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生薑飲」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是利用天南星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天南星能夠燥濕化痰、止咳,對於治療痰多、咳嗽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痰多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生薑飲」方劑中以生薑為主要成分,其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吐的功效。對於寒邪侵襲所致的胃寒、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生薑可起到溫暖脾胃,驅寒止痛的作用。
- 解表發汗: 生薑還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機體排解寒邪,對於風寒感冒所致的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生薑可起到解表發汗的功效,緩解感冒症狀。
生薑飲中加入橘皮,是基於其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與生薑相輔相成,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化痰的作用可以幫助生薑溫胃止嘔,對於寒邪客胃引起的嘔吐、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橘皮健脾和胃的功效也能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提升生薑飲的療效。因此,在生薑飲中加入橘皮,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溫中散寒、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治療相關疾病起到更顯著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薑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生薑飲主治「風邪風毒,纏喉不語」,此症主要表現為風邪襲喉,導致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甚至失語。古代醫家認為風邪挾毒上攻咽喉,阻滯氣機,使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影響聲門開合。此方通過疏風散邪、化痰開結,以緩解咽喉閉阻之證。
組成邏輯與功效推理
南星(略炮):
- 性味苦辛溫,歸肺、肝、脾經,略炮後減其毒性,保留化痰祛風之效。
- 主要作用為燥濕化痰、祛風解痙,針對風痰壅滯所致的喉嚨閉塞、言語不利。
- 配合生薑可制其毒性,並增強溫散風邪之力。
生薑:
- 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為方中君藥,發散風寒、溫中止嘔。
- 其辛散之性可宣通喉部氣機,化解風邪纏滯,並能引藥上行至咽喉。
- 與南星配伍,既可協同祛風化痰,又能緩和南星之峻烈。
橘皮:
- 性味辛苦溫,歸脾、肺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助南星、生薑行氣化痰,疏通咽喉郁滯,調暢中焦氣機以杜絕生痰之源。
紫蘇(加味):
-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發表散寒、行氣寬中。
- 加入紫蘇葉可增強疏風解表之力,其芳香味辛,能開宣肺氣,利咽通竅,進一步緩解喉部閉塞。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 祛風化痰、宣通氣機 為核心:
- 祛風:生薑、紫蘇辛溫發散,驅除纏喉風邪;南星祛風解痙,解除喉部攣急。
- 化痰:南星、橘皮燥濕化痰,消除喉間痰濁壅滯。
理氣:橘皮、紫蘇調暢氣機,使氣行則痰消,咽喉得通。
全方藥簡力專,針對風邪風毒纏喉之證,通過溫散、化痰、行氣三法並用,恢復咽喉開闔功能,從而治療「不語」之症。
傳統服藥法
南星(略炮)半兩,生薑4錢,橘皮5錢。
上銼。
每服3錢,加紫蘇5葉,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薑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 組成:生薑2兩(切)。 主治:霍亂嘔噦。
生薑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生薑半斤(切)。 主治:毒箭所傷。
生薑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 組成:生薑汁、生地黃汁。 主治:産後惡血上掩心,如見神鬼欲死。
生薑飲,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生薑1兩,半夏5錢,橘紅3錢,藿香2錢,丁香2分。 主治:胃寒嘔吐。
生薑飲,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六。 組成:南星(略炮)半兩,生薑4錢,橘皮5錢。 主治:風邪風毒,纏喉不語。
生薑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組成:生薑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主治:治瘧止渴。主治:瘧病發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