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肉臛

龜肉臛

GUI ROU HU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6.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腎經 25%
心經 25%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龜肉臛中加入羊肉,是基於中醫藥理的考量。

羊肉性溫熱,入脾腎經,有溫中暖腎、補虛益氣之功效。而龜肉性寒,入肝腎經,有滋陰降火、補腎益精之效。二者藥性相輔相成,一溫一寒,寒熱並濟,可達到溫陽補腎、滋陰降火、調和陰陽的效果。

此外,羊肉味甘,可助龜肉味甘,更易於人體吸收,提高藥效。因此,龜肉臛中加入羊肉,不僅能提升藥效,更能使藥性更為協調,達到最佳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龜肉臛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龜肉臛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産後乳汁不下」之症。此方被記載為專治產婦因氣血虧虛導致乳汁分泌不足的情況,強調通過溫補氣血、滋養陰液來促進乳汁生化之源。

組成分析與功效推理

組成分析

  1. 龜肉(3兩):

    • 傳統認為龜肉性平味甘鹹,歸肝、腎經
    • 具有滋陰補血、益腎填精之效
    • 針對產後陰血虧虛、腎精不足的基礎病機
  2. 羊肉(3兩):

    • 性溫味甘,歸脾、腎經
    • 傳統補益氣血、溫補脾腎的要藥
    • 針對產後氣血兩虛、陽氣不足的狀況
  3. 麞肉(3兩):

    • 傳統認為其性溫味甘,具有補益五臟之效
    • 在《本草綱目》中被提及能「補益虛羸」
    • 增強方劑整體的滋補效果

治療原理

此方劑三種血肉有情之品合用的配伍邏輯體現以下治療思路:

  1. 陰陽雙補

    • 龜肉滋陰,羊肉補陽,形成陰陽互濟的配伍結構
    • 符合產後「多虛多瘀」的體質特點,避免單一滋陰或補陽的偏頗
  2. 氣血同調

    • 羊肉益氣,龜肉養血,麞肉培補中焦
    • 共同促進氣血生化,為乳汁生成提供物質基礎
  3. 補而不滯

    • 三種肉類搭配,甘溫與甘平相合
    • 在補益的同時,透過五味調和防止滋膩礙胃
  4. 引經歸源

    • 血肉有情之品被認為能直補人體精血
    • 更易為產後虧虛的母體吸收利用

此方以「以形補形」為表象,實則暗含中醫「精血同源」、「陽生陰長」的治療理念,透過滋補肝腎、溫養脾陽來促進乳汁生化,體現古代醫家對產後調理的重視和獨到見解。

傳統服藥法


龜肉(洗,切)3兩,羊肉(洗,切)3兩,麞肉(洗,切)3兩。
上藥以水不拘多少,加五味,煮作臛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乳腺炎乳房腺體瘤

相同名稱方劑


龜肉臛,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龜肉(洗,切)3兩,羊肉(洗,切)3兩,麞肉(洗,切)3兩。 主治:産後乳汁不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