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43)
別論 (43)
1. 防己黃耆湯之注釋
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耆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和久田氏曰:「脈浮,汗出惡風者,是風感之證也。身重者,肌表有濕氣之候。此方非風邪發表之劑,是專實肌表而降水氣,自小便利去之,則與濕氣相感之風邪,不治而能自去矣。」
《外臺》防己黃耆湯,治風水脈浮,為在表,其人或頭汗出,表無他病,病者但下重,從腰以上為和,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者。(《金匱要略》)
【註】
風水,其脈自浮,外證為骨節疼痛惡風。但下重者,以水氣集於腰以下,而下部覺重感也。為和者,無異於平常也。
防己黃耆湯方
防己7克,黃耆9克,甘草3.5克,朮、生薑、大棗各5.5克。
煎法用法同前。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水病身重,汗出惡風,小便不利者。」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防己茯苓湯,專主肌表有水氣者。此方主有水在表裡者,故防己、黃耆二味之分量,皆比防己茯苓湯多也。」
治風毒腫、附骨疽、穿踝疽,稠膿已盡,稀膿不止,或痛,或不痛,身體瘦削,或見浮腫者。若惡寒或下利者,更加附子為佳,兼用伯州、應鐘、七寶等。凡附骨疽久不治,或治而復發者,以毒之根蒂未除也,宜刮開瘡口,以抉剔除病根,無不治矣。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治風濕表虛者,故自汗久不止,表分常有濕氣者,用之有效。蓋此方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有虛實之分,彼湯用於脈浮、汗不出、惡風者,以發汗;此方用於脈浮、汗出、惡風者,解肌而愈。即如傷寒、中風有麻黃、桂枝之分。身重者,濕邪也。
脈浮汗出者,表虛故也,故不以麻黃發表,而以防己驅之也。《金匱》治水、治痰之方用防己者,取運氣於上而水能就下也。服後如蟲行,及腰以下如水云云,皆可知為濕氣下行之徵。」
白話文:
防己黃耆湯之注釋
這個方劑主要治療因為風濕引起的疾病,患者會出現脈象浮在表面、身體沉重、容易流汗且怕風的症狀。《金匱要略》提到,這是防己黃耆湯的主要治療對象。
和久田先生認為,脈浮、流汗且怕風,是身體受到風邪侵襲的表現。身體沉重,則代表皮膚表面有濕氣。這個方劑並不是用來發散風邪的,而是專門用來強化皮膚表面、排除體內多餘水分,讓水分從小便排出,這樣與濕氣相關的風邪,自然就會消失。
《外臺》記載的防己黃耆湯,是用來治療因為風濕導致的水腫,這種水腫的脈象也是浮在表面,代表病邪在身體的表面。患者可能會有頭部出汗,其他部位沒有明顯疾病,但會感覺下半身沉重,腰部以上感覺正常,腰部以下則可能出現腫脹,導致難以彎腰伸腿。這種情況也是使用防己黃耆湯的適應症。
這裡說的風水,脈象自然會浮在表面,外在的表現是關節疼痛、怕風。下半身感覺沉重,是因為水氣聚集在腰部以下,導致下半身感到沉重。腰部以上感覺正常,表示沒有什麼異常。
防己黃耆湯的組成
防己7克、黃耆9克、甘草3.5克、白朮、生薑、大棗各5.5克。
煎煮和服用方法與之前所提相同。
東洞翁對這個方劑的定義是,用來治療因為水病導致的身體沉重、流汗、怕風,而且小便不順暢的情況。
《類聚方廣義》認為,防己茯苓湯主要治療皮膚表面有水氣的病症,而防己黃耆湯則是治療身體內外都有水氣的病症,因此防己和黃耆的用量,都比防己茯苓湯多。
這個方劑也可以用來治療因為風毒引起的腫脹、附骨疽、穿踝疽等疾病。這些疾病的特點是,膿液已經排出,但稀薄的膿液仍然不斷流出,或者出現疼痛,或者不痛,身體變得消瘦,或者出現浮腫。如果患者出現怕冷或腹瀉,可以加入附子來增強療效,同時可以搭配伯州、應鐘、七寶等藥材。對於附骨疽這種疾病,如果長期不治療,或者治療後又復發,是因為病根沒有清除,應該將傷口切開,把病根徹底清除,這樣才能治好。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提到,這個方劑適用於治療因為風濕導致的體表虛弱症狀,因此對於長期出汗不止、體表經常有濕氣的患者,使用這個方劑會有很好的效果。這個方劑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有虛實之分,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適用於脈象浮在表面、不出汗、怕風的患者,用來發汗;而防己黃耆湯適用於脈象浮在表面、出汗、怕風的患者,用來解除肌肉的病症。就像傷寒和中風有麻黃和桂枝之分一樣。身體沉重是濕邪引起的。
脈象浮在表面、出汗,是因為體表虛弱,所以不使用麻黃發汗,而是用防己來驅除濕邪。《金匱要略》中治療水腫、痰飲的方劑,使用防己的原因,是因為它可以將體內的水氣向上輸佈,而讓水液能順利向下排出。服藥後感覺身體像有蟲在爬,或者腰部以下有水流動的感覺,都是濕氣向下排出的徵兆。
2. 桂枝甘草湯之注釋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傷寒論》)
【註】
叉手者,即叉手以蔽心臟部之意。此證以心悸亢進甚,雖自叉手以蔽心臟部而制之,然尚不能鎮靜,故欲他人為按此部。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傷寒論》)
【註】
此耳聾,無用本方之明文。然本條與前條對照,則本方之主治明矣。
桂枝甘草湯方
桂枝24克,甘草12克。
煎法用法同前。
白話文:
因為發汗過度,病人會用雙手交叉按住胸口,感到心悸,而且很想讓人幫他按壓那個部位,這種情況就用桂枝甘草湯來治療。
解釋:
「叉手」就是用雙手交叉遮住心臟部位的意思。這個症狀是因為心悸太過嚴重,雖然自己用手按住胸口想讓它平靜下來,但還是沒辦法安靜,所以會很想讓別人來幫忙按壓這個部位。
還沒把脈的時候,病人就已經用雙手交叉按住胸口了。醫生於是試著叫病人咳嗽,但病人卻沒反應,這表示他的兩耳都聽不見。會這樣是因為過度發汗,身體太虛弱了,才會這樣。
解釋:
這裡說的耳聾,並沒有明確指出要用這個方子治療。但是把這條和前一條對照來看,就知道這個方子的主要治療方向了。
桂枝甘草湯的藥方:
桂枝24克,甘草12克。
煎煮和服用方法和之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