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八 (8)

1. 曩瀉第十

(亦名曩痢)

《聖惠》:夫小兒曩痢者,由秋夏晨朝,多中暴冷之氣。冷氣折其四肢,則熱不得泄,熱氣入腹則變為痢,或作赤白。小腹脹痛,肌體壯熱,其脈洪大急數,皆由冷熱氣相併,連滯不瘥,故為曩痢也。

《外臺》:劉氏療小兒曩痢方。

白話文:

《聖惠方》:小孩發生的老痢疾,是因為秋夏的早晨,常常遇到突然變冷的天氣。冷氣傷害小孩的四肢,使得熱氣無法宣洩,熱氣進入肚子就變成了痢疾,有的時候會形成赤痢或者白痢。小孩的小肚子脹痛,肌肉發熱,脈搏洪大,而且快且急促,都是因為冷熱之氣互相交合,鬱結在體內無法治癒,所以就形成了老痢疾。

甘草(炙),茯苓(各六分),人參,黃連(各四分),厚朴(炙),生薑(各二分),龍骨(八分)

白話文:

  • 甘草(炒過):6 克

  • 茯苓:6 克

  • 人參:4 克

  • 黃連:4 克

  • 厚朴(炒過):2 克

  • 生薑:2 克

  • 龍骨:8 克

上七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三合。欲臥先取鹽面、麝香為小丸,內下部中,然服此飲,分服甚妙。忌如常法(此方疑藥多、水少,恐古今之異,宜少增水數)

《聖惠》治小兒曩痢不止,腹痛,,肉豆蔻散方

白話文:

將上面的七味藥切碎,加入一升水煎煮,煎到只剩下三合。想要睡覺之前,先用鹽和麝香做成小藥丸,塞入下部中,然後喝下這個藥汁,分成多次服用效果很好。禁忌與常法相同。(這個藥方懷疑藥物太多、水太少,擔心古今水量不同,建議適當增加水量。)

肉豆蔻(去殼),乾薑(炮裂,銼),硃砂(細研)龍骨,訶梨勒(煨,用皮),茅香(銼),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一分)

白話文:

肉豆蔻(去殼)、乾薑(炮製成裂開的細小碎片)、硃砂(研磨成細粉)、龍骨、訶梨勒(用皮,烘焙過)、茅香(切碎)、厚朴(去除粗糙的樹皮,塗抹生薑汁,烤制到香熟)、枳殼(用麩子炒到微黃,去除果瓤。每樣藥材各取一份)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漿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曩病,兩脅虛脹腹痛,不欲飲食,,厚朴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細細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用溫熱的漿水送服半錢,一天服用三到四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服用量。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訶梨勒(煨,用皮),當歸(銼,微炒),赤芍藥,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一分)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糙的樹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散發芳香):訶梨勒(烘烤,只用外皮),當歸(切碎,微炒),赤芍藥,枳殼(用麩炒至微黃,去除內瓤,各一份)。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米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吉氏家傳》治曩疳瀉,至一、二年瀉白痢,羸瘦方。

肉豆蔻,草豆蔻仁(各二個),縮砂仁(四十個)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篩成細粉。每次用米湯調服半錢,一日服三到四次。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吉氏家傳》治療長期腹瀉,甚至一、二年持續白痢,身體消瘦的方子。 肉豆蔻、草豆蔻仁(各兩個),砂仁(四十個)。

上同為末,用麵糊丸。如彈子大,爆干,依舊為細末。每服一錢,煎訶子湯下。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如彈子大小的丸子,曬乾後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訶子湯送服。

2. 利久不止第十一

(瀉痢同)

《巢氏病源》小兒久利候:春傷於風,至夏為洞泄。小兒春時解脫,為風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為水穀利,久經連滯不瘥也。凡水穀利久,腸胃虛,易為冷熱。得冷則變白膿,得熱則變赤血,若冷熱相加,則赤白相雜。利久則變腫滿,亦變病蜃,亦令嘔噦,皆由利久脾胃虛所為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記載小兒久瀉的病因和症狀:春天受到風邪侵襲,到了夏天就會形成久瀉。小兒春天因為衣著太少而著涼,被風邪所傷,風邪藏在肌肉裡面,到了夏天因為吃喝太多水穀,導致水穀不能吸收,久瀉不止,而無法痊癒。凡是水穀久瀉,腸胃就會虛弱,容易受到冷熱的侵襲。得了風寒則變為白色膿液,得了暑熱則變為紅色血液,如果冷熱交加,則會呈現紅白相雜的膿血。久瀉會導致腹脹腹滿,還會變成病蜃(一種腹脹如鼓的疾病),也會引起嘔吐、噁心,這些都是因為久瀉導致脾胃虛弱所引起的。

《聖惠》:夫小兒久赤白痢者,由冷熱不調,熱乘於血,血滲腸間,與冷氣、津液相雜而下。甚者腸虛不復,故赤白連滯,久不瘥也。

白話文:

《聖惠》:那些小兒患有長期的血痢和白痢,是由於冷熱不調造成的。熱氣侵犯了血液,血液滲透到腸道中,與冷氣、津液混雜在一起而排出。嚴重的時候腸道空虛無法恢復,所以紅白痢疾交替出現,長時間不能痊癒。

