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田宗伯

《先哲醫話》~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後藤艮山

喘哮下部肉脫者,屬癖氣。凡癖氣逆上者,多下部肉脫。

其人脈數,腹氣不和者,為中風兆,宜速灸。若緩漫經日,則因傷食,外感忽發中風也。

黴毒脈數咳嗽,與勞相似,但黴毒不肉脫,大便秘結,小便淋澀。如勞,雖小便濁,不淋澀,且肉脫或下利也。若黴毒下利者,在病末殆為凶候。(按黴毒咳嗽似虛勞者,黴癘新書栝蔞湯能治之。)

諸病將死時,多見厥陰證,是必然理,不止傷寒也。

火動證病未發喘者,系下元失守,為難救。

喘哮甚者,與香效木、沉香亦可。仲景專用厚朴、杏子,此係無癖氣者之治。在今世則多屬癖氣,故沉香、木香奏效也。余為制一方,茯苓、枳實、半夏、乾薑、木香,共五味。

郁證與癆相似,但癆脈微細數,郁脈多沉,或雖見他脈,未曾至微細,是為辨也。

癆之極,有便蛔蟲者,有下腸垢者,皆為瀕死候。凡舊病羸劣吐下蛔者,皆瀕死候。不止癆也,仲師厥陰所論為有旨。

勞發白疹者,多在胸膈而不在面部,此熱氣熏蒸,津液外泄也。其理與元氣衰衛氣失守絕汗者,同為惡候。傷寒發白㾦者,邪氣從㾦而解也,故為善候。然宜與他證並看而決之。

蓄水者,陽氣鬱於中焦,上下不相和,故發煩渴,如五苓散證是也。

狂證以白虎湯治其里,以艾灸治其外者,此白虎消腸胃之鬱熱,艾灸散榮衛之鬱滯,即寒熱並施,內外兼攻之妙用也。(狂症者,灸心俞、患門、三里數萬壯得效。《扁鵲心書》云:一人得風狂已五年,時止,百方不效。余為灌睡聖散三錢,先灸巨闕五十壯,醒時再服,又灸心俞五十壯,服鎮心丹一料。

余曰:病患已久,須大發一回方愈,後果大發,一日全好,是亦同揆。)

黴毒壅塞經絡者,患瘧或痢之日,善驅除其邪氣,則宿毒並去也。如他痼疾亦然。

妊娠與血塊易混。然血塊者頑固沉著,無發揚之勢。妊娠者,凝結溫然,有潤澤之氣。又訊之於婦人夜陰快寢後,小腹勃然突起者,娠也。又乳頭黑者娠也。(婦人經閉者:乳頭多黑,故難一定。賀川氏《產論翼》有詳說,宜並考。)

後世以黃花、人參、為補澀邪氣,誤矣。今癰疽痘毒專用黃耆者,其毒自里達表也。人參亦同。(古方用黃耆主表達非補氣,人參亦主滋津,故柴胡瀉心方中用之無嫌也。)

本邦人性剛悍,不喜甘味,若強食之,則泥戀生氣滯。西人性柔弱,喜甘味,故藥方甘草分量每過於邦人。譬之於病人猶元氣虛者,雖服人參多量不泥,在壯實者忽生悶也。昔者今大路一溪翁悟此旨,專主順氣,常用香蘇散,而至甘草不用,匙以指頭排散少許爾。(按香川修德順氣說。

世以艮山先生為濫觴,殊不知先生實本於一溪氏也。蓋當時昇平已久,浩然氣皆餒,於是有順氣之說。蓋萬疢以根於氣也。)

白話文:

