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醫話》~ 卷上 (4)
卷上 (4)
1. 後藤艮山
求嗣法以溫腰為主。故灸腰眼穴效,浴溫泉亦效。
婦人有血塊者,雖懷孕,臨產時或難分娩。(拙軒曰:一種有橫骨狹隘害分娩者,非手術則不得治,不可有知。)
一婦人腹痛在臍上一寸許,按之惕然徹痛,脈數,乃斷為內癰。餌以雞蛋,服以黃耆、薏苡劑,後十日,大便果下膿血。
暑邪概自汗出,故難有表證,不枵發汗劑,與白虎湯類可。
狂證在婦人難治,黴毒在婦人易治。(婦人因瘀血發狂者易治,在男子發狂雖輕者不易治。)
四苓散加漢蒼朮治雀目屢效。雀目多屬疳,因治疳方中多用此品,亦能奏效。(拙軒曰:《眼科提要》云:四苓散加蒼朮,更加夏枯草一味,治晚盲極效。)
戢菜能治結毒骨節痛,但其臭惡不易多服耳。
余每稱心小膽大之語,以為醫家吃緊。(先生之術,固創出前賢。然先根底醫經經方,而復致力於思邈諸子。故其於大疾沉疴,自然遊刃有餘矣。)(拙軒曰:讀此條,可謂名下無虛士也。)
黃連性燥,雖浸水出之必干。黃芩性潤,雖去水猶濕。故知芩連同治痢而各異性也,治嘔亦然。
諸瘡內攻為水氣者,與赤小豆湯。熱甚者,與大連翹湯效。
病人虛里動甚者,多遺精。(陳修園以龍膽瀉肝湯治夢泄,曰以肝實而火盛也。沈芊綠曰:當先治其心火而及其餘,宜黃連清心飲,亦與此說相發。)
大病後表氣薄弱者,偶感風冷則卒厥,此雖在夏月,屬中寒也。(李挺曰:中寒冬夏同有之,旨矣哉。)(拙軒曰:與古人霍亂四時有之云者同。案俱皆理到此言,足互發明。)
瘧與痢同因而異其位:瘧邪在表裡間,而痢邪即著腸胃。故瘧在外易治,痢在裡難解也。(《醫說》云: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而艮山能發其理。)
噤口痢者,毒氣劇甚,自腸中熏蒸胃口也,急與承氣湯下之為得矣。若失下,腹濡口噤者,宜獨參湯。
膈、噎、反胃、三者,同病也。但反胃者,胃中不和,飲食難化,或朝食暮吐。膈噎者,胃管萎𦮕無潤,穀氣不能下,或癥癖壅閉胃口,飲食為之妨害。故反胃反在壯年,而膈噎多屬老人也。
其人屢患喉痹者,多為膈噎,此因喉痹氣管耗損,津液失潤澤也。壯年者可治,在老人難治,何則?胃氣衰弱,胃管硬強,譬之革囊,猶水漬火焦,則縮不能容物也。
膈噎與鼓脹同因屬癥癖也。癖氣橫梁,腹皮為之膨脹者,鼓也。癖氣潛匿,腹皮為之陷沒者,膈也。二病俱系精氣不振,腹裡失潤澤也。
凡長病面部腫氣俄減者,陽氣下陷也,不可忽諸。
其人氣血凝結,腹裡生鬱熱,水穀之氣漸蝕以為羸瘦者,名曰勞瘵。此不必虛乏人,雖壯實者往往有之。
喘急有因奔豚者,此癖氣上侵心肺也。(按三因息奔湯能治此證。)
白話文:
後藤艮山
求子方法主要以溫暖腰部為主。因此灸刺腰眼穴有效,泡溫泉也有效。
婦女若有血塊,即使懷孕,臨產時也可能難以分娩。(拙軒曰:一種因骨盆狹窄導致難以分娩的患者,非手術不可治癒,不可不知。)
一位婦女腹部疼痛位於肚臍上方約一寸處,按壓時感到劇烈疼痛,脈搏快速,因此診斷為內部癰腫。給她服用雞蛋,並使用黃耆、薏苡仁的藥劑,十天后果然排出膿血。
