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肉蓯蓉臛」方劑中包含「肉蓯蓉」,主要原因如下:
- 補腎壯陽功效: 肉蓯蓉為補腎壯陽之要藥,性溫,味甘,入腎經,可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適用於腎虛腰膝痠軟、陽痿早洩、腸燥便祕等症。
- 藥性相合: 肉蓯蓉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與鹿茸、巴戟天等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補腎壯陽。
因此,肉蓯蓉作為方劑的主要藥物,可有效治療腎虛相關病症,符合中醫藥學的理論和實踐。
肉蓯蓉臛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陽散寒: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竅止咳之效。肉蓯蓉性溫,善於補腎壯陽,但其偏於滋補,若單獨使用,容易寒涼凝滯。加入蔥白,可溫陽散寒,促進肉蓯蓉藥力的發揮,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影響補腎效果。
二、調和藥性:肉蓯蓉味甘,性溫,而蔥白味辛,性溫,二者相配,可以調和藥性,使藥性更為平和,不易出現燥熱或寒涼的副作用,更利於患者接受。
「肉蓯蓉臛」方劑中加入糯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益脾胃: 糯米性溫和,味甘,具有補益脾胃、固精止瀉的功效,可與肉蓯蓉的滋補腎陽作用相輔相成,提升整體補益效果,更適合虛寒體質者服用。
- 調和藥性: 肉蓯蓉性溫,味甘,但偏於燥性,糯米則性平,味甘,加入糯米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燥,減少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肉蓯蓉臛中包含羊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補陽氣: 肉蓯蓉性溫,羊肉亦屬溫熱之品,二者相輔相成,可溫補腎陽,改善陽虛體質,對於畏寒肢冷、腰膝痠軟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滋陰潤燥: 肉蓯蓉有滋陰潤燥之功效,羊肉則能補益氣血,二者結合,可改善因腎虛所致的陰虛燥熱,如口乾舌燥、五心煩熱等症狀,並增強人體抵抗力。
主治功效
肉蓯蓉臛是中藥方劑,組成包括肉蓯蓉、蔥白、糯米和羊肉。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常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蔥白性味辛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常於治療感冒風寒之初發,或於外感表症中配合其它解表藥以助發汗。糯米性溫味甘,入脾、胃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瀉、健脾胃、解毒、補中益氣、溫裡溫中、止汗等功效,常於治療虛弱、氣虛、血虛、陰虛、津液不足等證候。羊肉具有溫裡溫中、補中益氣、強筋骨、益氣補虛等功效,常於治療脾胃虛寒、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腹瀉等症狀。
肉蓯蓉臛組成介紹如下:
- 肉蓯蓉:性溫,味甘、苦,歸腎、肝經,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滋潤腸道之效,常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 蔥白: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常於治療感冒風寒之初發,或於外感表症中配合其它解表藥以助發汗。
- 糯米:性溫味甘,入脾、胃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瀉、健脾胃、解毒、補中益氣、溫裡溫中、止汗等功效,常於治療虛弱、氣虛、血虛、陰虛、津液不足等證候。
- 羊肉:性溫,味甘,歸脾、胃、腎經,具有溫裡溫中、補中益氣、強筋骨、益氣補虛等功效,常於治療脾胃虛寒、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腹瀉等症狀。
肉蓯蓉臛主治臟腑虛弱損傷,四肢疲乏無力,沒有食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合於臟腑虛損、四肢乏弱、不欲飲食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肉蓯蓉臛, 出處:《聖惠》卷九十七。 組成: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蔥白3莖(去須切),糯米1兩,羊肉3兩。 主治:臟腑虛損,四肢乏弱,不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