《鳳髓經》滑腸瀉歌:(宜與香連丸、紫霜丸二方,並與《吉氏家傳》方同,香連丸方見冷熱痢門,紫霜丸方見腹痛下痢門。)

白話文:

《鳳髓經》治療腹瀉的歌訣:(可以和「香連丸」方劑、「紫霜丸」方劑同服,也可以和《吉氏家傳》中的方劑同服。「香連丸」的方劑在「冷熱痢疾」中介紹,「紫霜丸」的方劑在「腹痛下痢」中介紹。)

脾中有積熱遲留,至使終年瀉不休,項軟見人多哽氣,更兼清水鼻中流,少聞有似黃金色,若有垂腸更不收,形證又看胸膈上,胸前深赤汗如油,眼上脈紅難療理,唇赤生瘡命亦休,大抵調脾方定瀉,古人用藥有縱由。

《千金》治痢下久不瘥,神驗七味散方

白話文:

脾臟中有積熱長期停留,導致腹瀉終年不止,脖子無力看到人就容易哽咽,再加上清水從鼻中流出,少量聞起來有黃金色,如果有垂腸下垂更收不回去,症狀又表現在胸膈上,胸前深紅且汗水油膩,眼睛上方的脈搏發紅,難以醫治,嘴脣紅腫長瘡則性命不保,基本上調理脾臟方能止瀉,古人用藥有很多種方法。

黃連(八分),龍骨,赤石脂,厚朴,烏梅肉(各二分),甘草(炙,一分),阿膠(三分,炙)

上治下篩,漿水服二方寸匕,日二。小兒一錢匕。

白話文:

黃連(八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痢疾、黃疸、泄瀉等症。

龍骨:具有鎮靜安神、斂汗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驚悸失眠、盜汗、久瀉等症。

赤石脂:具有補血止血、收斂固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等症。

厚朴: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消脹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胃寒嘔吐、腹脹疼痛等症。

烏梅肉: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久瀉久痢、虛汗不止等症。

甘草(炙,一分):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咳嗽氣喘等症。

阿膠(三分,炙):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貧血消瘦、心悸失眠等症。

《千金》治少小久痢淋瀝,水穀不調,形羸不堪大藥湯者,宜此,枳實散方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的治療小兒久瀉淋瀝,水穀不調,身體虛弱,無法承受大劑量藥物的方劑,即枳實散方。

枳實散方:

**組成:**枳實一升,去皮,綿裹,炒;白朮八兩,炒;蜀椒半兩,炒。

**用法:**將枳實、白朮、蜀椒一起研磨成細末,一日三次,每次服用三克,用米湯送服。

**適應症:**小兒久瀉淋瀝,水穀不調,形羸不堪大藥湯者。

**功效:**枳實散具有健脾止瀉、燥濕化痰、溫中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小兒久瀉淋瀝,水穀不調,形羸不堪大藥湯者。

上用枳實二兩,炙,治下篩。三歲以上飲服方寸匕。若兒小以意服,日三。

《外臺》:文仲、華佗治老小下痢,柴立,不能食,食不化,入口即出,命在旦夕,久痢神驗方。

白話文:

使用枳實二兩,炒過後研磨成粉末。三歲以上的孩童每次服用一平方寸的量。如果年紀更小的孩子,則根據情況酌量減少,每日服用三次。 《外臺秘要》記載:此方由文仲、華佗所傳,用於治療老少下痢,身體虛弱站立不住,無法進食,食物未消化便排出,病情危急,長期下痢有神奇療效。

黃連(末),亂髮灰,醇苦酒,蜜(各半雞子殼許),白蠟(方寸匕),雞子黃(一枚)

白話文:

黃連粉末,頭髮灰,醇酒,蜂蜜各半個雞蛋殼的量,白蠟方寸匕,雞蛋黃一個。

上六味於銅器中炭火上,先納苦酒、蜜、蠟、雞子黃攪調,乃納黃連末、發灰,又攪煎,視可取出為丸。久困者,一日一夜盡之。可者,二日盡之。《肘後》同。

白話文:

將六種中藥材放入銅器中,放在炭火上加熱。先加入苦酒、蜂蜜、蠟和雞蛋黃,攪拌均勻。然後加入黃連末和發灰,繼續攪拌煎煮。當藥丸可以取出時,就做成丸劑。如果症狀嚴重的患者,一天一夜服用完畢。症狀較輕的患者,兩天服用完畢。《肘後方》中的記載與此相同。

《外臺》:《千金》云:吾患痢三十餘年,諸療無效,唯服此方得愈也。安石榴湯,療大注痢,及白滯困篤欲死,腸已滑,醫所不能療方。

白話文:

《外臺祕要》記載:《千金方》說:我患痢疾三十多年,各種治療方法都沒有效果,只有服用這一種方子才得以治癒。方名:安石榴湯。方劑:安石榴根皮半斤,水煎至二升,分三次服用,一晝夜服完。主治:大便迅速噴射而出、腹中絞痛的痢疾;以及,大便黏滯,睏倦沉重,快要死的,腸道已經下滑,醫生都無法治療的痢疾。

