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肉臛

鼠肉臛

SHU ROU HU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翼》卷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6.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腎經 25%
心經 25%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鼠肉臛」的組成中,包含「羊肉」,這看似矛盾的組合,實則蘊藏著深厚的醫學理念。

古人認為,「鼠肉臛」中的鼠肉性寒,味甘,具有解毒、散結的功效。而羊肉性溫,味甘,具有補虛、溫陽的功效。二者相合,寒溫相濟,既能發揮鼠肉的解毒散結之效,又能避免寒性過強,對脾胃造成損傷。

此外,羊肉的溫補之性,可以輔助鼠肉的藥力,使之更容易滲透到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因此,羊肉的加入,不僅僅是調和口味,更是一種中醫藥理上的精妙設計,體現了古人對藥物配伍的深厚智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分析:鼠肉臛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人乳無汁」,即現代所稱的「產後缺乳」或「乳汁分泌不足」。古代醫家認為,乳汁不足多因氣血虛弱或經絡淤滯所致,尤其產後氣血耗傷,需以滋補血肉有情之品充養化源,促進乳汁生成。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鼠肉(5兩)

    • 傳統認知:鼠肉性平(或微溫),古代本草如《本草綱目》載其能「補虛羸、通乳」,民間亦用於產後調理。其富含蛋白質,屬「血肉有情之品」,可直接補充精血。
    • 治療原理:以形補形,填補精血,助產後氣血恢復,間接促進乳汁生化。
  2. 羊肉(6兩)

    • 傳統認知:羊肉性溫,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為歷代溫補產後虛寒的常用食材。《食療本草》言其「益腎氣,開胃健力」。
    • 治療原理:溫補脾腎,提振陽氣,助氣血運化。氣足則乳汁推動有力,寒祛則經絡通暢。
  3. 麞肉(半斤)

    • 傳統認知:麞(獐)肉性溫,《醫林纂要》指其「補益五臟,通經絡」,古人視為滋補強壯之品,尤適合虛弱體質。
    • 治療原理:補五臟之虛,兼疏通經絡,與羊肉協同增強溫通之效,改善乳絡不暢。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核心思路:三味皆為動物性食材,符合「以髒補髒」理論,直接補充產婦耗損的氣血精微,且性質偏溫,能散寒通滯。
  • 協同作用
    • 鼠肉補精血為本,羊肉溫陽為用,麞肉通絡為輔,三者共奏「補虛—溫通—催乳」之效。
    • 古代缺乳多因營養不足或體虛受寒,此方通過高營養與溫熱屬性,針對氣血兩虛或寒滯型缺乳。
  • 潛在機理
    動物性蛋白質與脂肪可能刺激乳汁分泌,溫熱屬性改善局部循環,符合傳統「補血—通絡—生乳」的理論鏈條。

總結

此方體現古代食療「藥食同源」特色,以血肉之品峻補產後虛損,溫通並行,契合當時社會營養匱乏、體質虛寒的產婦需求。其邏輯重「補」與「通」,雖現代應用需考證,但組方思维仍具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鼠肉5兩,羊肉6兩,麞肉半斤。
上三味作臛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鼠肉臛, 出處:《千金翼》卷七。 組成:鼠肉5兩,羊肉6兩,麞肉半斤。 主治:婦人乳無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