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二 (9)
內集·卷二 (9)
1. 本草分類
依古庵而增以通用,各藥製法見圈外,其程氏《釋藥》,出《大觀》注、《爾雅》、《博物志》,多從之。
白話文:
根據古代的分類方式並進一步擴充以符合通用標準,在各種藥材的製作方法會在範圍之外另行說明。對於程氏所著的《釋藥》,其內容源於《大觀》的註釋、《爾雅》以及《博物志》,我們大多數都遵循這些資料。這段話現代白話文的意思是:我們沿用了古代的藥材分類方法並做了適當的補充使之更為通用,各種藥材的具體製作方法將另行詳細介紹。我們主要參考了程氏的《釋藥》一書,該書內容出自《大觀》的注釋,《爾雅》和《博物志》,我們大多按照這些資料進行了整理和闡釋。
2. 治風門
即《湯液》風升生也。古庵云:風屬陽,善行數變,自外而入以郁正氣,故治風多行氣開表藥。又風入久變熱,熱能生痰,宜用祛風化痰藥。又熱極生風,風能燥液,宜用清熱潤燥藥。
防風,
防風氣溫味甘辛,通療諸風痛滿身,頭目脅痛並胸滿,除濕止汗住崩津。
凡藥必先其立名之義,而後審其治療。防風者,預防風疾也。無毒。浮而升,陽也,治脾胃二經及太陽經。乃卒伍卑賤之職,隨所引而至者也。主諸風邪在表,惡風,周身節痛,四肢拘攣,一切風邪頭眩目盲流淚,脅痛諸瘡,瀉上焦風邪之仙藥也。又疏泄肺竅,解胸膈煩滿,通五臟關脈,藥中潤劑。
誤服瀉人上焦元氣。兼理勞損盜汗,女人崩帶。除經絡間留濕,風能勝濕故也。諸風藥皆然。堅潤者佳,去蘆及叉頭叉尾者。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畏萆薢,殺附子毒。得澤瀉、藁本治風,得當歸、芍藥、陽起石,治婦人子臟風。
獨活,
獨活甘辛平苦溫,諸風痹痛無久新,頭項齒頰皆能療,金瘡疝痓及奔豚。
一莖直上,得風不搖。無毒。沉而升,陰中陽也,足少陰行經藥。主諸風掉眩,百節痛攣,肌肉發癢,風寒濕痹,兩足不能動。《湯液》去:獨活氣細而低,治足少陰伏風,而不治太陽,故足痹尤驗。一切風邪,不論久新,頭眩目暈,齒痛頰腫,頸項難伸,金瘡奔豚,癭癇痓,女子疝瘕。蠡實為使,得細辛治少陰頭痛。
羌活,
羌活苦溫散表風,利節痛排巨陽癰,更除新舊風寒濕,手足太陽表裡通。
活,生也,出羌胡。無毒。浮而升,陽也。散肌表八方風邪,利周身百節疼痛,排巨陽肉腐癰疽,散時疫新舊風濕,乃手足太陽足厥陰少陰表裡引經之藥,撥亂反正之主也。兼治赤眼及賊風失音,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眼喎斜,及婦人產後中風、腹痛、子腸脫出。余與獨活同。
《本經》原不分羌獨二活,後人始分,紫色節密者為羌活,黃色作塊者為獨活,羌活氣雄,獨活氣細。去皮及腐朽者,得川芎治足太陽頭疼。
荊芥,
荊芥辛溫療諸瘡,暴傷寒證發汗良,除痹破氣專涼血,血風血暈是仙方。
俗名荊芥,本名假蘇,氣味似紫蘇也。無毒。浮而升,陽也。主諸瘡癩瘡,風疹瘰癧,暴傷寒,頭疼目眩,手足拘急,氣壅寒熱等證,發汗即散,惟有渴者不宜。除濕痹腳氣,筋骨煩疼,破結氣,下瘀血,通血脈,涼血止血,婦人血風要藥。產後血暈,為末,童便調熱服。產後中風身強,酒調服神效。又為末和醋,封風毒疔腫。取花實成穗者,日乾用。
薄荷,
薄荷辛涼最發汗,清頭目解皮風絆,止驚風熱劫勞蒸,消食下氣除霍亂。
至輕清而薄,荷乃花葉總名。無毒,浮而升,陽也,入手太陰厥陰經。主賊風傷寒發汗,通利關節,清利頭目咽喉,一切在上及皮膚風熱。又治小兒風涎驚風壯熱,大人骨蒸勞熱,消宿食,下氣壅,心腹脹滿霍亂。兼能破血止痢,除癇痓,療陰陽毒,能引諸藥入榮衛。大病後勿食,令人出虛汗不止。去梗。
白話文:
治療風邪
這段文字出自《湯液》,解釋了風邪的產生。古人認為,風屬於陽氣,特點是運行快速且變化多端,它會從外部侵入人體,阻礙體內正氣的運行。因此,治療風邪大多會使用能夠疏通氣機、發散體表的藥物。另外,風邪侵入人體時間久了會轉化為熱邪,熱邪又容易產生痰液,所以也需要使用祛風化痰的藥物。如果熱邪發展到極致又會產生風邪,風邪又會使體內津液乾燥,這時就應該使用清熱潤燥的藥物。
防風
防風藥性溫和,味道甘辛,可以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身體疼痛、脹滿,包含頭痛、眼痛、脅肋痛、胸悶等症狀,還能去除體內濕氣,止汗,治療婦女崩漏。
