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四章·痧痘論治 (4)

回本書目錄

第四章·痧痘論治 (4)

1. 第四節·痘證概要

一、痘證起源

昔人云:太古無痘,周末秦初乃有之。是知古時天地之氣中和,人間嗜欲淡薄,故疾病稀少,並痘證而無之也。迨後世變日亟,刀兵水旱之結果,胥足以釀時氣疫癘,而人生嗜欲日增,更足以薄元氣藏內邪,兩者相因,病變遂日以繁,而痘證亦其一也。考痘證之原,由於先天,蓋當成胎之時,父母欲火之遺毒,蘊藏於胎兒骨髓深處,觸於歲時流行之毒,即感之而外發。

白話文:

古人說:太古時期沒有天花,從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朝初年纔出現。由此可知,古代天地之氣和諧,人們的慾望淡薄,所以疾病稀少,也沒有天花。隨著時代的變遷,刀兵水旱之災不絕,足以導致時疫流行,人們的慾望也日益增長,更足以損耗元氣,積聚內邪,兩者相互作用,疾病變異日益繁多,天花也是其中一種。考查天花的根源,是由於先天因素引起的,即在胎兒形成時,父母的慾火之遺毒,儲藏在胎兒的骨髓深處,一旦接觸到當年流行的毒素,就會受到感染而發作。

是以母體受胎教者,即有痘發,多屬易治,而孕期縱慾無度者,每逢小兒出痘,最易夭亡也。然古時之痘多為併發性,蓋既有內蘊之毒,復增時氣之毒,二者相合,其病必劇。是以後世發明種痘之法,其宗旨要在逗先天之毒外出,務使其不與時行之毒併合觸發。所以減輕其病,意至善也。

白話文:

因此,母親在懷孕期間如果受到胎教,孩子出生後就可能得天花,通常比較容易治癒。但是,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縱慾無度,孩子出生後一旦得天花,很容易夭折。然而,古代的天花多為併發性的,因為既有內在的毒素,又有外在時令的毒素,兩種毒素結合在一起,病情必然會很嚴重。所以後來發明瞭種痘的方法,其目的是要引發先天的毒素排出體外,儘量讓它不與流行的毒素結合併發。所以減輕了疾病的嚴重程度,用意非常善意。

其法系取痘苗塞入鼻中,以鼻為肺竅,使苗氣內達,數日後其氣由肺傳心(心主血脈),由心傳脾(脾主肌肉),由脾傳肝(肝主筋),由肝傳腎(腎主骨髓),至傳腎後,引動先天所伏之毒,其蘊遂逐漸透露,由腎而肝而脾而心而肺,以迄於痘點發現,是為種痘,所以別於感時氣而觸發之天花也。

白話文:

種痘的方法是,把痘苗放進鼻子裡,通過鼻子連接到肺部,讓痘苗的病毒進入體內,幾天後,痘苗病毒會從肺部傳到心臟(心臟掌管血脈),再從心臟傳到脾臟(脾臟掌管肌肉),再從脾臟傳到肝臟(肝臟掌管筋骨),再從肝臟傳到腎臟(腎臟掌管骨髓),最後到腎臟後,會啟動人體先天潛伏的病毒,使痘苗病毒逐漸顯露出來,通過腎臟、肝臟、脾臟、心臟、肺臟,直到痘點出現,這就是人痘接種,與自然接觸病毒而引起的天然天花不同。

自種痘之法發明後,病者全活較多,風行甚久,咸稱便利,然猶有未能滿人意者,則種痘者發痘之時,毒雖較輕而周身密布,則與天花相似也。體弱者不易起脹,或起脹後不易灌漿,治法亦多周折,且風寒謹避,百日將息,亦覺多累,而灌漿期中,偶有不慎,仍有成面麻之患。

白話文:

自從種痘這種方法發明後,存活的病患比較多,一直流傳得很久,大家都稱便,但是還有一些未能令人滿意的問題,就是種痘的人在發痘的時候,雖然毒性較輕但是全身布滿痘痕,與天花很相似。身體虛弱的人不容易長出痘瘡,或在長出痘瘡後不容易化膿,治療方法也較為繁瑣,而且要謹防風寒,須靜養一百天,也覺得很累,而在化膿期間,偶爾不慎,仍然有變成麻子的危險。

故此法遂又漸有淘汰之傾向,適於是時,西法牛苗傳入中土,用以引痘,其出也僅發痘於所種之處,發痘之時,絕無危險,且忌口而外,又無其他繁重之禁忌,以故人人樂用,推行世界。至今世界天花一證,絕少發生,不可謂非牛痘苗之功也。

二、痘證病理

白話文:

因此這種方法逐漸被淘汰。適逢此時,西方牛痘苗傳入中國,用來預防天花,它只在種痘處長痘,而且長痘時沒有危險,此外,除了忌口之外,也沒有其他繁重的禁忌,因此人人樂用,推廣到全世界。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的天花病例極少發生,不能說這不是牛痘苗的功勞。

痘證之發,既為人身宣泄邪毒之路,故其發也,由內達外,與痧疹同,其有不同者,則痧疹之伏毒較淺,痘症之伏毒深藏骨髓,而發動於腎也。惟其發動於腎,故恆牽涉於腎間之元陽,元陽虧者,其痘不獲烘托之力,常致痘出不快,陷為逆症,此所以有痧喜清涼,痘喜溫暖之說,然邪毒熾盛,劫陰耗液,又莫此為甚,故痘症號稱難治,以其下藥寒溫兩有不易也。且痘之出既始於腎而終於肺,則全身傳遍,殆莫不有關。

白話文:

痘瘡的發生,是人體宣洩邪毒的途徑,所以痘瘡的發作,是從內部到外部,與麻疹相同,不同的是,麻疹的潛伏毒素較淺,痘瘡的潛伏毒素深藏於骨髓,且發作於腎臟。由於痘瘡發作於腎臟,所以通常會牽涉到腎臟之間的元陽,元陽虧虛的人,痘瘡無法獲得烘托的力量,常導致痘瘡出得不快,陷入逆症,這就是為什麼會說麻疹喜歡涼爽,而痘瘡喜歡溫暖的說法。但是邪毒旺盛,劫陰耗液,又莫此為甚,所以痘瘡號稱難治,因為用藥寒溫兩有不易。而且痘瘡的發生,始於腎臟,終於肺部,則全身傳遍,幾乎沒有不相關的地方。

於是治痘又最重時期,依時消息,表散、清涼、溫化,尤須變化於瞬息之間,方為能治痘者。此痘證之變有如此者,故歷代醫家,莫不以弭痘為亟,迨近世牛痘之法發明,而弭痘之法不可謂非告一成功矣。然或以痘為小兒大證,當天行時,人人避之,尚恐不亟,今無故而與之,庸非自擾,不知牛痘之妙,正在於無故而與之。譬如捕盜,乘其羽翼未成而擒之,固不難也,譬如去莠,及其滋蔓未延而除之,固甚易也。

白話文:

因此在治療痘瘡時,最重要的是要根據痘瘡發生的時期,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在痘瘡的發作期,需要清熱解毒、祛風散寒;在痘瘡的消退期,需要清涼止癢、溫化祛寒。如果不能適時調整治療方案,就難以治癒痘瘡。痘瘡的變化莫測,因此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治療痘瘡的方法。近年來,牛痘接種法被發明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痘瘡。有些人認為痘瘡是小兒常見的疾病,在痘瘡流行的時候,人們都會避之不及,現在沒事卻要故意去接種痘苗,豈不是自找麻煩。其實,牛痘接種法的妙處就在於在沒有痘瘡流行的時候接種。這就像捉賊,在盜賊還沒有形成勢力之前就將其擒獲,是比較容易的。也像除草,在雜草還沒有蔓延開來的時候就將其除掉,也是很容易的。

故天痘之患,正在毒發遲而禍甚,牛痘之輕,正在毒發早而禍淺也。又牛痘引種,豬尾在兩臂兩脛,頗具至理,蓋兩臂乃手少陽之經脈,兩脛乃足少陽之經脈,少陽主樞,引苗氣內達,莫捷於此,及其毒從內泄,引挈而出,亦莫捷乎此。故牛痘自始至終,不過旬余也。

白話文:

所以,天花的危害在於毒發慢而危害大,牛痘的危害輕,在於毒發早而危害小。再者,牛痘的接種,豬尾在兩臂兩脛,很有道理。因為兩臂是手少陽經的經脈,兩脛是足少陽經的經脈,少陽主樞,引苗氣內達,沒有比這更快的了。等到毒從內部洩露出來,引導出來,也沒有比這更快的了。所以,牛痘從開始到結束,不過十幾天而已。

然自盛行種痘之後,亦有已種而仍發天花者,此由伏毒泄而未盡,與未種痘而發之天花不同,且病邪出路,仍遵向日之徑,則其發泄較易,無須仗乎烘托,理至淺顯,故治法要宜以少偏清涼或辛散為主,溫補在所不宜也。治痘之法,至今為之一變,此不可不知者也。

三、痘證症狀

白話文:

然而自從種痘盛行後,也會出現已經種痘仍然發天花的患者,這是由於潛伏的毒素沒有完全發泄出來,與沒有種痘而發的天花不同。而且,病邪的出路還是遵循著以往的路徑,所以其發泄比較容易,不必依靠烘托。這個道理很淺顯,所以治療方法宜以少偏清涼或辛散藥物為主,溫補藥物則不適合。治療痘瘡的方法,至今已經發生了變化,這是不可不知的。

痘症之發,其初亦並無何等顯著之兆,比其將出,始則微有惡寒,或身熱,或身熱咳嗆,至是須驗其是否耳冷、鼻尖冷、尻冷、足冷,如冷者是痘候也。再驗其耳後有紅絲赤縷突出,脈洪大而弦數,則痘將報點矣。痘之初起,先見紅點,數日報點,初報點時,常先於胸窩見紅色粒子,或面部見紅色粒子,兩顴之間,現出花紋,耳尻與中指獨冷,斯皆痘瘡之特徵也。其他若眼目困倦有水狀,或睛黃或胞赤,睡則常驚惕,小便赤,大便閉。

白話文:

痘症的發生,最初並沒有什麼顯著的徵兆。快出現時,開始時會感到微寒,或發燒,或發燒咳嗽。此時需要檢查耳朵冷不冷、鼻子尖冷不冷、屁股冷不冷、腳冷不冷。如果冷的話,就是痘痘的徵兆。再檢查一下耳朵後面是否有紅色的絲狀物突出,脈搏洪大而弦數,那麼痘痘就要發作了。痘痘初發時,先出現紅點,幾天后才長痘痘。痘痘初發時,常先在胸窩看到紅色的顆粒,或臉上看到紅色的顆粒,兩顴之間出現痘花紋,耳垂和中指獨冷,這些都是痘瘡的特徵。其他症狀包括:眼睛疲倦有水狀,或眼黃或眼泡發紅,睡覺時經常驚醒,小便發紅,大便閉結。

此皆痘瘡所恆有之見證。其得之也,或以時氣之感染,或由傷風,或由飲食嘔吐,或由跌撲驚恐,為其誘因,此痘證初起之大概也。痘症初起,約三四日或五六日而報點,又二三日或三四日而起脹,起脹者,顆粒次第湧高,根腳與皮膚之界發為腫狀,蓋為灌漿之預備也。漿灌三日,毒已盡化,至此時期,即結靨而漸愈,此痘證經過之大概也。

白話文:

以上都是痘瘡經常出現的症狀。感染痘瘡的原因,可能是接觸了帶有痘瘡病毒的人,也可能是因為受了風寒,飲食不當引起嘔吐,或者跌倒受驚等因素誘發。痘瘡發病初期,大約三四天或五六天後出現紅點,再過兩三天或三四天開始腫脹。腫脹時,痘疹會逐漸隆起,根部與皮膚的交界處出現腫脹,這是痘瘡化膿前的徵兆。痘瘡化膿後三天,毒素全部轉化完成,這時痘疹開始結痂,逐漸痊癒。

然痘證有輕重,勢有險順,且隨期變易,不可捉摸,往往發熱時順而報點時轉險者,或報點時順而起脹時轉險者,或起脹時順而膿漿忽不灌因以轉險者,或經過皆順而結靨時轉險者,是在臨證之隨時變化焉。大凡發熱之候,熱而非如灼如焚,或惡寒戰慄,二便如常,飲食能進,氣息微粗而不喘,腰腹不痛者,此順症也。

白話文:

然而痘症有輕有重,情況有險有順,而且隨著時間變化,難以捉摸。往往是發熱時順利,到了起疹子時卻變險;也有起疹子時順利,到了起膿包時卻變險;或者起膿包時順利,膿液卻突然不飽滿而變險;或者整個過程都順利,到了結痂時卻變險。所以,在痘症的治療中,要隨時注意病情變化。一般來說,發熱時,熱度不高,沒有灼燒或焚燒的感覺,或者惡寒戰慄,大小便正常,飲食正常,呼吸略粗但沒有喘息,腰腹不痛,這些都是順症。

若壯熱灼手,氣逆而喘,譫語悶亂,腹脹便秘,或惡寒微熱,大便溏泄,食少神疲,此重症也。至發熱而肌膚焦燥,口氣穢惡,喘急音啞,或面青搖頭,吐食戴眼,點來隱現,則為危症。報點之候,點粒根窠紅潤,頂尖礙手,頭面稀少,肢體朗布,身熱而微涼,涼而又熱,二便調勻,此順症也。

白話文:

如果壯熱到手都燙,呼吸急促、喘氣困難,胡言亂語、神志不清,肚子脹、大便祕結;或者輕微發熱怕冷,大便稀溏,食慾不振、精神疲倦,這是重症。如果發燒到皮膚灼熱、乾燥,口氣又臭又難聞,呼吸急促、聲音沙啞,或者臉色發青、搖頭晃腦,吐出食物、翻白眼,脈搏忽顯忽隱,那麼這就變成危症了。脈搏變好的時候,脈搏的根部和頂端都是紅潤的,脈搏的頂端摸起來很硬,頭部和臉部的脈搏較弱,四肢的脈搏很清晰,身體發熱但摸起來又有點涼,涼了又熱,大小便通暢,這就表示病情在好轉了。

若見點色淡,或紅點如丹,身熱如烙,或頭白似㾦,根窠不紅,頭尖皮薄,腹痛腰痛,大便泄利者,此重症也。至點粒一齊擁出鮮紅繁密,或瘡色慘暗,毛焦皮燥,或多見於眼胞、唇內、前後陰或多見於舌喉胸背者,或肌肉如被杖、昏睡不食者,則為危症。起脹之候,身熱作潮,逐漸起脹,頭圓根紅,光澤綻實,見此現象,易於灌漿,此順症也。

白話文:

如果瘡點顏色暗淡,或是紅點像硃砂一樣鮮紅,身體發熱就像被烙鐵燙過,或是瘡頭發白像浮萍一樣,根部和底座不紅,瘡頭尖細皮膚薄,還有腹痛和腰痛,大便腹瀉,這是重症。等到瘡點粒一齊擁出鮮紅色繁密,或是瘡色暗淡,毛焦皮燥,或多見於眼瞼、嘴脣內側、前後陰或舌頭、喉嚨、胸部和背部,或肌肉像被杖打過一樣,昏昏沉沉不想吃東西,這些都是危症。瘡腫發作的時候,身體發熱像潮水一樣一陣一陣的,瘡腫逐漸增大,瘡頭圓潤根部紅潤,光澤飽滿堅實,看到這種情況,很容易灌漿,這是順症。

若到起脹之候,身涼不熱,隱而不易起,皮薄而亮,根腳不紅,或泄瀉,或微癢,此重症也。至起脹色白皮薄,光潤易破,根窠全無紅色,或熱甚痘色紫黑,壅而不起,或面浮肉腫,而痘不起者,則為危證,灌漿之候,起脹之極,隨即灌漿,中陷者盡起,頂平者盡峻,飽滿光榮,先脹者先作漿,次脹者次作漿,循循有序,色如黃豆,二便如常,四肢溫和,此順症也。

白話文:

如果到起水痘的時候,身體涼涼的沒有發熱,痘痘隱藏在皮膚下不易浮起,皮膚薄而光亮,根部沒有發紅,或者腹瀉,或者微癢,這是重症狀。如果起水痘時,水痘顏色蒼白、皮膚薄、光亮、容易破裂,根部完全沒有發紅,或發高燒、水痘顏色紫黑,壅塞起不來,或面部浮腫、肌肉腫脹,而水痘不起,則為危重症狀。水痘灌漿時,水痘達到極盛,隨即灌漿,水痘中央凹陷的都全部隆起,平坦的全部突起,水痘飽滿光潤,先隆起的先化成水,後隆起的後化成水,循序漸進,水痘的顏色像黃豆,大小便正常,四肢溫和,這是水痘的順症狀。

