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羊肉餅」方劑中包含羊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補脾腎,益氣壯陽:羊肉性溫,味甘,入脾、腎經,具有溫補脾腎、益氣壯陽之效。對於脾腎虛寒、體虛乏力、陽氣不足者,羊肉能溫補脾腎,增強抵抗力,改善體質。
- 驅寒祛濕,溫經散寒:羊肉性溫,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尤其適合冬季或體寒畏寒者食用,有助於改善手腳冰冷、四肢麻木等症狀。此外,羊肉也有較強的祛濕功效,對於濕氣重的患者也有幫助。
羊肉餅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除羊肉寒性: 羊肉性溫熱,但亦帶有寒性,容易引起體內寒氣,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生薑性溫,可中和羊肉的寒性,使羊肉更易消化吸收,同時也能溫暖脾胃,緩解寒氣所致的不適。
2. 增強羊肉的香味: 生薑具有獨特的辛香味,可以去除羊肉的腥羶味,提升羊肉的鮮美,使羊肉餅更香濃可口。同時,生薑亦有助於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慾,使人更能享受羊肉餅的美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羊肉餅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名稱: 羊肉餅
組成:
- 羊肉 (四兩)
- 白麵 (六兩)
- 生薑汁 (二合)
古代主治: 虛損
古文記載:
《古今醫統大全》徐春甫:「羊肉餅,羊肉(四兩),白麵(六兩),生薑汁(二合),上以薑汁搜面入豉汁煮,和以五味,以肉作臛,一日一食。」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以羊肉為主藥,重用至四兩。羊肉性溫,味甘,入脾、腎經,具有溫中補虛,益氣養血之功效,為補虛之要藥。中醫認為「虛則補之」,對於虛損病證,當以補益為主要治則。
方中佐以白麵,即小麥粉,性涼,味甘,可健脾益氣,養心安神。羊肉雖溫補,但與白麵相配,一溫一涼,寒溫並用,既增強了補益之力,又可制約羊肉過於溫燥之性,使補而不滯。
生薑汁辛溫發散,可溫中散寒,和胃止嘔,增強羊肉溫補脾胃的功效。此外,生薑汁還能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有利於虛損患者的營養吸收。
古文記載的製法中還提到「入豉汁煮」,豆豉味苦、辛,性寒,能和胃,除煩,解腥毒。加入少量豆豉汁,既可調味,又能制約羊肉的溫燥,並進一步增強和胃消食之效。
「和以五味」,即加入各種調味料,使藥膳更加美味可口,提高患者的食慾,從而更好地發揮補益作用。
「以肉作臛」,即將羊肉煮成肉羹,更易於消化吸收,尤其適合脾胃虛弱、消化功能較差的虛損患者。
綜合而言,羊肉餅以羊肉溫補脾腎,益氣養血,配伍白麵健脾益氣,生薑汁溫中和胃,全方共奏溫補脾胃、益氣養血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虛損病證。
與其他方劑比較:
- 藿菜羹: 以藿菜和鯽魚肉為主,主要功效為溫中和胃,適用於胃虛不進食。與羊肉餅相比,藿菜羹偏於溫中和胃,而羊肉餅則更注重溫補脾腎,益氣養血。
- 釀豬肚: 以豬肚、人參、橘皮、飯、豬脾、蔥白為主,主要功效為補益脾胃,適用於胃弱、食少、乏力。與羊肉餅相比,釀豬肚偏於補益脾胃,且有人參大補元氣,而羊肉餅則以溫補為主,更側重於溫養脾腎。
總結:
羊肉餅為一溫補之劑,通過溫補脾腎、益氣養血來治療虛損病證。其組方合理,藥食同源,易於製作和服用,是治療虛損的有效方劑。通過與古文記載的其他方劑比較,可以看出羊肉餅的獨特之處在於其以羊肉為主,重在溫補,更適合於脾腎陽虛所致的虛損病證。
傳統服藥法
羊肉4兩,白麵6兩,生薑汁2合。
上以薑汁搜面,人豉汁煮和,以五味以肉作臛。
1日1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羊肉餅, 出處:《醫統》卷八十七。 組成:羊肉4兩,白面6兩,生薑汁2合。 主治:虛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