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55)
別論 (55)
1. 牡蠣湯之注釋
白話文:
牡蠣湯
**功效:**治療瘧疾(《金匱要略》)
註釋:
尾臺氏說:「『牡』應該是『牝』的錯誤,《外臺》作『牝瘧』,是指以寒症為主的瘧疾。」
牡蠣湯方
白話文:
牡蠣、麻黃各 4 公克,甘草 2 公克,土漆 4 公克。
白話文:
用細磨碎的甘草和麻黃,以兩倍水的量煎煮,煎成五湯匙的藥湯。過濾掉渣滓,一次喝完。
《東洞翁本方》中定義說:「用來治療甘草麻黃湯證,但患者胸腹有動的感覺。」
《尾臺氏方》中說:「這種方劑也需要在發作的時候服用,讓患者大量出汗就會好轉。只有四川的漆樹味道刺鼻,會有人服用後嘔吐,嘔吐也是有效果的。」
2. 桂枝二麻黃一湯之注釋
白話文:
「如果服用桂枝之後出了大量的汗,而且脈象顯示為洪大的,就應當按照先前的方法再服用桂枝湯。假如病人的症狀類似瘧疾,每天發作兩次的,一旦出汗症狀就會緩解,這種情況適合使用桂枝二麻黃一湯。(出自《傷寒論》)」
尾臺氏曰:「『服桂枝湯』以下十八字為白虎加人參湯之條文,錯亂混入也。」此說是也,因脈洪大者,未曾有與桂枝湯之理故也。「若」以下雖為本方證,然「宜桂枝二麻黃一湯」之句當接續於「日再發者」之下解,非「汗出解後與本方」之謂。東洞翁本方定義謂治桂枝湯證多,麻黃證少者,此說宜從之。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白話文:
尾臺氏說:「『服桂枝湯』以下十八個字是白虎加人參湯的條文,錯亂混入了這裡。」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因為脈衝洪盛的人,從未有過與桂枝湯的理論。而「若」以下雖然是本方的證狀,但「宜桂枝二麻黃一湯」這句話應該接續在「日再發者」的下面解釋,而不是「汗出解後與本方」的意思。東洞翁的本方定義是指治療桂枝湯證狀的多,麻黃證狀的少,這種說法應該予以採納。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組成:
桂枝三兩,白芍三兩,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破),甘草二兩(炙),麻黃三兩(去節),細辛三錢
用法:
將藥材加水七升,煎煮取三升。先去滓,再去沫,分二次溫服。
白話文:
10 公克的桂枝,7 公克的芍藥、生薑、大棗,4 公克的麻黃、杏仁,還有 6.5 公克的甘草。
細細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兩合水和五勺水,煎煮成一合的藥液。過濾除去渣滓,一天分成三回溫熱服用。
《類聚方廣義》論本方條曰:「中風傷寒,棄置多日,或發汗後邪氣猶纏繞不去,發熱惡寒,咳嗽,或渴者,宜選用以下三方。」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一書中,在論述本方條目時說:「中風傷寒,被遺棄很多天,或發汗後邪氣仍然纏繞不去,發熱惡寒、咳嗽,或感到口渴的人,適宜選用以下三個方劑。」
白話文:
求真解釋,以下三種藥方分別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越婢一湯。
瘧疾,熱多寒少,肢體惰痛者,五七發之後,擇桂枝二麻黃一湯或桂枝麻黃各半湯,先發時溫覆發大汗,則一汗即愈。若渴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湯,三方皆截瘧之良劑也。
白話文:
對於瘧疾,如果症狀表現為發熱多而發冷少,且伴有肢體痠痛,在發病五到七次後,可以選擇使用「桂枝二麻黃一湯」或是「桂枝麻黃各半湯」。在預計發作前,服用這些藥湯並保持身體溫暖,促使大量出汗,通常一次出汗就能痊癒。如果病人感到口渴,則適合使用「桂枝二越婢一湯」。這三種藥方都是治療瘧疾的好方法。
簡單來說,這段文字是在描述治療某種特定類型瘧疾的方法,根據病人的不同症狀選擇不同的藥方,並且強調了發汗的重要性。
3. 桂枝麻黃各半湯之注釋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續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不能得小汗出,其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傷寒論》)
【註】
白話文:
太陽病,感染上後,經過八九天,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發熱惡寒,發熱多,畏寒少,病人不嘔吐,大便正常,連續幾天,每天發作二到三次。脈搏微弱緩和的人,是即將痊癒的徵兆;脈搏微弱而畏寒的人,這是陰陽兩虛,不能再發汗、瀉下、催吐了;臉色還有潮紅的人,是還沒有要解除病情的跡象,由於不能夠微微出汗,所以身體一定會發癢,應該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傷寒論》)
註:
陰陽學說
陰陽者,天地之大也,自然之妙也,變化之根也。
陰陽之氣
陰陽之氣,化生萬物者也。
陰陽之性
陰陽之性,善惡之本也。
陰陽之合
陰陽之,萬物之始也。
陰陽之用
陰陽之用,覆育萬物者也。
陰陽之變
陰陽之變,化生萬物者也。
陰陽之和
陰陽相和,萬物乃生。
陰陽之偏
陰陽失和,萬物不育。
陰陽之虛
陰虛陽虛,百病生焉。
陰陽之實
陰實陽實,百病生焉。
陰陽之調
調和陰陽,百病不生。
陰陽之養
養生之法,調和陰陽為主。
自「太陽病」至「熱多寒少」句,自「面色反有熱色者」至「其身必癢」句,使接續之即為本方證,其他皆示類證鑒別法。即如其人所以不嘔者,因患太陽病,經過八九日頃,當發嘔吐與寒熱往來而現小柴胡湯證(少陽證)之時期。今反有如瘧狀(此證為類似於小柴胡湯證之寒熱往來也)之外證而疑似於小柴胡湯證,故特云不嘔,以示其非小柴胡湯證也。清便續自可者,為普通便通順之意,然特舉之者,以明自裡證(陽明證)也。
白話文:
從「太陽病」到「熱多寒少」這句話,從「面色反有熱色者」到「其身必癢」這句話,連接之即為本方證,其他皆為類證鑒別法。就像這個人不嘔吐,是因為患有太陽病,經過八九天左右,當出現嘔吐和寒熱往來,而出現小柴胡湯證(少陽證)的時期。現在反倒有像瘧疾的症狀(此症與小柴胡湯證相類似的寒熱往來)之外證而疑似於小柴胡湯證,所以特別說不嘔吐,以表明其不是小柴胡湯證。清便可以繼續,是普通便通順的意思,但是特別提到它是陽明證的裡證。
又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者。雖如瘧狀,日二三發,然脈微緩者,為將愈之徵,則不可用本方也。所謂脈微惡寒者,雖如瘧狀,日二三發,但脈微惡寒者,為體力虛衰,已陷於陰證也,是則禁汗、吐、下之義也。余雖不必解,惟「面色反有熱色者」之「熱色」二字,為顏面泛赤之意也。
白話文:
如果一天發作兩三次,脈搏微弱而緩慢,說明快要痊癒了。即使像瘧疾一樣,每天發作兩三次,但是脈搏微弱而緩慢,說明即將痊癒,那麼就不可以使用本方了。所謂脈搏微弱、惡寒,即使像瘧疾一樣,每天發作兩三次,但是脈搏微弱、惡寒,說明體力虛弱,已經陷入了陰證,這就禁止發汗、嘔吐和瀉下的治療方法。我雖然不需要解釋,但是「面色反有熱色者」的「熱色」二字,是指臉色發紅的意思。
桂枝麻黃各半湯
藥材:
- 桂枝:120 克,去皮,斬段
- 麻黃:120 克,去根,細切
- 甘草:60 克,炙
- 杏仁:30 克,去皮尖,微炒
- 大棗:12 枚,去核
作法: 將所有藥材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煮沸後改小火煎煮 30 分鐘,濾取湯汁即可。
服用方法:
- 熱服,分兩次服完。
- 可加入少許薑絲或紅糖調味。
白話文:
桂枝8克、芍藥、生薑、甘草、麻黃、大棗各5克、杏仁6克。
白話文:
東洞翁原本方的定義說:「治療既有桂枝湯證,又有麻黃湯證的混合證狀。」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痘瘡熱氣如灼,表鬱難以見點,或見點稠密,風疹交出,或痘不起脹,喘咳咽痛者,宜服此湯。」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中記載了這個藥方的條目,說到:「痘瘡的熱氣就像灼燒一樣,表層鬱積而難以見到出痘點,或者出痘點稠密,風疹混雜而出,或者痘瘡不起、腫脹、喘咳咽痛的,宜服此湯。」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可活用於外邪之壞證者或類瘧者不必論,並宜於其他發風疹而癢痛者。一男子患風邪後,腰痛不止,醫作疝療,其痛益劇,一夕使服此方,發汗,脫然而愈。」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這本書的方條中說:「這個方子可以靈活地用於外邪引起的壞證或類似瘧疾的疾病,不必拘泥於某一種疾病。也適合於其他發風疹而感到瘙癢疼痛的人。有一個男子患了風寒之後,腰痛不止,醫生把他的病當作疝氣來治療,他的疼痛反而更加劇烈了。有一天晚上,醫生讓他服用了這個方子,他出汗了,疼痛突然消失了,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