乾薑(生薑倍之),阿膠(各二兩。別以水漬之),黃柏(一兩,細切),石榴(一枚,小者二枚)

白話文:

  • 乾薑(生的生薑曬乾後,份量為生薑的兩倍)

  • 阿膠(各取二兩。另外用清水浸泡。)

  • 黃柏(一兩,切碎)

  • 石榴(一枚,如果比較小,就用二枚)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納膠令烊,頓服。不瘥,復作。療老人、小兒亦良。人羸者,稍稍服之,不必頓盡,須臾復服。石榴,須預取之。《肘後》同。一方無黃柏,用黃連。

《外臺》:劉氏療小兒膿痢,直從春至秋冬以來不瘥者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切碎,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二合,去掉渣滓,加入膠汁使膠汁融化,一次服用。如果沒有好轉,可以重複服用。這種藥方對老人和小孩也很有效。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少量服用,不必一次喝完,過一會兒再服用。石榴,要提前準備好。《肘後方》中的藥方也是如此。另一種藥方中沒有黃柏,可以用黃連代替。

薤白(切,一合),生薑,蕪荑(各一分),子芩,黃柏,阿膠,芍藥,厚朴(炙),人參(各二分),地榆,當歸(各三分),香豉(一合,綿裹)

白話文:

薤白(切碎,一份),生薑,蕪荑(各一份),子芩、黃柏、阿膠、芍藥、厚朴(炙烤),人參(各二份),地榆、當歸(各三份),香豉(一份,用棉布包裹)

上十二味切,以煮銀水重濾者一升半,煮取九合,分服,以瘥為度。秋末、冬末加赤石脂半兩、乾薑一分、白朮二分,大小量之。忌如常法。

《外臺》:《必效》療小兒久痢,無問冷熱,疳痢悉主之方。

棗(一枚去核,勿令皮破。納胡粉,令滿)

白話文:

將上述的12味中藥切碎,用煮過銀水的重濾水一升半煎煮,煎取九合的藥液,分次服用,以治癒為標準。在秋末和冬末,再添加半兩赤石脂、一分乾薑和二分白朮,量大或量小都以此比例。忌諱事項按照常規方法。

上二味於炭火中燒令如炭,於瓷器中研之,以米飲和分服。一歲以下分服之,不過三顆瘥。王郎中處得之此方,傳用甚效。

白話文:

將上兩種藥材在炭火中燒成灰炭,在瓷器中研磨成粉,用米湯調和服用。一歲以下的孩子服用時,每次不要超過三粒,治病效果極佳。王郎中從那裡得到這個方子,服用後效果很好。

《宮氣方》治小兒久痢不較。

上用沒石子二個切,熬令黃色,研作末,餛飩內食之。

《聖惠》治小兒久赤白痢,漸至羸弱,胃氣全虛,不欲飲食。丁香散方

白話文:

《宮氣方》治療小兒長期腹瀉不止。 使用沒石子兩個,切片,煎炒至黃色,研磨成粉末,包在餛飩裡食用。 《聖惠》治療小兒長期紅白痢疾,逐漸變得虛弱,胃氣完全虛弱,不想吃東西。丁香散方。

丁香,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黃連(去須,銼,微炒),當歸(銼,微炒),訶梨勒(煅,用皮),白朮(銼,微炒),伏龍肝(各半兩),木香(一分),赤石脂(一兩)

白話文:

丁香、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氣濃鬱)、黃連(去除須毛,切碎,略微炒製)、當歸(切碎,略微炒製)、訶梨勒(煅燒,使用果皮)、白朮(切碎,略微炒製)、伏龍肝(各半兩)、木香(一分)、赤石脂(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久赤白痢,肌體羸瘦,四肢煩熱。硃砂丸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粥或水調和半錢的藥粉,一天服用三到四次。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聖惠》治療小兒長期赤白痢疾,身體消瘦,四肢發熱的朱砂丸配方。

硃砂(半兩),巴豆(七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麝香(一錢),雄黃,硫黃(各一分)

白話文:

硃砂:半兩

巴豆:7枚,去皮及心,研磨成粉,用紙包裹壓去油

麝香:一錢

雄黃:一錢

硫黃:一錢

上件藥都研為末,湯浸蒸餅和丸黍粒大。每服以新汲水下二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把上列藥材研成粉末,再將粉末用熱水浸泡蒸好的餅,揉捏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時,以剛打上來的乾淨水送服兩丸,每日服用三次。根據小孩的年紀大小,調整服用數量。

《聖惠》治小兒久赤白痢,累醫不瘥。黃丹丸方

黃丹,密陀僧,定粉(各半兩)

以上三味同細研,用醋拌於生鐵銚子內,燒如茶褐色。

白話文:

《聖惠》治療小兒長期患有紅白痢疾,多醫無效。黃丹丸的配方如下: 黃丹、密陀僧、定粉(各半兩) 將上述三種藥材一同細研,用醋調勻後放在生鐵鍋內,燒至呈茶褐色。

砒霜(一分),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訶梨勒(半兩,煨,用皮,搗為末),麝香(一錢)