後藤艮山

呼吸困難伴隨下體脫垂者,屬於癖氣。凡癖氣逆衝上升者,多半會導致下體脫垂。

患者脈象頻數,腹部氣機不和者,是中風的徵兆,應立即灸療。若症狀緩慢持續多日,則是因飲食積滯,或外感因素突然誘發中風。

梅毒患者脈象頻數、咳嗽,與勞損相似,但梅毒不會出現下體脫垂,且大便秘結,小便澀痛。勞損雖也小便渾濁,但不澀痛,且可能伴隨下體脫垂或腹瀉。若梅毒患者腹瀉,在病情末期幾乎是凶兆。(按:梅毒引起的咳嗽類似虛勞者,梅毒新書中栝蔞湯能治療。)

各種疾病將要死亡時,大多出現厥陰證,這是必然的道理,不限於傷寒。

出現火熱症狀,但疾病尚未發作喘息者,是下元虧虛,難以治療。

喘息嚴重者,可用木香、沉香。張仲景專用厚朴、杏仁,這是針對無癖氣者的治療方法。現代人多屬癖氣,所以沉香、木香療效較好。我另製一方,用茯苓、枳實、半夏、乾薑、木香,共五味藥。

鬱證與癆病相似,但癆病脈象微細而頻數,鬱證脈象多沉,或雖見其他脈象,但未見微細,以此來區分。

癆病到了極度危重階段,有的會排出蛔蟲,有的會排出腸垢,都是瀕死徵兆。凡舊病體虛,嘔吐下利蛔蟲者,都是瀕死徵兆,不限於癆病,仲景先生關於厥陰的論述是有道理的。

勞損導致白疹者,大多出現在胸膈部位,而非面部,這是熱氣薰蒸,津液外洩所致。其道理與元氣衰弱,衛氣失守而大量出汗相同,都是惡劣的徵兆。傷寒發白疹者,邪氣從疹子排出而痊癒,所以是好的徵兆。但是應該結合其他症狀綜合判斷。

蓄水症者,陽氣鬱滯於中焦,上下不相協調,所以出現煩渴,如同五苓散所治證候。

狂證用白虎湯治療裡證,用艾灸治療外證,這是白虎湯消除腸胃鬱熱,艾灸疏散營衛鬱滯,也就是寒熱並用,內外兼治的妙法。(狂症者,灸心俞、肓門、足三里數萬壯有效。《扁鵲心書》記載:一人患風狂五年,時好時壞,百方無效。我給他服用灌睡聖散三錢,先灸巨闕穴五十壯,醒後再服用,又灸心俞穴五十壯,服用鎮心丹一劑。

我說:久病必須一次大發作才能痊癒,果然大發作後,一天就好了,這也是同一個道理。)

梅毒阻塞經絡者,患瘧疾或痢疾時,善於驅除邪氣,則宿毒也會隨之而去。其他痼疾也是如此。

妊娠與血塊容易混淆。但血塊頑固沉著,沒有向上發展的趨勢。妊娠則凝結溫和,有潤澤之氣。再詢問婦人夜間安睡後,小腹突然隆起者,為妊娠。又乳頭發黑者為妊娠。(婦人經閉者:乳頭也多發黑,所以難以確定。賀川氏《產論翼》有詳細說明,應該參考。)

後世用黃花、人參補益澀邪氣,是錯誤的。現在癰疽痘毒專用黃耆者,其毒氣由裡達表。人參也是如此。(古方用黃耆主要治療表證,而非補氣;人參主要滋養津液,所以柴胡瀉心湯中使用無妨。)

日本人性情剛強,不喜甜味,如果強行食用,則會導致氣機停滯。西方人性情柔弱,喜愛甜味,所以藥方中甘草的用量往往超過日本人。比方說元氣虛弱的病人,即使服用大量人參也不會停滯,但對於體質強壯的人,卻會突然感到胸悶。過去今大路一溪翁領悟到這個道理,專門注重順氣,常用香蘇散,而不用甘草,只用指尖取少許而已。(按:香川修德順氣學說。

世人認為艮山先生是順氣學說的創始人,卻不知道先生實際上是承襲了一溪氏的學說。因為當時昇平已久,浩然正氣都衰退了,所以才出現了順氣的學說。蓋萬病的根源都在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