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求集》~ 一、急驚風 (1)

回本書目錄

一、急驚風 (1)

1. 一、急驚風

小兒夜臥不穩,臥困中笑哭,齧齒咬乳,鼻額有汗,即發驚之漸。其發也,痰壅壯熱,面赤唇紅,忽然手足牽引,竄視反張,脈浮洪數緊,口中氣熱甚,且牙關緊急,或啼不出聲,此由內實有熱,外挾風邪(小兒陽旺則內熱,熱極則風生。此風非外來之風,則內出之風。)風火相摶,肝心二臟交爭,痰涎壅塞,關竅不通,風氣蓄甚,盛而無所泄,故暴烈而為急驚也。

治先通關,取吐取嚏,次用截風定搐丸(只清其火、治其驚,便是截風定搐,原不必用風藥以表散也。)痰熱既降,當養血安神。若搐定而尚有微邪,宜消痰清熱;若搐不定,仍議下之,然須詳審所因,分別處治。或傷風熱,至心熱甚而生驚,肝邪動而發搐,宜先清散,疏肝經,安魂退熱。

白話文:

孩子晚上睡覺不安穩,睡夢中會笑著哭泣,啃咬牙齒和乳頭,鼻額流汗,這些都是發作驚厥的徵兆。

當驚厥發作時,孩子會出現痰多、發熱、臉色發紅、嘴唇發紅,突然手腳抽搐,目光呆滯,眼神反轉,脈搏浮快有力,口中氣息很熱,牙關緊閉,甚至無法哭喊。這是因為孩子體內積熱,同時又受到外邪的侵襲,內熱和外邪互相交織,導致肝臟和心臟功能失調,痰液壅塞,氣血運行受阻,風邪積聚,無法宣洩,所以會突然出現劇烈的驚厥。

治療首先要通暢氣血,可用藥物促使孩子嘔吐或打噴嚏,然後服用清熱降火、止驚的藥物。痰熱消退後,就要滋養血液,安定神志。如果驚厥停止但還有餘邪,就應該服用消痰清熱的藥物;如果驚厥不斷,就應該考慮瀉下,但要仔細判斷病因,對症下藥。

如果孩子是因受風寒而導致心火旺盛,繼而發作驚厥,肝臟受到邪氣侵犯而導致抽搐,就要先清熱散邪,疏通肝經,安神退熱。

或傷暑熱,面垢唇紅,脈沉細數,忽發驚搐,不省人事,宜消暑清心飲、辰砂六一散之類。有傷風咳嗽,痰涎壅盛而發驚搐者,宜導痰順氣,如王氏抱龍丸,疏解之劑送下。有因異相惡物,厲聲觸響及客忤而發驚搐者,宜鎮驚安神,牛黃鎮驚丸,茯神金銀器煎湯服之。有兒心神不足,獨臥無伴,恐懼發驚者,或平時為驚恐便掣搦者,安神丸。

白話文:

如果是因为中暑导致面容污浊、嘴唇发红、脉象沉细而数、突然惊厥、神志不清,应该使用消暑清心饮、辰砂六一散之类的药物。如果是因为伤风咳嗽、痰涎壅盛而引发惊厥,则应以导痰顺气的药物治疗,例如王氏抱龙丸,再辅以疏解之剂送服。如果是因为受到异相恶物、厉声触响或客忤而引发惊厥,则应以镇惊安神的药物治疗,例如牛黄镇惊丸,以及茯神配以金银器煎汤服用。如果孩子心神不足,独自睡觉没有伴侣,害怕而惊厥,或者平时就容易因为惊恐而抽搐,可以使用安神丸。

有胎毒瘡腫頓愈,其毒內攻,腹脹發搐者,百解散主之。如瘡再發可愈,不發則喘脹而死。有飲食傷脾,脾弱不化,氣血凝滯,腹脹發搐者,以消化為主。是則善治驚風者,當無執驚風二字於胸中,乃稱神妙。薛按云:急驚多屬肝膽經症,不可純用去風化痰。

