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9)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9)

1. 潮熱

生犀散(見心部)

〔田〕犀角散,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四肢困倦,飲食雖多,不生肌肉。

犀角末,地骨皮,麥門冬,枳殼(麩炒),大黃(蒸),柴胡,茯苓,赤芍藥,黃耆,桑白皮,人參,鱉甲(醋塗炙。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二錢,入青蒿少許,水煎。量兒大小加減。一鍾煎八分,食後,溫服。

〔丹〕小兒潮熱盜汗。胡黃連、柴胡等為細末,煉蜜、丸芡實大。每二丸,酒化開,入少水,煎小沸、服。

〔錢〕,秦艽散,治潮熱,減食,蒸瘦。

秦艽(去頭,切焙),甘草(炙。各一兩),薄荷葉(切、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鍾,煎八分,食後,溫服。

〔潔〕潮熱有時,胸滿短氣者,桃枝丸。(見積熱。)

人參芎歸散,治小兒虛勞,內熱潮熱,或遍身瘡。

北參,當歸,遠志(浸,取肉薑製,焙),北前胡,柴胡,地骨皮,防風,北桔梗,枳殼(制),半夏曲(各一錢半),川芎,赤芍藥,茯苓,麥門冬(去心。各二錢),甘草(三錢,焙)

上銼細。每服二錢,水小盞,姜三片,紫蘇葉三四葉。發瘡者、兼服豬肚黃連丸,方見疳門,別作小丸,不惟治瘡治渴,其發熱而脹者,可與服二十丸。

十味人參散,治潮熱身體倦怠。

柴胡,甘草,人參,茯苓,半夏,白朮,黃芩,當歸,芍藥,葛根,

上㕮咀。水一鍾,姜三片,煎服。

薛方

柴胡清肝散(見肝熱),六味地黃丸(見腎),導赤散(見心部),秘旨安神丸(見心部),瀉白散(見肺部),秘旨保脾湯(見脾部),二黃犀角散(見溫壯),四物湯(見失血),當歸補血湯(見虛熱),六神散(見夜啼)

〔曾氏方〕

百解散,主和解百病。虛慢陰證不宜。

乾葛(二兩半),升麻,赤芍藥(各二兩),黃芩(一兩),麻黃(制,七錢半),薄桂(去粗皮,二錢半),甘草(一兩半)

上碎。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蔥一根,煎七分,無時溫服。有風熱盛,加薄荷同煎。

當歸散,順調氣血,和解表裡,爽利心腹,疏理百病,及治溫熱停積自痢,煩躁不寧。

當歸(去蘆,酒洗),赤芍藥(各二兩),甘草(半生半炙,一兩),大黃(半生半泡,一兩二錢),川芎,麻黃(制。各半兩),

上碎。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三解散(一名寧心湯),主上焦蘊熱,傷風面紅,目赤狂躁,氣急渴水,驚啼煩悶,丹毒口瘡,痰嗽搐掣。

人參,防風(各去蘆),天麻,茯神(去皮木根),鬱金(如無,山梔仁代),白附子,大黃(各二錢半),赤芍藥,黃芩,殭蠶(各五錢),全蠍(十五尾,去尖毒),枳殼(二錢,如前制),粉草(六錢)

白話文:

潮熱

生犀散(見心部)

犀角散: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兒骨蒸肌瘦(像骨頭在蒸一樣的消瘦)、臉頰紅赤、口乾、傍晚發熱(潮熱)、夜晚盜汗(睡覺時出汗)、五心煩躁(手心、腳心、心口煩熱)、四肢倦怠、吃很多東西卻不長肌肉的症狀。

藥材:犀角粉、地骨皮、麥門冬、麩炒過的枳殼、蒸過的大黃、柴胡、茯苓、赤芍藥、黃耆、桑白皮、人參、醋塗炙過的鱉甲(所有藥材等量)。

做法:將藥材磨成粗粉。每次取二錢,加入少許青蒿,用水煎煮。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一般用一碗水煎煮至八分滿,在飯後溫服。

另一方:治療小兒潮熱盜汗。使用胡黃連、柴胡等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丸,用酒化開,加入少許水,稍微煮沸後服用。

秦艽散:治療潮熱、食慾下降、身體消瘦。

藥材:秦艽(去掉頭部,切片烘乾)、炙甘草(各一兩)、薄荷葉(切片、烘乾,半兩)。

做法:將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八分滿,飯後溫服。

桃枝丸:治療潮熱不定時發作,胸悶氣短的症狀。(具體內容見“積熱”部分。)

人參芎歸散:治療小兒虛弱勞損、體內發熱(潮熱)或全身長瘡。

藥材:北人參、當歸、遠志(浸泡後取肉,用薑製過再烘乾)、北前胡、柴胡、地骨皮、防風、北桔梗、製過的枳殼、半夏曲(各一錢半)、川芎、赤芍藥、茯苓、麥門冬(去心。各二錢)、炙甘草(三錢)。

做法: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用小半碗水,加三片薑、三四片紫蘇葉煎煮。如果身上長瘡,可以同時服用豬肚黃連丸(藥方在“疳”門中),另做成小藥丸,不僅治療瘡,還可以治療口渴,對於發熱且腹脹的患者,可以服用二十丸。

十味人參散:治療潮熱、身體倦怠。

藥材:柴胡、甘草、人參、茯苓、半夏、白朮、黃芩、當歸、芍藥、葛根。

做法:將藥材切碎。用一碗水,加三片薑煎煮服用。

薛氏方

柴胡清肝散(見肝熱)、六味地黃丸(見腎)、導赤散(見心部)、秘旨安神丸(見心部)、瀉白散(見肺部)、秘旨保脾湯(見脾部)、二黃犀角散(見溫壯)、四物湯(見失血)、當歸補血湯(見虛熱)、六神散(見夜啼)

曾氏方

百解散:主要用於調和各種疾病。不適合虛弱、陰證(體內陰寒)的患者。

藥材:乾葛(二兩半)、升麻、赤芍藥(各二兩)、黃芩(一兩)、製過的麻黃(七錢半)、去粗皮的薄桂(二錢半)、甘草(一兩半)。

做法:將藥材搗碎。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加二片薑、一根蔥煎煮至七分,不拘時間溫服。如果風熱症狀嚴重,可以加入薄荷一起煎煮。

當歸散:可以調順氣血,調和表裡(身體內外),使心胸舒暢,疏通各種疾病,還可以治療溫熱病導致的腹瀉、煩躁不安。

藥材:當歸(去蘆頭,用酒洗過)、赤芍藥(各二兩)、甘草(一半生用,一半炙過,一兩)、大黃(一半生用,一半泡過,一兩二錢)、川芎、製過的麻黃(各半兩)。

做法:將藥材搗碎。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加二片薑煎煮至七分,不拘時間溫服。

三解散(又名寧心湯):主要治療上焦(身體上部)蘊熱,傷風導致面色紅赤、眼睛紅腫、煩躁不安、呼吸急促、口渴、驚恐啼哭、丹毒(皮膚病)、口瘡、咳嗽、抽搐等症狀。

藥材:人參、防風(都去掉蘆頭)、天麻、茯神(去掉皮木根)、鬱金(如果沒有,可以用山梔仁代替)、白附子、大黃(各二錢半)、赤芍藥、黃芩、殭蠶(各五錢)、全蠍(十五尾,去掉尖毒)、枳殼(二錢,按之前的方法處理)、粉草(六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