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咽乾口燥」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咽乾口燥

咽乾口燥是中醫的一個常見證候,主要表現為咽喉乾燥、灼熱、疼痛,口乾不欲飲,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等。

咽乾口燥的病因多為外感風熱、內傷燥熱、陰虛火旺等。外感風熱,可導致肺熱上蒸,咽喉失潤而乾燥;內傷燥熱,可導致津液耗傷,口乾咽燥;陰虛火旺,可導致陰液虧虛,虛火上炎,咽喉灼熱乾燥。

咽乾口燥的治療,應根據病因辨證施治。外感風熱者,可用辛涼解表之法,如銀翹散、桑菊飲等;內傷燥熱者,可用清熱潤燥之法,如清燥救肺湯、養陰清肺丸等;陰虛火旺者,可用滋陰降火之法,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

咽乾口燥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 保持口腔清潔,勤漱口。
  • 多喝水,保持體內水分充足。
  •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咽乾口燥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小建中湯

  • 1.《皇漢醫學》:「**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
  • 2.《聖濟總錄》:「治虛勞裡急,腹中疼痛,夜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並婦人小腹痛,小建中湯方
  • 3.《仁術便覽》:「治虛,裡急腹痛,遺精,四肢痠痛,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自汗等症。
  • 4.《玉機微義》:「小建中湯治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 5.《古今醫統大全》:「(《金匱》)_小建中湯_,治虛勞裡急腹痛,失精,四肢痠疼,煩熱,咽乾口燥。
▼ 展開更多

大青龍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足陽明胃經傷寒,身熱目痛而鼻乾,不得臥,不惡寒,腹滿,咽乾口燥而渴。其脈流注與傷風同,以陽明主肉,故次傳之。

黃耆建中湯

  • 1.《古今名醫方論》:「治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諸不足。

白虎湯

  • 1.《續名醫類案》:「一痘後熱渴能食,便秘溺赤,咽乾口燥,此心胃二經受邪也,用白虎湯而愈。

桔梗湯

  • 1.《校註婦人良方》:「_桔梗湯_,治肺癰咳而胸膈隱痛,兩胠腫滿,咽乾口燥,煩悶作渴,濁唾腥臭。
  • 2.《外科理例》:「治咳而胸膈隱痛。兩腳腫滿。咽乾口燥。煩悶多渴。時出濁涕腥臭。
  • 3.《赤水玄珠》:「_桔梗湯_,治肺癰,咳而胸膈隱痛,胸次腫滿,咽乾口燥,煩悶作渴,濁唾腥臭。
  • 4.《証治準繩‧瘍醫》:「_桔梗湯_,治男婦咳而胸膈隱痛,兩腳腫滿,咽乾口燥,煩悶多渴,時出濁唾腥臭,名曰肺癰,小便赤黃,大便多澀。
  • 5.《醫方選要》:「桔梗湯,治男子婦人咳而胸膈隱痛,兩腳腫滿,咽乾口燥,煩悶多渴,時出濁唾腥臭,名曰肺癰,小便赤黃,大便多澀。
▼ 展開更多

黃連解毒湯

  • 1.《大方脈》:「_黃連解毒湯_,治一切火熱表裡俱盛,狂躁心煩,咽乾口燥,壯熱乾嘔,妄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斑。

八正散

  • 1.《証治準繩‧幼科》:「〔薛〕,八正散,治蘊熱咽乾口燥,大渴引飲,心忪面熱,煩躁不寧,目赤睛疼,或咽舌生瘡,小便赤閉,或熱淋血淋。
  • 2.《幼幼新書》:「太醫局,八正散,治大人、小兒心經邪熱,一切蘊毒,咽乾口燥,大渴引飲,心忪面熱,煩躁不寧,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又治小便赤澀,或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並宜服之。
  • 3.《保嬰撮要》:「_八正散_,治蘊熱,咽乾口燥,大渴引飲,心忪面熱,煩躁不寧,目赤睛疼,或咽舌生瘡,小便赤閉,及熱淋血淋。
  • 4.《嬰童百問》:「_八正散_,治小兒心經邪熱,一切蘊毒,咽乾口燥,大渴引飲,心忪面熱,煩躁不寧,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及治小便赤澀不通,熱淋、血淋之症。
  • 5.《醫燈續焰》:「_局方八正散_,治大人小兒心經邪熱,一切蘊毒,咽乾口燥,大渴引飲,心忪面赤,煩躁不寧,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又治小便赤澀,或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並宜服之。亦氣分藥也。
▼ 展開更多

續命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婦人有於草蓐得風,頭痛,發熱,惡寒,身體痹痛,腹部拘急,心下痞硬,乾嘔微利,咽乾口燥,咳嗽頗甚者。若不速治,必成蓐勞,宜此方。」

柴胡桂枝乾薑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凡勞瘵、肺痿、肺癰、癰疽、瘰癧、痔漏、結毒、梅毒等證,經久不愈,漸就衰憊,胸滿乾嘔,寒熱交作,動悸煩悶,盜汗自汗,痰嗽乾咳,咽乾口燥,大便溏泄,小便不利,面無血色,精神困乏,不耐厚味者,宜此方。」

天王補心丹

  • 1.《奇效良方》:「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除驚悸。療咽乾口燥,育養心氣。
  • 2.《濟陽綱目》:「_天王補心丹_,治玩讀著作,勞神過度,以致潮熱盜汗,咳嗽失血,遺精,怔忡健忘,咽乾口燥,肌體羸瘦,調和心腎二經要藥也。常服安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
  • 3.《兒科要略》:「(二十二)天王補心丹,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清二焦,化痰涎,祛煩熱,除驚悸,治思慮過度,心血不足,神志不寧,津液枯涸,咽乾口燥,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瘡等證。

十四味建中湯

  • 1.《退思集類方歌註》:「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羅,更用飴糖建中氣,(於桂枝湯重用芍藥,加飴糖,義偏重於酸甘,專和血脈之陰。僅能建中焦營氣,故曰「小」。)陽虛勞損(徐靈胎《蘭臺軌範》曰:「此方治陰寒陽衰之虛勞,正與陰虛火旺之病相反,庸醫誤用,害人甚多。此咽乾口燥,乃津液少,非有火也。
  • 2.《退思集類方歌注》:「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羅,更用飴糖建中氣,(於桂枝湯重用芍藥,加飴糖,義偏重於酸甘,專和血脈之陰。僅能建中焦營氣,故曰「小」。)陽虛勞損(徐靈胎《蘭臺軌範》曰:「此方治陰寒陽衰之虛勞,正與陰虛火旺之病相反,庸醫誤用,害人甚多。此咽乾口燥,乃津液少,非有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