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抽搐」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抽搐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常見症狀,多由風、痰、火、熱、虛等病邪引起。風邪犯表,可導致肌肉痙攣、抽搐;痰濕阻滯,可導致肢體麻木、抽搐;肝火上炎,可導致肢體抽動、角弓反張;熱邪內擾,可導致四肢抽搐、角弓反張;陰虛火旺,可導致肢體抽搐、角弓反張。

抽搐的中醫證候主要表現為:

  • 肌肉痙攣、抽動:多見於風邪犯表、痰濕阻滯、肝火上炎等證候。
  • 肢體麻木:多見於痰濕阻滯、肝火上炎等證候。
  • 角弓反張:多見於肝火上炎、熱邪內擾、陰虛火旺等證候。

治療抽搐,應根據不同的病因,辨證施治。風邪犯表者,可用辛溫解表、祛風散寒之法;痰濕阻滯者,可用化痰祛濕、理氣和中之法;肝火上炎者,可用清肝瀉火、平肝熄風之法;熱邪內擾者,可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法;陰虛火旺者,可用滋陰降火、養血熄風之法。

抽搐是中醫古代疾病,但在現代臨床中仍有一定的治療價值。對於抽搐的治療,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根據不同的病因,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配合中醫藥治療,以早日康復。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物湯

  • 1.《証治準繩‧幼科》:「若風火相搏,抽搐目瞤,筋急痰盛者,用四物湯以生肝血,加釣藤鉤、山梔仁以清肝火,更用四君子以補脾,六味丸以滋腎。若肺金剋木而兼呵欠者,用瀉白散以泄肺邪,地黃丸以益肝血。若邪入肝,則用柴胡清肝散加龍膽草亦可。邪入心,用梔子清肝散加炒黃連亦通。邪入腎,用六味地黃丸。
  • 2.《明醫雜著》:「愚按前症若肝經風熱,抽搐,目瞤,筋急,痰盛等症,用四物湯以生肝血,鉤藤鉤以清肝火,更用四君子以補脾土。若肝經血燥,發熱,驚搐,眼瞤,痰盛,筋攣,用六味丸以滋腎水、生肝血,用四君子加芍藥以補脾土,生肺金。若肺金克肝木,用六君子以實脾土,芍藥、木香以平肺金。

附子理中湯

  • 1.《先哲醫話》:「嬰兒抽搐,不必一定,因風、因痰、因食、因熱。如久患瀉利,及大病後抽搐更多,與附子理中湯,每每奏效甚捷。市醫有拘於驚風用麻桂各法,不救甚多。(拙軒曰:喚醒群迷,活人之功大矣。)

五苓散

  • 1.《錢氏小兒直訣》:「愚治一小兒感冒咳嗽,發散過度,喘促不食,痰中有血。用桔梗湯愈後,因元氣未復,大便似痢。或用五苓散、黃連、枳實之類,痰喘目札,四肢抽搐,變慢脾風而歿。

導赤散

  • 1.《証治準繩‧幼科》:「其心氣冬見,或亥子時病益甚,或下竄不語者,乃腎水虛而心火甚也,用地黃丸,其乳下嬰兒,須母服之。若叫哭發熱,作渴飲水、抽搐有力,仰面而睡者,屬心經實熱,用瀉心湯、導赤散。若發熱飲湯,抽搐乏力,驚竄咬牙,合面而睡者,屬心經虛熱,用補心散。若喘嗽面赤,壯熱飲水,肺乘心也,用瀉白散。
  • 2.《保嬰撮要》:「一小兒自汗,叫哭發熱,作渴飲水,抽搐仰睡,乃心經實熱也,用導赤散治之而愈。後又自汗,發熱飲湯,抽搐無力,驚竄咬牙,覆睡面赤,心經虛熱也,用茯苓補心湯而愈。

六君子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傷食,發熱面赤,抽搐嘔吐,氣喘唾痰,此飲食傷脾,肺氣虛弱所致,用六君子湯,炒黑黃連、山梔各二分,一劑頓愈。