白話文:

砒霜(一點五公克),巴豆(十顆,去除皮和果仁,用研缽研磨成末,再用紙包起來壓去油),訶梨勒(七點五公克,經過煨制,只取果皮,研磨成末),麝香(三公克)

上件藥同研為末,用生薑自然汁濃研,香墨浸蒸餅和丸如黍粒大。每服以冷甘豆湯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曩痢,經久不斷,增減有時。黃連丸方

白話文:

把以上藥物研成粉末,用生薑汁研磨至濃稠,混入香墨和浸過的蒸餅,和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冷甘豆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或四次。根據兒童體格大小增減藥量。

黃連(去須,微炒),人參(去蘆頭),赤石脂,龍骨,甘草(炙微赤,銼),黃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茯苓,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半兩),烏梅肉(一分,微炒)

白話文:

黃連(去掉須毛,微炒),人參(去掉蘆頭),赤石脂,龍骨,甘草(炙微赤,然後銼碎),黃芩,厚朴(去掉粗皮,塗生薑汁,炙烤,令香熟),白茯苓,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半兩),烏梅肉(一分,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治小兒曩痢久不瘥,腹多鼓脹,痢如棗花,宜服,通玄丹方

巴豆(一兩),油(一升),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以粥湯送下七丸,每日服三到四次。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臨時調整用量。 《聖惠》治療小兒長期痢疾不愈,腹部多有脹滿,痢疾排出物如棗花狀,宜服用通玄丹。 藥方包括:巴豆(一兩),油(一升),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先將油於鐺內,以急火煎巴豆,看爆出者收之,去皮心,紙裹壓去油,入麝香研,以粟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冷水下二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首先,在鍋中倒入油,以大火將巴豆煎炸至爆裂,然後取出,去掉外皮和內核,用紙包起來壓去油,再加入研磨好的麝香,用粟米飯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兩粒,以冷水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加減服量。

《博濟方》治小兒社後瀉痢,久患不瘥,大腸滑泄,,烏龍散

龍骨,黃丹,定粉,豬指甲子(各等分)

上件四味,同入一瓷罐子內,安藥,以物塞口,用火煅令通赤,放冷取出,研為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

《譚氏殊聖方》:小兒瀉痢甚青黃,久患時多轉滑腸,下部脫肛頻努咽,朝朝焦瘦漸羸尫。斗門散

訶子,枳殼,地榆(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一歲以下半錢。

《嬰孺》治小兒下利不住,龍骨湯方

龍骨,甘草(炙),黃連(各四分),當歸,乾薑(各一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未食,溫分三服。

《嬰孺》治小兒利,已服湯,利去實,實去後而不住,,龍骨湯方

白話文:

《博濟方》治療小兒社後瀉痢,久病不癒,大腸滑洩,烏龍散: 龍骨、黃丹、定粉、豬指甲(各等量) 將上述四種藥材放入一個瓷器罐內,封住罐口,用火燒至通紅,待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以米湯調服。 《譚氏殊聖方》:小兒瀉痢色澤青黃,久病多轉為滑腸,下部脫肛頻繁努張,每日逐漸消瘦虛弱。鬥門散: 訶子、枳殼、地榆(各等量) 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一錢,以米湯調服。一歲以下的小兒服用半錢。 《嬰孺》治療小兒不停下利,龍骨湯方: 龍骨、炙甘草、黃連(各四分),當歸、乾薑(各一分) 用水四升煎煮至剩一升二合,飯前溫服,分三次服用。 《嬰孺》治療小兒下利,已經服用湯藥,利去實,實去後仍不停,龍骨湯方:同上。

龍骨(五分),甘草(炙),乾薑,當歸,黃連,赤石脂,附子(炮裂,去皮臍),前胡(各三分)

白話文:

龍骨(五分)、甘草(炙)、乾薑、當歸、黃連、赤石脂、附子(炮裂,去皮臍)、前胡(各三分)。

龍骨(五分)、甘草(炙)、乾薑、當歸、黃連、赤石脂、附子(炮裂,去皮臍)、前胡(各三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為五服,旦服至午,令盡。

白話文:

龍骨五分、炙甘草、乾薑、當歸、黃連、赤石脂、炮裂去皮臍的附子、前胡各三分。 以上藥材用水四升煎煮至剩一升二合,分成五次服用,從早晨開始到中午前服完。

《嬰孺》治小兒冷熱痢,經時不止,體羸不堪,余治瘥而又發。黃連煎方

上用黃連好者二兩,水七升,蜜八合,煎取一升三合,絞去滓。百日兒半合,二百日、一歲一合。

白話文:

《嬰孺》治法: 小兒患有冷熱痢,服藥時間較長,仍在持續不止,身體瘦弱不堪,曾治癒後又復發。現方以黃連湯來治療。

《嬰孺》治小兒下痢,經時不斷,羸瘦,脾胃冷弱,食不消化。雞骨丸方

白話文:

《嬰孺》一書中記載的雞骨丸方,用於治療小兒腹瀉不止、體重減輕、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疾病。

