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56)
別論 (56)
1.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之注釋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本條諸說紛紜,余亦無定見,故列載下說以代注釋。
白話文:
氣分,心下堅大如同盤子,邊緣部位旋轉如盤子,這些都是飲水所產生的,可用桂枝湯加減芍藥、麻黃、附子、細辛來治療。
關於這一條,諸多說法不一。我也沒有確定的看法,因此列出各種說法供參考,代替注釋。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桂枝去芍藥湯、麻黃附子細辛湯二方之證相合者。」
白話文:
「東洞翁本方」的定義是:「治療桂枝去芍藥湯和麻黃附子細辛湯兩種方劑的證狀相合者。」
又曰:「枳朮湯、桂薑棗草黃辛附湯之二方,《金匱要略》中所載,其因與證同而不可別。今審其方劑,桂薑棗草黃辛附湯為桂枝去芍藥湯及麻黃附子細辛湯之合方也,而桂枝去芍藥湯以頭痛、發熱、惡風、有汗等為主證,而腹中無結實者也。麻黃附子細辛湯證曰少陰病發熱云云。
白話文:
還有人說:「枳朮湯和桂薑棗草黃辛附湯這兩種方劑,《金匱要略》中都有記載,它們的病因和證狀相同,無法區別。現在仔細比較它們的方劑,桂薑棗草黃辛附湯是桂枝去芍藥湯和麻黃附子細辛湯的合方,而桂枝去芍藥湯的主證是頭痛、發熱、惡風、有汗等,但腹中沒有實結。麻黃附子細辛湯的證狀是少陰病發熱,等等。
按所謂少陰病者,惡寒甚者也,故用附子,附子主惡寒也。依二湯之證推之,心下堅大而惡寒發熱上逆者,桂薑棗草黃辛附湯主之。朮主利水,是以心下堅大、小便不利者,枳朮湯主之。」
白話文:
所謂少陰病,就是惡寒非常嚴重的人,所以用附子,附子主治惡寒的症狀。根據兩個湯藥是證據推敲,假如心窩堅硬腫大,而且惡寒發熱往上逆流,就用桂薑棗草黃辛附湯治療。而朮能利水,因此心窩堅硬腫大、小便不順暢的人,就用枳朮湯治療。
《方機》本方之主治曰:「惡寒,或身體不仁,或手足逆冷,而心下堅者,及有痰飲之變者,四肢惰痛,惡寒甚者。世俗所謂勞咳(脊骨之灸)骨蒸,惡熱惡寒,心中鬱鬱,(此處文字不明)心下痞堅者(南呂),無痞堅者(以解毒散及紫圓時時攻之)。」
白話文:
《方機》中對本方的主治作了如下記載:「怕冷,或者身體麻木不仁,或者手腳冰冷,而心下堅硬的人,還有痰飲變化的,四肢痠痛,特別怕冷的人。世俗所說的勞咳(脊骨的灸法),骨蒸,惡熱惡寒,心中鬱鬱寡歡,(此處文字不明)心下痞堅的人(南呂),沒有痞堅的人(用解毒散和紫圓不時攻剋)。」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氣分以下』十六字,此枳朮湯證,《醫宗金鑒》以為衍文是也。且『氣分』二字不似仲景之口氣,今據他例推之。上衝頭痛,發熱喘咳,身體疼痛,惡寒甚者主之。…老人秋冬之交,每有痰飲咳嗽、胸背脅腹攣痛而惡寒者,宜此方,兼用南呂丸。」
尚有其他諸說,因涉冗長,故略之。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方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的條文提到:「『氣分以下』這十六個字,是枳朮湯的證狀,《醫宗金鑒》認為是衍文。而且『氣分』這兩個字也不像是仲景的口氣,現在根據其他例子來推斷。上衝頭痛、發燒喘咳、身體疼痛、惡寒嚴重的人可以用枳朮湯治療。…老年人在秋冬之交,經常有痰飲咳嗽、胸背脅腹攣痛而惡寒的症狀,宜用此方,兼用南呂丸。」
桂枝湯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方
桂枝、生薑、大棗各7克,甘草、麻黃、細辛各5克,附子2.5克。
上細銼,以水二合五勺,煎成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則愈。
白話文:
桂枝、生薑、大棗各 14 公克,甘草、麻黃、細辛各 10 公克,附子 5 公克。
將藥材與兩合五勺水一同煎煮,直至剩下一合。去掉藥渣,一天分三次溫服。當汗水從皮膚中湧現,如蟲子爬行般,即可痊癒。
2. 桂枝芍藥知母湯之注釋
諸肢節疼痛,身體尫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按『尪』,謂瘠病之人也。」
白話文:
四肢關節疼痛,身體瘦弱,腳部腫脹如同脫臼,頭暈目眩,呼吸急促,渾身溫熱並伴有嘔吐感。桂枝芍藥知母湯主治。
註:按「尪」,意指瘦弱多病的人。
《金匱要略述義》曰:「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脈經》作『魁瘰』,《類聚》同,《輯義》訛『魁』為『瘣』,趙原刻作『魁』)。按『尪羸』,恐以『魁瘰』為是。…據此,則『魁瘰』者,蓋以《爾雅》之『魁瘣』,謂疼痛之處如盤結磈磊也。」
白話文:
《金匱要略述義》上說:「全身的四肢關節疼痛,身體瘦弱憔悴。」這裡的「尪羸」,恐怕是以「魁瘰」為正確。「魁瘰」這個詞,出自《爾雅》中的「魁瘣」,意思是疼痛的地方,就像盤結在一起的石頭一樣,非常痛苦。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謂以身體瘣㿔為目的。治歷節經數日,骨節如木之疣而腫起,兩腳有微腫而疼痛,因而逆上為頭眩、乾嘔等證者,又用於腰痛、鶴膝風等,又俗稱腳氣者,此方有效。腳腫如脫者,謂足腫如脫,不能行步也。」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記載了此方劑,目的是使身體強壯。治療歷節經數日,骨節如木疣而腫起,兩腳微腫疼痛,因此逆上為頭暈、乾嘔等症狀,還用於腰痛、鶴膝風等,即俗稱的腳氣,此方有效。腳腫如脫,是指腳腫脹得像脫臼一樣,不能行走。
求真按:「余之實驗則以前說為非,後二說為是也。即本條是述慢性關節炎,猶如畸形性關節炎之證治。」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白話文:
我個人的實驗發現,之前的說法是錯誤的,後面的兩種說法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本文是描述慢性關節炎,類似於畸形性關節炎的證治。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知母、防風各5克,芍藥3.5克,甘草、麻黃、附子各2.5克,生薑、白朮各5克。
煎法用法同前。
白話文:
桂枝、知母、防風各1錢,芍藥7錢,甘草、麻黃、附子各5錢,生薑、白朮各1錢。
煎服的方法與用法與前面相同。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風毒腫痛,憎寒壯熱,渴而脈數,痘瘡將欲成膿者。而不能十分灌膿,或過期不結痂,憎寒身熱,一處疼痛,脈數者,此為餘毒,將成膿也,宜此方。若膿已成者,宜早以鈹針割開,兼用伯州散。」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中記載了這個方劑的條目,它可以治療風毒引起的腫痛,畏寒怕冷,發燒,口渴,脈搏加快,痘瘡即將化膿的情況。如果膿液不能完全排出,或者超過期限不結痂,仍然畏寒發燒,某個部位疼痛,脈搏加快,這都是餘毒未清,即將化膿的表現,可以使用這個方劑治療。如果膿液已經形成,應及早用鈹針切開,並配合使用伯州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