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黃耆建中湯

治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諸不足。

黃耆,膠飴,白芍甘草桂枝生薑大棗

上七味,水煎服。

喻氏曰:虛勞而至於亡血失精,津液枯槁,難為力矣。《內經》於針藥所莫制者,調以甘藥。《金匱》遵之而用黃耆建中湯,急建其中氣,俾飲食增而津液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復其真陰之不足。但用稼穡作甘之本味,而酸辛鹹苦在所不用,蓋舍此別無良法也。然用法貴立於無過之地,寧但嘔家不可用建中之甘,即服甘藥,微覺氣阻氣滯,更當慮甘藥太過,令人中滿,早用陳皮砂仁以行之可也。

不然,甘藥又不可恃,更將何所恃哉?後人多用樂令建中湯十四味建中湯,雖無過甘之弊,然樂令方中前胡細辛為君,意在退熱,而陰虛之熱則不可退;十四味方中用附、桂、蓯蓉,意在復陽,而陰虛之陽未必可復,又在用方之善為裁酌矣。

又曰:傷寒有小建中一法,治二三日心悸而煩,以其人中氣餒弱,不能送邪外出,故用飴糖之甘,小小建立中氣以祛邪也。《金匱》有黃耆建中一法,加黃耆治虛勞裡急,自汗,表虛,肺虛,諸不足症,而建其中之衛氣也。《金匱》復有大建中一法,以其人陰氣上逆,胸中大寒,嘔不能食,而腹痛至極,用蜀椒、乾薑人參、飴糖,大建其中之陽,以驅逐濁陰也。後人復廣其義曰:樂令建中湯,治虛勞發熱,以下並建其中之營血。

曰:十四味建中湯,治臟氣裡虛,以之兩建其脾中腎中之陽陰。仲景為祖,後人為孫,使虛羸之體,服建中之後,可汗可下,誠足恃也。至理中,則燮理之義;治中,則分治之義;補中、溫中,莫非惠先京國之義。緣傷寒外邪逼域中,法難盡用,仲景但於方首,以小之一字,示其微義,至《金匱》始盡建中之義。後人引伸觸類,曲暢建中之旨。

學者心手之間,所當會其大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