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乞思哥

細乞思哥

XI QI SI GE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6.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腎經 25%
心經 25%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細乞思哥方劑中加入羊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陽補虛:羊肉性溫,入脾腎經,具有溫補脾腎、益氣助陽的功效,適合於脾腎陽虛、氣血不足、體虛畏寒等症。細乞思哥方劑多用於治療寒濕痹痛、風寒咳嗽、腎虛腰痛等,羊肉的溫陽補虛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加強療效。
  2. 補益氣血:羊肉富含蛋白質、脂肪、鐵、鋅等營養物質,可以補益氣血、強健筋骨。細乞思哥方劑中常加入一些補氣血的藥物,如黃芪、當歸等,羊肉的補益作用可以與這些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細乞思哥」主治「卒患腰眼疼痛者」,意指突發性腰部兩側(腰眼)劇痛。此症在古代多責之於寒濕侵襲、氣血瘀滯或腎氣驟傷。方中以溫補血肉有情之品為主,推測其功效旨在溫通經脈、散寒止痛,兼補益腎氣,適合寒證或虛寒夾雜之腰痛。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1. 羊肉:性溫味甘,歸脾腎經,能溫中補虛、益氣血。《本草綱目》載其「暖中補氣,開胃健力」,此處用煮熟切細,取其溫養之力直入下焦,助陽氣以驅寒凝,緩解筋脈拘急。
  2. 蘿蔔(熟用):熟者性偏平,理氣化痰、消食和中。其作用或在調暢氣機,防止羊肉滋膩礙胃,並助脾胃運化藥力,間接輔助氣血運行。
  3. 羊尾子:脂肪豐厚,古方常用以潤燥或溫補下元。此處可能藉其「以形補形」之思維,針對腰骶部(下元)虛寒而設,加強溫潤通絡之效。
  4. 哈夫兒(疑為「阿芙蓉」即鴉片類古稱,或為訛字待考):若為阿芙蓉,則古代少量用於鎮痛,然此推測存疑;若為他藥(如「哈昔泥」即阿魏),則可化積散結、溫通止痛。此處暫存而不論,或為關鍵佐使之藥。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羊肉為君,溫腎散寒;羊尾子為臣,增強補益下焦之力;蘿蔔為佐,理氣防滯;哈夫兒可能為使藥引經或加強止痛。整體體現「溫補通絡」之法,通過血肉之品填精補虛,佐以辛香調氣(蔥、肉湯),使氣血得溫則行,腰眼疼痛自緩。推測其適用於腎陽不足、寒邪驟中所致之急性腰痛,屬「標急為先」之治法,短期內溫通見效。

潛在應用推衍:
若哈夫兒確為鎮痛藥,則此方可能為「止痛治標」之應急方;若無,則純依賴食材溫通之力,更適合輕症或體質虛寒者。其組方反映古代游牧民族「以食為藥」的思維,結合「形補」與「溫通」原理,為特色經驗方。

傳統服藥法


羊肉1腳子(煮熟,切細),蘿蔔2個(熟,切細),羊尾子1個(熟切),哈夫兒2錢。
上用好肉湯同炒,蔥調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細乞思哥, 出處:《飲膳正要》卷一。 組成:羊肉1腳子(煮熟,切細),蘿蔔2個(熟,切細),羊尾子1個(熟切),哈夫兒2錢。 主治:卒患腰眼疼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