉木運,北政,兩寸不應,梔子為君。
癸卯火運,北政,兩寸不應,黃連為君。
己酉土運,南政,兩尺不應,甘草為君。
乙卯金運,北政,兩寸不應,黃芩為君。
辛酉水運,北政,兩寸不應,黃柏為君。
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
太衝絕,死不治。太衝脈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動脈,乃肝之氣也。金勝木,故肝絕也。歲氣燥化之候,陽明燥金用事,肺與大腸之氣象,庚辛金也。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事,金木相剋,補酸瀉辛。
自年前大寒節起,至次年二月驚蟄終止。
天時,陰始凝,風始肅,水乃冰,寒雨多,花開遲。
民病,寒熱,浮腫,失血,嘔吐,小便赤淋。
二之氣:少陰君火用事,火盛金衰,瀉苦益辛。
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臣居君位,大熱早行。
民病,疫癘流行,人多卒暴。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主盛客衰,瀉心補肺。
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燥熱交合,風雨暴至。
民病,寒熱頭痛,心煩作渴。
四之氣:太陰濕土用事,以下生上,瀉辛益酸。
自六月大暑節起,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早秋寒雨,有傷禾稼。
民病,卒暴寒熱,風邪傷人,心痛浮腫,瘡瘍失血。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金盛木衰,瀉肺補肝。
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天時,冬行春令,草木青,風雨生蟲。
民病,寒熱作痢,氣血不和。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客來助主,益苦瀉咸。
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月小寒終止。
天時,氣候反溫,蟄蟲出現,反行春令。
民病,疫癘溫毒,寒熱伏邪。
辰戌歲
戊辰火運,(對化)北政,左寸不應,黃連為君。
甲戌土運,南政,左尺不應,甘草為君。
庚辰金運,北政,左寸不應,黃芩為君。
丙戌水運,北政,左寸不應,黃柏為君。
壬辰木運,北政,左寸不應,梔子為君。
戊戌火運,北政,左寸不應,黃連為君。
甲辰土運,南政,左尺不應,甘草為君。
白話文:
藥之主宰
一年之中,氣候變化影響著人體健康。
一年的氣候與疾病關係:
-
四之氣(大暑至白露): 此時濕土主事,火氣旺盛而滋生土氣,治療應瀉去甘味,補充鹹味。 天氣炎熱潮濕,容易出現瘧疾和痢疾,伴隨寒熱頭痛。
-
五之氣(秋分至立冬): 此時燥金主事,肺受邪氣侵犯,治療應瀉去苦味,補充辛味。 天氣寒熱交替,風雨不斷,草木凋零,易患風寒感冒。
-
六之氣(小雪至小寒): 此時寒水主事,心火受克,治療應瀉去鹹味,補充苦味。 天氣寒冷,霜露降臨,容易感冒,關節疼痛,心腹疼痛。
卯酉年(以天干地支紀年)的藥物主治:
丁卯、癸酉、己卯、乙酉、辛卯、丁酉、癸卯、己酉、乙卯、辛酉等年份,根據五行相生相剋,分別以梔子、黃連、甘草、黃芩、黃柏為主要藥物。 其中,北政用藥處方以兩寸為準,南政以兩尺為準,「不應」指脈象不應。
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太衝絕,死不治。 此句指陽明燥金之氣主導,少陰君火之氣潛伏,如果太衝脈(肝經脈位)絕,則難以治療,危及生命。
一年的氣候與疾病關係(另一種說法):
-
初之氣(大寒至驚蟄): 厥陰風木主事,金木相剋,治療應補充酸味,瀉去辛味。 天氣寒冷潮濕,易出現寒熱、浮腫、出血、嘔吐、尿赤等症狀。
-
二之氣(春分至立夏): 少陰君火主事,火盛金衰,治療應瀉去苦味,補充辛味。 天氣轉暖,容易流行疫病。
-
三之氣(小滿至小暑): 少陽相火主事,治療應瀉去心火,補充肺氣。 天氣燥熱,易出現寒熱頭痛、心煩口渴。
-
四之氣(大暑至白露): 太陰濕土主事,治療應瀉去辛味,補充酸味。 天氣早秋多雨,易出現寒熱、風邪、心痛、浮腫、瘡瘍出血等症狀。
-
五之氣(秋分至立冬): 陽明燥金主事,金盛木衰,治療應瀉去肺氣,補充肝氣。 天氣反常,草木返青,易出現痢疾、氣血不和。
-
六之氣(小雪至小寒): 太陽寒水主事,治療應補充苦味,瀉去鹹味。 天氣反常回暖,易出現疫病溫毒。
辰戌年(以天干地支紀年)的藥物主治:
戊辰、甲戌、庚辰、丙戌、壬辰、戊戌、甲辰等年份,根據五行相生相剋,分別以黃連、甘草、黃芩、黃柏、梔子為主要藥物。「對化」可能指特殊情況下的藥物調整,左寸、左尺指脈象觀察位置,「不應」指脈象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