若根窠紅而不潤,灌漿不滿,大便泄瀉,或稠密焦紫不起頂者,或灌漿時忽作痰喘者,或煩躁不得眠者,此重症也。至灌漿時內含清水,或乾枯退縮,根窠瘀紫,或身灌而頭面不灌,咳嗆喘急,大便或泄或閉,則為危證。結靨之候,痘漿灌足之後,其色漸變蒼老,先從人中面部次第結靨漸至胸腹兩腿,身無大熱,亦不畏寒,飲食增加,二便通調,此順症也。若身重發熱,不易結靨,或結靨如血色,或潰爛難收,或寒戰抽搐者,則為危證。

白話文:

如果痘根部位發紅但沒有光澤,痘漿不足,大便溏瀉,或大便稠密成焦紫不起頂,或在灌漿時突然發生痰喘,或煩躁不安無法入睡,這是重症。如果在灌漿時內部包含清水,或痘苗乾枯萎縮,痘根部位瘀紫,或身體灌漿而頭面不灌漿,咳嗽嗆喘呼吸急促,大便時而溏瀉時而閉結,則為危證。痘漿灌足之後,痘瘡的顏色逐漸變成蒼老的顏色,先從人中和麪部開始結痂,逐漸擴展到胸腹和雙腿,身體沒有明顯發熱,也不怕冷,飲食增加,大小便通暢,這是順症。如果身體發沉發熱,不易結痂,或結痂如血色,或潰爛難以癒合,或寒戰抽搐,則為危證。

此辨痘證順逆之大概也。至於痘證愈後,元氣必然虧損,允當以調補為急。而痘期之禁忌,較痧疹尤煩,略有疏忽,變端即起,此皆不可不知,故並於後附述之焉。

白話文:

這是辨別痘證順逆的大概情況。至於痘證痊癒後,元氣必然損傷,適當以調理補養為要。而痘期之禁忌,比痧疹更繁雜,稍有疏忽,變化就跟著發生,這些都是不可不知道的,所以一併在後面附述。

近時引種之牛痘,症狀頗為平淡,種後一二日,局部略見紅腫,以後逐漸高脹灌漿,約至第十日左右而膿漿灌足,此後漸次乾燥收靨,至第二十日左右而痂落。在經過期中,發熱有盛有不盛,然至多不過一星期而已。小兒自第六個月至第十個月為種痘最適宜之期,以後三年一種,五年一種,均無不可。

白話文:

最近引進的牛痘,症狀相當輕微,接種後一兩天,局部略微出現紅腫,之後逐漸腫脹並充滿膿液,大約在第十天左右,膿液充滿,此後逐漸乾燥收縮,大約在第二十天左右痂皮脫落。在整個過程中,發燒的程度有高有低,但最多隻持續一星期左右。兒童在出生後第六個月到第十個月是接種牛痘的最佳時期,之後每隔三年或每隔五年接種一次,都是可以的。

惟種痘期內所應注意者,局部宜清潔,不可任其破潰,而忌口多日,尤為必要。蓋一則免破爛成瘡,二則免痘後餘毒不清以致無效也。

四、痘證治法

白話文:

需要注意的是,在種痘期間,局部要清潔,不可讓它破潰,並且忌口多日,這尤為必要。

因為一方面可以避免破爛成瘡,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痘後餘毒不清而導致無效。

痘證於初起一二日發熱時,宜解表,使痘易出;三四五日清涼解毒,使痘易長;六七八九日溫補氣血,使易灌漿;十及十一二日清利收斂,使痘易靨。此治痘之常法也。然亦有先期而速,或後期而遲者,不可執一而論,先期則痘出甚速,無須藉乎狂表,後期則起脹灌漿遲遲,正有賴於透托。

白話文:

痘瘡病狀,通常在一、兩天發熱時開始發作,宜解表,讓痘瘡容易長出來;三四五日清涼解毒,讓痘瘡容易生長;五六七日溫補氣血,讓痘瘡容易化膿成膿漿;十及十一二日本身的防曬,讓痘疤容易癒合。這是治療痘瘡的常規方法。但是,也有提前發作很快,或延後才發作較慢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先期發作,痘瘡長得很快,無需藉助發表解表的方法,後期發作,痘瘡脹大化膿卻比較慢,則需要透邪陷毒的方法。

又痘未盡出,不可清涼,因痘得寒將有凝滯之患;熱毒未盡解,不可溫補,因毒得溫將有蘊蓄不能化漿之慮。大抵痘證面紅者吉,身溫者吉,大便堅者吉,神志清明者吉,倘屬順症,自可不必多藥。初起只須微表,點粒即逐漸透達,疏朗分布,繼則漸次起脹,只須略用清化,內毒易解,起脹必足,迨漿灌充盈,正無須藉乎溫補。

白話文:

痘瘡還沒完全發出來的時候,不能用涼的藥物治療,因為痘瘡遇寒,會發生凝滯的毛病;熱毒還沒有完全消除的時候,不能用溫補的藥物治療,因為毒素遇溫,會蘊蓄起來,不能化成膿液。一般而言,痘疹的症狀,臉色紅潤是好的,身體溫暖是好的,大便乾燥是好的,神智清楚是好的,如果屬於順行的症狀,自己就可以不必多服藥。痘瘡初起的時候,只要稍微疏通表邪,痘粒就會逐漸透發,稀疏而均勻地分佈。接著,痘瘡會逐漸脹大,只要稍微用清熱化毒的藥物,內部的毒素就容易消散,痘瘡必定會長得飽滿。等到膿液灌注滿盈,就不需要再用溫補的藥物了。

若微覺低陷,則補托即起,至痘證面色不紅,或青或白,身熱不揚,大便溏薄,又或面赤如火,身熱如灼,大便不通,神明狂亂,皆為重症。大約面白便溏,當斟酌於溫補發散之間,面赤便難,當斟酌於攻下清血之間。此治痘之大概也。

上述痘證治法,其簡易者也,至於痘證之變化獨多,尤甚於痧,不可不另為條敘之。

白話文:

如果痘痘稍微感覺凹陷,那麼補託就會立即開始,直到痘痘的症狀不再發紅,或者發青或發白,身體發熱但不高熱,大便稀溏,或者面部通紅如火,身體灼熱如火,大便不通暢,神志狂亂,這些都是重症。一般來說,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就要斟酌溫補發散之間的治療方法;面部發紅、大便困難,就要斟酌攻下清血之間的治療方法。這就是治療痘痘的概況。

(甲)初起之變化:初起發熱,其熱乍進乍退者,身溫微熱者,自屬順證。若(一)驟發壯熱,悶亂狂躁,一熱便見紅點者,必由毒盛,大便堅者宜涼膈散下之,大便溏者宜辛涼辛溫合濟之。(二)發熱時肢體骨節俱痛者,此感六淫之邪也,宜表散兼透毒之劑。(三)發熱時遍身作癢者,此表虛客冒風寒,毒不能出,宜桂枝加黃耆、防風、白芷、蟬蛻。

白話文:

(甲)疾病初起的變化:

  1. 初起發熱,體溫忽高忽低,或稍有發熱,這屬於正常情況。

  2. (一)如果突然發高燒,煩躁不安,狂亂,而且很快出現紅點,這一定是毒氣太盛了。大便堅硬的,應該用涼膈散來瀉下毒氣;大便溏泄的,應該用辛涼和辛溫結合的藥物來治療。

  3. (二)發熱時四肢關節疼痛,這是感受了六淫之邪引起的,應該使用表散兼透毒的藥物。

  4. (三)發熱時全身瘙癢,這是表虛受風寒,毒氣不能排出引起的,應該使用桂枝湯加黃耆、防風、白芷、蟬蛻。

(四)發熱時惡寒身振振動搖者,此氣弱不能逼邪外出,邪正交爭,故振也,宜升麻湯加人參、穿山甲、桂枝、防風。(五)發熱時腹痛攻擾,躁渴者,此毒勢壅遏,熱氣內蒸,宜蜜調玄明粉下四五錢,或涼膈散下之,大便一利,即痛減痘發。

白話文:

(四)發燒時,畏寒身體顫抖,這是因為人體正氣虛弱,無法將病邪排出體外,正邪交戰,所以會顫抖。此時應該服用升麻湯,並加入人參、穿山甲、桂枝、防風等藥材。

(五)發燒時,腹部疼痛難忍,且口渴心煩。這是因為毒氣停留在體內,熱氣鬱積而導致。此時應該服用蜜調玄明粉四五錢,或涼膈散,等大便通暢後,疼痛就會減輕,痘疹也會發出。

(六)發熱時腰痛者,最為重候,蓋痘證其邪由里達表為吉,此為邪逆於裡也,宜急用石膏六七錢,人參一錢,茶葉一撮煎好,入玄明粉三五錢,加生白蜜熱服,或可救,或用百祥丸。若虛而腰微痛者,不在此例。(七)發熱時或吐或瀉,此毒邪奔越分泄也。若精神不減為吉,吐瀉即止為吉。

白話文:

(六)發燒時出現腰痛,是最嚴重的症狀。因為痘疹的病邪從內部到達體表是好的,但是如果病邪逆於體內,那就很危險了。這時應該趕緊用石膏六七錢,人參一錢,茶葉少許煎好,加入玄明粉三五錢,加上生白蜜熱服。或者使用百祥丸。如果是虛證,腰部輕微疼痛,不在此例。

(七)發燒時又吐又瀉,這是毒邪奔走分泄的緣故。如果精神不減,吐瀉即可停止,這是好的徵兆。

若見點後猶吐瀉不止,宜四苓散加枳殼、橘皮、山楂。虛者宜異功散加藿香、木通。(八)發熱時唇口上下紫黑,燥裂疼痛者,此毒攻脾臟,宜急投犀角消毒飲加石膏、玄參。(九)發熱時咬牙竄視者,此心經熱甚也,宜導赤散加黃連、赤芍。若咬牙悶瞀,為肝經風熱,宜羌活湯加青皮、柴胡。

白話文:

(八) 如果出現腹瀉不止的症狀,可以服用四苓散,並加入枳殼、橘皮、山楂。虛弱的人可以服用異功散,並加入藿香、木通。

(九) 發熱時嘴脣上下出現紫黑色,並且乾燥疼痛,這是毒邪侵犯脾臟的徵象,需要立即服用犀角消毒飲,並加入石膏、玄參。

(十) 發熱時咬牙切齒,並且眼神不定,這是心經熱盛的徵象,需要服用導赤散,並加入黃連、赤芍。如果咬牙切齒,並且神志不清,這是肝經風熱的徵象,需要服用羌活湯,並加入青皮、柴胡。

(十)發熱時聲音變易者,宜消毒飲加連翹、桔梗。咽喉痛者,甘桔湯加牛蒡子。(十一)發熱時小便黃赤短澀者,此熱毒不透,滲入膀胱也,宜導赤散加荊芥、連翹、牛蒡子。(十二)發熱時衄血者,邪從衄解也。若血不止,宜犀角地黃湯。(十三)身不熱者宜審其兼證是虛是實,熱深厥冷者,宜大寒之劑,氣弱邪不能透而身不熱者,宜變證、保元湯之類。(十四)發熱一日,遍身即現紅點,稠密如蠶種,摸過不礙手者不治。

白話文:

(十)發燒時聲音改變的,可以服用消毒飲再加上金銀花、桔梗。當感到喉嚨疼痛時,可以服用甘桔湯再加上牛蒡子。

(十一)發燒時小便黃色偏紅而且短澀的,這是熱毒沒有透出來,滲入到了膀胱裡,可以服用導赤散再加上荊芥、金銀花、牛蒡子。

(十二)發燒時流鼻血的,邪氣從鼻子裡走出來了。假如血流不止,可以用犀角地黃湯。

(十三)身上不發熱的,應該仔細地判斷兼證的情況是虛還是實,發熱很深而身體已經很冷的,可以服用大寒的藥劑;氣弱而邪氣不能透入,身上不發熱的,可以服用變證類的藥劑或保元湯之類。

(十四)發燒一天,全身就出現紅色的小點,像蠶種一樣稠密,用手摸過去不覺得妨礙的,不能治。

頭面一片紅如胭脂者,遍身有成紅塊者皆不治。(十五)發熱時即煩悶嘔吐,舌下常流清水,或時沉默喜睡,或時躁擾不寧,或腹痛狐疑,頻頻叫喚,須驗其舌下青筋,或下唇有黑白細點者,此屬蟲,宜先與椒梅丸誘入蟲口,即以紫草承氣湯下之。(十六)發熱時痰喘氣急,或目閉神昏,眩暈顛仆,悶亂牛蒡者,此屬痰,宜大黃甘草湯,使上吐下瀉,以滌其痰。

白話文:

  • (十五)整張臉都像胭脂一樣紅的人,全身出現成塊紅斑的人,這些都沒得治了。發燒的時候煩悶欲吐,舌下經常流出清口水,有時沉默想睡,有時心煩意亂,或腹痛多疑,頻頻叫喊,需要仔細檢查其舌下青筋,或下嘴脣有黑白細點的,這些都是蟲症,宜先用椒梅丸誘入蟲口,再用紫草承氣湯排淨。

  • (十六)發燒的時候痰喘氣急,或眼睛閉著,精神恍惚,頭暈跌倒,悶亂得像牛蒡一樣的,這些都是痰症,應該用大黃甘草湯,讓其上吐下瀉,以清除痰積。

(乙)報點至起脹之變化:點紅而稀,頂尖而礙手,脹則頭圓根紅,光澤綻實,自屬順症。若(一)痘初發熱即報點如丹,身熱如烙,漸至乾焦紫黑,煩躁悶亂,唇焦口臭者,雖在冬月,亦須大劑白虎化斑湯,石膏非數兩不應。

白話文:

(乙)從出痘到痘脹的變化:

  1. 豆粒發紅稀疏,頂端堅硬,用手觸摸有阻礙感。

  2. 當痘脹大時,外觀呈圓形,豆頭發紅,光澤明亮飽滿。

  3. 這些都是順利的症狀。

但是,如果:

  1. 痘疹在剛開始發熱時就出現如硃砂般的紅點,身體發熱如被火烙,痘疹逐漸乾枯焦黑,煩躁不安,胸悶煩亂,嘴脣發焦,口有異味。

  2. 即使是在冬天,也需要大劑量服用白虎化斑湯,石膏的用量需要達到數兩以上。

(二)身無大熱,見點細如白㾦,氣怯無力,目閉無神,面色及口唇反鮮澤嬌豔,光彩倍常,此氣虛無陽,肺胃之精華渙散於外,宜重用人參二三兩,生耆兩許,以升麻、五味,續續灌下,或保元湯加減。(三)痘疹腹痛,多屬食積,宜透表之中佐以消積。若腹脹泄瀉,不可驟止,又不可任其多瀉,只宜和之。

白話文:

(二)身上沒有高熱,見到痘點細如米糠,精神虛弱沒有力氣,眼睛閉著沒有神采,面色和嘴脣反而鮮紅潤澤,光彩倍增,這是氣虛陽虛,肺胃中的精華散發到體外,宜重用人參二三兩,生耆兩許,用升麻、五味,續續灌服,或保元湯加減。

(三)痘疹腹痛,多數是飲食積滯,宜透表的中藥中佐以消積藥。若是腹脹泄瀉,不可驟然止住,又不可任其多瀉,只宜調理使之和緩。

(四)雜痘一齊湧出者,水楊柳、桃枝、槐枝各三條,同紫背浮萍,煮湯遍洗,即出痘毒,而正痘現。(五)痘瘡紅紫干滯,黑陷焦枯者,此表熱而實,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身熱鼻乾,唇燥煩渴者,此裡熱而實,治宜涼血解毒,用紫草、紅花、連翹、牛蒡、木通、蟬蛻、荊芥,或芩、連之屬。如表熱者,則宜清涼解表而分利次之。

白話文:

(四)各種痘瘡一起湧出的,用楊柳、桃枝、槐枝各三條,加上紫背浮萍,煮湯遍洗,即可讓痘瘡的毒氣排出,而真正的痘瘡出現。(五)痘瘡呈現紅紫色、乾枯堅固,甚至發黑、潰爛、焦枯的,這是表熱而實證,會大便祕結、小便赤澀,身體發熱、鼻子乾燥,嘴脣乾裂、煩渴,這是裡熱而實證,要以涼血解毒來治療,可以使用紫草、紅花、連翹、牛蒡、木通、蟬蛻、荊芥,或者芩連等藥。如果症狀屬於表熱症狀,則要先用清涼解表藥方優先治療。

