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骨汁煮索餅方中加入蔥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散風寒: 蔥白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通陽散結的功效。骨汁煮索餅方多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肢體疼痛、骨節痠痛等症狀,蔥白可幫助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解表散寒: 蔥白含揮發油,可通過呼吸道刺激,達到解表散寒的效果。同時,蔥白也能促進汗液分泌,有助於體內寒邪的排出,進一步緩解病症。
總體而言,蔥白在骨汁煮索餅方中起到發散風寒、解表散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所致的骨節疼痛的效果。
「骨汁煮索餅方」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行氣,健脾開胃: 橘皮性溫,味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健脾開胃的功效。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骨骼疾病,而脾胃功能強健,則能更好地吸收營養,促進骨骼修復。橘皮可助脾胃消化,增強食慾,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利於骨骼的恢復。
- 化痰止咳,消食導滯: 橘皮還能化痰止咳,消食導滯。骨骼疾病患者常伴有痰溼內阻、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橘皮可化痰散結,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改善症狀。
「骨汁煮索餅方」中加入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熱,止痛止癢: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痛止癢的功效。方中加入荊芥,可清熱解毒,緩解因風熱引起的骨骼疼痛、瘙癢等症狀。
- 活血通絡,促進癒合:荊芥亦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骨骼局部血液供應,加快傷口癒合。
此外,荊芥還能解毒消腫,對於骨傷引起的腫脹也有一定療效。因此,在「骨汁煮索餅方」中加入荊芥,可有效改善骨傷引起的疼痛、瘙癢、腫脹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骨汁煮索餅方」中加入羊肉,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補益氣血:羊肉性溫熱,入脾經、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溫補脾胃、益氣補血的功效。對於因氣血不足而導致骨骼疼痛、虛弱無力的患者,羊肉可以起到溫補氣血、強健筋骨的作用。
- 溫通經絡:羊肉的溫熱之性,可以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從而緩解疼痛,促進骨折癒合。
因此,羊肉在「骨汁煮索餅方」中起到補益氣血、溫通經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骨骼疼痛、虛弱無力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骨汁煮索餅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虛損羸瘦,下焦久冷,眼昏耳聾。
治療原理分析:
方劑名為「骨汁煮索餅方」,從古文記載的製作方法:「上將藥末。並棗及腎等。拌和為饆饠。溲麵作饆饠。以數重濕紙裹。於煻灰火中煨。令紙焦。藥熟。」可以推測,此方應為食療方,並非傳統的湯劑。其中的「骨汁」、「棗」及「腎」等應為主要食材,而非藥材。藥末指的是蔥白、橘皮、荊芥三味藥。
此方以溫補為主,針對「虛損羸瘦,下焦久冷,眼昏耳聾」等症狀進行調理。
虛損羸瘦: 顯示患者體質虛弱,氣血不足。方中的羊肉、棗等食材具有補益氣血、增強體質的作用。羊肉尤其擅長補虛勞、益精血,對於改善羸瘦症狀有顯著效果。
下焦久冷: 指的是腎陽虛衰,命門火衰,導致下半身怕冷、腰膝酸軟等症狀。方中雖未直接提及溫補腎陽的藥材,但羊肉、骨汁等食材均有溫腎助陽之效。此外,蔥白辛溫,能通陽散寒,也有助於溫暖下焦。
眼昏耳聾: 多與肝腎精血虧虛有關。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精血不足則目失所養,耳失所充。羊肉、棗等食材能補益精血,間接滋養肝腎,進而改善眼昏耳聾的症狀。
蔥白、橘皮、荊芥: 這三味藥材主要起到輔助作用。蔥白溫通散寒,橘皮理氣健脾,荊芥疏風解表。三者合用,可溫肺化痰、解表散寒、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促進食材的消化吸收,並預防外邪侵襲。
總結:
「骨汁煮索餅方」以溫補食材為主,輔以辛溫、理氣藥材,達到溫補脾腎、益氣養血的功效。通過滋補強壯、溫暖下焦、補益精血,從而改善虛損羸瘦、下焦久冷、眼昏耳聾等症狀。此方更偏向於食療,適合長期調理。
傳統服藥法
大羊尾骨1條(水5大盞,煮取汁2盞5分),蔥白7莖(去須,切),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荊芥1握,面3兩,羊肉4兩(細切)。上以骨汁煮5-7沸,去滓,用汁少許,搜面作素餅,卻於汁中與羊肉煮,入五味,空腹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骨汁煮索餅方, 出處:《聖惠》卷九十七。 組成:大羊尾骨1條(水5大盞,煮取汁2盞5分),蔥白7莖(去須,切),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荊芥1握,面3兩,羊肉4兩(細切)。 主治:虛損羸瘦,下焦久冷,眼昏耳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