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方論》~ 卷一 (3)
卷一 (3)
1. 人參養榮湯
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肢體瘦倦,食少作瀉等症。若氣血虛而變見諸症,勿論其病其脈,但用此湯,諸症悉退。
白話文:
治療脾臟和肺臟都很虛弱,出現發熱、怕冷、四肢消瘦乏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如果由於氣血虛弱而產生的各種症狀,無論疾病或脈象如何,只用這個藥方,各種症狀都會消失。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耆,陳皮,當歸,熟地,白芍,五味子,桂心,遠志
上十二味,加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白話文:
-
人參:增強體力、抗氧化、降低血糖。
-
白朮: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止瀉。
-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寧心安神。
-
甘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緩解疼痛。
-
黃耆:補氣升陽、益氣固表、利尿消腫。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熟地:補血益精、滋陰補腎、益氣健脾。
-
白芍:養血柔肝、鎮痛止痙、平肝清熱。
-
五味子:益氣生津、斂肺止咳、補腎固精。
-
桂心:溫補心陽、通陽活絡、止汗。
-
遠志:益智安神、補心益氣、澀精。
柯韻伯曰:古人治氣虛以四君,治血虛以四物,氣血俱虛者以八珍,更加黃耆、肉桂,名十全大補,宜乎萬舉萬當也。而用之有不獲效者,蓋補氣而不用行氣之品,則氣虛之甚者,無氣以受其補;補血而仍用行血之物於其間,則血虛之甚者,更無血以流行。(議方確妙。)故加陳皮以行氣,而補氣者,悉得效其用;去川芎行血之味,而補血者,因以奏其功。
白話文:
柯韻伯說:古代醫家治療氣虛用四君子湯,治療血虛用四物湯,氣血俱虛時用八珍湯,再加入黃耆、肉桂,稱為十全大補湯,應驗率很高。但是使用它卻沒有療效的,是因補氣卻不用能行氣的藥物,那麼非常氣虛的人,根本沒有氣可以接受這種補益;補血卻在裡面使用能活血的藥物,那麼非常血虛的人,更沒有血可以流動。(判斷方劑是否精確妙用。)所以加入陳皮來行氣,補氣的藥物都能發揮作用;去掉川芎的活血功效,補血的藥物因此能發揮作用。
此善治者,只一加一減,便能轉旋造化之機也。然氣可召而至,血易虧難成,苟不有以求其血脈之主而養之,則營氣終歸不足,故倍人參為君,而佐以遠志之苦,先入心以安神定志,使甘溫之品,始得化而為血,以奉生身。又心苦緩,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斂神明,使營行脈中而流於四臟,名之曰養榮,不必仍十全之名,而收效有如此者。
白話文:
身懷高明醫術的醫師,只需要針對藥方做一增一減,就能夠掌握天地運行的規律。氣可以召喚而來,但血很難補足且容易流失,如果不去探求血脈之主的所在,並將之調養好,那麼營氣永遠都不會被補足。因此,使用人參為君藥,再以遠志的苦味做為輔佐,使它先進入心經來安神定志,讓甘溫之品得以轉化為血液,以滋養身體。另外,心苦緩,一定要用五味子的酸味來收斂精神,使營氣在脈絡中運行,流向四臟,稱之為“養榮”,不必仍使用十全的名號,但收效卻能如此顯著。
2. 歸脾湯
治思慮傷脾,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臥,少食,月經不調。
白話文:
治療因過度思考而損傷脾臟,或是記憶力減退,心神不定,驚恐不安,夜間盜汗,睡眠淺或失眠;或是心脾部位疼痛,喜愛臥床,食慾不振,月經紊亂。
人參,黃耆,甘草,白朮,茯苓,木香,龍眼肉,酸棗仁,當歸,遠志
薑三片,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黃耆:益氣固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甘草:補氣健脾,潤肺止咳,清熱解毒。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尿,止瀉固腸。
茯苓:補氣健脾,寧心安神,利水滲濕。
木香:行氣止痛,溫中止瀉,散寒止嘔。
龍眼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益氣補虛。
酸棗仁:養心安神,斂汗止渴,除煩益精。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遠志:補益心腎,益智寧心,健忘失眠。
羅東逸曰:方中龍眼、棗仁、當歸,所以補心也;參、耆、朮、苓、草,所以補脾也。立齋加入遠志,又以腎藥之通乎心者補之,是兩經兼腎合治矣。而特名歸脾,何也?夫心藏神,其用為思;脾藏智,其出為意;是神智思意,火土合德者也。心以經營之久而傷,脾以意慮之鬱而傷,則母病必傳諸子,子又能令母虛,所必然也。
白話文:
羅東逸說:方劑中的龍眼、棗仁、當歸,都是用來補養心臟的;人參、黃耆、白朮、茯苓、草果,都是用來補養脾臟的。立齋加入遠志,又用與腎相通的心藥來補養,這就是兼顧腎臟和心脾一起治療。而特別取名為“歸脾”,是為什麼呢?心藏神,其作用是思維;脾藏智,其作用是意念;神智思意,是火土合德的。心臟由於長久的運行而受傷,脾臟由於意慮的鬱結而受傷,那麼母親的病一定會傳染給兒子,兒子又能使母親虛弱,這是必然的。
其症則怔忡、怵惕、煩躁之徵見於心;飲食倦怠,不能運思,手足無力,耳目昏眊之症見於脾。故脾陽苟不運,心腎必不交。彼黃婆者,若不為之媒合,則已不能攝腎歸心,而心陰何所賴以養?此取坎填離者,所以必歸之脾也。其藥一滋心陰,一養脾陽,取乎健者,以壯子益母;然恐脾郁之久,傷之特甚,故有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開氣醒脾,使能急通脾氣,以上行心陰。
白話文:
這個病的症狀是:心神不定、驚慌不安、煩躁的情緒在心裡表現出來;飲食倦怠,不能思考,手腳無力,耳目昏花等症狀在脾臟表現出來。所以脾陽如果不運轉,心腎就一定不會交接。那個黃婆,如果不給他們做媒,那(腎水)就沒辦法進入(心火),而心陰又憑藉什麼來滋養呢?這就是取水來填火,所以一定要歸於脾臟。其中一種藥物滋養心陰,另一種藥物養護脾陽,選取強壯的藥物,用孩子來壯大母親;但是擔心脾臟鬱結的時間長了,傷害(脾臟)特別嚴重,所以又選用了木香辛散的藥物,用來疏通脾氣,使脾氣能夠快速運轉,以促進心陰上升。
脾之所歸,正在斯耳!張路玉曰:補中益氣與歸脾,同出保元,並加歸、術,而有升舉胃氣,滋補脾陰之不同。此方滋養心脾,鼓動少火,妙以木香調暢諸氣。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悶,或泄瀉、減食者,以其純陰無陽,不能輸化藥力故耳!
白話文:
脾臟所歸屬的經絡,就在這裡啊!張路玉說:補中益氣湯和歸脾湯,都出自保元湯,再加入歸、術,則有升舉胃氣、滋補脾陰的不同。此方滋養心脾,鼓動少火,妙以木香調暢諸氣。世人因木香性燥不用,服用後大多導致痞悶,或者洩瀉、減食,這是因為純陰無陽,不能運化藥力的緣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