裡熱者,重於解毒而兼清涼。(六)痘證見點,三四日隱於肌膚不長髮者,此氣血虛也,宜快斑湯,或透肌散催之。至身面俱起,四肢不能起發者,宜桂枝湯加防風、黃耆。(七)痘雖長起,而顏色淡白頂陷者,此氣虛也,宜參耆內托散加糯米。若雖不白,亦不紅活而頂陷者,此血虛也,宜四物合保元湯。

白話文:

內部發熱的症狀,應重視解毒兼顧清涼。(六)痘症狀的觀察,三、四天後痘疹隱藏在皮膚下,不長出來,這是氣血虛的表現,應服用快斑湯或透肌散催促其生長。直到身體和臉部都出現痘疹,但四肢無法長痘疹,應服用桂枝湯加入防風、黃芪。(七)痘疹雖然長出來,但顏色淡白、痘疹頭部凹陷,這是氣虛的表現,應服用參耆內託散加入糯米。如果痘疹不淡白,但也不紅活,痘疹頭部凹陷,這是血虛的表現,應服用四物合保元湯。

起脹遲遲,漿清不滿者宜口臭。(八)色赤而兼癢,血虛有熱也,宜四物湯去生地加犀角、連翹。(九)痘頂色白連肉紅腫,而痘反不腫,此毒不能灌注於痘也,宜急用化毒湯加生地、川芎調二寶散救之。(十)色紅根散不長髮者,此血熱而氣不相依,宜大鼠黏子湯加紫草。

白話文:

(八)起痘速度很慢、痘瘡漿液清稀且不足的,適合治療口臭。(九)痘瘡顏色赤紅且伴隨瘙癢,是血虛且有熱的表現,適合四物湯(去除生地黃,加入犀角、連翹)治療。(十)痘瘡頂部顏色發白,痘瘡周圍肌肉紅腫,但痘瘡本身並不腫大,這是毒素不能灌輸到痘瘡中的表現,適宜緊急使用化毒湯(加入生地、川芎)調配二寶散來急救。(十一)痘瘡顏色發紅,痘根散長不出毛髮的,這是血熱而氣血不協調的表現,適合大鼠黏子湯(加入紫草)治療。

(十一)熱證方形,虛證又現,元氣本來虛弱,而毒氣猛烈,以致痘出不快,狂言亂語音,既礙用清涼之藥以解毒,又恐犯溫補以助火,此為最難措手之候,可急用雄雞一隻,生剖開腹,去腸雜,以燒酒噴之,敷於臍上,其痘自出,其語亦止。若遍身疼痛者,此毒出腎經,用黑大豆一升,煮熟擂敷腰上,即止。

此外治之效方也。

白話文:

(十一) 發熱症狀的痘疹呈方形,虛弱症狀的痘疹又出現了,人體的元氣本來就虛弱,而毒氣卻很猛烈,以致痘疹出不快,出現了狂言亂語的症狀,既怕使用清涼藥物來解毒,又擔心使用溫補藥物來助長火氣,這是最難以措手的時機,可以緊急使用一隻雄雞,將其活剖開腹,去除腸雜,用燒酒噴灑,敷在肚臍上,痘疹就會自行出齊,狂言亂語的症狀也會停止。如果全身疼痛,說明此毒出於腎經,可以使用黑大豆一升,煮熟後搗爛,敷在腰部,疼痛就會停止。

(丙)灌漿之變化:膿漿充足,由面部起先後作灌,痘中有飽滿光榮之狀,自屬順症。若(一)稠密焦不起頂者,此血熱毒盛也,當視其皮之厚薄,皮厚者,宜化毒湯加連翹、玄參,煩渴便秘犀角地黃湯。若皮薄如水疱,必有癢塌黑陷之變,毒盛者宜辛涼合寒涼解毒之法消息之,虛者頂白,宜參耆內托散加當歸、芍藥,使血活氣行,自可轉紅。

白話文:

(丙)化膿的變化:化膿充分,從臉部開始逐漸形成化膿,痘痘內部有飽滿光亮的現象,屬於正常的現象。

  1. 若膿漿稠密,焦黃不起頂:這是血熱毒盛所致,應視患者皮膚的厚薄而定,皮膚厚者,宜採用化毒湯加連翹、玄參,煩渴便祕者服用犀角地黃湯。

  2. 若皮薄如水皰:必有癢塌黑陷之變,毒盛者宜採用辛涼合寒涼解毒之法,虛者頂白,宜參耆內託散加當歸、芍藥,使血活氣行,自然可以轉紅。

(二)氣虛之證,用內托補劑,暫起灌漿未滿,而復平塌者,宜用大劑保元湯加川芎、當歸、木香、官桂、糯米。漿色淡白,食少便溏者同。(三)頭面稠密,身上稀少,色白不能起頂灌漿者,宜參耆內托散。若藥力在上,先頭面漿滿,四肢不灌者,宜前方加糯米、芍藥,以牛膝下引至足。

白話文:

(二)如果是氣虛的症狀,使用溫補藥物治療,但只是暫時有效,不久又恢復原狀的,應該使用大劑量的保元湯,並加入川芎、當歸、木香、肉桂和糯米。如果漿液顏色淡白,食量減少,大便稀溏,也和上面一樣治療。

(三)如果頭面部漿液濃稠,而身體其他部位漿液稀少,顏色發白,不能上升到頭頂灌滿的,應該使用參耆內託散治療。如果藥力只在上面,先頭面漿液滿了,四肢卻沒有灌滿的,應該在前面那個藥方中加入糯米、芍藥,用牛膝引到腳上去。

(四)咽中有瘡,灌漿時,瘡瘢新嫩,觸之即痛,痂皮沾滯,痰涎纏裹,飲食難入,或嗆水嘔谷者,宜甘桔湯加牛蒡子、天花粉,頻頻飲之。語言清亮者可治,聲啞語言不出者難治。(五)灌漿時喜笑不止者,此心包熱甚也,宜保元湯加人中黃、黃連。(六)灌漿時,忽然倒黶,或血熱毒盛,不能起脹,伏陷喘脹便秘者,宜攻毒湯。

白話文:

(四) 喉嚨中有傷口,灌食時,傷口新嫩,一碰就痛,結痂黏滯,痰液纏繞,飲食難以進入,或嗆水嘔吐穀物者,宜服用甘桔湯加牛蒡子、天花粉,頻頻飲用。言語清亮者可治,聲音嘶啞、言語不出者難治。

(五) 灌食時喜歡笑個不停者,這是心包熱盛的緣故,宜服用保元湯加人中黃、黃連。

(六) 灌食時,突然昏倒,或血熱毒盛,不能脹起,伏下喘脹便祕者,宜服用攻毒湯。

(七)灌漿時,發熱自汗者,若二便不通,脈沉滑數疾,此熱毒內郁,宜承氣湯,酌去芒硝。若手足厥冷,自利嘔吐,脈沉細微弱,或浮大而虛,此陽氣欲脫,宜理中湯加熟附子。(八)灌漿時,痛不止者,此氣滯也,宜保元湯加山楂、木香。若痘色朗綻,而兩臂腫痛者,宜前方加桂枝、羌活、防風、當歸、忍冬、犀角、連翹。

白話文:

(七) 在灌漿時,發熱但自汗者,如果大小便不通暢,且脈搏沉滑而數疾,則是熱毒內鬱,適合使用承氣湯,但要酌量減少芒硝。但如果手腳冰冷,自利(腹瀉)、嘔吐,且脈搏沉細微弱,或浮大而虛,則是陽氣將脫,適合使用理中湯,並加入熟附子。

(八) 在灌漿時,痛不止者,是氣滯所致,適合使用保元湯,並加入山楂和木香。但如果痘色紅潤發亮,而兩臂腫痛,應該在上述藥方中加入桂枝、羌活、防風、當歸、忍冬、犀角和連翹。

(九)灌漿時癢塌不止者,此血熱也,宜四聖散加生地、干首烏,以涼其血。破者以白龍散敷之。(十)痘瘡抓破,其人能食,大便堅,抓破之處,復灌成漿,原無痘處,續出大小不等者可治,宜內用十全大補湯、苦參丸間服,外以滅瘢救苦散合百花膏塗之。(十一)灌漿時干空無水者,此氣虛伏陷也,宜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九)痘瘡化膿時,皮膚過度瘙癢,以至於難以睡眠,這是血熱引起的,宜四聖散加生地、幹首烏,以涼血。痘瘡抓破後,病人能吃飯,大便堅硬,抓破之處,又化膿,原先沒有痘瘡的地方,又出現大小不等的痘瘡,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癒的,宜內服十全大補湯、苦參丸交替服用,外用滅瘢救苦散合百花膏塗抹。

(十)痘瘡化膿時,乾枯沒有水,這是氣虛伏陷引起的,宜補中益氣湯。

若人事清爽,飲食如常可起,若喘脹噦,煩悶外剝者不治。(十二)痘本稠密色淡,灌漿時昏睡妄語者,此血虛神無所依也,宜保元湯加當歸、地黃、茯神、棗仁、麥冬。(十三)灌漿時身發壯熱者、渴欲飲水者,此瘡多毒盛,表裡氣血俱虛之故,宜加味四聖散去木香,加當歸、芍藥。

白話文:

如果人的精神狀況清爽清醒,飲食如常,就可以起牀活動。如果喘氣、脹滿、嘔吐、煩躁,外皮脫落,則不治。(十二)痘疹本來密集色淡,在灌漿期昏睡、胡言亂語的,這是血虛神無所依附的緣故,宜服用保元湯加當歸、地黃、茯神、棗仁、麥冬。(十三)灌漿期身體發熱,口渴想喝水的,這是瘡口毒盛,表裡氣血俱虛的原因,宜服用加味四聖散,去木香,加當歸、芍藥。

亦有漿半足而熱甚煩渴,引飲不已者,此津液外布而肺胃枯涸也,宜大劑保元湯合生脈散頻進,漿滿則渴自止。(十四)灌漿時而泄瀉者,最為危候,蓋病久津液已衰,脾胃已弱,再患泄瀉,則僅存之氣,重竭於內,方張之毒,難化於外,必生變症,宜急用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木香、官桂、黃耆,不應則用不二散。

(十五)灌漿已成,並無陷伏,忽然腹痛、煩躁、喘促,此必傷食,或腹有燥屎,宜按證治之。

白話文:

有的人漿水喝到一半,就感到非常煩渴,不斷想喝水,這是體內的津液都跑到體外,而肺和胃都乾涸了,應該大量服用保元湯合生脈散,漿水喝滿了,口渴自然就會停止。(十四)灌漿時卻發生腹瀉,這是最危險的徵兆,這是因為身體的津液已經衰弱,脾胃也很虛弱,再患上腹瀉,體內僅存的氣又嚴重消耗,體外的毒素無法消化,必定會出現變症。這時候應該趕快服用人參白朮散,去除葛根,加入木香、官桂、黃耆,如果沒效,就使用不二散。

(丁)結黶之變化:結黶之後,只須慎寒暖,慎飲食。初無重大之變化,其有劇變者:(一)必由灌漿後觸犯穢惡,或誤服藥餌,如倒黶黑焦,身熱似灼,概宜五福化毒丹加減。(二)結黶時潰爛者,此毒當發而發遲,致毒蓄肌肉,或未當發散而發散早,致毒邪暴出,故肌肉熏灼腐爛,甚至內氣並虛,滑泄自利,宜急用木香散或白朮丸以治里,外以白螺散或白龍散,加麝少許敷之。(三)痘漿清而忽然乾黑,或未成痂者潰爛,已成痂者只是嫩皮,此為倒黶。

白話文:

(丁)出痘的變化:出痘後,只需注意保暖、飲食。基本上沒有什麼重大的變化,如果出現劇烈變化,一定是以下原因導致的:

(一)灌漿後,觸犯了穢氣或誤服藥物,導致痘痘變成黑色或焦黑,身體發熱、灼熱。一般需要使用五福化毒丹加減的藥方。

(二)出痘時,出現潰爛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毒素應該發作但卻延遲發作,導致毒素積聚在肌肉中。也可能是因為不應該發散的時候過早發散,導致毒邪暴發。因此,肌肉會出現灼熱、腐爛的情況,甚至內氣虛弱,出現腹瀉、自利的情況。這種情況需要立即使用木香散或白朮丸來治療內部,外部可以使用白螺散或白龍散,並加入少量的麝香敷敷患處。

(三)痘漿清澈,但突然乾枯變黑;或是在未結痂前出現潰爛的情況;或是在結痂後,僅僅長出嫩皮的情況。這都是痘痘倒黶的表現。

若當黶不黶,復入於裡,元氣素弱,不食自利者,宜木香散、異功散之屬。如大便久秘,忽然腹脹喘呼,此毒盛薄蝕元氣,復入於裡,宜急下之,用排毒湯。(四)將黶之時,熱不止而脈滑數者,痘未盡也,宜托裡快斑湯,服後再出贈痘,其熱自除。(五)結痂乾厚,忽然寒戰,乾嘔,煩渴者,此正氣將復,不能禁持之故,宜生脈散。

白話文:

  1. 如果痘疹瘡痂顏色灰黑而不鮮紅,又突然返入體內,加上元氣本來就很虛弱,即使不進食也會拉肚子,這時應當服用木香散、異功散等藥。如果大便長期不通,突然腹脹喘促,這表明毒氣強烈,耗傷了元氣,又復入體內,這時應當緊急瀉下,服用排毒湯。

  2. 將要出痘疹的時候,高熱不退,脈搏滑數,表明痘疹未出盡,這時應當服用託裡快斑湯,服後再出痘疹,高熱就會自然消除。

  3. 痘疹已經開始結痂,突然感到怕冷、乾嘔、口渴,這表明正氣將要恢復,暫時壓制不住邪氣,這時應當服用生脈散。

(六)結黶太遲為虛,黶黑太過為熱,俱宜按證治之。

以上所述,為痘證四大時期變化之大概也。

五、痘證脈法

白話文:

(六)結痂太慢表示體質虛弱,痂色過黑則表示有熱症,都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治療。

以上所說的是痘疹四個主要階段變化的大概情形。

五、關於痘疹的脈診方法

痘證屬陽邪,故宜見陽脈,與痧疹同。凡小兒七歲以上,五至為平,七歲以下,六至為平。過則為數,邪氣實也,不及為遲,正氣虛也。人迎緊者,外感為多,氣口數者,內傷為多,浮而數者為表熱,沉而緊者為裡熱,浮而遲為氣衰,沉而細元氣微,惟無論沉浮,能略帶洪實者終吉,弱而無力者終凶,此其綱也。至時期之分大都自發熱以迄起脹,毒從內出,其脈宜浮大而數,不宜沉細而遲。

白話文:

痘疹原本屬於陽性的邪氣,所以應該會在陽脈上發現,與痧疹的症狀差不多。一般來說,七歲以上的小兒,脈搏每分鐘跳動五次至六次為正常,七歲以下的小兒,脈搏每分鐘跳動六次為正常。超過這個數字就為過數,表示邪氣很盛;不足這個數字就為遲,表示正氣虛弱。人迎穴脈搏緊的人,大多是外感引起的;氣口穴脈搏數的人,大多是內傷引起的;脈搏浮而數的人,是表熱;脈搏沉而緊的人,是裡熱;脈搏浮而遲的人,是氣衰;脈搏沉而細的人,元氣微弱。但是,無論是脈搏沉還是脈搏浮,只要脈搏略帶洪實,最後都會好轉;脈搏弱而無力的人,最後都會死亡。這就是痘疹的基本綱領。至於痘疹的時期劃分,大致是從發熱到起痘,毒從內部發出,此時的脈搏應該浮大而且數,不應該沉細而遲。

既黶之後,毒從外解,其脈宜和緩而不宜洪數,但要和平有神,切忌虛大無力。若見浮而無根,數如雀啄,細而欲散,縈縈如蛛絲,索索無胃氣,遲而欲絕,滴滴如屋漏,沉而時見如魚躍者,皆死候也。又六部之外,有衝陽脈者,胃脈也,太谿脈者,腎脈也,胃為後天之主,腎為先天之根,故痘證以此二脈為最關緊要。

白話文:

在出痘之後,毒素從外而解,脈搏應該和緩,不宜洪數,但要平和有力,切忌虛大無力。如果脈搏浮而無根,數如雀啄,細而欲散,縈縈如蛛絲,索索無胃氣,遲而欲絕,滴滴如屋漏,沉而時見如魚躍者,皆為死亡的徵兆。

除了六部的脈搏外,還有衝陽脈和太谿脈,衝陽脈是胃脈,太谿脈是腎脈,胃是後天之主,腎是先天之根,所以痘證以這兩條脈最為重要。

二者之中,以太谿為尤重,倘病至六部無脈,生死難辨,宜急診此脈,若悠悠不斷不急,此元氣尚在,猶或可活。若二脈先絕,縱六脈猶存,亦為凶候。此痘證脈法之大概也。

六、痘證舌苔

白話文:

在判斷痘症患者病情時,以太谿脈的診斷最為重要。假若病情進展到六脈都無脈象,則生死難以辨別,此時應緊急診斷太谿脈,如果太谿脈脈象悠長而緩慢,則說明患者的元氣尚存,仍有生還的希望。要是太谿脈和寸關兩脈都先絕,即使六脈還有脈象,也是不吉利的預兆。以上是痘證脈法的大概內容。

痘證大都有苔,與痧疹同,大約自發熱以至報點,皆為白嫩之苔,或白厚之苔,自起脹以至灌漿,皆為黃嫩之苔,或黃糙之苔。然有不盡然者,或一起即白苔,迄灌漿止而無甚變化。如痘證雖發熱而能食,二便照常,縱白苔稍厚,黃苔稍干,皆非重證,殊不必因苔而濫施補托,或猛用克伐也。

白話文:

痘瘡的症狀大多都會出現舌苔,這一點和痧疹相同。通常來說,從發熱到發疹點的階段,舌苔是白色柔和的,或者白色而厚的;從痘疹開始腫脹到化膿的階段,舌苔則變成黃色柔和的,或者黃色粗糙的。但是也有不完全是這樣的情況,有的患者從一開始就有白苔,一直到化膿結束也沒有什麼變化。如果痘瘡患者雖然發熱,但是還能吃東西,二便也正常,即使白苔稍微厚一些,黃苔稍乾一些,也都不是嚴重的症狀,不應該因為舌苔的情況而過度使用補益或瀉下的藥物。

至苔見干黃,氣息粗盛,或見焦黃,其質深絳,則氣鬱血熱,雖欲疏達,必參辛涼,雖欲提托,必寓滋陰。又有舌忽脹大者,總由心火胃熱,舌喑者,風痰為患,舌生芒刺,急宜涼下,重舌、木舌、弄舌者,總宜視舌之紅絳,一以敗毒清熱為治,俱宜慎用辛溫,以防劫津也。

白話文:

舌苔見乾黃、氣息粗盛,或見焦黃、舌質深紅,則氣鬱血熱,雖然要疏通,必定配合辛涼藥物,雖然要提升和托住,必定兼顧滋補陰液。又有舌頭忽然脹大的,總由於心火胃熱,舌頭腫痛、言語不清的,是由於風痰為患,舌生芒刺的,急需清熱瀉下,重舌、木舌、弄舌的,總要觀察舌質的紅絳程度,以清熱解毒為治療原則,都應該慎重使用辛溫藥物,以防損傷津液。

有舌縮者,宜分寒熱,熱者刺破舌尖,血多紅紫而流利,寒者刺破舌尖,血多紫暗而似凝,惟痘證舌縮,總以熱為多。至若灰苔,或由寒濕內積,或由內傷火衰,報點以迄起脹見此,大率熱勢不盛,必以補托為先,祛濕為後。若黑苔則無論發熱以至結痂見此,皆為危候也。

七、治痘須知

白話文:

當舌頭縮小時,應該先分清寒熱。

如果是熱證,刺破舌尖會使血量多而呈現紅紫色,且流動順暢。

如果是寒證,刺破舌尖會使血量多而呈現紫暗色,且如同凝固一般。

只有痘證的舌縮,纔是總以熱證居多的。

至於灰苔,有的患者是因寒濕內積所致,有的則是因內傷火衰,導致汗液蒸發後冷凝於舌苔形成,當水痕凝聚並膨脹時,即會看到灰苔。

這類患者通常熱勢不盛,必須先用補藥來補虛,後再用祛濕藥來化解濕氣。

若是黑苔,則不論有無發熱,只要在結痂時看到黑苔,都屬於危重的徵象。

痘證變端,瞬息不同,較痧疹尤為複雜,上列審證之法,雖見一斑,然宜忌順逆,猶未詳盡,特再採諸家之說,節錄若干條於下:

白話文:

痘症的變化端倪,瞬息之間就不同了,比痧疹還要複雜,上面所列的辨證方法,雖然可以管中窺豹,但是宜忌順逆,還沒有詳細說明,所以特別選取各家的說法,節錄其中幾條如下:

(一)痘證發熱,體實者慮其邪盛而不易報點,體虛者慮其氣弱而不易報點,然報點之後,經過有起脹灌漿結黶三時期,每期亦均有變端之可能,危症或可起於頃刻,故治痘用藥,貴在隨時消息,朝夕不同,不足為異,不若痧證透後,絕少危症也。

白話文:

(一)痘瘡病症發燒,體質強壯的人擔心邪氣太盛而痘瘡不容易出,體質虛弱的人擔心氣血太弱而痘瘡不容易出。但是,在痘瘡出齊之後,經過三個階段:痘瘡長大、膿皰充滿、結痂。在每個階段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危重證候可能在頃刻之間發生。因此,治療痘瘡用藥,要根據痘瘡的隨時變化而定,早晚不同,這不足為奇。不像痧證透發之後,很少有危重證候。

(二)視痘吉凶,全在形色,當其報點之後,顆粒逐漸顯明,尖圓堅厚者吉也,起脹之形,發榮滋長者吉也,灌漿之形,飽滿充足者吉也,結黶之形,斂束完固者吉也。若初出空如蠶種,或密似針頭,起脹黏聚模糊,肌肉虛浮,灌漿形色暗晦,或清薄或乾枯,結黶枯朽剝蝕,或焦黑或散漫者,皆為凶也。

白話文:

(二)判斷麻疹的吉凶,全在於麻疹的形狀和顏色。當麻疹初發時,顆粒逐漸顯明,尖圓堅厚的是吉兆;麻疹開始腫脹,發榮滋長的是吉兆;麻疹灌漿後,飽滿充足的是吉兆;麻疹結痂後,斂束完固的是吉兆。如果麻疹初發時空如蠶種,或者密似針頭,起脹黏聚模糊,肌肉虛浮,灌漿形色暗晦,或者清薄或者乾枯,結痂枯朽剝蝕,或者焦黑或者散漫的,都是凶兆。

(三)痘證形色之辨,固為重要,然形色相較,色尤重於形,寧可有色無形,不可有形無色。蓋形屬乎氣,氣可旺於斯須,色屬乎血,補血難圖速效,故察痘之色,宜以光明紅活為上乘,若形平塌而色紅活,證雖劇必有可治,若色晦滯而形光圓,證雖輕必尚有可慮也。又以面部之形色言,痘證面赤者多吉,面青者多凶也。

白話文:

(三)痘證的形狀和顏色,都是重要的診斷依據,但是顏色比形狀更重要,寧願有顏色沒有形狀,也不要有形狀沒有顏色。這是因為形狀屬於氣,氣可以很快就旺盛起來,顏色屬於血,補血很難快速見效,因此觀察痘疹的顏色,應該以明亮的紅色和活潑的顏色為上乘。如果痘疹的形狀平坦而顏色紅活,即使痘疹很嚴重,也一定有治癒的可能;如果痘疹的顏色晦暗而形狀光圓,即使痘疹很輕微,也一定還有值得擔憂的地方。另外,從面部的形狀和顏色來看,痘證面紅的患者大多吉利,面青的患者大多兇險。

(四)痘證吉凶,又可驗之於部位。大抵從正額及兩顴先見者多順,人中口鼻先見者多險(一說口鼻年壽先見兩三點者為順),若未見點而口唇目胞預為浮腫者亦險。至報點起脹之時,頭面漸次浮腫者,此毒氣發越,欲作膿血也,如瘡尖而圓,磊落紅活者,亦屬順證。又可驗之於耳紋,耳紋以少為順,條勻直上者順,分枝纏繞者凶,若橫過髮際者,多屬危證。耳紋之色,以水紅色者為順,淡紅色者次之,大紅色者為火甚,紫黑青色者,多屬危證。

白話文:

(四)痘證的吉凶,還可以通過痘痘出現的位置來判斷。通常,從額頭正中和兩顴位置先長痘痘的多為順證,從人中和鼻先出現痘痘的多為險證(一種說法則認為,在口鼻出現兩三點痘痘的為順證)。如果痘痘還沒出現,但嘴脣和眼皮已經浮腫,同樣也是險證。等到痘痘開始凸起變大時,頭面逐漸浮腫,說明毒氣正在發作,將要形成膿血。如果痘瘡尖而圓,顏色紅潤鮮明,也屬於順證。還可通過耳紋來判斷痘證的吉凶,以耳紋少為順證,紋路均勻直上為順證,分枝纏繞為險證,如果橫過髮際線,多屬危證。耳紋的顏色,以水紅色為順證,淡紅色次之,大紅色表示火氣太盛,紫黑青色則多屬危證。

(五)痘證吉凶,又當驗之於老嫩,痘證自始至終,喜老而惡嫩。蒼淳者,色之老也;肥實者,形之老也;濃厚者,漿之老也;厚堅者,黶之老也。嬌豔者,色之嫩也;浮虛者,形之嫩也;稀清者,漿之嫩也,薄軟者,黶之嫩也。總之老者多順而易於成功,嫩者多險而難於施治。

白話文:

(五)痘症的吉凶,還須要觀察患者的年齡,痘症從發病到痊癒,喜歡年老體弱的患者,而討厭年輕強壯的患者。痘色蒼老、淳樸的,是痘色的老態;痘疹肥大、有實質感的,是形態的老態;痘漿濃稠的,是痘漿的老態;痘瘡堅硬、厚實的,是痘瘡的老態。痘色嬌豔、光亮的,是痘色的嫩態;痘疹浮腫、虛浮的,是形態的嫩態;痘漿稀薄、清淡的,是痘漿的嫩態;痘瘡薄弱、柔軟的,是痘瘡的嫩態。總之,老年患者的痘症多半順利,容易痊癒;年輕強壯的患者痘症多半兇險,難以治療。

(六)痘證吉凶,又可辨之於疏密,密者多凶,疏者多吉,然疏者若譫妄大熱,唇舌燥裂,煩躁不寧,大小便秘,此毒壅不出,陽邪遏於裡,雖疏未得為吉。密者若鋪排磊落,大小勻淨,眠食皆安,二便如常,或密於手足,雖密亦未足為害也。

白話文:

(六)痘證的吉凶,還可以根據痘疹的疏密來辨別。痘疹密集的話,多數兇險,痘疹稀疏的話,多數吉利。但是,如果痘疹稀疏,但病人神志不清,高燒不退,嘴脣舌頭乾燥開裂,煩躁不安,大小便不通,這是毒邪壅積不出,陽邪阻遏於內,即使痘疹稀疏也不能算吉利。如果痘疹排布有序,大小均勻,乾乾淨淨,病人睡眠飲食都安穩,二便正常,或者痘疹只密佈在手足上,即使痘疹密集,也不算兇險。

(七)痘證身痛者多屬重證,或由熱毒內作,或由血虛不能營養。大抵初發時即痛者,為血氣凝滯,毒壅而作痛也;灌漿時忽痛者,為血虛熱盛,不能勝邪也。收黶後忽痛者,為血液枯燥,餘邪未淨也。至於痘瘡上作痛,在灌漿未成之前,由毒氣變化未成,鬱而作痛,此其常也。

毒化膿成,其痛自己,若肉如刀割,膚如錐刺,叫號不寧者,則皮傷肉敗,多屬危症。

白話文:

(七)出痘時身體疼痛的,大多屬於比較嚴重的,或者是由於熱毒在體內作祟,或者是由於血虛而不能供給營養。總的來說,在一開始發病時就疼痛的,是血氣凝滯,毒氣聚集而引起的疼痛;在痘瘡開始消退時突然疼痛的,是血虛熱盛,不能抵禦邪氣;痘瘡收斂後突然疼痛的,是血液枯燥,餘毒未淨。至於痘瘡上疼痛,在痘瘡未成形之前,是由毒氣變化未完成,鬱結而引起疼痛,這也是常有的事。

(八)痘證發熱,最忌腰痛。腰痛失治,易致不能起脹,或起脹後旋即黑陷,故腰痛較身痛尤為劇證。大抵痘未出而驟熱腰痛者,此腎臟火毒熾盛也,宜急用百祥丸或水調玄明粉以下奪其毒勢。發熱時腰痛者,宜羌活當歸湯或人參敗毒散,斟酌進之。痘出胸腰疼痛,叫喚不寧者,宜用豆豉三兩,胡椒一錢,共搗爛,又將生薑四兩搗汁調勻,炒溫敷痛處,以定其痛勢。至腰痛時,腰下見紫黑成片如蚤齧者,為腎壞不治之絕症。

白話文:

(八) 天花證狀發熱時,最怕腰部疼痛。腰部疼痛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容易導致無法起痘,或者起痘後迅速變黑凹陷,所以腰部疼痛比身體其他部位疼痛更為嚴重。一般來說,痘痘尚未出現而突然發熱腰痛的,這是腎臟火毒旺盛造成的,應該趕快使用百祥丸或水調玄明粉等藥物以下降毒勢。發熱時腰痛的,可以使用羌活當歸湯或人參敗毒散,斟酌服用。痘痘長在胸腰部疼痛,叫喚不安的,可以用豆豉三兩,胡椒一錢,一起搗爛,再把生薑四兩搗汁調勻,炒熱後敷在疼痛的地方,以定止痛勢。如果腰痛時,腰部下方出現紫黑色斑塊,狀似跳蚤叮咬,這是腎臟壞死無法治癒的絕症。

(九)痘證腹痛,多由熱毒或食積所致。然亦當分察虛實與時期,大概痘未出而腹痛者,若發熱煩躁,作渴飲冷,大便堅實者,此熱毒壅滯,宜用疏利之品;若腹中有塊者,此氣滯也,宜用運化兼發散之品;痘乍出乍隱而腹痛者,此伏毒也;痘未出盡,便秘而痛者,此燥屎與毒相併也,俱宜七物升麻湯。

白話文:

(九)痘證的腹痛,很多是由於熱毒或飲食積滯引起的。然而也應該分清虛實和時期,一般來說痘未出而腹痛的,如果有發熱煩躁,喜歡喝冷飲,大便堅實的,這種情況是熱毒壅滯,應該用疏利之品;如果腹中有塊狀物體的,這是氣滯,應該用運化兼發散之品;痘剛出又隱沒的,同時有腹痛的,這種情況是伏毒;痘未出盡,大便祕結而疼痛的,這是燥屎和毒相併,這些都應該用七物升麻湯來治療。

痛時身不甚熱,口不作渴,時或發寒,時或嘔吐,腸鳴自利,六脈虛細,面青手足冷者,此脾胃虛寒也,宜黃耆建中湯加木香、青皮。痘已出盡而腹痛者,氣已虛而血仍熱,宜以紫草飲發之。至靨後發熱,糞黑腹痛者,此蓄血也,宜犀角地黃湯清利之。毒氣瀰漫,便血日夜無度,腹痛啼哭者,宜牛黃湯解之。

白話文:

  1. 痛的時候,身體不覺得很熱,嘴巴也不覺得口渴,有時會覺得寒冷,有時會嘔吐,腸鳴腹瀉,六脈微弱細小,面色青黑,手腳冰冷的人,這是脾胃虛寒,應該服用黃耆建中湯,並加入木香和青皮。

  2. 出痘疹已經痊癒,但仍有腹痛的人,是因為氣虛而血熱,應該服用紫草飲來緩解。

  3. 出痘疹後仍發熱,大便黑色,腹痛的人,這是因為積聚了血液,應該服用犀角地黃湯來清利積血。

  4. 毒氣瀰漫,便血日夜不止,腹痛啼哭的人,應該服用牛黃湯來解毒。

如見氣粗口臭,唇舌青白,身發戰動而痛者,此毒歸臟腑,胃爛成膿,或發熱時心腹絞痛,脹滿疼痛,其痘陷伏者,均為毒惡之氣攻刺腸胃之危證,法在不治。

白話文:

如果發現呼吸急促、口臭、嘴脣和舌頭青白、身體發抖且疼痛的人,這意味著毒素已進入臟腑,胃部腐爛化膿,或發燒時心腹絞痛、腹脹疼痛,痘瘡陷落隱藏,這些都是毒邪之氣入侵腸胃的危險症狀,無藥可治。

(十)痘證腹脹,多由毒郁腸胃。若胃中伏熱,小便赤澀而脹者,宜導赤散加滑石、紫草;面黃煩躁,小便利大便黑者,為瘀血在黑,宜犀角地黃湯加穿山甲;若痘乾紫而脹,不大便者為血熱毒盛,宜紫草承氣湯。至腹脹而大便利者,半屬虛脹,切忌克伐。凡痘證腹脹,口中如爛肉臭者,或當起發之時,倒陷而腹脹者,皆為不治。

白話文:

第十條說明痘瘡患者出現腹脹,大多數原因是因為毒邪積聚在腸胃。如果胃中有潛伏的熱邪,小便變紅,排小便時覺得刺痛,且腹脹,應服用導赤散,並加入滑石、紫草。如果面黃煩躁、小便通暢、大便呈黑色,是瘀血積留在腸胃,應服用犀角地黃湯,並加入穿山甲。如果痘瘡乾癟呈紫色,且腹脹,但不排大便,是血熱毒邪旺盛,應服用紫草承氣湯。如果腹脹但能排大便,大多是虛脹,應避免過度攻伐。一般來說,痘瘡患者腹脹,口中發出像爛肉一樣的臭味,或是原本應該發作的痘瘡忽然消了,卻出現腹脹,這些情況都屬於不治之症。

(十一)痘證腸鳴失氣皆屬危候,蓋腸鳴為胃敗而中氣下陷,失氣為脾敗而穀氣下脫,痘瘡見此,則生養之氣俱慮不足也,亟宜大補中氣而佐以升提,或可挽救。

白話文:

(十一)痘瘡患者出現腸鳴、失氣的症狀,都是屬於危急的徵兆。腸鳴是胃氣衰敗,中氣下陷的表現;失氣是脾氣衰敗,穀氣下脫的表現。痘瘡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則生養之氣都可能不足了。亟需大補中氣,並輔以升提的治療方法,或許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十二)痘證溺血,痛者易治,不痛者難治,此證因蓄毒蘊於心經,心失其主,血隨毒激,故奔散妄馳,法當清心解毒,酌用導赤散,切忌升麻、黃耆之屬。若小便澀結,血條如棉線,欲尿則號哭痛不可忍者,急用炒山梔末、青龍鬚草汁調服,再以木通湯飲之自愈。若黑如豆汁者,法在不治。

白話文:

(十二)痘瘡的證狀是溺血,疼痛的容易治療,不疼痛的難以治療。這種證狀是因體內蓄毒在心經,心神失主,血隨毒性激發,所以奔散亂馳。治療方法應當清心解毒,酌情使用導赤散,切記不可使用升麻、黃耆之類的藥物。如果小便澀結,血塊像棉線一樣,想排尿時就哭號疼痛不能忍受,緊急使用炒山梔末、青龍鬚草汁調服,再用木通湯服用就會痊癒。如果血尿像豆汁一樣黑的,就沒有治癒的方法了。

(十三)痘證泄瀉,常虞氣陷,故恆較痧疹之泄瀉為可慮。大抵痘未出而先瀉者此邪並於里,腸胃熱甚而傳化失常,宜清熱解毒,即痘出一二日而瀉者,亦為挾熱,只宜疏托,不必止瀉。痘已出齊而瀉者,此邪並於表,正氣方逐邪氣,故不能運化水穀,法宜補氣。若四五朝後,泄瀉數行,痘色頓減者,宜升發之。

白話文:

(十三) 出痘時併發腹瀉,常常擔心氣血兩虛,所以通常比麻疹併發的腹瀉更可慮。一般來說,痘痘還沒發出就先腹瀉,是因為邪氣併發在胃腸,胃腸熱度太高,導致傳化功能失常,應該清熱解毒。痘痘發出一兩天就腹瀉,也是因為夾雜熱氣,只需要疏通,不必止瀉。痘痘已經全部發出後才腹瀉,是因為邪氣併發在體表,正氣正在驅趕邪氣,所以無法運化水穀,應該補氣。如果四五天後,腹瀉好幾次,痘痘顏色突然變淡,應該升發陽氣。

痘起脹時,驟瀉不止,危在旦夕者,宜異功散,不應急用豆蔻丸,或白朮散以止之。若熱毒作瀉,必有熱之見證,宜加味四苓散。九十朝後,已結黶而作瀉者,宜解毒調中,使餘毒自下傳導而出,不宜收澀,以免後患。

白話文:

當痘痘生長並腫脹時,如果突然腹瀉不止,危在旦夕,應該使用異功散,不應該緊急使用豆蔻丸或白朮散來止瀉。如果熱毒引起的腹瀉,一定有熱的症狀,應該加味四苓散。九十天後,痘痘已經結痂,但仍然腹瀉,應該使用解毒調中,讓餘毒自然向下排出,不應該使用收澀藥物,以免留下後患。

總之痘證泄瀉,仍以察形色為主,若漿色不正,根盤不化,血散不斂,此毒在內,宜重透托;若漿色頗正,根線緊繞者,雖瀉無礙,惟瀉之次數,不宜過多,日瀉一二次者,不可輕止,日瀉十數次者,亦不可不慮也。

白話文:

總之,痘瘡患者出現腹瀉,仍以觀察形體和麪色為主。如果膿水顏色不正,根盤沒有化掉,血散而不斂,說明毒邪在體內,需要加強透發和託毒;如果膿水顏色比較正常,根線緊緊纏繞著,雖然腹瀉沒有大礙,但腹瀉的次數也不宜過多。每天腹瀉一兩次,不能輕易停止;每天腹瀉十幾次,也不可掉以輕心。

(十四)痘證痢疾,多因濕熱鬱於腸胃,氣血受傷所致,若不速治,則外膿內痢,表裡俱虛,元氣易陷,變成重症。急宜治痘為主,兼用參耆補托。惟實症腹痛滯下者,則不妨微利之。

白話文:

(十四)人患上痘瘡併發痢疾,大多是由於濕熱蘊積在腸胃,導致氣血受損。若不能及時治療,就會出現痘膿、痢疾同時發作,表裡俱虛,元氣容易損耗,轉變成重症。應當以治療痘瘡為主,兼用參耆補益護衛元氣。但如果症狀是實證腹痛、大便不通暢,則不妨稍稍瀉利。

(十五)痘證發癢,其候不同,有初發時,便爬搔不停者,此邪氣欲出,皮膚閉密,其火遊移往來,灼膚而癢,非惡候也,宜升發之,使皮膚縱緩,腠理開通,邪氣得泄,則瘡出而癢去。有痘將收斂而癢者,此時其膿已成,邪氣散而正氣復,營衛和暢,致令身癢,亦非惡候,宜謹護之,勿令搔破復潰,破者以白龍散或敗草散敷之。

白話文:

(十五)痘瘡發癢,其徵狀不一,有的人在痘瘡剛發出時,就忍不住一直抓撓,這是邪氣想要排出,但皮膚封閉緻密,邪火在皮膚下遊走,灼燒皮膚而引起發癢,這並不是壞徵兆。此時應該用升發法,使皮膚舒展、毛孔通暢,邪氣得以排出,痘瘡就會露出,瘙癢也會消失。還有人在痘瘡即將收斂時發癢,此時膿液已經形成,邪氣散去,正氣恢復,營衛調和,導致身體發癢,這也不是壞徵兆。此時應該謹慎護理,不要抓破痘瘡導致再次潰爛。如果痘瘡破裂,可以用白龍散或敗草散敷上。

其有起脹灌漿,血已化水,水未成膿之時,其毒未化而渾身搔癢不寧者,此為惡候,宜急按症狀施治。大抵氣虛者能作癢,血熱者亦能作癢,須視其痘色紫赤,飲食能進而痘形充足者,則屬血熱,治宜涼血解毒,如色不紅活,乳食不進,痘形不足者此屬虛寒,治宜溫補。此又治癢之大法也。

(十六)痘瘡倒陷,有毒陷、血陷、黑陷、白陷、灰陷、頂陷之別,寒熱各異,虛實迥殊,宜詳為辨別之。

白話文:

當痘瘡出現脹大、灌漿,血液已經化成水,水還沒變成膿的時候,毒素還未化解,而全身搔癢不安的,這是惡化的徵兆,應該趕快根據症狀治療。一般來說,氣虛的人容易發癢,血熱的人也容易發癢,需要觀察痘瘡的顏色,如果是紫紅色,飲食能夠進食,痘瘡形狀飽滿的,則屬於血熱,治療應該涼血解毒;如果痘瘡顏色不紅活,乳食不進,痘瘡形狀不飽滿的,則屬於虛寒,治療應該溫補。這也是治療痘瘡發癢的大原則。

(十七)痘證禁條繁多,尤忌觸穢。蓋人身榮衛,遇香則通行,觸穢則凝滯,痘瘡一證,既全賴氣血和暢,方易成功,若榮衛凝滯,則熱毒無由發泄,必至變證百出,即過於芳香,亦能走竄元氣,均不可犯。如四五朝痘犯穢惡,變成焦紫,倏時喘急者,宜取嫩絲瓜皮蒂,焙研為末,蜜調服下,以通利解穢。色變灰白爬癢難忍者,宜附子、黃耆煎服,以溫暖烘托。

白話文:

痘瘡的禁忌很多,尤其忌諱接觸穢物。因為人體的榮衛之氣,遇到香氣就會通暢運行,接觸穢物就會凝滯不通。痘瘡這個疾病,完全依靠氣血通暢,才能順利痊癒。如果榮衛之氣凝滯,熱毒就無法散發出來,必然會出現各種變證。即使是過於芳香,也會耗散元氣,都不可觸犯。比如痘瘡發出四五天,接觸了穢物,痘瘡變成焦紫,突然喘急,這時應該取新鮮絲瓜皮蒂,焙炒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服用,以通利解穢。痘瘡顏色變成灰白,爬癢難忍,這時應該用附子、黃耆煮水服用,以溫暖烘托。

觸犯香類,痘頂焦黑奇癢者,宜用升麻、蒼耳子濃煎浴之,酌用生地、防風、蟬蛻、當歸、白芍、人參、黃耆、赤豆、紅花、橘皮、甘草之屬,水煎服。觸犯屍氣,痘瘡陷伏,口中吐沫者,急用芫荽、大棗、熟艾燒煙燻之,並用芫荽、生薑酒煮汁入辰砂少許調服。其他如月經、房室、葷腥、油氣以及漆氣、煙氣、鑼鈸、金鎮、生人、六畜等,俱在禁忌之類。

白話文:

如果接觸到具有香料氣味的東西,痘瘡的頂部呈現焦黑色,並且感到非常癢,可以使用升麻、蒼耳子煎煮成濃汁,將其塗抹於痘瘡上。此外,還可以酌情服用生地、防風、蟬蛻、當歸、白芍、人參、黃耆、赤豆、紅花、橘皮和甘草等藥材,將這些藥材煎煮成藥汁服用。如果接觸到屍氣,痘瘡出現陷伏的狀況,並且口中吐泡沫,則需要立即使用芫荽、大棗和熟艾燒成煙霧,讓患者吸入。同時,還可以將芫荽和生薑一起煮汁,加入少許辰砂,然後服用。其他需要注意的事情,包括月經、房事、葷腥、油氣以及漆氣、煙氣、鑼鈸、金屬器物、與生人的接觸、接觸六畜動物等,這些都屬於禁忌之類。

(十八)痘證預防諸穢,宜用棗子燒煙燻之,既可解不正之氣,更能榮衛和暢,開胃進食。如為房室、經水、生產諸穢所犯者,但頻燒自解。若防發癢則以樺皮相和燒之。為酒厭者,則以葛根、茵陳燒煙解之。為五辛厭者,則以生薑燒煙解之。為屍氣及癘氣所犯者,則以大黃、蒼朮燒煙解之。

白話文:

十八、預防各種穢氣引起的痘痘,可以使用棗子燒成煙燻之,既可以化解不乾淨的氣體,還能讓榮衛和暢,開胃進食。如果是被房事、經水、生產等穢氣所侵犯的,只要經常燒之便自行化解。如果要預防發癢,則可以使用樺皮和煙一起燒。如果是被酒所厭惡的,則可以使用葛根、茵陳燃燒煙霧來化解。如果是被五辛所厭惡的,則可以使用生薑燃燒煙霧來化解。如果是被屍氣及癘氣所侵犯的,則可以使用大黃、蒼朮燃燒煙霧來化解。

為狐犬牲畜厭者,則燒楓球解之。又總解諸穢,以乳香燒煙燻之,以胡荽酒噴之。

白話文:

如果被狐狸、犬類、牲畜厭惡,則燃燒楓香球來解除。也可以用乳香燃燒燻煙、胡荽酒噴灑,以去除各種污穢。

(十九)痘證有成膿而潰爛者,因痘出太甚,皮膚不固,膿汁淋漓,疼痛不已,不可著席者,宜臥芭蕉葉上,用敗草散貼之,或白龍散裹帛撲之。痘出已定,而膿汁淋漓不能幹斂,大便不通者,宜牛黃丹利之。若膿血雜流者,宜百花膏、生肌散之屬。黶後患此,為餘毒失於解利,宜消毒散。

白話文:

(十九)痘瘡會形成膿泡並破裂,由於痘瘡太過嚴重,皮膚脆弱,膿汁淋漓,疼痛不止,無法睡在牀上,應躺在芭蕉葉上,用敗草散貼敷,或用白龍散裹在布上拍打。痘瘡已經穩定,但膿汁淋漓無法收斂,大便不通暢,應服用牛黃丹來通便。如果膿血混合流出,應使用百花膏和生肌散等藥物。痘瘡痊癒後,如果患有上述症狀,則是餘毒未清,應服用消毒散來治療。

痂久不落者,用百花膏。夏月痘爛生蟲,及為諸蟲咬傷,臭惡不可近者,宜蟬花散,外用生寒水石細末乾摻之。至有焮裂出血者,大便不通,宜四順清涼飲。小便如血,宜犀角地黃湯。總之潰爛出血,皆為有餘之火所致,身必發熱,惡寒者則絕少也。

白話文:

  1. 疤痕長期不脫落,可以用百花膏。

  2. 夏天痘爛長了蟲,或被各種蟲咬傷,惡臭難以忍受的,宜用蟬花散,外用生寒水石細末乾敷。

  3. 至於焮裂出血、大便不通的,宜用四順清涼飲。

  4. 小便如血的,宜用犀角地黃湯。

總的來說,潰爛出血都是火氣過剩引起的,一般身體發熱,很少有怕冷的。

(二十)痘證瘡色黑陷,多由邪火太熾,真水枯涸所致,宜奪命五毒丹、一字金丹,外用胭脂蘸拭瘡上。痘初出時,毒盛攢聚成片,形色黑潰者,急用針刺破,吮去黑血,以四聖散塗之。毒壅心者,用玳瑁水磨濃汁一盒,入獖豬心血一皂子大,以紫草濃煎湯,作一次服之。

白話文:

(二十)痘瘡顏色黑且凹陷,多是邪火太盛,體內津液枯竭造成的,宜服用奪命五毒丹、一字金丹,外用胭脂塗抹在瘡口上。痘剛開始出現時,毒氣很盛,聚集在一塊,痘色黑且潰爛,緊急用針刺破痘瘡,放出黑血,用四聖散塗在患處。毒氣積聚於心的,用玳瑁磨成濃汁一盒,放入野豬心血一皁子大,用紫草濃熬湯,取一次的量服下。

總之,痘瘡黑陷,實者可酌用承氣湯,虛者可酌用十全大補湯,均外用胡荽酒噴衣,或用水楊煎湯浴之。

白話文:

總之,痘瘡發黑、塌陷,實證可酌情服用承氣湯,虛證可酌情服用十全大補湯,外用胡荽酒噴在衣服上,或用水楊煎湯洗澡。

(二十一)痘瘡毒火,有上走空竅者,則痘瘡入目,在白睛上者不必治,久當自去,在黑輪上者宜急治之。初見點時,有痘叢生目中者,急用移痘丹移之;若痘已入目,宜用決明散;目生翳者,宜用撥雲散;目紅腫者,宜用細茶葉、綠豆、銀花三味口嚼敷之;目痛者,宜用翳子草搗爛,左眼痛塞右鼻孔,右眼痛塞左鼻孔。

白話文:

(二十一)痘瘡毒火,有的會進入眼竅裡,那痘瘡就進入眼睛裡,長在眼白上的不用治,時間久了就會自己去掉,長在黑眼圈上的要趕緊治療。剛開始看到點時,如果有很多痘痘長在眼睛裡,趕緊用痘丹把它們移走;如果痘痘已經進入了眼睛裡,可以用決明散;長眼翳的,可以用撥雲散;眼睛腫紅的,可以用細茶葉、綠豆、金銀花三種東西嚼碎了敷在眼睛上;眼睛疼痛的,可以用翳子草搗碎了,左眼痛塞住右鼻孔,右眼痛塞住左鼻孔。

至痘瘡出多達灌漿時,自然眼閉不開,若干黶後仍不開者,此毒氣上攻於目,急宜清解,甚者涼隔散加荊芥、牛蒡、蟬衣以下之。至痘證有目睛上釣者,在七日以內者,多難救治,七日以後,可十全六七也。

白話文:

當痘瘡長得多得像灌漿一樣的時候,眼睛自然閉不上,如果過了幾天後仍不睜開,表示毒氣上升侵犯眼睛,這時要趕快清解毒氣,嚴重的可使用涼隔散加上荊芥、牛蒡、蟬蛻等藥物來治療。如果痘瘡症狀出現眼睛上吊的情況,在七天以內的多半難以治癒,七天以後,大概能有十分之六、七可以救治。

(二十二)痘證毒火,有上蒸於肺,以致喉頭結痘失音者,宜射干鼠黏子湯;黶後餘毒猶盛,上攻咽喉,致腫痛乾澀,聲音不出者,宜甘露飲;痘生鼻孔,先用皂角末吹入,再用黃蠟塞之,或用硼砂、檀香共為末吹之;痘生舌上,用硼砂、兒茶、人中白焙過共為末摻之。

白話文:

(二十二)痘毒向上蒸到肺,以致喉頭生痘而失聲,應服用射干鼠黏子湯;發痘後餘毒還沒消,往咽喉上攻,導致腫痛乾燥,聲音無法發出,應服用甘露飲;痘生在鼻孔,先用皁角末吹入,再用黃蠟塞住,或使用硼砂、檀香研末吹入;痘生在舌頭上,使用硼砂、兒茶、人中白研末摻入。

(二十三)痘證陰陽之辨,最宜體察入微。凡痘屬陰寒者,身肢不熱,口鼻皆冷,面唇、溺尿、爪甲俱色現青白,厥利冷不臭,痘色灰白根腳無紅暈者是也。凡痘屬陽熱者,身必壯熱,面唇皆赤,口乾好飲,神氣昏憒,吐血衄血,痘色紫黑,焮赤枯焦者是也。至陽極似陰,則惡寒戰慄必有氣臭、煩躁、便秘等熱象可尋,而陰極似陽,則面紅氣浮而必有痘色嬌淡,口氣清冷等寒象可求也。

白話文:

(二十三)痘疹證候的陰陽辨別,最適合體察入微。凡是屬於陰寒的痘疹,身體四肢不熱,口鼻都很冷,面脣、小便、指甲都呈現青白色,大便稀溏、寒冷不臭,痘疹的顏色灰白,根部沒有紅暈。凡是屬於陽熱的痘疹,身體一定壯熱,面脣都很紅赤,口乾愛喝水,神氣昏沉迷糊,吐血、流鼻血,痘疹的顏色紫黑,灼熱乾燥枯焦。陽氣極盛好像陰氣,那麼惡寒戰慄一定有氣味惡臭、煩躁、便祕等熱象可以尋找,而陰氣極盛好像陽氣,那麼面紅氣浮而一定有痘色嬌淡,口氣清冷等寒象可以求取。

(二十四)痘證治法,宜有標本先後之分。瘡出稠密,由於氣不勻血不周者,則當活血勻氣兼行解毒;及利久不止,漸成壞症者,當以救里發表兼進,此標本兼治之法也。氣血充實,但瘡壅而不易出者,則專以托裡解毒為主;瘡勢太盛,咽喉腫痛者,則專以清利咽喉為主;大小便秘,煩躁喘呼者,則專以利下為主;瘡勢太甚,自利頻數不止者,則單治自利為主,此急則治標之法也。瘡已起發而氣不足者,即補其氣,血不足者,即補其血,此緩則治本之法也。

白話文:

(二十四)痘症的治療方法,應該要有標本先後之分。如果痘瘡出得稠密,是因為氣血不調和、不周全,那麼就應該活血疏氣,兼行解毒;如果痘瘡處理很久都不見好轉,漸漸發展成危急的症狀,那麼就應該補氣,並促進痘瘡發出,這是一種標本兼治的方法。如果氣血充實,但痘瘡壅塞而不容易發出,那麼就應該專門用藥物疏通體內,解毒為主;如果痘勢太盛,咽喉腫痛,那麼就應該專門用清利咽喉的藥物為主;如果大小便祕結,煩躁喘息,那麼就應該專門用利下的藥物為主;如果痘勢太盛,自己拉肚子不止,那麼就應該單純治療腹瀉為主,這是一種緊急情況下治標的方法。如果痘瘡已經發出,但氣虛,就補其氣;如果血虛,就補其血,這是一種緩慢地治本的方法。

瘡勢太甚,煩渴不止者,則以解毒為主,而兼治其渴,此先本後標之法也。痘陷泄瀉,則先救其里,後攻其表,此先標後本之法也。以上各條,能擴而充之,治法自井然不紊矣。

白話文:

如果瘡勢太過嚴重,煩渴不止,就要以解毒為主,兼顧治療口渴,這叫做「先治本再治標」的方法。如果痘瘡陷落、拉肚子,就要先救援身體的內臟,再治療身體的表面,這叫做「先治標再治本」的方法。以上的各個原則,能夠擴大並充實它,治療方法自然就會井然有序、不紊亂了。

附方

甲、關於外治者

(一)痧痘倒黶,出不快者,用胡荽酒噴法(見前),或用水楊枝煎湯,並可止痛。

白話文:

附方

甲、關於外治的方法

(一)如果痧痘長得不順利,可以用胡荽酒噴灑(見前面的說明),或者用水楊枝煎煮成湯,這些方法也可以減輕疼痛。

(二)痘瘡欲出之時,預防入目,用黃柏膏。黃柏一兩,綠豆粉、紅花各二兩,甘草四兩,研為細末,生油調膏,塗眼四周,神妙。或用胭脂取汁,塗眼四周。目紅腫者,用金銀花、胭脂、人乳汁取燈芯蘸點之。生翳者,硼砂為末,燈芯蘸點之。

白話文:

(二)痘瘡即將發作時,為了防止進入眼睛,可以用黃柏膏來預防。將黃柏一兩、綠豆粉、紅花各二兩、甘草四兩研磨成細末,加入生油調製成膏狀,塗抹在眼睛四周,有奇效。或者可以用胭脂取汁,塗抹在眼睛四周。如果眼睛紅腫,可以用金銀花、胭脂、人乳汁浸泡燈芯,並用燈芯蘸取汁液點眼。如果眼睛生長翳膜,可以用硼砂研磨成粉末,用燈芯蘸取粉末點眼。

(三)痘生前陰者,用鴨涎沫之,男子用公鴨嗄氣,數次即消。女人用雄黃研末,清油攪勻,鴨毛蘸擦之。

白話文:

(三)痘生長在生殖器部位的人,用鴨子口水塗抹,男性用公鴨的鳴叫聲,數次即可消散。女性用雄黃研磨成粉末,用清油攪拌均勻,用鴨毛蘸取塗抹。

(四)痘證癢塌,用川椒、艾葉、紅棗(去核)、芫荽、茵陳、乳香、白芷梢、陳香櫞、單方各二錢,共為細末,作紙燃熏照,雖癢塌之痘,火到癢除;或用荊芥穗為末,撒紙上,捲成筒糊黏紙頭,熏照癢處,略燒癢處亦佳。

白話文:

(四) 痘證癢得厲害,可以使用川椒、艾葉、紅棗(去除果核)、芫荽、茵陳、乳香、白芷梢、陳香櫞各二錢,研磨成細末,放在紙上燃燒燻蒸患處,即使是癢得厲害的痘痘,火氣一到就能止癢;也可以把荊芥穗研磨成細末,灑在紙上,捲成筒狀並用紙頭密封,燻蒸癢處,稍微灼燒癢處也可以。

(五)痘瘡癢破結黶,痂不易落者,宜淡蜜水調滑石末以雞羽掃瘡上,其痂易落,且無瘢痕。痘將結黶,乾硬而痛者,宜以酥揩抹之,或豬脂熬膏塗之。

白話文:

(五)痘瘡癢了破了結疤,疤痕不易脫落,宜用淡蜂蜜水調滑石粉末,用雞毛掃在患處,痂皮容易脫落,而且不會有疤痕。痘瘡將要結痂,又乾又硬且痛者,宜用酥油擦拭,或用豬油熬膏塗抹。

(六)白龍散,用水牛糞曬乾,燒枯存性,搽患處。治痘破損及痘後餘毒。又用枯白礬、黃丹、龍骨各五錢,麝香一錢,研為極細末,治膿耳聤耳,先用棉杖子拭盡膿水,然後摻入,勿令風入。

白話文:

(六)白龍散:取水牛糞曬乾,燃燒至變成枯炭,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可用於治療痘痘破損和痘痘後留下的毒素。

另外,取枯白礬、黃丹、龍骨各五錢,麝香一錢,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可用於治療膿耳和聤耳。先用棉花棒拭去膿水,然後將藥粉敷入耳中,並注意不要讓風吹入耳中。

(七)白螺散,治痘濕不收,用陳年土牆內白螺殼不拘多少,去土洗淨,火煅赤,取出存性,研為末,乾摻之。

(八)百花膏,落痘瘡痂。用石蜜不拘多少,略用湯和,時時以鵝翎刷之。

白話文:

(七)白螺散,用於治療濕疹性痘瘡不易愈合的情況。取陳年的土牆內白色螺殼若干,去除泥土洗淨,用火煅燒至紅色,取出後保持其性質不變,研磨成粉末,直接撒在患處。

(八)百花膏,用於促進痘瘡結痂脫落。取石蜜適量,稍微加點熱水調和,時常使用鵝毛刷塗抹於患處。

(九)滅瘢救苦散,滅瘢痕。用蜜佗僧、滑石各二兩,白芷五錢,研為細末,濕則乾摻,干則白蜜調敷。

(十)敗草散,解痘瘡毒。用多年屋上爛茅草,或牆上爛草,不拘多少,擇淨者磨為末摻之。

白話文:

(九)去疤救苦藥粉,可以消除疤痕。使用蜜陀僧和滑石各 2 兩,白芷 5 錢,研磨成細末。皮膚濕潤時則乾敷,皮膚乾燥時則用蜂蜜調和後塗抹。

(十一)吹口散,治口疳、牙疳,及痘生口內。用青黛、黃連、孩兒茶、冰片,研為末吹之。

白話文:

(十一)吹口散,用於治療口瘡、牙齦潰爛,以及痘瘡生長在口腔內。使用青黛、黃連、孩兒茶、冰片研成粉末後吹入患處。

(十二)除夕黃昏時用大烏魚(即鱧魚)一尾,小者二三尾,煮湯浴兒,循身俱到,不可嫌腥,後以清水洗去,可免痘患。

乙、關於內服者

白話文:

(十二)除夕黃昏時,用大鱧魚(即鱧魚)一尾,小鱧魚二三尾,煮湯,全家人都用這湯水洗澡,反覆擦洗全身,不要嫌腥臭,洗完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可以預防痘瘡的發生。

(一)預防痘症之法,宜服三豆湯,或辰砂散,或代天宣化丸,則痘毒自輕,將來雖出,自亦易起易收,無陷伏郁遏流連之患。

白話文:

(一)預防天花的方法,可以用三豆湯、辰砂散或代天宣化丸,這樣就可以減輕痘毒。如果痘症爆發,也會比較容易出現和收斂,不會有痘瘡陷伏、鬱遏、流連的麻煩。

三豆湯,預防痘瘡,並治痘後癰毒紅腫。

赤小豆,黑大豆,綠豆(各一升),甘草(三兩,生銼)

白話文:

三豆湯可以預防痘瘡,並治療長痘後的紅腫和感染。

材料包括:赤小豆、黑大豆、綠豆(各一升),以及生甘草(三兩,切成片)。

先將三豆淘淨,同甘草用水(或雪水)八升,煮豆熟為度,去甘草,將豆曬乾,入汁再浸再曬,汁盡為度,逐日取豆,水煮,任意食之。

辰砂散

白話文:

首先將三種豆子清洗乾淨,與甘草一起放入八升水中(或雪水中),煮豆子煮熟即可,取出甘草,將豆子曬乾,放入汁液中浸泡,再曬乾,直到汁液用盡為止,每天取出豆子,用水煮,可以隨意食用。

辰砂一錢,絲瓜三寸(近蒂連子燒灰存性)研為末,蜜水調下,或以紫草甘草湯調服,預防痘瘡,多者可少,少者可免。

代天宣化丸

白話文:

一錢辰砂,三寸絲瓜(連著蒂、籽燒成灰,留著藥性),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水送服,或用紫草、甘草湯送服,可以預防痘瘡,數量多可以減少發作,數量少可以避免發作。

人中黃(甲己年為君),黃芩(乙庚年為君),黃柏(丙辛年為君),梔子仁(丁壬年為君),黃連(戊癸年為君),苦參(佐),荊芥穗(佐),防風(佐),連翹(酒洗,佐),山豆根(佐),牛蒡子(酒淘炒,佐),紫蘇葉(佐)

白話文:

人中黃(甲、己年年份時用它為君藥),黃芩(乙、庚年年份時用它為君藥),黃柏(丙、辛年年份時用它為君藥),梔子仁(丁、壬年年份時用它為君藥),黃連(戊、癸年年份時用它為君藥),苦參(輔助藥物),荊芥穗(輔助藥物),防風(輔助藥物),連翹(以酒清洗,輔助藥物),山豆根(輔助藥物),牛蒡子(以酒浸泡後炒,輔助藥物),紫蘇葉(輔助藥物)

製法:先取視其年所屬,取其藥以為君,其餘主歲者為臣,為君者倍之,為臣者半之,為佐如臣四分之三,於冬至日修合,研為末,取雪水煮升麻,和竹瀝調神麯為丸,辰砂、雄黃為衣,竹葉湯下。

白話文:

製作方法:首先根據年歲所屬,取相應的藥物作為君藥,其餘主治年歲的藥物作為臣藥,君藥的劑量為臣藥的一倍,佐藥的劑量為臣藥的四分之三,在冬至日進行配製,將藥物研磨成細末,取雪水煮升麻,加入竹瀝和神曲調勻製成丸劑,以辰砂和雄黃作為藥衣,用竹葉湯送服。

(二)小兒出痘,預防失音,體弱者宜預服十奇散,熱壅毒甚者宜甘桔湯加牛蒡子、玄參、荊芥之屬,使氣道肅清,自無此患。

白話文:

(二)小兒出天花,預防失音,體弱者宜預服十種奇特的藥物。熱邪積聚嚴重者,宜服甘草和橘子混合的湯劑,加牛蒡子、玄參、荊芥之類的藥物,使氣道通暢,自然沒有聲音嘶啞的毛病。

十奇散,滋養氣血,調和脾胃,拔瘡毒速出。

黃耆,人參,當歸(各一錢),薑川樸,桔梗,川芎,防風,白芷,甘草(各一錢),桂心(三分)

甘桔湯,見本章第一節。

(三)出痘而口噤不語者,用吳茱萸煎湯服之。

(四)桂枝湯,治太陽病頭痛發熱,有汗惡風,或微惡寒,脈浮弱而數,衛氣不和,宜發汗者。

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

白話文:

十奇散可以滋養氣血,調和脾胃,快速排出瘡毒。

黃耆、人參、當歸(各一錢),薑川樸、桔梗、川芎、防風、白芷、甘草(各一錢),桂心(三分)

對於出痘後嘴巴緊閉不能說話的情況,可以用吳茱萸煎湯服用。

桂枝湯適用於太陽病引起的頭痛發熱,出汗怕風或輕微怕冷,脈象浮弱而快,衛氣不調和需要發汗的情況。

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

(五)升麻湯,發表。治時邪頭痛、足冷、發熱、肢疼,脈數,陽明經熱下利,及痘疹初起,或在疑似之間,或未經解利而瘡毒已發,宜與解散者。

白話文:

(五)升麻湯,發散表邪。用於治療時令邪氣引起的頭痛、足冷、發熱、肢體疼痛,脈搏數快,陽明經絡熱盛引起的腹瀉,以及痘瘡初起,或在痘瘡疑似之間,或未經解利而瘡毒已發的患者。可用於與解散表邪藥物配合使用。

升麻,白芍,甘草(各二錢),生葛根(三錢),加生薑,蔥白

(六)百祥丸,治小兒瘡疹,黑陷寒戰,喘脹便秘,咬牙戛齒,身黃紫腫。

白話文:

升麻、白芍、甘草(各二錢),生葛根(三錢),加上生薑和蔥白。

百祥丸,用來治療小兒的瘡疹,當症狀包括皮膚變黑下陷、發冷打戰、呼吸困難腹部脹滿、大便乾結、咬牙磨齒以及身體出現黃紫色腫脹時。

紅牙大戟,不拘多少,陰乾,漿水煮軟,去骨,日中曬乾,復納汁,煮汁盡,焙乾,研末,棗肉或滴水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不拘時芝麻研煎湯送下。

(七)四苓散,見本章第三節。

白話文:

紅牙大戟不論多少,曬乾後用漿水煮軟,去骨後在太陽下曬乾,再放入大戟液裡,煮到液體乾涸後曬乾,研磨成粉末,用棗肉或水和成藥丸,大小約黍米,每次服用一二十丸,不拘時間,研磨後用芝麻湯送服。

(八)異功散,治小兒氣虛氣滯,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弄舌流涎,驚搐痰嗽,睡時露睛,手足並冷,飲食少思,吐瀉不止。

白話文:

(八)異功散,用於治療小兒虛弱、氣滯、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流口水、驚搐、咳嗽、睡覺時眼睛露出、手腳冰冷、食慾不振、嘔吐腹瀉不止等症狀。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各等分,銼散)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各等份,切碎)

清水煎服。

(九)犀角消毒飲,治痘瘡發疔,胃熱咽腫便秘。

犀角(七分),連翹,鼠黏子(各一錢),荊芥(六分),甘草,防風(各五分),忍冬(一錢五分)

(十)導赤散,見本章第一節。

(十一)羌活湯,治痘疹未報點時,熱甚,頭痛腹脹。

白話文:

清水煮沸後服用。

(九)犀角消毒飲,治療痘瘡發疔、胃熱咽喉腫痛以及便秘。

犀角(七分),連翹,鼠黏子(各一錢),荊芥(六分),甘草,防風(各五分),忍冬(一錢五分)

(十)導赤散,詳見本章第一節。

(十一)羌活湯,用於治療在痘疹尚未出現時的高熱、頭痛和腹脹。

羌活,防風(各八分),荊芥,紫蘇(各七分),川芎(四分),赤芍(六分),枳殼(八分),山楂(一錢),木通(五分),生甘草(三分),加白蔥、生薑,清水煎服。

(十二)消毒飲,見本章第一節。

白話文:

羌活、防風(各八分),荊芥、紫蘇(各七分),川芎(四分),赤芍(六分),枳殼(八分),山楂(一錢),木通(五分),生甘草(三分),再加上白蔥、生薑,用清水煎服。

(十三)犀角地黃湯,治傷寒溫病,熱傷血分,吐血,衄血,蓄血,瘀血,溺血,婦人倒經,血崩,赤淋,小兒痘疹,以及喉痧重證,痧透咽爛,火灼液虧者。

犀角屑,生地黃,丹皮,芍藥

白話文:

(十三)犀角地黃湯,專門治療傷寒溫病,使熱氣傷及血液循環系統,造成吐血、流鼻血、尿血、瘀血、產婦崩漏、排尿疼痛、小兒麻疹或者天花發疹,以及喉嚨腫痛嚴重、咽喉糜爛、體液虧損的人。

小腸淋瀝出血或衄血,食後臨臥時用茅根煎服。熱盛如狂善忘,加大黃、黃連、黃芩;瘀血停胸,加醋製大黃;腹中有瘀血未下,加桃仁、紅花、酒製大黃;口鼻出血,加大薊、茅根、藕汁、扁柏、童便,並磨京墨攪令黑色服;小便溺血加小薊。

白話文:

  1. 小腸出血或鼻出血:在飯後和睡前半小時,用茅根煎服。

  2. 若熱盛如狂、善忘:加入大黃、黃連、黃芩,增加清熱、鎮靜的效果。

  3. 瘀血停留在胸中:加入醋製大黃,幫助活血化瘀。

  4. 腹腔中有瘀血尚未排出:加入桃仁、紅花、酒製大黃,以加強化瘀活血的作用。

  5. 口鼻出血:加入大薊、茅根、藕汁、扁柏、童便,再將京墨研磨成黑色,混合後服用。

  6. 小便出血:加入小薊,以增強止血作用。

(十四)補中益氣湯,治氣虛,氣少,氣高,氣喘,內傷勞倦,陰虛發熱,頭痛口渴,表熱自汗,畏風惡寒,體倦語懈,食少無味,心煩脈大,一切中氣不足者。

白話文:

(十四) 補中益氣湯:

  • 治療:氣虛、氣少、氣高、氣喘、內傷勞倦、陰虛發熱、頭痛口渴、表熱自汗、畏風惡寒、體倦語懈、食少無味、心煩脈大、一切中氣不足的症狀。

黃耆,人參,甘草,當歸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朮,加生薑,大棗

(十五)保元湯,見前。

(十六)椒梅丸,治痘為蟲閟,不得發出。

秦椒(三錢),烏梅,黃連(各一錢)

共研細末,飴糖為丸,如黍米大。

(十七)紫草承氣湯,治痘瘡乾紫,喘滿便秘。

紫草,枳實,厚朴,大黃

(十八)大黃甘草湯,治鴨涎,及痘為痰悶,不得發出。

大黃,甘草

白話文:

黃耆、人參、甘草、當歸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朮,再加上生薑和大棗。

保元湯,見前面的介紹。

椒梅丸,用於治療因蟲積而不能發出的痘疹。

秦椒(三錢)、烏梅、黃連(各一錢)一起研磨成細末,以飴糖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劑。

紫草承氣湯,適用於痘瘡乾燥呈紫色,伴有呼吸急促和便秘的情況。

紫草、枳實、厚朴、大黃。

大黃甘草湯,用來治療鴨涎症以及因痰多而無法發出的痘疹。

大黃、甘草。

按:食已即吐,宜用大黃四倍於甘草,專取大黃之沉降也。痰悶痘閉,宜用大黃再倍於甘草,反借甘草之上溢也。

(十九)白虎化斑湯,治痘為火悶,不得發出。

白話文:

說明:食物一吃進去就吐,應該用大黃的份量是甘草的四倍,特別取用大黃能沉降的作用。痰氣鬱結、痘疹閉塞,應該用大黃的份量是甘草的八倍,反而藉助甘草能上浮的作用。

生石膏,知母,生甘草,蟬蛻,麻黃,生大黃,黃芩,連翹,玄參,竹葉

白話文:

生石膏、知母、生甘草、蟬蛻、麻黃、生大黃、黃芩、連翹、玄參、竹葉。

(二十)快斑湯,治痘毒盛,起發遲而作癢。

紫草,甘草,木通,人參,芍藥,蟬衣

(二十一)透肌散,透肌膚,發斑疹。

紫草茸,綠升麻,粉甘草(各一錢)

細切,清水煎服。

(二十二)參耆內托散,治癰疽不潰,或潰後感冒風邪,及痘疹觸穢伏陷,寒戰咬牙,飲水瀉渴者。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紫草,厚朴,防風,桔梗,白芷,肉桂,木香,甘草

(二十三)化毒湯,治小兒痘瘡。

紫草茸,升麻,甘草

一方加蟬蛻、地骨皮、黃芩、木通。

白話文:

(二十)快斑湯,治療痘疹病毒旺盛,發病遲緩且伴有瘙癢。

成分:紫草、甘草、木通、人參、芍藥、蟬衣

(二十一)透肌散,能夠穿透肌膚,促使斑疹出現。

成分:紫草茸、綠升麻、粉甘草(各一錢)

使用方法:細切後,用清水煎煮服用。

(二十二)參耆內托散,適用於治療癰疽不易破潰,或破潰後感染風邪,以及痘疹因接觸不潔物而深陷體內,導致寒戰、咬牙、口渴及飲水即瀉的症狀。

成分: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紫草、厚朴、防風、桔梗、白芷、肉桂、木香、甘草

(二十三)化毒湯,用來治療小兒的痘瘡。

基本成分:紫草茸、升麻、甘草

另一配方可加入:蟬蛻、地骨皮、黃芩、木通。

(二十四)二寶散,治痘瘡色紫,發熱鼻衄,小便如血,口渴,讝語,及痘頂色白,肉紅腫而痘反不腫,或黑陷不起。

犀角,生玳瑁

白話文:

(二十四)二寶散,治療痘瘡顏色發紫,發熱鼻出血,小便像血,口渴,胡言亂語,以及痘頂顏色發白,肉發紅腫而痘卻不腫,或發黑凹陷不起來。

磨汁頻服,即愈。痘頂色白或黑陷不起,研為末,入豬心血少許,紫草湯調下。

白話文:

  1. 磨汁頻服,即愈:將中藥磨成汁液,頻頻服用, 可以治癒痘瘡。
  1. 痘頂色白或黑陷不起,研為末,入豬心血少許,紫草湯調下:如果痘瘡頂端呈現白色或黑色,並且凹陷不突出,將中藥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豬心血,然後用紫草湯調服。

(二十五)大鼠黏子湯,治痘色紅,根散不長髮。

鼠黏子(錢半),當歸(七分),黃耆,連翹(各一錢),柴胡,黃芩,地骨皮(各八分)

(二十六)攻毒湯,治痘出不快,伏陷倒黶,大便實者。

大鱔魚頭,丹雄雞頭,鮮筍尖(各三五枚)

加生薑三五片,飲汁。

(二十七)承氣湯,治陽明實證。

大黃,枳實,芒硝,厚朴

白話文:

  1. 如果痘瘡頂端呈現白色或黑色,並且凹陷不突出,將中藥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豬心血,然後用紫草湯調服。

(二十五)大鼠黏子湯,用於治療紅色的痘瘡,根部分散而不長毛髮。

配方:鼠黏子(1.5錢),當歸(0.7錢),黃耆、連翹(各1錢),柴胡、黃芩、地骨皮(各0.8錢)

(二十六)攻毒湯,用於治療痘瘡出得不順暢,有伏陷倒黶的情況,以及大便乾結者。

材料:大鱔魚頭、丹雄雞頭、鮮筍尖(各3-5個)

另加生薑3-5片,飲用汁液。

(二十七)承氣湯,用於治療陽明實證。

組成:大黃、枳實、芒硝、厚朴

(二十八)理中湯,治中焦脾胃虛寒,不能運化,嘔吐泄瀉,不飲不食,胸痹胸痞,腹痛痰多,傷寒直中太陰,自利不渴,寒霍亂四肢逆冷,自汗,脈虛,便血痢等症。

白話文:

理中湯,它是用於治療中焦的脾胃虛寒,不能消化和吸收食物,有嘔吐和腹瀉,不想吃東西或是不吃東西,胸部有閉塞感和脹滿感,腹部疼痛和痰多,傷寒直接侵犯太陰,腹瀉但卻不口渴,寒性霍亂使得四肢冰冷,自覺的出汗,脈搏很虛弱,血痢等症狀。

人參,白朮,甘草,乾薑

(二十九)四聖散,治小兒痘出不快,黑陷倒黶不起,發不紅活,小便不利。

紫草茸,黃耆(各一錢),甘草(五分),木通(六分)

熱甚色紫者,倍紫草茸,加黃芩、黃連、紅花;大便閉者加枳殼;氣虛少食者加人參。

(三十)加味四聖散,治痘灌漿時,熱渴引水,或作癢者。

白話文:

人參、白朮、甘草、乾薑。

四聖散,用於治療小兒出痘不順暢,痘子顏色變黑下陷,不起紅疹,小便不通的情況。

紫草茸和黃耆各使用一錢,甘草五分,木通六分。

如果病情嚴重且痘子呈紫色,則增加紫草茸的用量,並加入黃芩、黃連、紅花;若大便不通則加枳殼;如果是體虛食慾不振的情況則加上人參。

加味四聖散,適用於痘疹灌漿階段,孩子感到熱渴想喝水,或是有癢感的時候。

紫草茸(一錢),甘草(五分),黃耆(炙,一錢),木通(七分),川芎(五分),木香(三分),人參(一錢),蟬衣(七枚)

白話文:

  • 紫草茸(1錢)

  • 甘草(5分)

  • 黃耆(炙,1錢)

  • 木通(7分)

  • 川芎(5分)

  • 木香(3分)

  • 人參(1錢)

  • 蟬衣(7枚)

(三十一)生脈散,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乾作渴,汗出不止,腳欹眼黑,津枯液涸。

人參,麥冬,五味子

(三十二)不二散,治痘瘡起脹,灌漿時泄瀉不止。

蓮肉(一兩),鴉片(二錢)

各研細末和勻,每服三四分,米飲調下,不但止瀉,亦治煩癢。

(三十三)人參白朮散,治霍亂吐瀉。

人參,白朮,白茯苓,炙草,木香,藿香,乾葛

白話文:

(三十一)生脈散,用於治療因熱病損傷元氣導致的身體疲倦無力、氣息短促不想說話、口乾舌燥想喝水、出汗不止、腳軟眼花、體內津液枯竭的情況。

人參,麥冬,五味子

(三十二)不二散,用於治療痘瘡發起來時出現的持續腹瀉症狀。

蓮肉(一兩),鴉片(二錢)

分別研磨成細末後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四分,用米湯送服,不僅可以止瀉,還能緩解煩躁和瘙癢。

(三十三)人參白術散,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

人參,白術,白茯苓,炙甘草,木香,藿香,乾葛

(三十四)五福化毒丹,清膈涼血。治上焦壅熱,煩渴,瘡疹餘毒,口齒出血,牙宣口臭,唇舌生瘡。

白話文:

(三十四)五福化毒丹,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治療上焦壅熱、煩渴、瘡疹毒素遺留、口齒出血、牙齒鬆動口臭、嘴脣舌頭發瘡。

玄參,桔梗,茯苓,人參,風化馬牙硝,青黛,甘草,麝香

(三十五)木香散,治痘瘡泄瀉後,虛寒癢塌。

白話文:

玄參、桔梗、茯苓、人參、風化硝、青黛、甘草、麝香

(三十五)木香散,治療痘瘡洩瀉後出現的虛寒癢塌症狀。

木香,大腹皮,肉桂,半夏,青皮,柴胡,人參,茯苓,炙草,訶子肉,丁香

自汗癢塌,去大腹皮、青皮、柴胡,加黃耆、白朮、糯米、薑、棗下。

(三十六)白朮丸,治脾肺氣虛。

白話文:

木香:補益脾胃,理氣止痛。

大腹皮:行氣止痛,溫中止瀉。

肉桂:溫補脾腎,活血通脈。

半夏:化痰止嘔,燥濕化飲。

青皮:理氣健胃,燥濕化痰。

柴胡:疏肝解鬱,退燒止痛。

人參:補中益氣,滋陰補虛。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炙草:補益脾胃,和中益氣。

訶子肉:清熱燥濕,斂肺止瀉。

丁香:溫中健胃,止嘔止瀉。

白朮,人參,黃耆,茯苓,山藥,百合,甘草,前胡,加薑棗。

白話文:

白朮:補脾益氣,健脾燥濕,止瀉止汗。

人參:益氣補元,健脾益肺,益氣生津,寧神益智。

黃耆:補氣固表,益氣升陽,益氣固脫,利尿消腫,治水腫。

茯苓:健脾益氣,補肺益腎,寧心安神,利水滲濕,治水腫、腹瀉、痢疾、肺痿咳嗽等症。

山藥:補脾益氣,養陰生津,補腎固精,斂肺止咳,治脾胃虛弱,泄瀉、久痢、虛勞咳嗽、遺精、尿頻等症。

百合:補陰潤肺,清心安神,益氣補中,止咳平喘,化痰止咳,治肺燥咳嗽、心悸、失眠等症。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治脾胃虛弱,泄瀉、痢疾、咳嗽氣喘等症。

前胡:疏肝解鬱,清熱化痰,利膽退黃,治肝膽氣滯,脅痛、鬱結、黃疸等症。

薑: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祛風止痛,化痰止咳,治感冒頭痛,惡寒發熱,胃寒嘔吐,腹痛泄瀉,咳喘痰多等症。

