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八 (9)

1. 利渴不止第十二

(瀉痢同)

《巢氏病源》小兒利兼渴候:此是水穀利,津液枯竭,臟腑虛燥則引飲。若小便快者利斷,渴則止;若小便澀,水不行於小腸,滲入腸胃,渴亦不止,利亦不斷。凡如此者,皆身體浮腫,脾氣弱不能剋水故也,亦必眼痛生障。小兒上焦本熱,今又利,下焦虛,上焦熱氣轉盛,熱氣熏肝故也。

白話文:

《巢元方病源論.小兒利兼渴候》:這是因為飲食腐敗,津液枯竭,臟腑燥熱導致飲水。如果小便通暢,腹瀉就會停止,口渴也會停止;如果小便不暢,水不能流經小腸,滲入腸胃,口渴也不會停止,腹瀉也不會停止。凡是如此的,都是身體浮腫,脾氣虛弱不能控制水,也一定會眼睛疼痛,產生障礙。小兒上焦本來就熱,現在又有腹瀉,下焦虛弱,上焦熱氣轉盛,是熱氣燻蒸肝臟的緣故。

茅先生小兒有中渴瀉候:上大渴,饒睡,肚膨,睡中或驚,便下白汁。此候先因硬物食無所度而傷損脾胃,至有此患。所治者,先用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一方見慢脾風門中)、勻氣散調一日(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後下調中飲(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夾乳香散(方見一切泄瀉門中)、龍涎膏調理即愈(方見熱渴門中)。

白話文:

茅先生的小孩有渴極拉肚子的情況:很渴,睡很多,肚子腫脹,睡覺時被嚇醒,排便為白色水狀物。這個情況是由於吃硬物過了頭,損傷脾胃後才發作。治療的方法是:先服用醒脾散(有兩個方子,一個方子在「胃氣不和」篇章中,另一個在「慢脾風」篇章中)、勻氣散調整一天(方子在「胃氣不和」篇章中),之後服用調中飲(方子在「胃氣不和」篇章中)配合乳香散(方子在「一切泄瀉」篇章中)、龍涎膏調理即可痊癒(方子在「熱渴」篇章中)。

《嬰童寶鑑》:小兒渴瀉,為脾胃虛,上焦熱,故下瀉而渴。

《千金》治小兒渴痢方。

上單搗冬瓜汁飲之。

《千金》治少小壯熱,渴引飲,下痢。龍骨湯方

白話文:

《嬰童寶鑑》:小孩子拉肚子且感到口渴,是因為脾胃虛弱,上焦有熱,所以會拉肚子並感到口渴。

《千金》治療小孩因口渴而拉肚子的方子。

單獨搗取冬瓜汁來喝。

《千金》治療孩童高燒,口渴想喝水,拉肚子的方子。使用龍骨湯。

龍骨,甘草(炙),大黃,赤石脂,石膏,桂心,寒水石,栝萎根(各二兩)

上八味治下篩,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兒大小服之。

白話文:

龍骨、甘草(烤過的)、大黃、赤石脂、石膏、桂心、寒水石、栝萎根(各兩兩重)

《外臺》:《小品》又療少小夏月藥大下後,胃中虛,熱渴,唯可飲,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外臺》中的《小品》中有一則方劑,專門治療兒童在夏季服用了大量瀉下藥物後,導致胃中虛弱,口渴難耐,只能喝流質食物的症狀。

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四分),枳實(炙),黃芩,人參(各三分),龍骨(六分)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核),甘草(烤製,各四分之一),枳實(烤製),黃芩,人參(各三分之一),龍骨(六分之一)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溫服。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渴痢,,櫸皮飲子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片,用兩升水煎煮,取九合的藥汁,去渣,分次溫服。

《外臺》引用《古今錄驗》治療小兒口渴和痢疾的櫸皮飲方。

梁州櫸皮(十二分),栝萎,茯苓(各八分),人參(六分),粟米(二合)

白話文:

梁州櫸皮(三分之二),栝萎根、茯苓(各八分之一),人參(六分之一),小米(二合)

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服,量大小與服之。

《外臺》:劉氏療小兒痢渴不徹,肚脹不能食方。

訶黎勒皮(六分),桑皮(十分,炙,末)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分服之,亦治大人。

