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求集》~ 四、疳症 (1)

回本書目錄

四、疳症 (1)

1. 四、疳症

疳者,乾瘦也。多由乳食不節,致傷脾胃,或吐久、瀉久、痢久、瘧久、熱久、汗久、嗽久、瘡久,以及痘後疹後,耗損氣血,相挾成疳。古人分五臟論治。心疳即驚疳,面黃頰赤,體若燔炭,尿赤盜汗,驚悸煩渴,或口舌生瘡。此為心臟積熱,宜茯苓丸或寧心丸,虛者安神丸。

肝疳即風疳,肌肉消瘦,腦熱青筋,目札赤腫,白膜遮睛,或更渾身瘡癬,項脅結核,下則瀉青或瀉血,此為肝臟受熱,宜蘆薈丸兼地黃丸。脾疳即食疳,黃瘦面腫,腹大熱身熱,瀉下酸臭,便蟲溲白,喜合面臥,好吃泥炭等物,宜磨積調脾,用大肥兒丸。虛者先與四君子湯。

肺疳即氣疳,潮熱咳嗽,或吐濃血,鼻乾毛聳,咽喉不利,或流涕而口鼻生瘡,此為熱壅傷肺。此先宜清金飲,次化蟲丸,外用斂鼻散。腎疳即急疳,耳輪焦黃,爪黑麵黧,蒸熱骨軟,口渴唇紅,肌瘦痛泄,四肢如冰,或耳內流膿,或齒根腐爛,或食自發,或喜臥濕地,此為臟腑伏熱,腎氣受傷,宜九味地黃丸。又名熱疳,焦渴,自汗,喜臥冷處,煩躁多啼,酷嗜瓜果,如聖丸。

冷疳,羸瘦肢冷,目腫,面黧,腹脹,腸鳴,溏色不一,或沫青白,加減木香丸。蛔疳者,眉皺多啼,嘔吐清沫,腹中作痛,肚脹青筋,唇口紫黑,腸頭齒癢,此為早食肥甘,畜滯生蟲,使君子丸。有脊疳者,蟲食脊膂,身熱羸黃,拍背如鼓鳴,脊骨如鋸齒,瘡生十指,頻齧爪甲,青黛丸,瀉血不止,定粉散。

有腦疳,頭皮光急,滿頭餅瘡,腦熱如火,髮結如穗,遍身多汗,腮腫囟高,外用吹鼻散,內服龍膽丸。有疳渴者,體熱煩躁,多渴少睡,吉氏方或天竺黃散。胃氣下陷,津液不生,日則煩渴引水,乳食不進,夜則渴止,小兒疳渴方或參苓白朮散。有疳瀉者,毛焦唇白,額上青紋,肚脹腸鳴,瀉下糟粕不聚,香蔻丸,沒石子丸。

有疳痢者,停積宿滯,少腹煩冤,頻下惡物,木香丸,兼下部癢者,青黛散。有疳瘧者,病瘧未已,胃虛成疳,腹中有癖,小柴胡去黃芩加炙黃耆、鱉甲,合肥兒丸。有疳腫脹者,虛中有積,其毒與氣交併,故令肚脹青筋,手足瘦細,或下部生瘡,宜金醜丸。又或脾氣受濕,頭面四肢俱腫,先與實脾利水,兼與肥兒丸。

有疳勞者,潮熱往來,五心煩熱,盜汗骨蒸,喘嗽神枯,瀉渴惡食,肚硬如石,面白如銀,朝涼暮熱,肌肉消瘦,六脈細數,黃雞丸,兼調元之劑。又名猴子疳者,因疳癆骨蒸,身體瘦悴,面赤而削,形如猴子,治用鰻魚丸。

有無辜疳者,腦後項邊結核如彈丸,按之轉動,軟而不疼,其內有蟲,不速針出,則內熱臟腑,肢體癰疽,便痢濃血,肚熱羸瘦,頭露骨高,從茲夭折,宜肥兒丸、蟾蜍丸、人中白散。其若手足極細,項小骨起,尾削體痿,腹大臍突,胸高,或生谷癥,即名丁奚。若虛熱往來,頭骨分開,翻食吐蟲,煩渴嘔噦,即名哺露。

白話文:

四、疳症

疳症是指身體消瘦的疾病。大多是因為飲食不節制,損傷脾胃,或是長期嘔吐、腹瀉、痢疾、瘧疾、發熱、盜汗、咳嗽、瘡瘍,以及痘疹之後,耗損氣血,互相影響而導致疳症。古人根據五臟來分類治療:

心疳(驚疳):面黃頰赤,身體像燒紅的炭一樣,尿赤、盜汗、驚悸、煩渴,或口舌生瘡。這是心臟積熱,宜服用茯苓丸或寧心丸,體虛者服用安神丸。

肝疳(風疳):肌肉消瘦,頭腦發熱,青筋暴露,眼睛紅腫,眼白遮蓋瞳孔,或全身長瘡癬,頸項脅肋處有結核,大便帶有青色或血色。這是肝臟受熱,宜服用蘆薈丸和地黃丸。

脾疳(食疳):面色發黃消瘦,面部腫脹,腹部和身體發熱,大便稀薄酸臭,尿液顏色發白,喜歡側臥,愛吃泥土、炭灰等東西。宜調理脾胃,服用大肥兒丸,體虛者先服用四君子湯。

肺疳(氣疳):潮熱咳嗽,或吐濃痰血,鼻子乾燥,鼻毛聳動,咽喉不舒服,或流鼻涕且口鼻生瘡。這是熱邪壅塞傷肺,先宜服用清金飲,然後服用化蟲丸,外用斂鼻散。

腎疳(急疳):耳廓焦黃,指甲黑色,面色黧黑,發熱骨軟,口渴唇紅,肌肉消瘦疼痛,四肢冰冷,或耳內流膿,或牙根腐爛,或自行發熱,或喜歡臥在潮濕的地方。這是臟腑伏熱,腎氣受損,宜服用九味地黃丸。又名熱疳,表現為焦渴、自汗、喜歡臥在陰涼處、煩躁多哭、酷愛瓜果,可服用聖丸。

冷疳:消瘦,四肢冰冷,眼睛腫脹,面色黧黑,腹部膨脹,腸鳴,大便稀溏,顏色不一,或帶有青白色泡沫,可加減木香丸。

蛔疳:眉毛緊皺,多哭,嘔吐清水樣泡沫,腹部疼痛,肚子脹大,青筋暴露,嘴唇和口腔發紫發黑,肛門和牙齒發癢。這是因為飲食肥甘厚膩,導致蟲積,服用使君子丸。

脊疳:蟲子侵蝕脊椎骨,身體發熱,消瘦發黃,拍打後背像鼓聲一樣,脊椎骨像鋸齒一樣,手指上生瘡,經常咬指甲,服用青黛丸。如果出血不止,服用定粉散。

腦疳:頭皮發光發緊,滿頭長瘡,腦袋發熱像火一樣,頭髮糾結成束,全身多汗,腮幫子腫脹,囟門高突,外用吹鼻散,內服龍膽丸。

疳渴:身體發熱,煩躁,口渴,睡眠少,服用吉氏方或天竺黃散。胃氣下陷,津液不足,白天煩渴,喝很多水,不吃奶,晚上渴感減輕,服用小兒疳渴方或參苓白朮散。

疳瀉:毛髮焦枯,嘴唇發白,額頭有青筋,肚子脹大,腸鳴,大便稀爛不成形,服用香蔻丸、沒石子丸。

疳痢:食物停積,少腹脹滿疼痛,經常排出惡臭的糞便,服用木香丸。如果伴有下部瘙癢,服用青黛散。

疳瘧:瘧疾未愈,胃虛弱導致疳症,腹中有積塊,服用小柴胡湯去黃芩加炙黃耆、鱉甲,並合用肥兒丸。

疳腫脹:虛弱體質又有積聚,毒邪與氣交織在一起,導致肚子脹大,青筋暴露,手腳消瘦,或下部生瘡,服用金醜丸。如果脾氣受濕,頭面四肢都腫脹,先服用利水健脾的藥物,再服用肥兒丸。

疳勞:潮熱往來,五心煩熱,盜汗,骨蒸,咳嗽,神疲乏力,口渴,厭食,肚子堅硬如石,面色蒼白如銀,早晨涼快,傍晚發熱,肌肉消瘦,脈搏細數,服用黃雞丸,並配合調理元氣的藥物。又名猴子疳,因疳勞骨蒸,身體消瘦,面容憔悴,形狀像猴子,服用鰻魚丸。

無辜疳:腦後項部有結核,像彈丸一樣大小,按壓可以移動,質地柔軟不痛,裡面有蟲子,不能快速用針挑出,否則會導致內熱,臟腑受損,肢體生癰疽,大便帶血,肚子發熱,消瘦,頭骨突出,最終夭折,服用肥兒丸、蟾蜍丸、人中白散。如果手腳極細,頸項後部小骨突出,臀部消瘦,身體萎縮,腹部膨脹,肚臍突出,胸部高聳,或患有谷癥,稱為丁奚。如果虛熱往來,頭骨分離,嘔吐食物和蟲子,煩渴,嘔吐,稱為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