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八 (8)

1. 石發兩腳卒冷兩脅腋卒熱並口噤方三首

論曰:經言脈有陰蹺陽蹺,有陰搏陽搏,此在三陰位也,脈足太陰,脾脈也。脾為中州,含藏陽氣,壓本脈者矣,若人之和平,則脾能行陽氣,暖其三陰。三陰暖則足能舒適,若脾虛不能含藏,則地氣漸泄,陽上騰則三陰堅塞,足便冷也。或有踵緩急不仁者,則加之以腎肝之氣不足,使少陰厥陰之闕也。

所以足無載運之功,而不能蹺捷其力,是陰搏其陽,此由臟虛所生,陽氣傷狂,而陰不能獨理,有因發熱口噤,及腋下熱不可近者。即三陽傷盛之所致也,況服石增熱,餐㑊失度,在陰為疹,可外溫其足,內置陽氣於三陰則愈也。在陽為䱐,可微冷於外。又以寒藥散其內熱,其疴豈能逃乎。

療兩腳卒冷方。

以醋漿溫置盆中以浸腳,即瘥。

又療口噤,氣上欲絕方。

蔓菁子(二升),茯苓(三兩),蓼藍子,人參薺苨甘草(炙),黃芩白朮(各一兩)

上八味切,以水二斗煮蔓菁子,取八升,去滓內余藥煮,分服,若口噤以物嚾之,即瘥。

又療兩腋熱不得相近方。

滑石(一斤),寒水石(三斤),芒硝(一斤)

上三味搗散,取絹一尺,分作袋盛散藥,結口,更互於腋下夾之勿住,取涼冷止。

2. 石發若熱解折下石方四首

論曰:五形之人,其性各別,則土形之人,骨聳氣清,水形之人,體薄氣長,木形之人,筋骨粗,聲圓而長,火形之人,性急氣尖而散,其有固疾者,則先服草藥,病愈後始服石,必速應也,凡土火二形人,性躁氣高,而肥盛多火氣,若更服石。益之於炎,物盛必衰,自焚之名也,若覺禍發,速宜下之,只如固疾之人服石者,病氣久強,石熱尚薄,不能破其病。

但增其熱,亦能損人,若熱不濟者,亦可速下,自余形人服之者,如有發動,但以石投之,自然而瘥,不可見小熱即求大冷,為山九仞,終虧一簣,醫者,意也。詳而行之。(臣億等按論中五形少金別無本校今闕)

蜂房飲,解石余方。

露蜂房(三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不定,三五日更服,如熱悶服後方。(千金翼療石發熱困苦宜下石方露蜂房一升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一服五六合日三服石從小便下如細沙盡停無所忌)

又下石方。

葛根紫草(各八兩),犀牛角(十二兩屑),露蜂房(十兩炙),芒硝大黃(各二兩),薺苨人參(各七兩),玄參甘草(炙),銀屑,(細研各四兩),豬脂(十二兩臘月者)

上十二味,以無灰酒漬經十日,其豬脂用酒一升,煎取脂三兩,取銀屑和研,內藥中,每日空腹服之一匙,前合藥未得本法。原本如此,可求別定本,細而勘之。(千金翼方中更有升麻葳蕤各七兩黃芩八兩梔子十四枚計十六味以無灰酒八升漬經十日豬脂用酒一升煎煉取三兩與銀屑和研內藥中每日空腹服之量力多少忌熱面炙肉海藻蒜等)

又療散發不可堪忍,欲下之方。

豬肉(五斤),蔥白薤白(各半斤)

上三味並搗研,合器中蒸之,令熟,早朝啖之,盡為度。

又療雖服乳石等,而常患冷,此由不先服瀉湯,而服石等。以其病藥各在一處,丹石不行則病,所以依舊患冷,宜依此法瀉之,冷自瘥,石勢行方。

人參,茯苓乾地黃當歸桔梗,甘草(炙),芍藥(各二兩),大黃(四兩)

上八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服之。

3. 服石後將息飲食所宜法二首

論曰:服石所宜飲食時,宜以自調護,隨所取適,若一一依方慎之。則動成滯礙,能依此法,庶得通濟方。

取少脂豬肉,一月二服,百沸餺飥,任性無妨,新熟白酒少飲亦好,及白羊頭蹄並豬肉作姜豉,任作食之,壓石,肥肉黎柿等甚佳。

凡欲吃熱羊肉餺飥。宜先食三五匙冷飯後吃之,即不畏熱。吃訖,乃速以飯壓之,行步適散,乃可不慮致損,生菜亦然。蕓薹胡荽等亦不宜多食,服石人有性好面嗜醋,不能禁慎者,宜食淡糠醋百沸紫餺飥及水漠餅,即不慮熱。冷韭羹亦大補,時時宜食之,諸飲食品類既多,不可一一,但言不得服所不宜者,服石人亦不宜多飲酒。

飲酒多則失食味,失食味則不多食,不多食則令人虛熱,虛熱則令石數發,惡寒寡沉,又損石力。為酒能壓石故也,多飲則損石勢,亦令人風虛腳弱,此由飲酒致之耳,若能飲食者。大佳甚妙,其方藥如上,服石特忌熱面,陳臭,哀孝,哭泣,憂恚。

大醋,生蒜,齏芥醬,雞犬肉,老牛肉鮑魚肉鮓,衡熱忍飢,冷酒有灰酒,蕎麥,小豆,胡麻,餺飥,枸杞羹,倉米,臭魚脯,勿承飢虛熱沐浴,夏月不宜吃豬肉冷水,恐致滑痢不止,傷冷飲食不消,或成霍亂,特宜消息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