《子母秘錄》:小兒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嘔逆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種藥材切碎,用水三升煮沸,煮至剩下一升二合,去掉渣滓。根據年齡大小分次服用。

《外臺》記載:劉氏治療小兒痢疾口渴不止,腹部脹滿無法進食的方子。

訶黎勒皮(六分),桑皮(十分,炒過後研成粉末)

將上述兩種藥材切碎,用水一升煮沸,煮至剩下五合,去掉渣滓,分次服用,也適用於成人。

《子母秘錄》記載:小兒赤白痢疾口渴,以及飲水後又嘔吐的方子。

上炙楮葉令香黃,以飲漿半升浸楮葉,使水綠色,然後去葉。以木瓜一個,切,納葉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細細服,渴停。

《聖惠》治小兒痢渴,心胸煩悶,不欲飲食,宜服,黃耆散方

白話文:

將楮樹葉放在火上烤,直至散發出香味並呈現黃色,並在半升的水中浸泡楮葉,使水變成綠色,之後將葉子取出。取一個木瓜,切成小塊,放入葉子汁中,煮沸兩到三次,取出木瓜,使之溫熱,小口地慢慢喝,口渴時可停止飲用。

黃耆(銼),麥門冬(去心,焙),黃芩(各三分),烏梅肉(三枚,微炒),龍骨(一兩),白朮,黃連(微炒,去須。各半兩)

白話文:

黃芪(切碎),麥門冬(去掉心,焙乾),黃芩(各三分),烏梅肉(三枚,微炒),龍骨(一兩),白朮,黃連(微炒,去掉須。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黃芩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用粗篩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盞煎煮至剩五分,濾去藥渣,不論時間均可服用。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溫服。

《聖惠》治療小兒痢疾口渴不止的黃芩散方。

黃芩,訶黎勒(煨,用皮),樗樹皮(各半兩),栝蔞根,黃連(去須),當歸(銼,微炒。各三分),烏梅肉(一分,微炒)

白話文:

黃芩、訶黎勒(先煨一下,再取皮)、樗樹皮(各半兩),栝蔞根、黃連(去除鬚)、當歸(切碎,並微炒。各三分),烏梅肉(一分,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痢渴,腹內疼痛不止。當歸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用粗篩過濾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五分之二,去掉殘渣,放至溫暖即可服用,不拘時間。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聖惠》記載此方用於治療小兒痢疾口渴,腹內疼痛不止。此方名為「當歸散」。

當歸(銼,微炒),黃連(微炒,去須),黃耆(銼。各三分),乾薑(炮裂,銼),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白話文:

當歸(切碎,稍微炒一下),黃連(稍微炒一下,去除鬚根),黃耆(切碎。各三分),乾薑(烘烤裂開,切碎),甘草(烘烤至稍微泛紅,切碎。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體熱煩悶。龍骨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剩五分之三,去掉渣滓,不論時間。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溫服。

《聖惠》用於治療小兒痢疾口渴,身體發熱煩躁。此為[龍骨散]的方子。

白龍骨(一兩),胡黃連(半兩),茯神,人參(去蘆頭),茅根(銼),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

白話文:

白龍骨(一兩):白龍骨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胡黃連(半兩):胡黃連也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消炎的功效。

茯神:茯神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安神益智、養心寧神的功效。

人蔘(去蘆頭):參是著名滋補中藥,具有扶正固本、補氣回陽的功效。蘆頭是參的根莖部,一般在使用前會將其去除。

茅根(銼):茅根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排石、清熱解毒的功效。銼是指將茅根切碎。

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麥門冬是一種中藥材,具有養陰清肺、潤燥生津的功效。去心是指將麥門冬的種子去除,焙是指將麥門冬烘乾。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煩熱不止。藍葉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用粗篩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至剩五分之三,去掉渣滓,不論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溫服。

出自《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痢疾口渴,煩熱不止的「藍葉散」方。

藍葉(二分),赤茯苓(一分),赤石脂(一兩),黃連(炒,去須),木瓜仁,醋石榴皮(銼,碎,炒。各半兩)

白話文:

藍葉(四公克),赤茯苓(二公克),赤石脂(二十公克),黃連(炒過,去須。各十公克)

木瓜仁,醋石榴皮(銼碎,炒過。各十公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量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痢渴,煩熱不止。地龍糞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用粗羅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以一小杯水煎煮至五分之一,去掉藥渣,加入半茶匙蜂蜜,繼續煎煮三、五次沸騰,不需要計時。根據病人的體質大小,酌量減少或增加服用量。

地龍糞,人參,烏梅肉(炒。各半兩),龍骨,蝸牛殼(炒。各一兩)

白話文:

  • 地龍糞:又稱「蚯蚓糞」,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的功效。

  • 烏梅肉(炒):具有收斂止瀉、固澀精氣、生津止渴的功效。

  • 龍骨:具有鎮靜、安神、止驚悸的功效。

  • 蝸牛殼(炒):具有清熱、明目、化痰、止咳的功效。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或下五色惡物,心神煩熱不止,宜服,地榆散方

地榆,白茯苓,黃柏(微炙,銼。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痢渴,煩熱,吃水不知足。黃連散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用粗篩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五分滿,濾去渣滓,不拘泥於服藥時間。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溫服。

《聖惠方》記載用於治療小兒痢疾口渴,或排出五色惡物,心煩熱不止,適宜服用地榆散。

地榆、白茯苓、黃柏(輕微烘焙後銼碎,各一兩)。

上述藥材搗碎,用粗篩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五分滿,濾去渣滓,不拘泥於服藥時間。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溫服。

《聖惠方》記載用於治療小兒痢疾口渴,煩躁發熱,飲水不知滿足。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微炒),牡蠣(燒,為粉。各半兩),烏梅肉(微炒),甘草(炙微赤,銼),訶黎勒(煨,用皮。各一分)

白話文:

黃連(去除須根,微炒),牡蠣(燒過,磨成粉。各半兩),烏梅肉(微炒),甘草(炙烤至微紅,研碎),訶黎勒(煨過,取其外皮。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櫸皮散方

櫸皮(一兩),栝蔞根,白茯苓(各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粟米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白話文:

這些藥材搗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至剩五分之三,去掉渣滓,不論時間。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溫服。

《聖惠方》治療小兒痢疾口渴不止的櫸皮散配方

櫸皮(一兩),栝樓根,白茯苓(各三分),人參(半兩,去除莖部)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細粉。不論時間,用小米湯調服半錢。根據孩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蝸牛殼(微炒),龍骨(各一兩),夜明砂(微炒),黃連(去須,微炒。各三分)

白話文:

  • 蝸牛殼(微炒):取適量的蝸牛殼,略微炒一下。

  • 龍骨(一兩):取一兩的龍骨。

  • 夜明砂(微炒):取適量的夜明砂,略微炒一下。

  • 黃連(去掉須,微炒。各三分):取三分的黃連,去掉須,略微炒一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粳米粥飲,研化七丸服之,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又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成丸劑,每個丸劑的大小和梧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時,可以用粳米粥將七丸藥研磨溶解後飲用,每天服用三四次。需要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夜明砂(微炒),硃砂(細研。各一分),干蝦蟆(塗酥炙,令黃焦),龍骨(各半兩),蝸牛(三七枚,炒令微黃),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夜明砂(微微炒一下),硃砂(研磨細碎,各一分),蛤蟆(塗上酥油烤,令其黃焦),龍骨(各半兩),蝸牛(三十七枚,炒至微微發黃),麝香(一錢,研磨細碎)

上以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宜服此方。

白話文:

用藥材搗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粥或水調和半錢的藥粉,一天服三到四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聖惠》中記載,治療小兒痢疾不止,應服用此方。

上用定粉半兩,細研,雞子清和為餅子,以慢火炙令黃焦,碾為細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

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治小兒痢渴,小便澀,羸瘦,宜服此方。

白話文:

用半兩定粉,把它研磨得非常細膩,再與雞蛋清混合均勻,做成餅狀。然後,用小火慢慢烤到變成金黃色,再將它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半錢的粉末,用稀飯送服,每天服用三到四次。