補中益氣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因驚,項間結核,目札唇動,搖頭抽搐,此風木凌於脾土也,用皂角子丸、補中益氣湯漸愈,又用九味蘆薈丸而痊。

清暑益氣湯

  • 1.《羅氏會約醫鏡》:「凡夏月抽搐昏倒,熱傷氣也,宜用清暑益氣湯,重加參、耆。若伏陰在內,而陽虛氣脫者,用附子理中湯,勿謂夏忌溫熱也。

五淋散

  • 1.《保嬰撮要》:「吳江史萬言子六歲,感冒咳嗽,發散過度,喘促不食,痰中有血,用桔梗湯而愈。後因元氣未復,清氣不升,大便似痢,或用五淋散、黃連、枳實之類,痰喘目札,四肢抽搐,變慢風而歿。

瀉青丸

  • 1.《誠求集》:「其實熱,抽搐飲冷,便閉者,瀉青丸;便調者,抑肝散;大便不實作渴者及食少者,地黃丸;肝血虛而風火相摶,抽搐目瞤,筋急痰盛者,四物加鉤藤、山梔,以清肝生血,更用四君以補脾,六味以滋腎。又云:邪入本臟,則面青眼竄,宜柴胡清肝散加龍膽草。邪入心,則面赤夜啼,梔子清肝散加川連。
  • 2.《刪補名醫方論》:「_瀉青丸_,治肝火風熱,不能安臥,多驚多怒,目赤腫痛,及小兒急驚抽搐。

二陰煎

  • 1.《奉時旨要》:「有熱厥症,一名陽厥,即酒厥、煎厥之類。必先多熱症,脈必滑數,手足揚掉,或便秘昏冒,火甚者,用抽薪飲、白虎湯。火微者,宜兼養陰,一陰煎、二陰煎之屬,若夏月猝倒抽搐,或煩渴者,暑風也,香薷飲。氣虛者,宜生脈散,或竹葉石膏湯加人參。

一陰煎

  • 1.《奉時旨要》:「有熱厥症,一名陽厥,即酒厥、煎厥之類。必先多熱症,脈必滑數,手足揚掉,或便秘昏冒,火甚者,用抽薪飲、白虎湯。火微者,宜兼養陰,一陰煎、二陰煎之屬,若夏月猝倒抽搐,或煩渴者,暑風也,香薷飲。氣虛者,宜生脈散,或竹葉石膏湯加人參。

牛黃清心丸

  • 1.《明醫雜著》:「_牛黃清心丸_,治諸風瘓瘲,語言謇澀,健忘,恍惚,頭目眩暈,胸中煩郁,痰塞喘嗽,精神昏憒等症,或小兒風痰上壅,抽搐,發熱,或急驚痰盛發搐,目反口噤,或大人傷寒汗下之後,煩躁發熱不解。
  • 2.《景岳全書》:「《局方》,牛黃清心丸,治心志不定,神氣不寧,驚恐癲狂,語言譫妄,虛煩少睡,甚至棄衣登高,逾垣上屋,或小兒風痰上壅,抽搐發熱,或急驚痰盛發搐,目反口噤,煩躁等證。

烏藥順氣散

  • 1.《醫學入門》:「風瘧,口苦,嘔吐,惡習,脅痛,屬少陽,寒熱相等者,柴胡桂枝湯;風盛筋脈抽搐者,烏藥順氣散加柴胡、黃芩;身疼者,敗毒散;咳嗽者,參蘇飲。以上三陽氣分受病。發在處暑前者,俱謂之暴瘧,乃傷之淺者。

香薷飲

  • 1.《奉時旨要》:「有熱厥症,一名陽厥,即酒厥、煎厥之類。必先多熱症,脈必滑數,手足揚掉,或便秘昏冒,火甚者,用抽薪飲、白虎湯。火微者,宜兼養陰,一陰煎、二陰煎之屬,若夏月猝倒抽搐,或煩渴者,暑風也,香薷飲。氣虛者,宜生脈散,或竹葉石膏湯加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