雞骨丸方的配方如下:

  • 熟雞骨粉一兩
  • 生山藥粉一兩
  • 白朮粉一兩
  • 茯苓粉一兩
  • 蓮子粉一兩
  • 黃耆粉一兩
  • 當歸粉一兩
  • 黨參粉一兩

將以上各味藥粉混合均勻,製成丸劑,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五丸,溫開水送服。

雞骨丸方具有健脾益氣、固腸止瀉的功效。熟雞骨粉具有補腎壯骨、溫補脾胃的作用;生山藥粉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作用;白朮粉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的作用;茯苓粉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蓮子粉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作用;黃耆粉具有補氣升陽、益氣固表的功效;當歸粉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黨參粉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的作用。

雞骨丸方中的各味藥物協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治療小兒腹瀉不止、體重減輕、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疾病。

雞骨(一具,宿雌雞胸前及肋骨,全用一具),黃連(六分),厚朴(三分),曲(炒),甘草(炙),白朮(各四分),麥檗(炒黃),烏梅肉(各二分),人參,赤石脂,黃芩,白龍骨(各五分),桔梗(二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白飲下二十五丸,日二服。量兒大小與之。

白話文:

雞骨(一整套,用老母雞胸前及肋骨,全部用一套),黃連(六分),厚朴(三分),曲(炒過),甘草(炙過),白朮(各四分),麥檗(炒黃),烏梅肉(各二分),人參,赤石脂,黃芩,白龍骨(各五分),桔梗(二分)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久瀉脾虛,不進飲食,食訖仍前瀉下,米穀不化。溫白丸方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在《家寶》中記載了一個治療嬰兒和小孩久瀉脾虛、不愛吃飯、吃完就拉肚子、米飯消化不良的方子,叫做溫白丸。

白朮(一分,用米泔浸少時,切炒),丁香(半錢,炒),半夏(一錢半,湯泡洗七遍)

白話文:

白朮(一分,用米泔浸泡片刻,切片炒熟),丁香(半錢,炒熟),半夏(一錢半,用熱水浸泡洗滌七次)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此○大。每服半歲三丸,三五歲五七丸,淡生薑湯吞下,早晚各進一服。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物搗成粉末,用新鮮生薑汁煮過,然後用麵糊做成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約○那麼大。每次服用時,3至6個月大的嬰兒吃三丸,3到5歲的小孩吃五到七丸,用淡生薑湯送服,早晚各服用一次。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久瀉,脾困不思乳食,恐作脾風。惺惺散方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醫書中,記載了一個治療嬰孩、小兒久瀉的食療方,叫做惺惺散。

脾困不思乳食,恐作脾風。

這個食療方可以治療脾氣虛弱,導致不想吃奶、不想吃飯的症狀,同時也可以預防脾風的發生。

惺惺散方:

乾山藥,淮山藥各二兩,茯苓三兩,白朮四兩,陳皮半兩,木香一錢,神曲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次取一匙,用米湯或牛奶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這個食療方中的山藥、淮山藥、茯苓、白朮、陳皮、木香、神曲等藥材,都有健脾益氣、止瀉的作用。

山藥、淮山藥可以補脾益氣,茯苓可以健脾利濕,白朮可以健脾燥濕,陳皮可以理氣健脾,木香可以行氣止瀉,神曲可以消食導滯。

這些藥材合用,可以起到健脾益氣、止瀉的作用,從而治療嬰孩、小兒久瀉、脾困不思乳食的症狀,同時也可以預防脾風的發生。

天麻,全蠍(炒,各半錢),木香(炮),糯米,人參,茯苓(各微炒),白扁豆(炒),山藥(焙),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用水一藥注或半銀盞,棗子半斤,煎十數沸服。

白話文:

天麻、全蠍(炒,各半錢)、木香(炮)、糯米、人參、茯苓(各微炒)、白扁豆(炒)、山藥(焙)、甘草(炙。各一錢)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久瀉,久患脾虛,發搐變作慢驚風,或作慢脾風等。竹瀝膏方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一書中,記載了一個治療嬰兒久瀉、久患脾虛、發搐變作慢驚風或慢脾風的竹瀝膏配方。

做法:

  1. 取竹瀝一升,

  2. 將竹瀝放在鍋中,

  3. 加入白糖半斤,

  4. 攪拌均勻,

  5. 小火慢熬至膏狀。

服用方法:

  1. 早晚各服一匙,

  2. 連服數日即可。

白朮(一分,蜜炒),大附子(去皮臍,炮了秤一錢),全蠍(七個,每個用七葉薄荷裹,湯泡麻黃,令軟纏定,慢火炙黃色),犀角(鎊末,秤一錢),厚朴(用甘草水煮,焙乾,一分)

白話文:

白朮(一份,用蜂蜜炒過),大附子(去除皮和臍,烘烤後秤重一錢),全蠍(七隻,每隻用七葉薄荷包起來,浸泡在麻黃湯中,使其柔軟然後纏定,用慢火烤至黃色),犀角(磨成粉末,秤重一錢),厚朴(用甘草水煮過,烘乾,一份)