其實熱,抽搐飲冷,便閉者,瀉青丸;便調者,抑肝散;大便不實作渴者及食少者,地黃丸;肝血虛而風火相摶,抽搐目瞤,筋急痰盛者,四物加鉤藤、山梔,以清肝生血,更用四君以補脾,六味以滋腎。又云:邪入本臟,則面青眼竄,宜柴胡清肝散加龍膽草。邪入心,則面赤夜啼,梔子清肝散加川連。

白話文:

如果患有胎毒導致瘡腫突然痊癒,毒氣內攻,肚子脹痛抽搐,可以用百解散來治療。如果瘡再發出來又好了,不發出來就會喘脹而死。如果因為飲食傷脾,脾氣虛弱無法消化,氣血凝滯,肚子脹痛抽搐,就要以消化為主。因此,善於治療驚風的人,就不會執著於「驚風」兩個字,而是稱之為神妙。薛氏說:急驚大多屬於肝膽經的症狀,不能完全用去風化痰的方法。

如果出現發熱、抽搐、喝冷水、便秘的症狀,可以使用瀉青丸;如果大便通暢,可以使用抑肝散;如果大便不實、口渴、食慾不振,可以使用地黃丸;如果肝血虛弱,風火相搏,抽搐、眼球顫動、筋絡僵硬、痰多,可以使用四物湯加鉤藤、山梔,清肝生血,再用四君子湯補脾,六味地黃丸滋腎。還說:邪氣侵入本臟,就會面色青白、眼睛亂動,可以用柴胡清肝散加龍膽草治療。邪氣侵入心臟,就會面紅夜啼,可以用梔子清肝散加川連治療。

邪入脾,則面黃嘔吐,虛汗嗜臥,六君加柴胡、山梔。邪入肺,則面白氣喘,異功加柴胡、桂枝。邪入腎,則面黑,齧齒咬牙,六味丸。如已服祛風化痰、瀉火辛散之劑而病不愈者,便宜認作脾虛血損,急保脾土,此尤推本之治,不可不參。

治驗

(案1)發熱,腮紅臉赤,見其兩目如怒,直視不轉,知其驚風將至,急為瀉其肝膽之火而愈。

(案2)九歲,因驚發熱,抽搐頓悶,煩渴飲冷,面目赤色,印堂左腮尤甚。此心肝二經風熱相摶,為形病俱實之症。用瀉心丸料,入炒川連,一劑便利,而熱抽搐減,繼以清心平肝而愈。

白話文:

邪氣入侵脾臟,就會出現面色發黃、嘔吐、出虛汗、嗜睡等症狀,此時可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山梔子來治療。邪氣入侵肺臟,則會面色蒼白、氣喘,可用異功散加柴胡、桂枝來治療。邪氣入侵腎臟,就會面色發黑、磨牙,可用六味丸來治療。

如果已經服用祛風化痰、瀉火辛散的藥物,但病情仍未痊癒,就應該考慮是脾虛血損,要趕緊補益脾土,這才是治本之法,不可不加注意。

案例一

患者發熱,臉頰紅腫,雙眼怒視,眼珠無法轉動,可知其驚風將發,趕緊使用瀉肝膽之火的藥物治療,結果痊癒。

案例二

九歲患者因驚嚇而發熱,抽搐、昏迷、口渴欲飲冷水,面色發紅,印堂和左腮尤其明顯。這是心肝二經風熱相搏,屬於實證。使用瀉心丸,加入炒川連,一劑藥後症狀減輕,熱症和抽搐也減輕,接著用清心平肝藥物治療,最終痊癒。

註解

  • 脾虛血損: 指脾臟虛弱,不能正常運化水穀精微,導致血氣不足。
  • 推本之治: 指從根本上治療疾病,而非僅治標。
  • 驚風: 指小兒熱性驚厥,多由肝膽火盛所致。
  • 瀉肝膽之火: 指使用清熱瀉火、平肝熄風的藥物。
  • 心肝二經風熱相搏: 指心經和肝經因風熱之邪而相互影響,導致病情加重。
  • 瀉心丸: 中藥方劑,具有清心瀉火、解毒定驚的功效。
  • 炒川連: 中藥材川連經過炒制,可以減輕其毒性,並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