上用榆樹根白皮一兩,炙微黃,銼、搗,羅為末,以粳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取榆樹根部最外側白色的樹皮,烘烤至微黃,磨成粉末,用粳米飯做成如綠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粒藥丸,搭配粥一起服用,每日服用三次或四次。調整服用劑量需考慮孩子的年齡。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或時嘔逆,不下食,宜服,楮葉湯方

楮株葉(二十斤,微炙),木瓜(半兩,切),人參(一分,去蘆頭)

上件藥以漿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細細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方。

白話文:

《聖惠》治療小兒痢疾口渴不停,偶爾嘔吐,不願進食,適合服用楮葉湯。

取楮樹葉(二十斤,稍微烘烤),木瓜(半兩,切片),人參(一分,去除根部)。

將上述藥材用一碗漿水煎煮至剩六分滿,濾去殘渣,不分時間。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調整用量,慢慢溫服。此為《聖惠》治療小兒痢疾口渴不停之方。

上取醋石榴一枚,和皮搗,用漿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合,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羸瘦方。

白話文:

  1. 取一個帶皮的醋石榴,搗碎。

  2. 加入一大盞漿水,煎至五分之二。

  3. 去除渣滓,加入半合蜂蜜,待其溫和。

  4. 不限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將藥水分成小份服用。

上用椿樹根皮乾者,搗、羅為末,以好粟米淘去泔,研,取米濃煮作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用乾燥的椿樹根皮,搗碎成粉末。用好的小米淘去米糠,研磨成米粉,然後用濃米湯煮成糊,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粒,用粥送服,每天服用三到四次。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增減服用量。

太醫局,人參散,調中和氣,止嘔逆,除煩渴,治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止後,躁渴不解方。

白話文:

太醫局方,人參散,調理中氣和和,止嘔吐逆、解煩渴,治療昏沉睏倦、嗜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停止後,躁渴不解的方子。

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皮。各一兩),木香,甘草(炙,銼),藿香葉(各一分),乾葛(銼,二兩)

白話文:

人參(去除蘆頭)、白茯苓(去皮,各一兩)、木香、甘草(炙過,切碎)、藿香葉(各一分),乾葛(切碎,二兩)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放溫服,不計時候。

《嬰孺》治小兒大熱痢,兼得渴,增寒。子芩湯方

白話文:

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滿,濾去藥渣,待藥液微溫時服用,不限時間。

《嬰孺》用於治療小兒高燒下痢,伴有口渴,以及畏寒症狀。此為子芩湯的方劑。

子芩,枳殼(炒),黃柏(各四分),石膏(十二分),竹葉(切,一升),櫸皮(十分),人參(七分)

白話文:

  • 子芩(四分):柴胡,具有清熱解表、疏肝解鬱的功效。

  • 枳殼(四分,炒):枳殼,具有行氣消積、導滯化痰的功效。

  • 黃柏(四分):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煩的功效。

  • 石膏(十二分):石膏,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

  • 竹葉(一升,切):竹葉,具有清熱化痰、生津止渴的功效。

  • 櫸皮(十分):櫸皮,具有清熱利濕、止瀉痢的功效。

  • 人參(七分):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養神的功效。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六合。七歲兒為三服,四、五歲兒為四服,以次量與之服。

《嬰孺》治小兒有熱不調,渴痢。栝蔞湯方

白話文:

用五升水煮一升六合的藥材。七歲的小孩分三次服用,四到五歲的小孩分四次服用,依次量給他們服用。

《嬰孺》治療小兒體內有熱不調,口渴和痢疾的栝蔞湯方。

栝蔞,知母,茯苓(各八分),甘草,黃柏(各四分),人參(六分),黃芩,櫸皮(各十分)

白話文:

栝蔞、知母、茯苓(各 4.8 公克),甘草、黃柏(各 2.4 公克),人參(3.6 公克),黃芩、櫸皮(各 6 克)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半,五六歲兒為三服。

《嬰孺》治小兒渴不止,痢不住。冬瓜湯方

冬瓜(切,十合),栝蔞(十二分),茯苓,知母(各八分),麥門冬(五分,去心),粟米(二合半)

上水五升煮一升四合,新布絞去滓,量兒與之。

張渙,建胃散方,治泄瀉,身熱煩渴。

白話文:

用五升水煮至剩下一升半,五六歲的小孩分三次服用。

《嬰孺》治療小兒口渴不停,腹瀉不止的冬瓜湯方:

冬瓜(切片,十合),栝樓(十二分),茯苓,知母(各八分),麥門冬(五分,去心),粟米(二合半)

用水五升煮至剩下一升四合,用新布絞去渣滓,根據小孩的情況給藥。

張渙的建胃散方,用於治療洩瀉,身體發熱且感到煩渴。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製,炙香熟),川黃連,肉豆蔻(各一兩),縮砂仁,乾薑(炮),白朮(炮),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浸泡加工,烘烤至香熟),川黃連,肉豆蔻(各一兩),縮砂仁,乾薑(經炮製),白朮(經炮製),木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粟米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張渙,碧香丹方,治小兒吐利後,大渴不止,不得眠睡,甚則成疳。

天竺黃,龍骨,不灰木(燒赤,放冷),赤石脂

以上各一兩,為末,次用:鐵粉,定粉,鈆白霜,細蛤粉(各一兩。並細研)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加入生薑和少量粟米,煎煮至剩五分之三,濾去渣滓。溫服。

張渙的「碧香丹」方,用於治療小兒嘔吐腹瀉後,口渴不止,無法安睡,嚴重者可能發展為疳積。

天竺黃、龍骨、不灰木(燒紅後放涼)、赤石脂

以上各取一兩,研磨成粉末,再使用:鐵粉、定粉、鉛白霜、細蛤粉(各一兩,均需細研)。

上件通拌勻,入麝香半兩,同研勻,滴水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用蚫螺兒兩個,研細,沸湯浸水,沉極冷化下,大渴即與服,神驗。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全部攪拌均勻,加入半兩麝香,一起研磨均勻,再滴入水,和成雞蛋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粒到兩粒,同時研磨兩個蚫螺,用沸水浸泡化開,直到水變冷服用,對於治療大口渴非常有效。

《嬰童寶鑑》治小兒渴瀉,竹茹丸方

黃連(一兩,好者,銼作塊子,一一相似,茱萸一兩,二味相和,滴蜜炒,令黃赤色,去了茱萸)

上件為末,薄糊為丸如蘿蔔子大。每服十丸,竹茹煎,飯飲吞下。

《惠眼觀證》,調中散,治渴,止瀉方。

白話文:

《嬰童寶鑑》治療小兒口渴腹瀉的竹茹丸配方如下:

使用黃連一兩(選擇品質好的,切成立方塊,每塊大小相同),與吳茱萸一兩混合,用蜂蜜滴在上面炒至黃赤色,然後去掉吳茱萸。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稀糊做成如蘿蔔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用竹茹煎湯或飯後飲水送服。

《惠眼觀證》中的調中散,用於治療口渴和停止腹瀉。

肉桂(去皮,不得見火),人參,陳皮,甘草(炙。各半兩),白朮,香附子(炮,去毛,炒。各一錢),零陵香(三錢)

白話文:

肉桂(去除樹皮,不能碰到火),人參,陳皮,甘草(烘烤,各半兩),白朮,香附子(炮製,去除毛髮,炒製,各一錢),零陵香(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薑一片、棗半個,煎至三分服。

《惠眼觀證》,香連丸,治渴瀉方。

硫黃(細研),牡蠣(火煅。各一分),木香(一錢)

上三味為末,以爛飯為丸,或糊如此○大。每服十五丸,以井華水下。

《劉氏家傳》小兒熱渴,瀉渴不止方。

川烏(大者一個),龍骨(重與川烏等),定粉(半兩),黃丹(桃二錢,刀上燒)

上末之,水浸,蒸餅心,和作餅子此○大。陳米飲化下。

白話文:

上面的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半杯,加上一片姜和半個棗,煎煮至三分之一時服用。

《惠眼觀證》記載,香連丸,用於治療口渴和腹瀉。

硫磺(細研),牡蠣(火煅,各一分),木香(一錢)

