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二十五卷 (15)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十五卷 (15)

1. 慢驚

慢驚屬陰,為寒為虛,多發於大病之後,或先後吐瀉,不善調理,或克伐過度,損傷脾胃。夫脾屬土,主四肢。虛則四肢冷,手指微動。或口角掣動,面色青,二便利,是其候也。與急驚大不相同,蓋急驚乃初病之症。元氣未虛,邪氣正盛,故抽搐大作,症雖急,乃有餘之症,治可攻擊,使二便通利,痰降熱散而愈也。慢驚乃病後虛弱,無氣以言,無氣以動,無力抽搐,元氣大虛故也。

有似於風,俗云慢脾風症,雖緩實惡候也。治惟溫補,使胃氣漸回,大便結實,其風自定。切切不可攻擊,症雖有痰,只以六君子湯加天麻,炮姜,或烏蠍四君子湯。所重只在保護脾胃上著功夫,余不暇及。

孫季子朋來曰:慢驚需要審問前症根由,按輕重而施治之。不可概稱慢候,而遽投大溫大熱之劑。又不可不識緩急,泛泛然夾雜他藥,失時誤事。如從吐瀉後者,即以理中湯、治中湯,甚者加大附子。若水瀉,輕者,五苓散、益黃散、朮附湯之類。如從急驚漸漸轉致於慢者,全蠍觀音散。

風邪而得者,桂枝湯。若面青額汗,舌短頭低,眼合不開,搖頭吐舌,俗曰慢脾風。此土極似木之候,逐風則無風可逐,療驚則無驚可療。乃脾間虛痰虛熱往來作祟。眼合者系脾虛之極,不能展開,神志昏迷。治之早者,十全二三,大要只在助胃回陽。若眼半合半開,手足不冷,此雖屬慢驚,而陽氣尚未全脫,不必用硫黃附子輩,只與截風謂胃,可冷可熱,和調陰陽,太乙保生丹、聚寶丹、蟬蠍散,皆可選用。所重只在保脾,故所致無失。

理中湯,吐瀉後脾胃虛弱,四肢漸冷,或面有浮氣,四肢虛腫,眼合不開。

人參,白朮,甘草(炙),炮姜

水煎服。甚者加大附子。

治中湯,即前方減炮姜加陳皮。

太乙保生丹,治慢驚尚有陽症。

防風,全蠍,白附子(生),殭蠶(炒),膽星,蟬蛻,琥珀,辰砂(各一錢),麝香(五分)

上末,粟米糊為丸,梧子大,金箔為衣,每一丸,薄荷湯下。

蟬蠍散,急未盡而慢將來。

全蠍(去毒,七枚),蟬蛻(廿一枚),甘草(炙,二錢半),大南星(炮,一枚)

上末,每服五分,薑棗煎服。

聚寶丹,初傳慢而未脫陽者。

人參,茯神,琥珀,天麻,殭蠶(炒),防風,南星(炮),白附子(生),全蠍(炒),蛇肉(酒浸焙。各一錢),硃砂(五分),麝香(一字)

上末,蜜丸,梧子大,每一丸,石菖蒲湯下。

神寶既濟丹,分陰陽,平冷熱,定吐瀉,豁痰涎。

硫黃,火硝,五靈脂,青皮,陳皮,半夏曲

上將硫黃火硝用磁罐熔化,攪勻,冷定取下,同諸藥各等分,為末,粟米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五丸,米飲下。

惺惺散,吐瀉後,脾弱內虛。

白話文:

慢驚是一種陰虛寒症,常在大病初癒、或先後吐瀉未調理好、或過度損傷脾胃後發生。脾臟屬土,主宰四肢,脾虛則四肢冰冷,手指微微顫動,或嘴角抽搐、面色青白、大小便異常,這些都是慢驚的症狀。這與急驚截然不同,急驚是疾病初期發生的症狀,元氣未虛,邪氣盛,所以抽搐劇烈,雖然症狀急促,卻是邪氣有餘的表現,治療上可以採取攻邪的方法,使大小便通暢,痰濁下降,熱邪消散即可痊癒。而慢驚是病後虛弱導致的,缺乏元氣說話、活動,也無力抽搐,這是元氣大虛的表現。

慢驚類似於風證,俗稱慢脾風,雖然症狀緩慢,卻是險惡的徵兆。治療應以溫補為主,使胃氣逐漸恢復,大便成形,則風證自然會好轉。切記不可攻邪,即使有痰濁,也只宜服用六君子湯加天麻、炮薑,或烏頭四君子湯。治療重點在於保護脾胃,其他方面不必過多干預。

孫季子曾說:治療慢驚需仔細詢問病史,根據病情輕重施治,不可一概而論為慢症,就用溫熱的大補藥物;也不可不明辨緩急,胡亂添加其他藥物,以免延誤病情。若是由吐瀉引起的,可用理中湯、治中湯,病情嚴重者可加大附子;若是水瀉,輕者可用五苓散、益黃散、朮附湯等。若是由急驚逐漸轉為慢驚的,可用全蠍觀音散。

因風邪引起的,可用桂枝湯。若患者面色青白,額頭出汗,舌頭短縮,頭低垂,眼睛睜不開,搖頭吐舌,俗稱慢脾風,這類似於木克土的症狀,驅逐風邪則無風可驅,治療驚證則無驚可治,這是脾虛導致痰濁虛熱交替作祟。眼睛閉合是脾虛極度衰弱,無法睜開,神志昏迷的表現。及時治療,療效較好,主要在於溫補脾胃,回陽救逆。如果眼睛半開半合,手腳不冷,雖然屬慢驚,但陽氣尚未完全衰竭,不必使用硫黃、附子等峻猛藥物,只用具有祛風、和胃作用的藥物,寒熱平和調理陰陽,太乙保生丹、聚寶丹、蟬蠍散等均可選用。治療重點仍是保護脾胃,這樣就不會出錯。

理中湯:適用於吐瀉後脾胃虛弱,四肢漸冷,或面部浮腫,四肢腫脹,眼瞼下垂睜不開。藥物組成:人參、白朮、炙甘草、炮薑。水煎服,病情嚴重者加大附子。治中湯:在理中湯基礎上,去炮薑加陳皮。

太乙保生丹:治療尚有陽證的慢驚。

蟬蠍散:急驚未盡而轉為慢驚。

聚寶丹:初起慢驚而陽氣未脫者。

神寶既濟丹:分陰陽,調和寒熱,止吐瀉,豁痰涎。

惺惺散:吐瀉後,脾胃虛弱,內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