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方腳氣丸

神方腳氣丸

SHEN FANG JIAO Q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40%
肺經 40%
胃經 20%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方腳氣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 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腳氣多因濕熱蘊結,導致氣機阻滯,而橘皮能疏肝理氣,健脾燥濕,有助於消除腳氣病因。
  2. 行氣活血: 橘皮具有行氣活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末梢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腳氣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總而言之,橘皮在神方腳氣丸中起到理氣燥濕、行氣活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腳氣病症。

神方腳氣丸中加入生薑,乃取其辛溫解表、散寒止痛之效。腳氣病症常伴隨寒濕入侵,生薑性溫,可溫經散寒,驅散體內寒氣;其辛味可發散表邪,促進汗液排出,利於濕氣外泄;同時,生薑亦可解毒消腫,緩解腳氣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此外,生薑還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因腳氣引發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從根本上改善體質,預防腳氣復發。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方腳氣丸】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腳氣」,古代所稱「腳氣」多指因濕邪壅滯、氣血不暢所致的下肢腫脹、沉重、麻木或疼痛,嚴重者甚至上衝心胸(如腳氣衝心),與現代醫學的維生素B1缺乏症(腳氣病)或風濕性關節疾病有部分重合。方中僅以橘皮、乾薑兩味配伍蜜熬膏,藥簡力專,推測其針對「寒濕型腳氣」而設,以下分述其理:

1. 橘皮(陳皮)——理氣燥濕

  • 性味辛溫,歸脾、肺經,傳統用於「行氣健脾、燥濕化痰」。
  • 針對腳氣病機中「濕阻氣滯」的關鍵,橘皮能疏通中焦氣機,助脾運化水濕,減輕下肢濕濁停聚。
  • 《本草綱目》載其「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此處與乾薑相配,偏重溫散濕濁。

2. 乾生薑——溫中散寒

  • 性味辛熱,歸脾、胃、肺經,功能「溫中逐寒、回陽通脈」。
  • 乾薑較鮮薑更擅長溫化裡寒,配合橘皮強化祛除經絡寒濕之力,尤其適合寒濕鬱滯導致下肢冷痛、水腫者。
  • 其辛散之性可助橘皮行氣,並防止濕邪凝滯成痰。

3. 蜂蜜——緩急調和

  • 蜜熬成膏可緩和乾薑之燥烈,延長藥效,同時滋潤防燥傷陰。
  • 丸劑形式便於長期服用,漸消緩散濕邪。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核心在於「溫化寒濕、宣通氣機」:

  1. 病機假設:腳氣因寒濕困脾,氣機不暢,濕濁下注於足。
  2. 藥物協同
    • 橘皮行氣為主,乾薑溫散為輔,一氣一溫,化解濕濁黏滯之性;
    • 生薑用「乾」者,取其守而不走,專溫中焦以斷濕邪生化之源。
  3. 劑型設計:蜜丸緩攻,符合「濕性黏滯,非速愈之病」的特性,薑湯送服更助藥力溫行。

【可能的擴展功效】

雖原文明確主治腳氣,但從藥性推測,此方或可延伸用於:

  • 寒濕型胃脹嘔逆(橘皮和胃,乾薑止嘔);
  • 輕度風濕痹痛(溫通經絡)。

【與後世方劑比較】

後世治腳氣方(如《千金方》「雞鳴散」)多配伍檳榔、吳茱萸以降氣滲濕,而本方僅用橘皮、乾薑,顯示其針對「寒濕輕症」或作為基礎調理之用,重症需加味。

傳統服藥法


橘皮4兩(去白),乾生薑2兩。
上以蜜半斤,煉化,去上沫,下藥在內熬成膏,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方腳氣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橘皮4兩(去白),乾生薑2兩。 主治: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