上為末,竹瀝為膏,旋丸。嬰孩每服一黑豆大,二三歲一皂子大,四五歲龍眼核大。以意加減,薄荷湯化下。

張渙,香礬丹方,治泄瀉久不瘥。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竹瀝調和成膏狀,搓成丸子。嬰兒每次服用一粒黑豆大小的藥丸,二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一粒皁子大小的藥丸,四五歲兒童每次服用一粒龍眼核大小的藥丸。酌情增減藥丸的服用量,用薄荷湯送服。

木香,白礬(慢火枯成粉。各一兩),訶黎勒皮(微炮),酸石榴皮(炒黑。各半兩)

白話文:

木香,白礬(用文火慢慢烘乾,研磨成粉。各一兩),訶黎勒皮(稍微烘烤一下),酸石榴皮(炒黑。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定利丹方,治痢久不瘥。

密陀僧,白礬,定粉,黃丹(各一兩)

以上四味,以新瓦器盛,紙筋和泥固濟,文武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又入:

龍骨,黃連(各一兩。為細末)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煉蜜調合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粒,用粥湯送下。根據孩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張渙的定利丹配方,用於治療長期不愈的痢疾。

密陀僧、白礬、定粉、黃丹(各一兩)

將上述四種藥材放入新的瓦器中,用紙筋和泥封固,先用小火後轉大火燒至通紅,待冷卻後取出,再加入:

龍骨、黃連(各一兩,研磨成細末)

上件同研勻,粟米飯搗成膏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血痢,黃連湯下;白痢,用阿膠湯下;相雜,米飲下。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以上藥物研磨均勻,粟米飯搗成如黍米般大的小丸子,每次服用五至七粒。如果是血痢,用黃連湯送服;若是白痢,用阿膠湯送服;如果是兩種痢疾混雜的,用米湯送服。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酌情增減藥物。

張渙,紅脂丹方,治赤白痢久不瘥。

赤石脂,乾薑,肉豆蔻(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白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食前。

張渙,妙應膏方,治久痢赤白,諸藥末效。

密陀僧(取末),黃丹(研),定粉(研。各半兩)

以上同研細,用醋拌於生鐵銚子內,燒如茶褐色,再入:

訶黎勒,木香(各一兩。別搗,羅為細末),真砒霜,麝香(各一錢),巴豆(十粒,去皮心膜,出油)

白話文:

張渙的紅脂丹方,用於治療長期不愈的赤白痢疾。

赤石脂、乾薑、肉豆蔻(各一兩)

將上述材料搗碎,篩成細末,用白麵糊調和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張渙的妙應膏方,用於治療長期赤白痢疾,其他藥物無效時使用。

密陀僧(取粉末)、黃丹(研磨)、定粉(研磨。各半兩)

將以上材料一同研磨成細末,用醋攪拌後放入生鐵鍋中,燒至茶褐色,再加入:

訶黎勒、木香(各一兩,單獨搗碎,篩成細末)、真砒霜、麝香(各一錢)、巴豆(十粒,去除皮心膜,壓榨去油)。

上件都研勻細,用黃蠟四兩,慢火熔,同諸藥熬成膏。每服黍米大,未周晬小兒一粒,二、三歲二粒,四、五歲三粒,六、七歲五粒,十歲以上七粒。若血多,甘草湯放冷下;膿多,艾葉湯溫下。臨眠睡服。

白話文:

把上述藥物研磨成細末,用四兩黃蠟,用小火熔化,與藥物一起熬成膏狀。每次服用黍米大小,未滿一週歲的嬰兒一粒,二至三歲兩粒,四至五歲三粒,六至七歲五粒,十歲以上七粒。如果血多,用甘草湯送服;膿多,用艾葉湯溫服。在睡覺前服用。

《嬰童寶鑑》治小兒久瀉不瘥,餅子方

膩粉(一錢),定粉(五錢匕),白麵(十錢匕)

上件和勻,用雞清搜作餅子十個,炮熱,用米飲磨下一餅,小者半餅。

《嬰童寶鑑》治小兒秋後痢不瘥者,,餅子方

北礬(燒末),定粉,白麵(各半兩),膩粉(少許)

上件和勻,水搜作餅子,如小錢大,飯飲磨下一餅。

《九籥衛生》,鉛金丹,療小兒久痢膿血方。

白話文:

《嬰童寶鑑》治療小兒長期腹瀉不愈的餅子方:

滑石粉(一錢),澱粉(五錢匕),白麵(十錢匕)

將以上材料混合均勻,用雞蛋清調和做成十個餅子,烤熱後,用米湯磨下一個餅子餵食,年幼的小兒可餵半個。

《嬰童寶鑑》治療小兒秋季後痢疾不愈的餅子方:

明礬(燒成粉末),澱粉,白麵(各半兩),滑石粉(少量)

將以上材料混合均勻,用水調和做成如小錢大小的餅子,用飯湯磨下一個餅子餵食。

《九籥衛生》中的鉛金丹,用於治療小兒長期痢疾帶有膿血的方子。

硃砂,砒霜,黃丹,粉霜,草烏頭(各一錢),巴豆霜(一分,研去油)

