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10)
內集·卷二 (10)
1. 治風門
升麻,
升麻甘苦氣寒平,解毒除瘟治腹疼,傷寒初證並衄血,瘡腫咽牙熱自清。
能升陽氣,其葉如麻。無毒。浮而升,陽也。主解百毒。闢瘟疫瘴氣蠱毒,中惡腹痛,傷寒時氣頭疼,寒熱初證,及瘀血入里吐衄,肺痿肺癰咳唾膿血,小兒風癇痘瘡斑疹,一切風癰腫毒,咽痛口瘡牙疼,瘡家之聖藥也。但陽氣下陷者宜用,下虛氣不足者禁用。細削如雞骨,色青綠者佳,發散生用,補中酒炒,止咳汗者蜜炒。
得蔥白、白芷、石膏之類,本治手足陽明風邪;得參、朮、芍藥之類,兼治手足太陰肌肉間熱。
細辛,
細辛溫辣治傷寒,下氣消痰通節關,頭面諸風不可缺。調經治癇又益肝,形細味辛。小毒。浮而升,陽中陰也,足少陰本藥,手少陰引經。東垣云:止少陰合病之首痛,殺三陽數變之風邪,最能溫腎,散水寒內冷,故仲景用治邪在裡之表也。主咳逆上氣,破痰止嗽開胸中滯,利九竅,通百節。
治頭痛眼風淚下,鼻癰齒痛口臭喉痹,一切頭面風痛,不可缺也。又治風癇疾,風濕痹蜷攣,消死肌瘡肉,及婦人乳結汗不出,經血不行,益肝膽氣。如單服半錢,則氣塞不通而死。水洗去土及蘆葉頭節。獨活為使,惡狼毒、山茱萸、黃耆,畏硝石、滑石,反藜蘆,忌生菜。
得當歸、芍藥、川芎、白芷、牡丹皮、藁本、甘草,共療婦人。得決明、鯉魚、膽青、羊肝,共療目痛。
白芷,
白芷辛溫療風邪,主頭面疾佐瘡家,婦人崩帶通經用,血滯心腹痛又嘉。
《離騷》謂之藥,言以芳潔自約而為止極。無毒。升也,陽也,手陽明本藥,足陽明手太陰解利風寒劑也。主頭面皮膚瘙癢,痹痛風邪,頭風眩痛,目癢淚出。作面脂去䵟瘢。與辛荑、細辛同用,治鼻塞。諸瘡用以為佐,最能排膿長肌止痛。婦人血崩、赤白帶下、經閉陰腫,瘀血心腹刺痛,脅痛嘔吐,乃去舊生新之劑也。
當歸為使,惡旋覆花。治帶白芷丸:治腸有膿、帶下腥穢不已。白芷一兩,紅葵根二兩,枯礬、白芍各五錢,為末,蠟丸梧子大,每十丸空心米飲下,俟膿盡,乃以他藥補之。
麻黃,
麻黃甘苦性微溫,主中風邪治不仁,傷寒表證及嗽喘,理瘴解瘧消斑痕。
叢生如麻,色黃也。無毒。浮而升,陽也,手太陰之藥,入足太陽手少陰陽明經,瀉衛實,去榮中寒之藥也。主中風表證及風毒痿痹不仁,傷寒初證頭疼寒熱咳嗽喘逆上氣,理嵐瘴及瘟瘧,消赤黑斑毒風疹,皆發汗而散也。丹溪嘗以人參佐用,表實無汗者一服即效。多則令人虛,或衄血亡陽,惟傷風有汗及陰虛傷食者禁用。
諸風藥大同,兼破堅瘕積聚、黃疸,及小兒痘瘡倒靨。發汗用身去節,水煮三沸去沫。止汗用根。厚朴為使,惡辛荑、石韋。
白話文:
治風門
升麻,味甘苦、性寒平,能解毒、除瘟疫,治療腹痛。適用於傷寒初期、鼻出血、瘡腫、咽喉腫痛、牙痛等症狀。
升麻能提升陽氣,葉片形狀像麻。無毒。它具有向上升浮的特性,屬陽性藥物,能解百毒,驅除瘟疫、瘴氣、蠱毒,治療中惡腹痛、傷寒初期頭痛、寒熱初起、瘀血內阻引起的吐血、鼻出血、肺痿、肺癰咳嗽咳出膿血、小兒風癇、痘瘡、斑疹、各種風引起的癰腫毒瘡、咽喉痛、口瘡、牙痛等症狀,是治療瘡瘍的良藥。但陽氣下陷者適用,下元虛弱、氣不足者禁用。藥材應削成像雞骨頭一樣細,青綠色的較佳。發散風寒用生品,補益中氣用酒炒,止咳止汗用蜜炒。
