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羊肉索餅」方劑中包含羊肉,主要是基於其溫補作用。羊肉性溫熱,入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補氣益血之功效。
對於陽虛體質者,例如畏寒怕冷、四肢冰冷、體虛乏力等,羊肉可以溫補脾腎,改善陽氣不足的情況。此外,羊肉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因此,在「羊肉索餅」方劑中加入羊肉,不僅可以起到溫補的作用,還可以改善體質,提升抵抗力。
羊肉索餅方劑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行氣,消食化積: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之功效。羊肉性溫熱,易於助陽生熱,搭配橘皮可中和羊肉的燥熱,避免燥熱傷陰,同時也促進脾胃消化吸收,避免食滯積聚。
-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橘皮還具有疏肝解鬱、調和氣血的作用。羊肉性溫補,長期食用易於導致肝氣鬱結,而橘皮可疏肝解鬱,使肝氣順暢,氣血調和,避免羊肉過補而出現不適。
羊肉索餅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助羊肉暖胃: 羊肉性溫,有溫中暖胃之效,但亦偏燥,容易傷胃。生薑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且辛散之性可解羊肉燥性,防止燥傷胃陰。二者相合,既可發揮羊肉溫補之效,又能避免燥熱傷胃,協調藥性,提高藥效。
2. 解腥去羶,增進口感: 羊肉氣味較濃,加入生薑能有效解腥去羶,提升羊肉口感,使藥物更易入口,患者更容易接受,提高服藥依從性。
主治功效
羊肉索餅主治功效分析
羊肉索餅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脾胃氣弱: 患者表現為食慾不振、進食後容易反胃嘔吐、四肢乏力、身體消瘦。
- 胸膈妨塞: 患者感覺胸部和膈肌部位有阻塞感,影響進食,吞嚥困難。
- 五噎: 古代醫學將噎證分為五種:氣噎、憂噎、食噎、勞噎、思噎,皆因情志不暢、飲食失調等因素導致氣機不暢、津液不利所致。羊肉索餅主要針對因脾胃氣弱引起的噎證。
治療原理分析:
羊肉索餅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補益脾胃、理氣化痰、溫中散寒」理論。
補益脾胃:
- 羊肉 性溫,味甘,具有溫補脾胃、益氣養血、強身健體的功效。在方劑中作為主要成分,可以直接補充脾胃所需營養,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 白麵 為小麥磨製而成,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氣、養心安神的功效。與羊肉同用,可以增強補益脾胃的效果。
理氣化痰:
- 橘皮 性溫,味辛、苦,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促進脾胃氣機運行,消除胸膈痞悶、痰濕阻滯等症狀。
- 在《壽親養老書》中,羊肉索餅還加入了橘皮末,進一步加強了理氣化痰的作用,對於改善胸膈妨塞、飲食不下等症狀有更佳效果。
溫中散寒:
- 生薑 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在方劑中主要起到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生薑汁和麵,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減輕嘔吐症狀。
- 方劑中還加入了五味、椒、蔥、豉等辛溫調料,這些調料均有溫中散寒、行氣開胃的作用,可以增強羊肉和生薑的溫補效果,進一步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
總結:
羊肉索餅通過溫補脾胃的羊肉和白麵為主,配以理氣化痰的橘皮和溫中散寒的生薑及各種辛溫調料,共同發揮補益脾胃、理氣化痰、溫中散寒的功效。使脾胃功能恢復,氣機暢通,痰濕得化,從而改善脾胃氣弱、胸膈妨塞、飲食不下、身體瘦弱等症狀。
從多部古代醫書的記載來看,羊肉索餅是一個歷史悠久、療效確切的食療方劑,尤其適合老年人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身體消瘦等情況。它將藥物與食物巧妙結合,既能滋補身體,又能治療疾病,體現了中醫「藥食同源」的理念。
傳統服藥法
羊肉4兩(炒作臛),白麵半斤,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生薑汁1合。
上以橘皮末及生薑汁和面,作索餅,於豉汁中煮熟。入臛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脾胃虛寒、食積不化所致的五噎、胸膈妨塞、飲食不下、瘦弱無力等症。若有胃熱、口臭、便秘等症狀,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羊肉索餅,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九。 組成:白面4兩,雞子2枚(取清),生薑汁1合,羊肉4兩(炒臛)。 主治:脾胃氣弱,見食嘔逆,瘦劣。
羊肉索餅, 出處:《聖惠》卷九十六。 組成:羊肉4兩(炒作臛),白面半斤,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生薑汁1合。 主治:五噎,胸膈妨塞,飲食不下,瘦弱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