白話文:

硃砂、砒霜、黃丹、粉霜、草烏頭(各一錢重),巴豆霜(一分重,研磨去除油脂)。

上件同研勻,熔黃蠟一分,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溫漿水下。取積,用乳香湯下。

《劉氏家傳》治小兒臟腑久泄瀉不止方。

白話文:

將以上藥物研磨均勻,再將融化的黃蠟加入藥粉中,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如果要緩解積食,則使用乳香湯送服這些藥丸。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藿香,丁香,木香,肉豆蔻

白話文:

人參:補氣健脾、益氣固脫、生津止渴、寧心益智。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尿、止瀉。

茯苓:健脾益氣、補腎固精、寧心安神。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藿香:化濕解暑、理氣和中、止瀉。

丁香:溫中健胃、止嘔止瀉、醒脾開胃。

木香: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化濕消痰。

肉豆蔻:溫中健胃、散寒止痛、消食化積。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以藿香合糯米煮粥飲調下。或只入薑錢,水煎亦可。

《張氏家傳》治赤白痢,並久瀉不止,,通神丸方

白話文:

上等的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可以用藿香和糯米煮粥送服。或者單獨加入生薑片,用水煎煮也可以。

《張氏家傳》治療紅白痢疾,以及長期腹瀉不止,通神丸的配方。

沒藥,乳香,五靈脂(三味研為末。每味以一大錢匕),巴豆(七個,薄紙裹,壓出油)

白話文:

沒藥、乳香、五靈脂(將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種藥材取一大勺)、巴豆(七顆,用薄紙包住,壓出油)

上件滾拌,研令細,滴水為丸。大人,綠豆大;小兒,粟米大。濃研,木瓜水下一丸。

白話文:

藥材磨好後,研磨成細粉,加入水做成丸劑。大人服用,每丸綠豆大小;兒童服用,每丸粟米大小。將藥丸磨成濃汁,用木瓜水送服一丸。

《張氏家傳》治小兒諸般瀉痢久不止,經驗,木香丸方

肉豆蔻(麵裹,煨熟),木香,訶子(煨,取皮秤用。各等分)

上件搗,羅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溫米湯下。小兒瀉止後又肚脹,一日兩服或三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急驚積,及壯熱、面黃、久瀉,,青黛丸方

白話文:

《張氏家傳》治療小兒各種長期不止的瀉痢,有經驗的方子,木香丸:

肉豆蔻(用麵包起來,烤熟),木香,訶子(烤過,取皮稱重使用。各成分等量)

將上述材料搗碎,篩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用溫米湯送服。小兒瀉痢停止後若出現肚子脹的情況,可以一天服兩次或三次。

《莊氏家傳》治療小兒急性驚風、積食,以及高燒、面色黃、長期瀉痢,青黛丸:

青黛(二錢),硃砂,粉霜,膩粉(各研),乳香(同粉霜研),水銀砂子(各一錢),硇砂(一錢半,白湯泡瓷器內,煎乾秤),巴豆(三十粒,去皮心膜,細研,壓出油,只用霜)

白話文:

  • 青黛(二錢)

  • 硃砂

  • 粉霜

  • 膩粉(各研)

  • 乳香(同粉霜研)

  • 水銀砂子(各一錢)

  • 硇砂(一錢半,用白湯在瓷器內浸泡,煎乾後秤重)

  • 巴豆(三十粒,去皮和心膜,細研,壓出油,只用油霜)

上件八味為末,棗肉為劑,施丸之。小可患及常服綠豆大。取驚積,每服豌豆大或皂皂大,並用煨皂兒去皮心,只用白仁煎湯,使溫調破與服。

《王氏手集》治痢久不止方。

上取雞子一枚,和蠟作煎餅與食。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物研磨成粉末,以棗肉做成藥丸。幼童患病及平常服用,每次服用綠豆大小的藥丸。治療驚積,每次服用豌豆大小或皁角肉大小的藥丸,同時使用煨過、去皮與去核的皁角,只用白色的內核,煎湯使之溫熱,調配服用。

《王氏手集》神聖烏金散,治小兒腸胃虛弱,久利膿血,腹痛後重,減食羸瘦,及疳痢腫滿方。

白話文:

王氏手集中的神聖烏金散,用於治療小兒腸胃虛弱,長期腹瀉膿血,腹痛便後不盡,食慾不振、消瘦,以及疳積痢疾、腹部腫滿等症狀。

皂角針灰,破故紙(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平錢,食前麝香米飲調下。忌生冷油膩,量小大加減。

《吉氏家傳》治氣痛久瀉,利不止。木香散方

陳皮,青皮(各半兩),肉豆蔻(二個),丁香(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陳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久瀉不止,不思飲食。丁香散方

丁香,肉豆蔻,陳紫蘇,陳皮,鹽木瓜(各等分)

上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

《吉氏家傳》治疳痢久不瘥,救急方

雞屎礬(一兩,炙),黃柏(二兩,炙),母丁香(十個),麝香(二錢)

上細末。每日平旦取一錢匕,以米飲調服。次煮罌粟粥熱服。

《吉氏家傳》治久瀉不止方。

厚朴(薑炙),桔梗(炙),芍藥,訶子,當歸(各等分)