若配合蔥白、白芷、石膏等藥物,則能治療手足陽明經的風邪;若配合人參、蒼朮、芍藥等藥物,則能兼治手足太陰經肌肉間的熱症。
細辛,性溫辣,能治療傷寒,能降氣、化痰、通經絡,治療頭面部各種風症必用之藥。還能調經、治癇證,並能益肝。形狀細小,味道辛辣。微毒。它具有向上升浮的特性,屬陽中帶陰的藥物,是足少陰經的本經藥物,也能引經入手少陰經。李東垣(李杲)說:細辛能治療少陰經合病引起的頭痛,能殺滅三陽經病變引起的風邪,最能溫腎,散寒除濕,故張仲景(張機)用它治療邪氣在裡而兼表證的疾病。主治咳嗽、氣逆、胸悶、痰多、咳嗽、胸痛、開通九竅、通利百脈。
能治療頭痛、眼風、流淚、鼻癰、齒痛、口臭、喉痹,以及一切頭面部風痛,不可缺少。還能治療風癇、風濕痹痛、肢體蜷曲攣縮、消散死肌、瘡瘍、婦女乳房脹痛、汗不出、月經不行,以及益肝膽之氣。但單獨服用半錢(約1.5克)就會因氣機阻滯不通而致死。使用前需用水洗去泥土和葉柄。獨活為細辛的使藥(輔助藥物),忌與狼毒、山茱萸、黃耆同用,畏忌硝石、滑石,反藜蘆,忌食生菜。
若配合當歸、芍藥、川芎、白芷、牡丹皮、藁本、甘草等藥物,則能治療婦科疾病;若配合決明子、鯉魚、膽汁、羊肝等藥物,則能治療目痛。
白芷,味辛溫,能治療風邪,主治頭面部疾病,亦可輔助治療瘡瘍,治療婦女崩漏、帶下、月經不通,以及血瘀引起的腹部疼痛等症狀。
《離騷》中稱白芷為藥物,說明它具有芳香潔淨的特性。無毒。它具有向上升浮的特性,屬陽性藥物,是手陽明經的本經藥物,也是足陽明經和手太陰經治療風寒的常用藥物。主治頭面部皮膚瘙癢、痹痛、風邪、頭痛、眩暈、眼睛癢、流淚等症狀。可製成面脂,去除瘢痕。與辛夷、細辛同用,可治療鼻塞。用於治療各種瘡瘍,能排膿、生肌、止痛。對於婦女的崩漏、赤白帶下、經閉、陰部腫痛、瘀血引起的腹部刺痛、脅痛、嘔吐等症狀,白芷具有去除舊的、生成新的作用。
當歸為白芷的使藥,忌與旋覆花同用。治療帶下白芷丸:主治腸中有膿、帶下腥臭不止。處方:白芷一兩,紅葵根二兩,枯礬、白芍藥各五錢,研成細末,製成蠟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待膿液排盡後,再用其他藥物調理。
麻黃,味甘苦,性微溫,主治中風、風邪引起的肢體麻木不仁,傷寒表證、咳嗽、喘息,以及治療瘴氣、瘧疾、消除斑痕等症狀。
植株叢生,形狀像麻,顏色黃色。無毒。具有向上升浮的特性,屬陽性藥物,是手太陰經的藥物,能入足太陽、手少陰、手陽明經,能瀉去衛氣實證,去除榮衛之間的寒邪。主治中風表證、風毒引起的痿痹、麻木不仁、傷寒初期頭痛、寒熱、咳嗽、喘息、氣逆、治療瘴氣、瘟疫、瘧疾,消除赤黑斑、風疹等症狀,都是通過發汗散邪來治療。朱丹溪(朱震亨)常用人參配合麻黃使用,治療表實無汗的患者,一劑即可見效。但服用過量會導致身體虛弱,甚至鼻出血、陽氣耗損,凡是傷風有汗、陰虛、食滯者禁用。
所有風證的藥物大體相同,麻黃還能治療堅硬腫塊、積聚、黃疸,以及小兒痘瘡、倒靨。發汗時使用莖部,水煮三沸去沫;止汗時使用根部。厚朴為麻黃的使藥,忌與辛夷、石韋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