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食方

YANG ROU SHI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6.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腎經 25%
心經 25%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羊肉食方」顧名思義,以羊肉為主要藥材。羊肉性溫熱,入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補虛益氣、壯陽補腎之效。

加入羊肉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溫補陽氣:羊肉溫熱,能溫補脾腎陽氣,對於脾胃虛寒、腎陽不足等症狀,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2. 滋補精血:羊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能滋補精血,增強體質,尤其適合體虛乏力、氣血不足者食用。

因此,羊肉在「羊肉食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溫補作用與營養價值,使其成為補益身體的重要藥材。

主治功效


羊肉食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水痢注瀉。

治療原理:

根據《聖濟總錄》的記載,羊肉食方主要用於治療水痢注瀉。方中主要成分為羊肉和倉米。

  • 羊肉: 性溫,味甘,具有溫補脾胃、益氣養血的功效。中醫認為,脾胃虛寒是導致水痢注瀉的重要原因之一。羊肉能夠溫補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泄瀉的症狀。
  • 倉米: 即陳久之稻米,其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胃、止瀉的功效。與羊肉同用,可以增強健脾止瀉的作用。

此方以溫補脾胃為主,通過溫補脾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達到止瀉的目的。

綜合分析:

羊肉食方以羊肉和倉米為主要成分,兩者合用,既能溫補脾胃,又能健脾止瀉,切合水痢注瀉病機,故而能有效治療水痢注瀉之症。

傳統服藥法


羊肉(除皮膜)6兩(煮熟),倉米(淘淨,炒香熟,搗末)3兩。
薄切羊肉,以倉米末拌摻。不拘時候,隨意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羊肉食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九。 組成:羊肉(除皮膜)6兩(煮熟),倉米(淘淨,炒香熟,搗末)3兩。 主治:水痢註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