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3)

1. 去死肉

上用真清油十四兩,煎黑柳條焦枯,濾去渣。入黃丹五兩,滴入水中成珠為度,卻入諸藥,攪令勻,入瓷器中,收了後用。

郭氏青金錠子

銅綠(三錢),青礬,膽礬,輕粉,砒霜,白丁香,苦葶藶(各一錢),腦子(少許),麝香

上將葶藶研細,次下各藥同研極細,打稠糊為錠子。或煉蜜加白芨末一錢為錠,如麻黃粗細,約二三寸長。看瘡口深淺紝入,疼者可治,不疼難治。

第一般,緊峻碧雲錠子,砒霜生,開瘡口用。

第二般,緊緩碧霞錠子,砒霜煆,去死肉用。

第三般,緩慢碧玉錠子,去砒霜加枯礬,生好肉用。

翠霞錠子,治年深冷漏,日久惡瘡,有歹肉用之。

銅綠,寒水石(煅),滑石(各三錢),明礬,膩粉,砒霜,雲母石(研如粉,各一錢二分半)

上研細末。糊為錠子,如麻黃粗細,長短不拘,量瘡口深淺紝之。如修合,候天色晴明則可。

信效錠子,治一切惡瘡。

紅娘子,黃丹,砒霜,鷹屎,土硝,白芨,銅綠(各一錢半),腦子,麝香(各少許)

上研細末。些兒乳汁和為錠子用。中病即止。

紅玉錠子,去歹肉生肌。

干胭脂,白礬(枯,各三錢),輕粉,砒霜,黃丹,腦子,麝香(各少許)

上研極細末。稠糊和為錠子用之。

時效針頭散,追蝕惡瘡、歹肉,兼治瘰癧。

赤石脂(半兩),乳香,白丁香(各二錢),砒霜(生),黃丹(各一錢),輕粉,麝香(各半錢),蜈蚣(一條,焙乾)

上為極細末,摻於瘡口,歹肉自去矣。若動刀針,其瘡雖可,有瘢。

追毒餅,治諸般惡瘡,因針開了口,後又閉合生膿,脹痛不可忍。用此捻成小麥子大,入放瘡中,永不閉,膿水自出,瘡自幹好。

極好信石(半錢),雄黃,雌黃,大硃砂(各一錢),輕粉(少許)

上研為細末。糯米糊丸,如麥子大。若瘡口閉合生膿,將藥入內,仍以膏藥貼之。

內服內追毒丹(方見前)。

〔薛〕,按:此以毒攻毒之意也。嘗治一縣尹背瘡,竟背腐潰色黯,重若負石,甚危。喜飲食頗進,用桃紅散色漸赤,負漸輕,再用而肌生,更服托裡藥而愈。蓋此亦大毒證,非此峻藥莫能治,此亦用砒,故攻毒有效。然有氣血虛不能腐潰。宜補養氣血。常治發背初起,未成膿,先用烏金膏或援生膏,點患處,數點以殺其大勢,更服仙方活命飲。如飲食少思或不甘美,用六君子湯加藿香,連進三五劑。如外皮腐動,用雄黃解毒散洗之。每日用烏金膏塗腐處,候有瘡口,即用紙作捻。蘸烏金膏紝入瘡內。若有膿,為筋膜間隔不出,致作脹痛,用針引之,腐肉堵塞者去之。若瘀肉腐動,用豬蹄湯洗。如膿稠焮痛,飲食如常,瘀肉自腐,用消毒藥與托裡相兼服之,仍用烏金膏塗搽。若瘀肉已離好肉,即去之。如膿不稠不稀,仍作痛,飲食不甘,瘀肉腐遲,用桑枝灸患處,更用托裡藥主治之。瘀肉不腐,或膿清稀不焮痛者,服大補之劑,仍用桑枝灸之,以補接陽氣,解散郁毒,其肉自腐。

白話文:

去死肉

一種藥膏,以十四兩真清油煎熬黑柳條至焦枯,濾渣後加入五兩黃丹(需滴入水中成珠狀),再加入其他藥材拌勻,收好備用。

郭氏青金錠子

此方用於治療瘡瘍。取銅綠三錢,青礬、膽礬、輕粉、砒霜、白丁香、苦葶藶各一錢,腦麝香少許。將葶藶研細,再與其他藥材研磨至極細,製成糊狀,捏成錠狀。也可加入煉蜜和白芨末一錢製成錠子,粗細如麻黃,長約二三寸。根據瘡口深淺將藥錠放入,疼痛的瘡瘍可治癒,不痛的則難治。

此方有三個不同版本:

第一種,緊峻碧雲錠子,用生砒霜,用於開瘡口。

第二種,緊緩碧霞錠子,用煆過的砒霜,用於去除死肉。

第三種,緩慢碧玉錠子,去砒霜改用枯礬,用於生長好肉。

翠霞錠子

此方用於治療久治不愈的冷漏、惡瘡及壞死組織。取銅綠、煅寒水石、滑石各三錢,明礬、膩粉、砒霜、研成粉末的雲母石各一錢二分半,研磨成細末,製成錠狀,粗細如麻黃,長短不限,根據瘡口深淺塞入。製作此藥應選擇晴朗的天氣。

信效錠子

此方用於治療各種惡瘡。取紅娘子、黃丹、砒霜、鷹屎、土硝、白芨、銅綠各一錢半,腦麝香少許,研磨成細末,用少量乳汁和成錠狀使用,見效即停。

紅玉錠子

此方用於去除壞死組織並促進肉芽生長。取干胭脂、枯白礬各三錢,輕粉、砒霜、黃丹、腦麝香少許,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稠糊和成錠狀使用。

時效針頭散

此方用於腐蝕惡瘡、壞死組織,並治療瘰癧。取赤石脂半兩,乳香、白丁香各二錢,生砒霜、黃丹各一錢,輕粉、麝香各半錢,焙乾的蜈蚣一條,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撒在瘡口上,壞死組織就會自行脫落。若動刀針,雖然能治癒瘡瘍,但會留下疤痕。

追毒餅

此方用於治療各種惡瘡,尤其針刺後閉合、生膿、脹痛難忍的情況。將藥物捏成小麥粒大小,放入瘡口中,可防止瘡口閉合,膿水自然排出,瘡瘍自然癒合。取極好信石半錢,雄黃、雌黃、大硃砂各一錢,輕粉少許,研磨成細末,用糯米糊製成麥粒大小的丸藥。若瘡口閉合生膿,將藥丸放入瘡內,再用膏藥貼敷。同時可內服內追毒丹(方劑見前)。

薛氏按語

此方是運用毒攻毒的療法。曾治癒一位縣令的背瘡,當時其背部腐爛潰瘍,顏色黯淡,沉重如負巨石,情況危急。患者食慾尚好,使用桃紅散後,顏色漸漸變紅,負重感減輕,再次使用後,肌膚再生,再服用托裡藥物而痊癒。此為大毒證,非此峻藥難以治療。此方雖用砒霜,但能有效攻毒。然而,若氣血虛弱,則無法使瘡瘍腐爛潰瘍,需先補養氣血。常治發背初期,未成膿者,先用烏金膏或援生膏點患處,數點以遏制病情發展,再服用仙方活命飲。若飲食減少或不思飲食,則服用六君子湯加藿香,連服三五劑。若外皮腐爛,則用雄黃解毒散清洗。每日用烏金膏塗抹腐爛處,待出現瘡口後,用紙捻蘸烏金膏塞入瘡內。若有膿液因筋膜間隔而排出受阻,導致脹痛,則用針引流,並清除堵塞的腐肉。若瘀肉腐爛,則用豬蹄湯清洗。若膿液稠厚,紅腫疼痛,但飲食如常,瘀肉自行腐爛,則服用消毒藥物並配合托裡藥物,同時用烏金膏塗抹。若瘀肉已與好肉分離,則應將其清除。若膿液不稠不稀,仍感疼痛,飲食不佳,瘀肉腐爛緩慢,則用桑枝灸患處,並服用托裡藥物。若瘀肉不腐,或膿液清稀,不紅腫疼痛,則服用大補藥物,並用桑枝灸患處,以補益陽氣,疏散鬱毒,使肉自行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