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求集》~ 五、瘧疾 (1)

回本書目錄

五、瘧疾 (1)

1. 五、瘧疾

小兒不避風寒暑濕,邪侵不散,久則結積於太陰(手太陰肺)而發往來寒熱也。其因寒者,惡寒,腰背頭項痛,寒重熱輕而汗難,蔥白湯加桂枝、柴胡。因風者,惡風,頭痛,骨節疼痛,熱多寒少而自汗,桂枝加柴胡、黃芩。食瘧者,惡食,噯氣,胸腹滿悶,小柴胡去人參加枳實、厚朴、麥芽、神麯之類。

白話文:

小孩子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如果外邪入侵後無法及時散去,久而久之就會積聚在肺經,進而導致反覆發作的寒熱症狀。

具體來說,如果是因為寒邪引起的,孩子會怕冷,腰背頭項疼痛,寒重熱輕,並且不易出汗。治療上可以用蔥白湯加入桂枝和柴胡。

如果是因為風邪引起的,孩子會怕風,頭痛,骨節疼痛,熱多寒少,並且自汗。治療上可以用桂枝加柴胡、黃芩。

如果孩子出現食瘧症状,會厭食,打嗝,胸腹滿悶。治療上可以用小柴胡湯去除人參,加入枳實、厚朴、麥芽、神麴等藥物。

痰瘧者,多食瓜果、油、面,鬱結成痰,心下脹滿,或煩嘔吐沫,頭疼肉跳,甚則昏迷卒倒,二陳加柴胡、黃芩、薑汁之類(風寒痰食多相兼,當量所屬輕重加減)。濕瘧者,寒熱身重,骨節疼,自汗喜嘔,得之汗出脫衣,沖冒風寒雨濕所致,二陳加蒼朮、防風、柴胡。暑瘧者,面垢口渴,大熱大喘,熱已而常有汗,柴胡白虎湯。

驚瘧者,發熱發搐,小柴胡去人參加鉤藤、龍膽草。陰瘧者,至晚則發,累月不已,在於血分,加升提引出陽分,方與散截。

白話文:

痰瘧者

喜歡吃瓜果、油膩食物和麵食的人,容易積聚痰濕,導致心下脹滿,可能伴隨噁心嘔吐泡沫、頭疼、肌肉抽搐,嚴重者甚至昏迷倒地。治療時,以二陳湯為基礎,加入柴胡、黃芩、薑汁等藥物。因為風寒和痰食常常同時存在,需根據病情輕重加減藥物。

濕瘧者

表現為寒熱交替、身體沉重、骨節疼痛、自汗、容易嘔吐。此症常因出汗後衣衫不慎,受風寒雨濕所致。治療時,以二陳湯為基礎,加入蒼朮、防風、柴胡等藥物。

暑瘧者

表現為面容憔悴、口渴、高燒、呼吸急促,退燒後常常出汗。治療時,使用柴胡白虎湯。

驚瘧者

表現為發熱、抽搐。治療時,以小柴胡湯去人參,加入鉤藤、龍膽草等藥物。

陰瘧者

表現為傍晚發病,持續數月之久,屬於血分病變。治療時,需加入升提引出陽分的藥物,並配合散截之法。

三日瘧,如陽虛寒多,主以參朮薑桂。如陰虛熱多,主以首烏、鱉甲、牛膝、知母之類。隨症選用。初起症實,仍主解散(萬氏以平瘧養脾丸,久服則移近而汗解)。久瘧後,脅下痞滿,或腹中結塊,名瘧母,鱉甲散加減。

治瘧之法,大略寒多者,小柴胡加山梔、丹皮;渴甚者,小柴胡去半夏加花粉;汗出腹滿便閉者,大柴胡湯;本虛兼癆倦內傷夾外感而致瘧者,寒熱交作,倦怠少氣,加味補中湯;久瘧氣血俱虛,寒熱不甚,或不寒而但微熱,如邪已盡,八物湯,邪未盡,或乘虛復侵,加柴胡、陳皮、黃芩。有虛人病久,日夜寒熱不時,似瘧非瘧,六君、補中、六味、八物選用。

白話文:

三天發作的瘧疾,如果體虛怕冷,主要是用人參、白朮、生薑、肉桂。如果體虛發熱,主要是用何首烏、鱉甲、牛膝、知母等藥。根據病症選擇藥物。瘧疾初期症狀較重,主要用解散湯(萬氏醫書用平瘧養脾丸,長期服用則病情減輕,以出汗的方式緩解)。久瘧之後,脅肋部位脹滿,或者腹部有腫塊,稱為瘧母,用鱉甲散加減治療。

治療瘧疾的方法,總的來說,寒症較重的,用小柴胡湯加山梔、丹皮;口渴嚴重的,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花粉;出汗、肚子脹滿、大便不通的,用大柴胡湯;體虛合併肺癆、倦怠、內傷,同時外感導致瘧疾的,寒熱交替,倦怠乏力,用加味補中湯;久瘧導致氣血兩虛,寒熱不甚,或者不寒而只是微熱,好像邪氣已除的,用八物湯,如果邪氣未除,或者趁虛而入,加柴胡、陳皮、黃芩。有虛弱之人久病,白天晚上寒熱無常,似瘧疾而非瘧疾,可以用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八物湯等藥物。

有陰虛症,午後惡寒發熱,至曉汗解,似瘧者,實瘵症也,重宜補陰(唯瘧脈多弦數,陰虛脈多虛澀而數,為辨)。上二症,切不可泛作瘧治。世人一見寒熱往來,便用青皮、草果、常山一切剛燥克滯之藥,以為攻截良法,豈知正氣益虛,邪氣愈深,輕則綿延不已,重且變症多端,因而致斃者比比,可不戒之!

瘧症治驗,

(案1)五歲,患瘧,始髮間日,繼而三日,漸作連日不已,年餘未愈。視之面黃色,肢體消瘦,腹大而堅,手足面目俱浮。或專與利濕之劑,不效。予用加味胃苓丸,合小柴胡湯,以健脾去濕除邪,更加青皮、鱉甲、當歸,入厥陰血分而破其結積,兩月而愈。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有陰虛症,下午會發冷發熱,到早上出汗退熱,症狀類似瘧疾,但其實是瘵症。治療瘵症需要補陰,但要注意瘧疾的脈象多為弦數,而陰虛的脈象多為虛澀而數,以此區分。這兩種症狀切不可一概而論當作瘧疾治療。有些人看到患者有寒熱往來,就用青皮、草果、常山等寒涼的藥物,以為是治療瘧疾的有效方法,殊不知這樣反而會損傷正氣,讓邪氣更深,輕則病情反覆,重則產生各種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必須小心謹慎。

有一位五歲的孩童,患上瘧疾,起初是隔日發作,後來變成三日一次,最後變成連續發作,持續一年多都沒有好轉。觀察他的狀況,面色發黃,身體消瘦,肚子大且硬,手腳和臉都浮腫。有人專門用利濕的藥物治療,卻沒有效果。我用加味胃苓丸配合小柴胡湯,健脾去濕除邪,並加入青皮、鱉甲、當歸,針對厥陰血分,破除積聚,兩個月後痊癒。

(案2)九歲,患瘧,寒熱俱甚,脅痛多嘔,渴欲飲冷,此少陽陽明二經症也。用小柴胡加石膏、麥冬、竹葉,二服而安。繼以和中養胃而愈。

(案3)一女患瘧,獨熱不寒,煩渴飲水,與和解不效。診之,脈數且疾,此為癉瘧,得之肺素有熱,用麥冬、知母、黃芩、花粉、山梔、厚朴、陳皮、甘草,一劑減,二劑愈。

(案4)患瘧,兼便血盜汗年餘。審乳母素有鬱怒,寒熱便血。先以加味逍遙散治其母,兒以健脾平肝之劑與之,母子病痊。

白話文:

一個九歲的孩子患上瘧疾,寒熱交加,脅肋疼痛,經常嘔吐,口渴想喝冷飲,這是少陽、陽明二經的症狀。用小柴胡湯加上石膏、麥冬、竹葉,服用兩劑後就舒服了。接著用調理脾胃的藥物,就痊癒了。