將上述三種藥材磨成粉末,用熟飯製成藥丸,或者像這樣大小。每次服用十五丸,用井華水送服。

《劉氏家傳》記載的小兒熱渴、瀉渴不止的治療方法。

川烏(大的一個),龍骨(重量與川烏相等),定粉(半兩),黃丹(如桃核大小二錢,刀上燒)

將上述材料磨成粉末,用水浸泡,與蒸餅中心混合,做成像這樣大小的餅子。用陳米湯化開後服用。

《王氏手集》,人參白扁豆散方,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吐瀉,渴水,及小兒虛熱煩躁,悉皆治療。

白話文:

《王氏手集》中的人參白扁豆散方,可以治療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嘔吐腹瀉、口渴、以及小兒虛熱煩躁等症狀,療效顯著。

人參,白扁豆(去皮,炒熟),白朮,茯苓(各一兩),罌粟子,甘草(炙),山藥(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白扁豆(去皮後炒熟)、白朮、茯苓(各一兩)、罌粟子、甘草(經過烤過的)、山藥(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水一中盞入生薑二片、棗半個同煎至七分,通口服。如腹疼痛,加紫蘇煎;小兒虛熱,加薄荷同煎。

白話文:

最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兩錢的藥粉,用一杯水、兩片生薑、半個紅棗一起煎煮,直到煮到七分滿,藥汁通口服下。如果腹部疼痛,加入紫蘇煎煮;小兒虛熱,加入薄荷同煎。

《吉氏家傳》治五痢,吃湯不徹,肚脹不食方。

訶子皮,桑白皮(各六錢)

上以水二升煎至三合,服之立瘥。

《吉氏家傳》治疳瀉,渴飲無度。六神丸方

白話文:

《吉氏家傳》治療五種痢疾,喝湯不完全吸收,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的方子。

訶子皮,桑白皮(各六錢)

以上材料用水兩升煎煮至剩三分之一,服用後立即痊癒。

《吉氏家傳》治療小兒疳積瀉洩,口渴無度。使用六神丸方。

木香,丁香,豆蔻(以麵裹此三味,入慢火煨,候面熟為度),使君子(去殼,秤),訶子(去核。各半兩),蘆薈(一兩)

白話文:

木香、丁香、豆蔻(用麵粉包裹這三種藥材,放入慢火中煨,直到麵粉熟透)、使君子(去殼,稱重)、訶子(去核,各半兩)、蘆薈(一兩)

上件為末,棗肉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飲吞下。

《胡氏家傳》治小兒冷熱不調,作瀉疳熱發渴不定,不思飲食。白朮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與棗肉混合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米湯送服。

根據《胡氏家傳》的記載,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因冷熱不調導致的腹瀉、疳積發熱、口渴不定以及食慾不振。此處提到的方劑名為白朮散。

白朮(炮),人參,藿香葉,甘草,青橘皮(去瓤。各一兩),肉豆蔻(一個,麵裹煨熟,去面不用),丁香(二十一粒)

白話文:

  • 白朮(炒):促進腸胃吸收功能,減輕腹瀉,增強體質。

  • 人參:滋補元氣,健脾益肺,促進腸胃消化,改善氣血虧虛。

  • 藿香葉:調理腸胃,促進消化,預防感冒,清熱解暑。

  • 甘草:緩解腸胃炎,清熱解毒,滋養腸胃。

  • 青橘皮(去瓤):理氣健胃,促進腸胃消化,止咳化痰。

  • 肉豆蔻(一個,裹麵煨熟,去面不用):溫中止瀉,調理腸胃,預防感冒。

  • 丁香(二十一粒):溫中壯胃,促進腸胃消化,芳香醒脾胃。

上為末。每服半錢,粥飲調下,一日二服,不拘時。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痢渴不止,壯熱腹痛,,黃芩丸方

黃芩,栝摟根,黃連(去毛),當歸,訶子,臭樗樹皮(各半兩),烏梅肉(五個)

上件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七丸。

白話文:

上方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粥或飲品調和後服用,一天兩次,不限時間。

長沙醫生丁時發傳下的治療小兒痢疾口渴不止、高熱腹痛的黃芩丸配方如下:

黃芩、栝樓根、黃連(去除絨毛)、當歸、訶子、臭樗樹皮(各半兩),烏梅肉(五個)。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混合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劑,用米湯送服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