中暑邪氣通常會自行出汗,因此難以出現表證,不需使用發汗的藥物,服用白虎湯類的藥物即可。
狂症在婦女身上較難治療,梅毒在婦女身上較易治療。(婦女因瘀血而發狂較易治療,男性即使輕微的狂症也較難治療。)
四苓散加入蒼朮治療雀盲症屢試有效。雀盲症大多屬於疳積,由於治療疳積的方劑中常使用此藥,因此也能奏效。(拙軒曰:《眼科提要》記載:四苓散加蒼朮,再加夏枯草一味,治療老年性失明極為有效。)
戢菜可以治療結毒引起的骨節疼痛,但因為氣味惡臭,不易服用太多。
我常常說「心胸開闊,膽量要大」這句話,認為這是醫生應該具備的態度。(先生的醫術,的確超越前賢。但先生首先紮實醫經經方基礎,又致力於研究孫思邈等諸家醫書。因此,對於疑難雜症,自然能遊刃有餘了。)(拙軒曰:讀完這段,可謂名副其實的醫者。)
黃連性燥,即使浸泡在水中取出也會乾燥。黃芩性潤,即使去除水分仍然濕潤。因此可知黃連和黃芩都用於治療痢疾,但其藥性卻有所不同,治療嘔吐也是如此。
各種瘡瘍內部因水氣引起的,服用赤小豆湯。熱症嚴重的,服用大青葉湯有效。
病人虛弱,裡證動搖厲害的,大多會遺精。(陳修園用龍膽瀉肝湯治療夢遺,認為是肝臟實熱所致。沈芊綠說:應該先治療心火,再治療其他,宜用黃連清心飲,這也與此說法相呼應。)
大病之後,表氣虛弱的人,偶爾感受風寒就會突然昏厥,即使在夏季,也屬於內寒。(李挺說:內寒冬夏皆有,此言甚是。)(拙軒曰:這與古人認為霍亂四季皆有的說法相同。文中所述皆符合道理,互相印證。)
瘧疾和痢疾病因相同,但發病部位不同:瘧疾邪氣在表裡之間,而痢疾邪氣則直接侵犯腸胃。因此瘧疾在體表容易治療,痢疾在內臟難以治療。(《醫說》記載: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瀉則痢,不痢則瘧。而艮山能闡明其理。)
噤口痢患者,毒氣非常嚴重,從腸道熏蒸到口腔,需立即服用承氣湯攻下才能見效。如果攻下失敗,腹部潮濕、嘴巴緊閉的,宜服用獨參湯。
膈、噎、反胃三者,是同種疾病。但反胃是胃中不和,飲食難以消化,或者早晨吃下去的東西晚上吐出來。膈噎是食道萎縮乾燥,食物無法下降,或者因癥瘕阻塞胃口,導致飲食受阻。因此反胃多見於壯年,而膈噎多見於老年人。
經常患喉痹的人,大多是膈噎,這是因為喉痹導致氣管受損,津液缺乏滋潤。壯年可以治療,老年人難以治療,這是因為胃氣衰弱,食道堅硬,如同皮革囊袋,像水浸火烤一樣收縮,無法容納食物。
膈噎和鼓脹病因相同,都屬於癥瘕。癖氣橫阻,腹部皮膚因此膨脹的,是鼓脹;癖氣潛伏,腹部皮膚因此凹陷的,是膈噎。兩種疾病都是由於精氣不足,腹部缺乏潤澤。
凡是長期患病,面部腫脹突然消退的人,是陽氣下陷,不可忽視。
患者氣血凝滯,腹部產生鬱熱,水穀精氣逐漸損耗導致消瘦的,稱為勞瘵。這不一定都是虛弱的人,即使強壯的人也經常會出現。
喘急伴有奔豚病症的,是癖氣上犯心肺。(按:三因息奔湯可以治療此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