一個女孩患上瘧疾,只發熱不發冷,煩躁口渴,喝很多水,用和解的藥物治療卻沒有效果。診脈發現脈搏跳得很快,這是癉瘧,是由於肺部原本就有熱氣引起的,用麥冬、知母、黃芩、花粉、山梔、厚朴、陳皮、甘草,一劑藥就減輕了病情,兩劑就痊癒了。

一個人患上瘧疾,還伴隨著便血、盜汗,持續了一年多。仔細詢問後發現,孩子的乳母平常容易鬱悶生氣,也常常出現寒熱、便血的症狀。先用加味逍遙散治療乳母,孩子則用健脾平肝的藥物,母子倆的病都治好了。

(案5)十三歲,瘧久,寒來如冰,熱來如烙,渴欲引飲,面赤如脂,竟作腎陰中虛治。用六味加柴胡、白芍,大劑煎與而安。

(案6)瘧愈後,忽發浮腫,屬汗後御風之故,以胃苓丸,用大腹皮、生薑皮、桑白皮,煎湯送下而愈。

(案7)一兒瘧久,漸見浮腫,為瘧邪未盡退,脾虛不能勝濕所致。用小柴胡合胃苓丸湯加減,調理而愈。

瘧疾方,

蔥白湯:羌活,防風,淡豆豉,杏仁,生薑,蔥白

白話文:

(案5)

一個十三歲的病人,長期患有瘧疾,發冷時像冰一樣冷,發熱時像烙鐵一樣熱,口渴得要喝大量的水,臉色紅得像脂粉一樣。醫生診斷為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加柴胡、白芍,加大劑量煎服,病人就痊癒了。

(案6)

瘧疾治癒後,病人突然出現浮腫,這是因為出汗後沒有注意防風寒所致。醫生用胃苓丸,加入大腹皮、生薑皮、桑白皮煎湯服用,病人就痊癒了。

(案7)

有一個孩子長期患有瘧疾,漸漸出現浮腫,這是因為瘧疾邪氣未完全消退,脾虛不能勝濕所致。醫生用小柴胡湯合胃苓丸湯加減,調理後病人就痊癒了。

瘧疾方

蔥白湯:羌活、防風、淡豆豉、杏仁、生薑、蔥白。

二陳湯:半夏,茯苓,新會皮,甘草

或有去陳皮加橘絡

柴胡白虎湯:柴胡,煨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小柴胡湯:半夏,黃芩,甘草,薑棗,人參,柴胡

鱉甲散:生地,熟地,黃耆,白芍,地骨皮,鱉甲

大柴胡湯:柴胡,黃芩,大黃,白芍,半夏,枳實,甘草

白話文:

二陳湯

  • 半夏、茯苓、新會皮(陳皮)、甘草

  • 有時會去除陳皮,改加橘絡。

柴胡白虎湯

  • 柴胡、煨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小柴胡湯

  • 半夏、黃芩、甘草、薑棗、人參、柴胡

鱉甲散

  • 生地、熟地、黃耆、白芍、地骨皮、鱉甲

大柴胡湯

  • 柴胡、黃芩、大黃、白芍、半夏、枳實、甘草

八物湯:白朮,茯苓,炙草,當歸,白芍,川芎,熟地(等分)

治心肺血脈虛損,效能益氣和血。

左金丸或湯:川連,吳茱萸

加味逍遙散:柴胡,南薄荷,當歸,陳皮,甘草,白朮,丹皮,黑山梔

瘧症有嘔逆,乃胃中火邪熾盛,氣逆上升耳。治宜解表肌去邪為法。倘視其舌苔黃厚,或胸脘痛,當兼消導。

白話文:

八物湯由白朮、茯苓、炙草、當歸、白芍、川芎、熟地等分组成,用于治疗心肺血脉虚损,具有益气和血的功效。左金丸或汤则由川连、吴茱萸组成。加味逍遥散则由柴胡、南薄荷、当归、陈皮、甘草、白朮、丹皮、黑山梔组成,适用于治疗疟症伴有呕逆,因胃中火邪炽盛,气逆上升所致,需解表肌去邪,若舌苔黄厚,或胸脘痛,则需兼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