棗:養血益氣,健脾益胃,緩中止瀉,益氣生津,治脾胃虛弱,泄瀉、久痢,氣血津液不足等症。

(三十七)排毒湯,治痘後餘毒發癰,能食便秘。

大黃,白芷,木香,穿山甲

欲托加黃耆、防風。

(三十八)托裡快斑湯,治痘起發遲而熱不止,及痂後發熱。

白話文:

(三十七)排毒湯,治療長痘後留下的毒素所引起的癰腫,適用於能進食但有便秘的情況。

成分包括大黃、白芷、木香和穿山甲。

如果想要增強效果可以加上黃耆和防風。

(三十八)托裡快斑湯,用來治療痘疹發出緩慢且伴有持續的熱症,以及痘痂脫落後出現的發熱情況。

紫草,黃耆,鼠黏子,連翹(各一錢),木通(六分),當歸(七分),青皮,桂枝,川芎,防風(各五分),木香(三分),蟬衣(七枚)

(三十九)羌活當歸湯,治腰背痛。

白話文:

  • 紫草:1錢

  • 黃耆:1錢

  • 鼠黏子:1錢

  • 連翹:1錢

  • 木通:6分

  • 當歸:7分

  • 青皮:5分

  • 桂枝:5分

  • 川芎:5分

  • 防風:5分

  • 木香:3分

  • 蟬衣:7枚

羌活,當歸,獨活,防風,川芎,黃柏(各一錢),柴胡(錢半),桂枝(七分),桃仁,紅花(各八分)

白話文:

羌活、當歸、獨活、防風、川芎、黃柏(各一克),柴胡(一五克),桂枝(0.7克),桃仁、紅花(各0.8克)。

(四十)人參敗毒散,治時疫,傷風,風濕,寒熱,頭眩,項強,目疼,肢疼,咳嗽,鼻塞聲重,瘡瘍邪氣在表應發者,以及小兒感冒,發熱惡風,痰阻胸膈,頭目不清,風熱瘙癢。療脫疽,頑核,毒瘡。

白話文:

(四十)人參敗毒散,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傷風、風濕、寒熱、頭暈、頸部僵硬、眼睛疼痛、四肢疼痛、咳嗽、鼻子堵塞、聲音沙啞,以及瘡瘍邪氣在表皮應當發作的症狀,以及兒童感冒、發熱怕風、痰液阻滯胸膈、頭目不清、風熱瘙癢,可治療疽瘡、頑固腫塊、毒瘡。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赤苓(各一錢),甘草(五分)

一方加人中黃。

(四十一)七物升麻湯,治四肢大熱,大便閉塞。

升麻,犀角,黃芩,朴硝,梔子仁,大黃,淡豆豉

(四十二)黃耆建中湯,治虛勞裡急諸不足。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膠飴,黃耆

(四十三)紫草飲,治痘疹氣虛血熱。

紫草茸,人參,白芍,蟬衣,甘草,穿山甲

(四十四)牛黃湯,治痘瘡疹毒入胃,便血腹痛啼哭。

牛黃(一分),鬱金(一兩)

研為細末,每服五分。

(四十五)木通湯,治心經伏熱,小便不通,小腹痛。

木通,滑石,牽牛子,燈芯,蔥白

(四十六)豆蔻丸,治痘疹氣虛,吐利不止。

白話文: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赤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

一個方子中還加入了人中黃。

七物升麻湯,用於治療四肢大熱和大便不通。成分包括:升麻、犀角、黃芩、朴硝、梔子仁、大黃、淡豆豉。

黃耆建中湯,適用於虛勞、裡急等症狀。其成分有: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膠飴、黃耆。

紫草飲,針對痘疹患者氣虛血熱的情況。由以下材料組成:紫草茸、人參、白芍、蟬衣、甘草、穿山甲。

牛黃湯,用來治療痘瘡疹毒深入胃部導致的便血、腹痛及啼哭。需要的材料是:牛黃(一分)、鬱金(一兩)。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

木通湯,適用於心經伏熱引起的排尿困難及小腹疼痛。主要成分為:木通、滑石、牽牛子、燈芯、蔥白。

豆蔻丸,對於痘疹伴有氣虛、嘔吐和腹瀉不止的情況有效。

肉豆蔻,木香,砂仁,白龍骨,訶子肉,赤石脂,枯白礬

白話文:

肉豆蔻:具有溫中散寒、止瀉、止吐、消食、化積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腹瀉、嘔吐、消化不良、積食等。

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散寒止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腹痛、腹瀉、嘔吐、消化不良等。

砂仁:具有溫中止瀉、健胃消食、理氣和中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腹瀉、嘔吐、消化不良、積食、呃逆等。

白龍骨:具有收斂止瀉、固澀精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腹瀉、遺精、盜汗等。

訶子肉:具有澀腸止瀉、燥濕固精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腹瀉、遺精、帶下等。

赤石脂:具有止血、斂瘡、固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瘡瘍出血等。

枯白礬:具有止血、斂瘡、燥濕殺蟲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瘡瘍出血、濕疹、腳氣等。

(四十七)白朮散,治吐瀉已久,虛熱而渴。

人參,白朮,茯苓,藿香,木香,甘草,乾葛

又一方為:人參,白朮,草果仁,厚朴,肉豆蔻,陳皮,木香,麥糵,甘草

(四十八)加味四苓散,治痘症熱泄。

白話文:

(四十七)白朮散,用於治療長期嘔吐和腹瀉導致的虛弱、發熱及口渴。

成分包括:人參、白朮、茯苓、藿香、木香、甘草、乾葛。

另一個配方為:人參、白朮、草果仁、厚朴、肉豆蔻、陳皮、木香、麥芽、甘草。

(四十八)加味四苓散,用於治療因痘症引起的熱性腹瀉。

豬苓,木通,澤瀉,赤苓,川連,黃芩,牛蒡子,車前子燈芯

白話文:

豬苓: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水腫、瘡癤腫毒等症。

木通: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淋痛、水腫等症。

澤瀉:具有利尿通淋、清熱化濕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腹脹、泄瀉等症。

赤苓:具有利水滲濕、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水腫、瘡癤腫毒等症。

川連: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的作用,主治瘡癤腫毒、濕疹、瘙癢等症。

黃芩: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作用,主治發熱、口渴、泄瀉、痢疾等症。

牛蒡子:具有宣肺透疹、利尿通淋的作用,主治感冒、麻疹、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車前子:具有清熱利尿、明目退翳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水腫、目赤腫痛等症。

燈芯: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止痛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淋痛、水腫等症。

(四十九)牛黃丹,治小兒生瘡,大便不通,膿水不幹。

牛黃,生大黃,珍珠末,粉霜

白話文:

牛黃丹可以治療小兒生瘡、大便不通以及膿水不乾的症狀。其成分包括牛黃、生大黃、珍珠粉和粉霜。

(五十)消毒散,涼膈去痰。治急驚風毒,赤紫丹瘤,壯熱狂躁,睡臥不安,痘疹咽痛而起發遲,及一切瘡,遍身疥瘡。

防風,甘草,荊芥穗,鼠黏子

白話文:

消毒散,具有清熱解毒、清肺化痰的功效。用於治療急驚風毒、赤紫丹瘤、壯熱狂躁、睡臥不安、痘疹咽痛而發疹遲緩,以及一切瘡瘍、遍身疥瘡。

(五十一)蟬花散,治犬咬蟲齧諸傷,或諸瘡潰爛,夏日生蛆,臭惡不可近,及小兒痘爛生蛆者。

白話文:

(五十一)蟬花散:治療狗咬、蟲子啃咬的各種傷口,或者各種瘡潰爛,夏季生蛆,臭氣熏天,無法靠近,以及小兒痘爛生蛆。

蟬殼,青黛,蛇蛻皮(各一兩。煅存性),細辛(二錢半)

白話文:

蟬殼、青黛、蛇蛻皮(各一兩,用火煅燒後留存),細辛(二錢半)

(五十二)四順清涼飲,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蓄熱,頰赤作渴,五心煩熱,臥睡不安,四肢驚掣,及腸胃不調,大小便澀,欲發驚癇,或風熱結核,頭面生瘡,目赤咽痛,瘡疹餘毒,泄瀉不止。

赤芍,當歸,甘草,大黃,加薄荷。

白話文:

(五十二)四順清涼飲,可以治療小兒血脈不通暢,臟腑蘊藏熱氣,臉頰發紅,感到口渴,手心、腳心發熱,睡覺不安穩,四肢抽搐,以及腸胃不調,大小便不通暢,即將發作痙攣,或因風熱引起的結核,頭面生瘡,眼睛發紅、喉嚨疼痛,瘡疹的餘毒,腹瀉不止。

(五十三)十全大補湯,升陽滋陰。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及潰瘍寒熱作痛,膿清而少。

白話文:

(五十三)十全大補湯,具有升陽滋陰的功效。

用於治療各種虛損,如五勞七傷,以及潰瘍寒熱作痛,膿液清稀而少的情況。

人參,熟地,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川芎,黃耆,肉桂

(五十四)移痘丹,治痘出目中,初見點時,用此移之。

白話文:

人參、熟地、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川芎、黃耆、肉桂

移痘丹,用於治療眼睛出現的痘疹,在剛開始看到點狀時使用,可以將其移除。

守宮十枚(去頭足配辰砂一錢陰乾),珍珠、茯神、遠志肉各一錢,琥珀五分,研為末,紫草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一錢二分。欲移在手足,官桂、威靈仙煎湯下;欲專移在足,牛膝、木瓜煎湯下;微汗為度,再用川芎、藁本、荊芥、防風、白芷各五分,蟬殼三分,生薑一片,蔥白一莖,清水煎,溫服;血熱者加紫草、連翹。

白話文:

  1. 守宮10只(去除頭足,配上1錢辰砂,陰乾)。

  2. 珍珠、茯神、遠志肉各1錢,琥珀5分,研磨成粉。

  3. 用紫草膏和丸,丸子的大小如梧子。

  4. 每次服用1錢2分。

  5. 如果想要將藥效移到手腳上,可以用官桂和威靈仙煎湯服用。

  6. 如果想要專門將藥效移到足部,可以用牛膝和木瓜煎湯服用。

  7. 服用後微微出汗即可。

  8. 再用川芎、藁本、荊芥、防風、白芷各5分,蟬殼3分,生薑一片,蔥白一莖,清水煎煮,溫服。

  9. 如果是血熱者,可以加入紫草和連翹。

(五十五)決明散,治小兒痘疹入眼。

決明子,栝蔞仁,赤芍,甘草

加麝香少許,研為細末。

(五十六)撥雲散,治眼發濕熱不退,翳膜遮睛,昏暗羞明,隱澀難開。

白話文:

(五十五)決明散,用於治療小兒因痘疹引起的視力問題。

材料包括:決明子、栝蔞仁、赤芍和甘草。

加入少量麝香,研磨成細末使用。

(五十六)撥雲散,適用於眼睛濕熱不退,有翳膜遮擋視線,視物昏暗怕光,眼睛乾澀難以睜開的情況。

川芎,草龍膽,楮實,薄荷,羌活,荊芥穗,石決明,草決明,蒼朮,大黃,甘草,木賊,密蒙花,連翹,川椒,甘菊,桔梗,石膏,地骨皮,白芷,白蒺藜,檳榔(各一兩),石燕(一對)

為細末,每服三錢。

白話文:

川芎、草龍膽、楮實、薄荷、羌活、荊芥穗、石決明、草決明、蒼朮、大黃、甘草、木賊、密蒙花、連翹、川椒、甘菊、桔梗、石膏、地骨皮、白芷、白蒺藜、檳榔各一兩,石燕一對。

又方,桑螵蛸一兩炙焦,研細末,入麝香少許,治痘瘡入目及生翳膜。每服二錢。

(五十七)清毒撥翳湯,治痧痘翳膜。

白話文:

另一個方子,將桑螵蛸一兩烤焦研成細末,加入少許麝香,用於治療痘瘡進入眼睛以及生翳膜。每次服用二錢。

生地黃,當歸,柴胡,牛蒡子,白蒺藜,天花粉,白葛粉,薄荷,防風,川芎,密蒙花,穀精草,草決明,甘菊花,梔子,羌活,木賊草,川連

白話文:

生地黃: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功效。

當歸:一種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補氣養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柴胡:一種中藥材,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止痛的功效。

牛蒡子: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利尿、益氣補虛的功效。

白蒺藜: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潤腸通便的功效。

天花粉: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消暑、生津止渴、解毒的功效。

白葛粉: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益氣補虛的功效。

薄荷: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疏肝理氣的功效。

防風: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炎、解毒的功效。

川芎:一種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調經止血的功效。

密蒙花: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祛瘀止血的功效。

穀精草: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益氣補虛的功效。

草決明: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利尿消腫的功效。

甘菊花: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明目退翳的功效。

梔子: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涼血止血的功效。

羌活: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炎、通絡止痛的功效。

木賊草: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止血、利尿消腫的功效。

川連: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涼血止痢的功效。

忌寒涼及眼科點藥。

(五十八)奪命五毒丹,治痘黑陷倒黶,乾枯不起。

白話文:

避免食用寒涼的食物以及使用眼科的滴眼藥。

(五十八)奪命五毒丹,用來治療水痘變黑、內陷、乾燥不起的情況。

蟾酥少許,牛黃、冰片各二分,硃砂一錢,雄黃三分,研為細末,獖豬尾血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送下,移時活動。

(五十九)一字金丹,治痘毒,及痘瘡黑陷倒黶,乾枯不起。

白話文:

蟾酥適量、牛黃與冰片各二分、硃砂一錢、雄黃三分,研磨成細微粉末,用野豬的尾巴血混合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等一會兒後便可活動。

紫花地丁,金線重樓,山慈姑

研細末。

按:此方治危急痘證,有起死回生之功。

白話文:

紫花地丁:紫花地丁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消腫解毒的功效。它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咽喉腫痛、扁桃體炎、腮腺炎等。

金線重樓:金線重樓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它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毒等。

山慈姑:山慈姑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補脾益氣、強筋健骨的功效。它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筋骨痠痛等。

(六十)甘露飲,治胃熱未宣,齦腫出膿,目赤腫痛,飢煩不食,口瘡咽痛,瘡疹已發未發,及脾胃受濕,瘀熱在裡,濕熱成疸,肢腫胸滿,氣短身熱,二便秘澀。

白話文:

(六十)甘露飲,用於治療胃部熱氣未宣通,牙齦腫脹膿出,眼睛發紅腫痛,飢餓時煩躁不吃東西,口腔和咽喉疼痛,瘡疹已經發作或尚未發作的情況。也用於治療脾胃受濕,濕熱鬱結於內,濕熱形成黃疸,四肢腫脹,胸悶氣短,身體發熱,大便祕結。

鮮枇杷葉(刷去毛),干熟地(去土),天冬(去心焙),麥冬(去心焙),枳殼(去瓤,麩炒),山茵陳(去梗),生乾地黃,石斛(去蘆),甘草(炙),黃芩(各等分)

(六十一)治痘瘡黑陷,發痘至猛之單方。

白話文:

新鮮的枇杷葉(刷掉毛),乾熟地(去除泥土),天冬(去除中心並烘焙),麥冬(去除中心並烘焙),枳殼(去除果肉,炒焦),山茵陳(去除莖),生鮮地黃,石斛(去除蘆頭),炙甘草,黃芩(各等份)。

雞冠血,治毒壅心肺;桑蟲漿,治毒壅於脾;紫草茸,治毒壅於肝;人牙散,治毒壅於腎;穿山甲,治毒壅經絡。

白話文:

雞冠血:可用來治療毒氣壅塞於心肺。

桑蟲漿:可用來治療毒氣壅塞於脾臟。

紫草茸:可用來治療毒氣壅塞於肝臟。

人牙散:可用來治療毒氣壅塞於腎臟。

穿山甲:可用來治療毒氣壅塞於經絡。

一說毒壅於肺,則用桑蟲;毒壅於肝,則用雞冠血;毒壅脾胃,則用地龍;毒壅心腎,無藥可治,惟寒閉毒邪於腎,則用人牙。

白話文:

有些人認為,如果毒素堆積在肺部,可以使用桑蟲來治療;如果毒素堆積在肝臟,可以使用雞冠血來治療;如果毒素堆積在脾胃,可以使用地龍來治療。但是,如果毒素堆積在心臟或腎臟,就沒有藥物可以治療了。只有當寒氣封閉毒邪在腎臟時,可以使用人牙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