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羹
GOU QI GE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熱 (4.50)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6%
脾經 26%
胃經 17%
心經 13%
肝經 13%
肺經 4%
腎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枸杞羹中加入枸杞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藥性相輔相成: 枸杞葉與枸杞果實皆具有滋陰補腎、養肝明目的功效,兩者相輔相成,可增強藥效。枸杞葉偏涼性,可緩解枸杞果實的溫燥之性,避免燥熱上火。
- 營養價值更高: 枸杞葉富含維生素C、葉綠素、多種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提升羹湯的營養價值,使其更具保健功效。此外,枸杞葉的清香氣味也能增添羹湯的美味。
「枸杞羹」中的羊肉,具有補腎壯陽、溫中散寒的作用。羊肉能夠幫助改善腰膝酸軟、腰背疼痛等症狀,與枸杞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補腎壯陽效果。
枸杞羹中加入蔥白,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 溫中散寒:蔥白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之效。枸杞性平,味甘,入肝、腎經,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二者相配,可溫補脾胃,助枸杞溫補肝腎之功效,尤其適用於寒性體質者,或因脾胃虛寒導致的腰膝痠軟、頭昏眼花等症狀。
- 增香提味:蔥白獨特的香味,可提升枸杞羹的口感,使之更加香醇可口,增強食慾,更易被人體吸收。
主治功效
枸杞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的記載,枸杞羹主治「虛勞羸瘦」,並有「治諸虛羸,益氣」的功效。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來看,枸杞羹主要由枸杞葉、羊肉和蔥白組成。
- 枸杞葉: 具有滋陰、養肝、明目的功效。中醫認為肝藏血,主筋,開竅於目。枸杞葉滋養肝陰,有助於改善因肝血不足導致的虛弱、視物模糊等症狀。
- 羊肉: 性溫,具有溫補、壯陽、益氣的功效。中醫認為,羊肉能補益氣血,溫助陽氣,對於氣血不足、陽虛導致的虛勞羸瘦、畏寒肢冷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羊腎: 性溫,味甘,歸腎經。有補腎氣,益精髓的功效。常用於腎虛勞損,腰膝酸軟,耳聾耳鳴,陽痿,遺精,尿頻,消渴等病症。
- 蔥白: 具有發汗解表、通陽散寒的功效。可助羊肉的溫補之力,並可散寒邪,通陽氣,使氣血運行更加通暢。
綜合以上分析,枸杞羹的藥物組成以溫補氣血、滋養肝腎為主,兼以通陽散寒,符合「虛勞羸瘦」的病機。虛勞多因氣血不足、臟腑虧虛所致,而羸瘦則是虛勞日久,氣血津液消耗的表現。枸杞羹通過溫補氣血、滋養肝腎,可以改善氣血虧虛的狀態,增強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虛勞羸瘦的目的。
古籍記載的佐證:
- 《聖濟總錄》中記載該方以「五味汁」煮作臛,空腹食之。五味汁可能包含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的調料或藥物,旨在調和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 《聖濟總錄》枸杞羹方與《聖濟總錄》豬腎羹方均有「治諸虛羸,益氣。」的功效,只是主藥不同,豬腎羹用豬腎取代枸杞羹中的枸杞葉,兩者均為動物內臟,均有補益的功效。
- 《外臺秘要》與《太平聖惠方》中將枸杞羹列為服用乳石後的禁忌或慎用食物,可能是因為枸杞羹性質偏溫補,而乳石多為燥熱之品,兩者同用容易助熱生火,不利於身體恢復。也可能是因為枸杞羹具有一定活血的作用,與乳石藥性不合。
總結:
枸杞羹以其溫補氣血、滋養肝腎的功效,成為治療虛勞羸瘦的有效方劑。其組方精簡,藥物易得,且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體現了古代醫家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枸杞葉1斤,羊腎1對(切),羊肉(切)3兩,蔥白7莖(切)。
上以五味汁煮作臛,空腹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 本方含有羊肉,有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枸杞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組成:枸杞葉1斤,羊腎1對(切),羊肉(切)3兩,蔥白7莖(切)。 主治:虛勞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