現代醫學解釋

中醫古文中所描述的症狀,可能與現代醫學中的以下疾病相關:

  • 脾虛血損: 可能與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貧血等疾病相關。
  • 邪入肺: 可能與肺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相關。
  • 邪入腎: 可能與腎炎、腎虛等腎臟疾病相關。
  • 驚風: 可能與小兒高熱驚厥、腦炎等疾病相關。

結論

中醫古文記錄了古代醫學的臨床經驗,這些經驗對於現代醫學研究具有參考價值。但是,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存在差異,不能完全照搬古文中的治療方法。如有疾病,應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案3)二月發搐多痰,投二陳、薑汁、竹瀝不效。密齋診之,三關青氣,兩頰赤色,目常直視,指如捻物。曰:此得之外感,未與發散,熱入於裡。蓋肝有熱則目直視,得心熱則搐。小兒肝常有餘,又乘木旺之時,當與瀉肝。陳皮、半夏、生薑之辛,皆助肝之物,安得取效?乃用瀉青丸以瀉肝木之有餘,導赤散以瀉火熱之在心,兼服而安。

(案4)二歲,身熱驚悸,諸罔效。一日忽作鴉聲,少頃音啞,魚口開張,狀如欲哭,卻但眉皺結,終無音出。遂以指探其口中,唇乾舌燥,知其為心熱,故欲言而不能也。急用清心解毒湯,一服而鴉聲復出,再劑而音始全而愈。世人一見驚症不啼,便以啞驚風目之,棄而不治,或從用通關利竅之藥,終歸無益,深可痛也。

白話文:

(案3)

二月時,小孩出現抽搐、多痰的症狀,用二陳湯、薑汁、竹瀝治療都無效。密齋醫生診斷後發現,小孩三關部位青氣浮現,兩頰泛紅,眼睛直直地望著前方,手指像是捻著東西一樣。醫生說:「這是外感風寒,沒有及時散寒,熱邪侵入內部。因為肝臟有熱就會眼睛直視,心臟有熱就會抽搐。小孩的肝氣本來就比較旺盛,再加上現在是木氣旺盛的春季,應該要瀉肝清熱。陳皮、半夏、生薑都是辛溫的藥物,會助長肝火,怎麼可能有效?應該用瀉青丸來瀉肝木的過盛,用導赤散來清瀉心火,兩者配合服用才能見效。」

(案4)

兩歲的孩子發燒、驚悸,各種治療都無效。突然有一天,孩子發出像烏鴉一樣的聲音,過了一會兒就變得啞巴,嘴巴張著像要哭,但只是皺眉頭,沒有聲音。醫生用手指探查孩子的口,發現嘴唇乾裂,舌頭乾燥,知道這是心火過旺,所以想說話卻說不出來。醫生急忙用清心解毒湯治療,服用一劑後,烏鴉聲音又出現了,再服用一劑,聲音就恢復正常,病就好了。世人一看到驚嚇症狀孩子不哭,就診斷為啞驚風,置之不理,或者用通關利竅的藥物,最終都無濟於事,真是令人痛心!

(案5)五歲,悶亂喘逆,痰壅聲啞,醫者欲作驚治。余曰:是肺脹也,試驗其鼻張(肺竅通於鼻),可信。與牛黃葶藶丸,一服,立見痰下降而諸症悉平。

(案6)發熱抽搐,角弓反張,神昏多汗。醫者或因其搐掣,將投鎮墜;或因其昏汗,欲進補益。予診之,尺寸俱浮,攢眉多啼,信用太陽疏解藥一劑,勢減大半,後遂不服藥而愈。諸醫詢其故,曰:予脈浮,知其表症也。眉皺啼哭乃頭疼之明驗也。症在太陽,其脈上連風府,下貫腰脊,病則筋脈牽強而為搐掣,只因小兒腠理未密,神智未全,故傷寒初起,太陽早已多汗神昏耳。

白話文:

五歲的孩子,呼吸急促混亂,痰多阻塞導致聲音嘶啞,醫生想要用驚嚇的方法治療。我說:「這是肺脹,可以檢查他的鼻子是否張開,就能確定。」於是給他服用牛黃葶藶丸,一劑下去,馬上就見痰液下降,所有症狀都消失了。

孩子發燒抽搐,角弓反張,神志昏迷,出汗很多。醫生有的因為抽搐,想要用鎮壓的方法治療;有的因為昏迷出汗,想要用補益的方法治療。我診斷後發現,脈象浮,眉頭緊皺,啼哭不止,於是給他服用太陽經疏解的藥物一劑,病情減輕一半,後來就不再服藥,就痊癒了。其他醫生詢問原因,我說:「我摸到脈象浮,就知道是表症。眉頭緊皺,啼哭不止,是頭疼的明顯表現。病症在太陽經,它的脈象上連接風府穴,下貫穿腰脊,生病就會導致筋脈牽拉導致抽搐,只是因為小孩的毛孔尚未閉合,神志尚未完全,所以傷寒剛開始的時候,太陽經就會出現出汗多、神志昏迷的症狀。」

(案7)夏月,卒然驚搐,悶亂不寧,煩熱作渴,多汗神昏,脈虛微。余用鮮青蒿、川連、香薷、人參、茯神、絲瓜葉,露水煎服,以清時令火熱,補元氣之不足,二劑如釋(審前症,倘有鬱悶之疾者,加開豁之味)。其現症,似與前症太陽之患略同,但傷寒初起不渴,傷暑初起便渴;傷寒脈盛,傷暑脈微。

以此辨之,合參二症,既可識寒暑之分,復當知抽搐似驚而實非驚者,最易混同處治,不可不審其毫芒間也。

急驚風方,

白話文:

夏季,突然抽搐、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發熱口渴、出汗昏迷,脈搏虛弱微細。我用新鮮青蒿、川連、香薷、人參、茯神、絲瓜葉,用露水煎服,以清熱解暑,補充元氣不足,服用兩劑即可見效。如果患者有鬱悶之症,可以加入開竅的藥物。

目前的情況,看似與之前太陽病症略同,但傷寒初期不渴,傷暑初期就口渴;傷寒脈搏強勁,傷暑脈搏微弱。

根據這些特徵,綜合考慮兩種疾病,既能分辨寒暑之症,又能明白抽搐看似驚厥,其實並非驚厥,最容易混淆治療,不可不細心觀察其中的細微差別。

急驚風方:…

取吐法:南星,牙皂,殭蠶,麝香,赤腳蜈蚣

為細末,薑汁調,擦牙上或入二三滴於口鼻中,取吐出涎,關自通矣。

取嚏法:牙皂,細辛,川芎,白芷,麝香

銼曬為末,用燈心蘸入鼻內,得嚏可愈。

截風定搐丸:天麻,殭蠶,南星,防風,硃砂,全蠍,蜈蚣,白附子,麝香

白話文:

取吐法

使用南星、牙皂、殭蠶、麝香、赤腳蜈蚣,將其研磨成細末,以薑汁調和,塗抹於牙齒上,或滴入二到三滴於口鼻中,引發嘔吐,吐出唾液,即可通關。

取嚏法

將牙皂、細辛、川芎、白芷、麝香研磨成粉末,用燈心沾取粉末,放入鼻孔內,引發噴嚏,即可治癒。

截風定搐丸

以天麻、殭蠶、南星、防風、硃砂、全蠍、蜈蚣、白附子、麝香等藥材製成丸劑,用於治療風邪入侵導致的抽搐症狀。

蜜丸梧子大,薄荷鉤藤湯送下一丸。

定搐丸:赤腳蜈蚣(酒浸,炙,一條),麻黃(去節),南星(炮),白附子,殭蠶,羌活,代赭石(醋煅七次),蠍梢,薑黃(各二錢),硃砂(一錢)

各為末,荊芥蘇葉湯調下。又法,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分。又方,去麻黃,加薄荷、麝香、乳香、白花蛇頭一個酒炙一錢五分、天麻。

白話文:

定搐丸

  • 赤腳蜈蚣(酒浸後炙烤,一條)
  • 麻黃(去節)
  • 南星(炮製)
  • 白附子
  • 殭蠶
  • 羌活
  • 代赭石(醋煅七次)
  • 蠍梢
  • 薑黃(各二錢)
  • 朱砂(一錢)

另有兩種服用方法

  1. 蜜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分。
  2. 去除麻黃,加入薄荷、麝香、乳香、白花蛇頭一個(酒炙後一錢五分)、天麻。

消暑清心飲:香薷,澤瀉,扁豆,黃連,薄荷,豬苓,厚朴,乾葛,甘草,茯苓

鎮驚丸:麻黃,人參(三錢),甘草,茯苓,松殼(五錢),白附子,硼砂,硃砂(二錢五分),全蠍(去尾稍),麝香

安神丸:硃砂(四錢),川連,生地(五錢),甘草(二錢五分)

白話文:

消暑清心飲:香薷、澤瀉、扁豆、黃連、薄荷、豬苓、厚朴、乾葛、甘草、茯苓。

鎮驚丸:麻黃、人參(三錢)、甘草、茯苓、松殼(五錢)、白附子、硼砂、硃砂(二錢五分)、全蠍(去尾稍)、麝香。

安神丸:硃砂(四錢)、川連、生地(五錢)、甘草(二錢五分)。

瀉青丸:羌活(一兩),防風(一兩),川芎(一兩),當歸(一兩五錢),山梔(二兩),龍膽草(一兩),大黃(三兩)

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山梔湯下。

抑肝散:柴胡,鉤藤,龍膽草,薄荷,山梔,甘草,當歸,白芍

水煎服。

百解散:葛根,升麻,赤芍,黃芩,薄桂,甘草,麻黃

白話文:

瀉青丸方劑由羌活、防風、川芎、當歸、山梔、龍膽草、大黃組成,蜜丸芡實大,每次服用一丸,以山梔湯送服。抑肝散方劑由柴胡、鉤藤、龍膽草、薄荷、山梔、甘草、當歸、白芍組成,水煎服用。百解散方劑由葛根、升麻、赤芍、黃芩、薄桂、甘草、麻黃組成。

梔子清肝散:柴胡,山梔,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子(各七分),甘草(三錢)

柴胡清肝散:柴胡(五錢),黃芩(炒,一錢),人參(三錢),甘草(四錢),川芎(炒,一錢),山梔(一錢五分),連翹,桔梗(各一錢)

水煎服。

導赤散:生地,木通,甘草,竹葉,燈心

白話文:

梔子清肝散:柴胡、山梔、丹皮(各3公分)、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子(各2.5公分)、甘草(9公分)

柴胡清肝散:柴胡(20公分)、黃芩(炒,3公分)、人參(15公分)、甘草(12公分)、川芎(炒,3公分)、山梔(4.5公分)、連翹、桔梗(各3公分)

水煎後服用。

導赤散:生地、木通、甘草、竹葉、燈心

急驚風不治症

目睛不轉,口中出血,兩足擺跳,肚腹搐動,或神緩而摸體尋衣,或症篤而神昏氣促,灌藥不下,通關不嚏,口中熱痛,忽大叫者,不治也。

慢驚不治症

慢驚四肢厥冷,直臥如屍,吐瀉痰喘,二便不禁,脈沉肢冷者,不治。

白話文:

急驚風不治症

症狀: 眼睛無法轉動,嘴巴流血,雙腳不停擺動,肚子抽搐。患者可能神志不清,摸著身體尋找衣服,或神志昏迷、呼吸急促,灌藥無法吞嚥,打通關竅也沒有打噴嚏,嘴巴熱痛,突然大叫。

預後: 這些症狀出現,預示著病情嚴重,難以治癒。

慢驚不治症

症狀: 四肢冰冷,身體僵硬像屍體一樣平躺著,嘔吐、腹瀉、痰多喘息,大小便失禁,脈搏沉細,四肢冰冷。

預後: 這些症狀出現,預示著病情嚴重,難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