上末。每服一錢,飯飲下,止有神效。

《吉氏家傳》治久痢不止,變水瀉方。

楚梅(煅,存性),白礬(煅。等分)

上末,水煮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紫蘇湯亦得。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瀉痢,久不住方。

白話文:

皂角刺灰與破故紙(各半兩)混合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平錢,在飯前用麝香米飲調服。避免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根據個人情況調整劑量。

《吉氏家傳》治療氣痛長期腹瀉不止的木香散配方為:陳皮、青皮(各半兩),肉豆蔻(兩個),丁香(一錢)。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量,用陳米飲送服。

《吉氏家傳》治療長期腹瀉不停,食慾不振的丁香散配方為:丁香、肉豆蔻、陳紫蘇、陳皮、鹽木瓜(各等分)。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飲調服。

《吉氏家傳》治療長期未愈的疳痢急救方為:雞屎礬(一兩,炒制),黃柏(二兩,炒制),母丁香(十個),麝香(二錢)。將上述藥材細磨成粉。每天清晨取一錢匕,用米飲調和服用。隨後煮罌粟粥熱服。

《吉氏家傳》治療長期腹瀉不止的配方為:厚朴(姜炙)、桔梗(炙)、芍藥、訶子、當歸(各等分)。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飯後飲米湯送服,效果極佳。

《吉氏家傳》治療長期痢疾不止轉為水瀉的配方為:楚梅(煅,保持原性)、白礬(煅,等分)。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煮糊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用米飲或紫蘇湯送服。

長沙醫生丁時發傳授的小兒腹瀉長期不止的治療方法。

上取橡斗子,每一枚用膽礬填,合定一枚,用細泥裹煅,煨火泥干橡斗子,煙退取出,去泥細研,滴井華水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甘草白薑湯下。

白話文:

用橡樹子篩選出大小一致的,每個都用膽礬填入,把二口合緊,再用細泥裹著煅燒,用溫和的炭火把泥烤乾,直到橡斗子發煙,這時取出橡斗子,把泥去掉,磨成細粉,用井華水做丸,丸子大小和綠豆一樣。每次服用三丸,用甘草白薑湯送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冷熱作瀉,熱藥不止,宜服此藥方

槐花,石榴皮,地榆,黃連,訶子(各等分)

上為末,冷水調下半錢。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筱帚丸,治小兒久痢方。

黃連(二錢,末),大蒜(半個,炮熟)

上入黃連末,為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煎淨,筱帚湯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久痢不瘥,宜服,砒霜丸方

砒霜,雄黃,乾蟾灰(各一分),麝香(一錢)

上件為末,湯浸蒸餅和丸如粟米大,米飲下一丸。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又方

蕪荑(半兩),羊子肝(一枚)

白話文:

長沙的醫生丁時發傳下來治療小孩因冷熱引起的腹瀉,若用熱性藥物無法止瀉,應服用此藥方:

槐花、石榴皮、地榆、黃連、訶子(各取相等份量)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冷水調和半錢的份量服用。

長沙的醫生丁時發傳下來的筱帚丸,用於治療小孩長期痢疾的藥方:

黃連(二錢,研末)、大蒜(半個,炮製至熟)

將黃連末與炮製後的大蒜混合,製作成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到七粒,用煮沸過的水與筱帚煎湯送服。

長沙的醫生丁時發傳下來治療小孩長期痢疾不愈,應服用砒霜丸的藥方:

砒霜、雄黃、乾蟾灰(各一分),麝香(一錢)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用湯水浸泡蒸餅混合製成粟米大小的丸狀,用米湯送服一粒。

長沙的醫生丁時發傳下來另一個藥方:

蕪荑(半兩),羊肝(一個)

上件藥以肝切作片子,以蕪荑末摻在肝內,線子纏,以米泔煮令熟,搗爛,糯米飲和丸如麻子。每服五丸,用米飲下,早晚各一服。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用豬肝切成薄片,用蕪荑粉末敷在豬肝內面,用線纏繞起來,用米湯煮熟,搗碎,加入糯米粉和水,製成麻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用米湯送服,早晚各服用一次。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脾胃不和,臟腑滑泄,久痢不止方

厚朴,肉豆蔻(麵裹煨),陳皮,丁香,木香,藿香,甘草(炙),人參,茯苓,白朮(以上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用煉蜜和為劑。每服皂皂大,米飲化下。

《莊氏集》俞穴:秋深冷利不止,灸臍下二寸、三寸間動脈中三壯。

白話文:

長沙的醫生鄭愈傳下來治療小兒脾胃不和,臟腑滑洩,長期痢疾不止的藥方:

厚朴、肉豆蔻(用麵包起來烤)、陳皮、丁香、木香、藿香、甘草(炒過的)、人參、茯苓、白朮(以上材料份量相等)。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每次服用如肥皂大小的一塊,用米湯送服。

《莊氏集》俞穴:秋季天氣轉涼時,若腹瀉不止,可在肚臍下方兩寸、三寸之間的動脈處施灸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