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芋撥刀

山芋撥刀

SHAN YU BO D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8.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8%
腎經 16%
心經 16%
肺經 12%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山芋撥刀」方劑中加入羊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陽補虛:羊肉性溫,味甘,入脾、腎經,有溫補脾腎、益氣助陽的功效。山芋性寒,若單用易傷陽氣,而羊肉可中和其寒性,起到溫陽補虛的作用,提升藥效。

二、 改善體質:羊肉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虛弱體質,配合藥物更能發揮其藥效。山芋撥刀方劑常用於治療寒濕性疾病,而羊肉可溫補脾腎,改善患者的體質,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山芋撥刀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之效。山芋撥刀方劑主要針對寒濕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而生薑的溫性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腹痛,提高藥效。
  2. 調和藥性: 山芋撥刀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寒涼性質的藥材,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之氣傷及脾胃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吸收,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山芋撥刀」主治「脾胃氣虛」,具體表現為「不嗜食、四肢無力、漸羸瘦」。此症狀屬中醫「虛勞」範疇,核心病機為脾胃功能衰弱,氣血生化不足。

  1. 不嗜食:脾胃虛弱,運化失職,導致食慾不振。
  2. 四肢無力:「脾主四肢」,脾氣虛則肌肉失養,故肢體乏力。
  3. 漸羸瘦:長期脾胃不運,水穀精微吸收不足,形體逐漸消瘦。

此方以「食療」形式,通過溫補脾胃、助運化、益氣血,改善虛損狀態。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乾山芋(末)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腎經。
  • 作用
    • 《本草綱目》載山芋(即薯蕷,今稱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
    • 為君藥,直接補益脾胃之氣,助運化而充養肌肉,改善食少羸瘦。

2. 白麵(小麥麵)

  • 性味歸經:甘涼,入心、脾、腎經。
  • 作用
    • 《食療本草》言其「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
    • 作為主食,提供基礎營養;甘味補中,搭配山藥增強健脾之效。

3. 羊肉(炒臛)

  •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腎經。
  • 作用
    • 《本草備要》稱羊肉「補虛勞,益氣血,壯陽道,開胃健力」。
    • 血肉有情之品,溫補脾胃陽氣,兼能養血,針對氣虛及逐漸消瘦之症。

4. 生薑汁

  • 性味歸經:辛溫,入肺、脾、胃經。
  • 作用
    • 《藥性論》言其「開胃氣,止嘔吐,助脾胃消化」。
    • 辛溫行散,助羊肉、山藥之補力通行,醒脾開胃,化解膩滯。

配伍邏輯與方義

  1. 補虛為主,佐以行氣

    • 山藥、白麵、羊肉皆屬甘溫補益之品,直補脾胃氣血;
    • 生薑辛散,防補而壅滯,促進吸收。
  2. 食藥並用,標本兼顧

    • 以「撥刀」(麵食形式)為載體,符合「藥食同源」理念,適合長期調養。
    • 脾胃虛弱患者往往厭惡藥味,此方以食材調和,易於接受。
  3. 溫補陽氣,兼顧陰血

    • 羊肉甘溫,助陽氣而生血;山藥甘平,滋脾陰而固本,避免燥熱傷津。

總結

「山芋撥刀」以健脾益氣為核心,通過溫和食補恢復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欲與體力,逐步糾正氣血不足導致的消瘦。其組方體現「脾胃為後天之本」的中醫思想,尤其適合虛不受補或久病體弱之人。

傳統服藥法


乾山芋(末)2兩,白麵4兩,羊肉4兩(炒臛),生薑汁2合。
上藥先用生薑汁和面,並山芋末切作撥刀。煮熟,以羊肉臛調和,空腹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山芋撥刀,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九。 組成:乾山芋(末)2兩,白面4兩,羊肉4兩(炒臛),生薑汁2合。 主治:脾胃氣虛。不嗜食,四肢無力,漸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