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求集》~ 一、急驚風 (2)

回本書目錄

一、急驚風 (2)

1. 一、急驚風

(案4)二歲,身熱驚悸,諸罔效。一日忽作鴉聲,少頃音啞,魚口開張,狀如欲哭,卻但眉皺結,終無音出。遂以指探其口中,唇乾舌燥,知其為心熱,故欲言而不能也。急用清心解毒湯,一服而鴉聲復出,再劑而音始全而愈。世人一見驚症不啼,便以啞驚風目之,棄而不治,或從用通關利竅之藥,終歸無益,深可痛也。

(案5)五歲,悶亂喘逆,痰壅聲啞,醫者欲作驚治。余曰:是肺脹也,試驗其鼻張(肺竅通於鼻),可信。與牛黃葶藶丸,一服,立見痰下降而諸症悉平。

(案6)發熱抽搐,角弓反張,神昏多汗。醫者或因其搐掣,將投鎮墜;或因其昏汗,欲進補益。予診之,尺寸俱浮,攢眉多啼,信用太陽疏解藥一劑,勢減大半,後遂不服藥而愈。諸醫詢其故,曰:予脈浮,知其表症也。眉皺啼哭乃頭疼之明驗也。症在太陽,其脈上連風府,下貫腰脊,病則筋脈牽強而為搐掣,只因小兒腠理未密,神智未全,故傷寒初起,太陽早已多汗神昏耳。

(案7)夏月,卒然驚搐,悶亂不寧,煩熱作渴,多汗神昏,脈虛微。余用鮮青蒿、川連、香薷、人參、茯神、絲瓜葉,露水煎服,以清時令火熱,補元氣之不足,二劑如釋(審前症,倘有鬱悶之疾者,加開豁之味)。其現症,似與前症太陽之患略同,但傷寒初起不渴,傷暑初起便渴;傷寒脈盛,傷暑脈微。

以此辨之,合參二症,既可識寒暑之分,復當知抽搐似驚而實非驚者,最易混同處治,不可不審其毫芒間也。

急驚風方,

取吐法:南星,牙皂,殭蠶,麝香,赤腳蜈蚣

為細末,薑汁調,擦牙上或入二三滴於口鼻中,取吐出涎,關自通矣。

取嚏法:牙皂,細辛,川芎,白芷,麝香

銼曬為末,用燈心蘸入鼻內,得嚏可愈。

截風定搐丸:天麻,殭蠶,南星,防風,硃砂,全蠍,蜈蚣,白附子,麝香

蜜丸梧子大,薄荷鉤藤湯送下一丸。

定搐丸:赤腳蜈蚣(酒浸,炙,一條),麻黃(去節),南星(炮),白附子,殭蠶,羌活,代赭石(醋煅七次),蠍梢,薑黃(各二錢),硃砂(一錢)

各為末,荊芥蘇葉湯調下。又法,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分。又方,去麻黃,加薄荷、麝香、乳香、白花蛇頭一個酒炙一錢五分、天麻。

消暑清心飲:香薷,澤瀉,扁豆,黃連,薄荷,豬苓,厚朴,乾葛,甘草,茯苓

鎮驚丸:麻黃,人參(三錢),甘草,茯苓,松殼(五錢),白附子,硼砂,硃砂(二錢五分),全蠍(去尾稍),麝香

安神丸:硃砂(四錢),川連,生地(五錢),甘草(二錢五分)

瀉青丸:羌活(一兩),防風(一兩),川芎(一兩),當歸(一兩五錢),山梔(二兩),龍膽草(一兩),大黃(三兩)

白話文:

一、急驚風

(案4)一個兩歲的孩子,發燒、驚悸,各種治療方法都不見效。有一天突然發出像烏鴉一樣的聲音,一會兒就聲音嘶啞,嘴巴張得像魚一樣,樣子像要哭,但是眉毛卻緊皺著,最終沒有聲音發出來。於是用手指探查他的嘴巴,發現嘴唇乾燥,舌頭也乾燥,知道這是心火過旺,所以想說話卻說不出來。緊急使用清心解毒湯,一劑藥後烏鴉般的聲音又出現了,再服用一劑,聲音就完全恢復了,病也就好了。世人一看到驚厥症狀卻不哭鬧,就診斷為啞驚風,放棄治療,或者使用通關利竅的藥物,最終都無效,實在令人痛心。

