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胃平胃散

翻胃平胃散

FAN WEI PING W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胃經 29%
肺經 17%
肝經 6%
大腸經 6%
心經 5%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翻胃平胃散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和胃降逆: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其辛溫之性可溫中止嘔,降逆止逆,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翻胃、嘔吐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消食化積: 生薑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對於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而導致的食積不化、胃脘脹滿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翻胃平胃散中加入生薑,可以起到溫胃降逆、消食化積的作用,從而達到平胃止嘔、緩解翻胃等症狀的效果。

翻胃平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緩和藥性: 翻胃平胃散屬於溫中和胃的方劑,常用於治療胃寒、胃痛、嘔吐等症狀。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避免其他藥物過於燥烈或寒涼,避免對胃黏膜造成刺激,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二、健脾益氣: 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促進胃氣升降,有助於改善胃寒、胃痛、嘔吐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藥效。

因此,甘草在翻胃平胃散中起到重要的緩和藥性及健脾益氣的作用,使其成為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翻胃平胃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能去除脾胃濕邪,改善因濕阻脾胃導致的翻胃、噁心、嘔吐等症狀。
  2. 升清降濁: 蒼朮能升清降濁,幫助脾胃運化水濕,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維持脾胃正常功能,進一步緩解翻胃不適。

因此,蒼朮在翻胃平胃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有效改善濕邪困脾導致的翻胃症狀,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翻胃平胃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理氣和胃: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消脹、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翻胃、嘔吐、胃脘脹滿等症狀,陳皮能起到理氣止嘔、和胃降逆的功效,改善胃部不適。

二、燥濕化痰:陳皮還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因脾胃濕困、痰阻胃絡導致的翻胃嘔吐,陳皮能起到化痰止嘔的作用,改善胃氣不暢,促進消化吸收。

綜上,陳皮在翻胃平胃散中,發揮著理氣和胃、燥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翻胃嘔吐等症狀,改善脾胃功能。

翻胃平胃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降逆、燥溼止嘔之效。對於因脾胃氣逆、痰溼阻滯所致的翻胃嘔吐,厚朴可起到疏通氣機、化痰降逆的作用,從而緩解嘔吐症狀。
  2. 健脾和胃:厚朴還能燥溼健脾,對於脾胃虛弱、溼困中焦引起的翻胃,厚朴可以起到健脾化溼、和胃止嘔的作用,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能力。

翻胃平胃散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大棗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緩和藥性、調和氣血的作用。翻胃平胃散多用於治療胃氣上逆、食積不化等症,藥性偏寒涼,加入大棗可緩解寒涼之性,避免對胃腸造成過度刺激。
  2. 益氣養血: 大棗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C、鐵等,具有益氣養血的功效。翻胃平胃散治療胃病,常伴有氣血不足的情況,加入大棗有助於補益氣血,增強胃腸功能,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翻胃平胃散主治「翻胃」,即古代所稱之胃氣上逆、食入反出之症,類似於現代醫學的「幽門梗阻」「胃癌」或「頑固性嘔吐」等疾病。其特徵為飲食難下、嘔吐宿食,甚則吐出如「黑色如石」的塊狀物,可能為積滯的瘀血、痰凝或腐敗食物。此方透過「吐法」直接祛除有形之邪,屬急則治標之法。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核心方劑:平胃散

    • 蒼朮:燥濕健脾,破除中焦濕濁之壅滯。
    • 厚朴:行氣消脹,降逆除滿,疏通胃腸氣機。
    • 陳皮:理氣化痰,助厚朴調暢氣滯。
    • 甘草:調和藥性,緩和峻烈之氣。
    • 生薑:溫中止嘔,散寒化飲,兼為引經藥。

    作用:平胃散本為調理脾胃濕滯的基礎方,通過燥濕運脾、行氣導滯,改善中焦氣機壅塞的病理基礎。

  2. 關鍵加味:硇砂(氯化銨礦物藥)

    • 性味功效:鹹苦辛溫,有毒,具強烈腐蝕性與涌吐作用。
    • 邏輯推演
      • 吐法驅邪:直接刺激胃黏膜,引發嘔吐,排出「惡物」(如痰瘀、宿食、腫瘤壞死組織)。
      • 破瘀消積:其腐蝕性能局部破壞病灶(如腫塊、潰瘍面的壞死物),助清除病理產物。
      • 協同效應:生薑溫中制衡硇砂毒性,並增強降逆止嘔之效,形成「吐中有降」的動態調節。

治療原理總論

此方以「吐法」為核心,利用硇砂的峻烈之性,結合平胃散的調理脾胃基礎:

  1. 急攻實邪:針對翻胃之有形積滯(如痰瘀結塊),強行催吐以開通路。
  2. 標本兼顧:平胃散調理氣機濕滯,硇砂攻逐實邪,形成「先攻後補」的治療思路。
  3. 局部作用:硇砂可能直接腐蝕消化道內的異常增生組織(如腫瘤表面),促使壞死脫落。

適用情境推測:古人可能用於瘀血痰凝阻塞胃脘、或早期腫瘤導致的梗阻,以「黑色硬塊」為辨證使用指徵。此方體現了「以毒攻毒」「峻藥緩投」(沸湯點服控制藥力)的傳統智慧。

傳統服藥法


平胃散每加硇砂、薑。
上為末。
沸湯點服。當吐出惡物1塊,黑色如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翻胃平胃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引《必用全書》。 組成:平胃散每加硇砂、薑。 主治:翻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