所有藥物都必須先了解其名稱的含義,然後再考慮其治療作用。防風的意義在於預防風邪疾病。它無毒,藥性輕浮向上,屬於陽性藥,主要作用於脾、胃兩經和太陽經。就像是軍隊中地位較低的士兵,會隨著主帥的指令而行動。主要治療各種風邪侵入體表引起的症狀,如怕風、全身關節疼痛、四肢拘攣、各種風邪引起的頭暈眼花、流淚、脅肋疼痛、各種瘡瘍等。它也被視為可以疏散上焦風邪的仙藥。同時,它還能疏通肺竅,解除胸膈煩悶,打通五臟的脈絡,是藥物中具有潤澤作用的藥物。
如果誤用防風,會耗散人體上焦的元氣。它也能夠輔助治療勞損、盜汗,以及婦女的崩漏帶下。還能去除經絡之間的濕氣,因為風邪可以戰勝濕邪,所有的祛風藥物都有這樣的功效。藥材以堅實潤澤的為佳,使用時要去除蘆頭以及分叉的根部。不宜與乾薑、藜蘆、白蘞、芫花等藥物同用,並忌諱與萆薢同用,可化解附子的毒性。與澤瀉、藁本同用可以治療風邪,與當歸、芍藥、陽起石同用可以治療婦女子宮內的風邪。
獨活
獨活味甘、辛、苦,性平偏溫,可以治療各種風濕痺痛,不論病程長短。可以治療頭部、頸項、牙齒、面頰等部位的疼痛,以及外傷、疝氣、抽搐、奔豚等疾病。
獨活的莖筆直向上生長,即使有風吹也不會搖晃。它無毒,藥性沉降中帶有上升,屬於陰中帶陽的藥物,主要作用於足少陰經。主要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頭暈目眩、關節疼痛、肌肉發癢、風寒濕痺、雙腳麻木等症狀。《湯液》認為,獨活的藥性細微且趨向下行,主要治療足少陰經的伏風,而無法治療太陽經的風邪,所以治療足部麻痺的效果尤其明顯。獨活可以用來治療各種風邪,不論病程長短,如頭暈目眩、牙痛臉腫、頸項僵硬、外傷、奔豚、癭瘤、癲癇、抽搐以及婦女的疝瘕等病症。可以與蠡實同用,與細辛同用可以治療少陰經的頭痛。
羌活
羌活味苦,性溫,可以發散體表的風邪,疏通關節,治療巨陽經的癰腫,還能去除新舊風寒濕邪,使手足太陽經表裡暢通。
羌活的「活」字代表生長,它產自羌胡地區。它無毒,藥性輕浮向上,屬於陽性藥。主要功能是發散肌表的各種風邪,疏通全身關節的疼痛,排除巨陽經的肉腐癰疽,驅散時疫引起的新舊風濕,是手足太陽經、足厥陰經、足少陰經表裡的引經藥,具有撥亂反正的作用。還能治療紅眼病、賊風引起的失音、皮膚瘙癢、癩病、手足麻木、口眼歪斜,以及婦女產後中風、腹痛、子宮脫垂等。其他功效與獨活相似。
《本經》最初沒有區分羌活和獨活,後人才將它們區分開來。紫色且節密的是羌活,黃色且成塊的是獨活。羌活的藥性較為雄壯,而獨活的藥性較為細微。使用時要去除皮以及腐朽的部分。與川芎同用可以治療足太陽經的頭痛。
荊芥
荊芥味辛,性溫,可以治療各種瘡瘍,對於突發的傷寒有很好的發汗效果。還可以治療痺症,疏散氣機,有涼血的作用,對於血風、血暈等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荊芥俗稱荊芥,本名假蘇,氣味與紫蘇相似。它無毒,藥性輕浮向上,屬於陽性藥。主要治療各種瘡瘍、癩瘡、風疹、瘰癧、突發的傷寒、頭痛目眩、手足拘急、氣機鬱滯引起的寒熱等症狀,發汗後症狀即可消散。但容易口渴的人不宜使用。還可以治療濕痹、腳氣、筋骨疼痛,破除氣機鬱結,消除瘀血,疏通血脈,涼血止血,是婦女治療血風的重要藥物。產後血暈,可以用荊芥末用童便調和熱服。產後中風,身體僵硬,可以用酒調服,效果很好。也可以將荊芥末和醋調和外敷治療疔瘡腫痛。藥材取其開花結穗的部分,曬乾後使用。
薄荷
薄荷味辛,性涼,有很好的發汗作用,可以清頭目,解除皮膚風邪,還能治療驚風、熱病,消除勞熱,幫助消化,下氣,治療霍亂。
薄荷藥性輕清,荷是花葉的總稱。它無毒,藥性輕浮向上,屬於陽性藥,主要作用於手太陰經和厥陰經。主要治療賊風、傷寒引起的發汗,疏通關節,清利頭目和咽喉,治療各種上焦以及皮膚的風熱。還能治療小兒風痰引起的驚風壯熱,大人骨蒸勞熱,幫助消化,消除積食,下氣,治療心腹脹滿和霍亂。兼有破血止痢的作用,還能治療癲癇,消除陰陽毒,能引導其他藥物進入營衛。大病初癒的人不宜食用,容易導致虛汗不止。使用時要去除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