(案5)一個五歲的孩子,胸悶、煩躁、呼吸急促,痰多聲音嘶啞,醫生想用治療驚風的方法治療。我說:這是肺脹,可以試著檢查他的鼻子(肺的經絡與鼻子相通),就可以確定了。給他服用牛黃葶藶丸,一劑藥後,痰就下降了,所有症狀都消失了。

(案6)發熱、抽搐、角弓反張(指身體後仰,像弓一樣)、神志不清、多汗。醫生有的因為抽搐而使用鎮靜藥物;有的因為昏迷多汗而想使用補益的藥物。我診斷後發現,寸關尺三部脈象都浮,孩子緊皺著眉頭,哭鬧不止,於是使用治療太陽經的疏解藥物一劑,症狀減輕了一大半,之後不再服藥就痊癒了。其他醫生詢問原因,我說:脈象浮,知道這是表證。眉毛緊皺、哭鬧是頭痛的明顯表現。病症在太陽經,脈絡向上通向風府穴,向下貫穿腰脊,生病時筋脈牽引收縮而導致抽搐,只是因為小孩子肌膚腠理不密,神志不全,所以傷寒初期,太陽經就已經出現多汗、神志不清的症狀了。

(案7)夏天,突然驚厥、煩躁不安、煩熱口渴、多汗、神志不清、脈象虛弱。我用鮮青蒿、川連、香薷、人參、茯神、絲瓜葉,用露水煎服,以清除時令的暑熱,補充元氣不足,兩劑藥就好了(診斷病情時,如果發現有鬱悶的疾病,可以加入開鬱的藥物)。這種症狀,好像與前面太陽經的疾病有些相似,但是傷寒初期不口渴,傷暑初期就口渴;傷寒脈象洪盛,傷暑脈象虛弱。

以此來辨別,綜合考慮這兩種疾病,既可以區分寒暑,又能認識到抽搐看似驚風但實際上不是驚風的疾病,這是最容易混淆和誤治的地方,不可不仔細辨別。

急驚風方:

吐涎法:南星、牙皂、殭蠶、麝香、赤腳蜈蚣研成細末,用薑汁調和,塗抹在牙齒上或滴入二三滴到口鼻中,引吐出涎液,關竅自然就通暢了。

嚏法:牙皂、細辛、川芎、白芷、麝香研磨曬乾成粉末,用燈芯沾取藥粉放入鼻孔內,引發噴嚏即可痊癒。

截風定搐丸:天麻、殭蠶、南星、防風、硃砂、全蠍、蜈蚣、白附子、麝香,製成蜜丸,梧子大小,用薄荷鉤藤湯送服一丸。

定搐丸:赤腳蜈蚣(酒浸,炙烤,一條)、麻黃(去節)、南星(炮製)、白附子、殭蠶、羌活、代赭石(醋煅七次)、全蠍、薑黃(各二錢)、硃砂(一錢),研磨成粉,用荊芥蘇葉湯送服。另一種方法是製成蜜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分。還有一方,去掉麻黃,加入薄荷、麝香、乳香、白花蛇頭(酒炙,一錢五分)、天麻。

消暑清心飲:香薷、澤瀉、扁豆、黃連、薄荷、豬苓、厚朴、葛根、甘草、茯苓

鎮驚丸:麻黃、人參(三錢)、甘草、茯苓、松殼(五錢)、白附子、硼砂、硃砂(二錢五分)、全蠍(去尾)、麝香

安神丸:硃砂(四錢)、川連、生地(五錢)、甘草(二錢五分)

瀉青丸:羌活(一兩)、防風(一兩)、川芎(一兩)、當歸(一兩五錢)、山梔(二兩)、龍膽草(一兩)、大黃(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