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肺火」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肺火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症,多由外感風熱、內傷痰熱、情志不遂等因素引起。其主要症狀包括:發熱、咳嗽、痰黃、口乾、咽痛、鼻衄、便秘等。

肺火的治療,以清肺火、止咳化痰為主。常用方藥有:

  • 桑菊飲:桑葉、菊花、杏仁、甘草。清肺熱、散風熱。
  • 清肺化痰湯:黃芩、杏仁、甘草、白前、桔梗、陳皮、半夏、茯苓、生薑、大棗。清肺熱、化痰止咳。
  • 二陳湯: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肺火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接觸風寒、燥熱之邪。
  • 注意飲食調節,少吃辛辣、油膩、煎炸等食物。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肺火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症,但如果及時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因此,如果出現肺火的症狀,一定要及早就醫,以免病情加重。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白虎湯

  • 1.《本草新編》:「或疑石膏既瀉胃火,又用知母以瀉腎火,用麥冬以安肺火,宜乎火之速退而熱之盡解矣,何以用白虎湯往往有更甚者?曰:嗟乎。此又非白虎湯之故,乃不善用白虎湯之故也。火勢不同,有燎原之火,有燃燒之火。燃燒之火,其勢已衰;燎原之火,其勢正熾。以救燃燒者救燎原,勢必愈為撲滅,而愈增其光焰矣。

麻黃湯

  • 1.《本草備要》:「《活人書》,夏至後加石膏知母,皆泄肺火之藥,是麻黃湯雖太陽發汗重劑,實散肺經火鬱之藥。腠理不密,則津液外泄,而肺氣虛,虛則補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風邪以救表,內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藥,泄木而固脾;使以薑、棗,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下後微喘者,加厚朴、杏仁,以利肺氣也。

黃芩湯

  • 1.《外科心法要訣》:「【方歌】黃芩湯醫肺火盛,鼻內生瘡赤腫疼,芩草麥冬桑梔翹,赤芍桔梗薄荷荊。

歸脾湯

  • 1.《養生類要》:「耳鳴肺火盛腎氣虛宜四物湯(四錢)黃柏(三錢)童便(煎空心服)

四物湯

  • 1.《心醫集》:「因語以四物湯亦即有異,蓋此症宜芎歸等補藥,然胸膈有痰氣肺火,而脘竅未能即下,補劑甚急而未能即受,予即用四物湯,而先用枳殼一兩煮濃汁,將四物入,浸露一宿,曬乾入煎。夫枳殼寬胸理氣,補劑才入而即寬,稍寬而已過脘矣,投之即驗,蓋以此。
  • 2.《養生類要》:「耳鳴肺火盛腎氣虛宜四物湯(四錢)黃柏(三錢)童便(煎空心服)

麻杏石甘湯

  • 1.《感症寶筏》:「_邵評:_發疹在秋令,被涼風抑遏肌表,疹不透而肺火內灼,咳嗽喘急者,亦用麻杏石甘湯,開肺散風之法。此與上條是肺有熱邪,欲發疹子,外受寒風,鬱於肌表,疹不透達,肺火燔灼,最易閉悶發喘而成危證。故用麻杏石甘開肺清熱,加味散表邪而透疹。
  • 2.《感症寶筏》:「太陽病不解(外邪也),用小青龍湯治喘者,治水氣干肺也;用桂枝湯加厚朴、杏子治喘者,治寒邪在肺也;用麻杏石甘湯治喘者,治寒包肺火也。述古。

導赤散

  • 1.《眼科闡微》:「如白睛赤色,紅絲漸入黑睛,是肺之病形也。其因在心,用導赤散瀉心火,而肺火退矣。以心火克肺金也。

涼血地黃湯

  • 1.《外科證治全書》:「血從毛孔中射出如箭,由心肺火盛,逼血妄行於外,宜服涼血地黃湯,外用生豬肉一片貼之,其血即止。或以京墨研末醋調塗亦愈。
  • 2.《外科備要》:「由心肺火盛,逼血從毛孔中射出如箭,宜服涼血地黃湯騰,外用桃花散火,涼水調敷,或磨金墨,醋調,涼塗,或研鍋煙塗之,即止。

左金丸

  • 1.《丹溪心法》:「上為末,粥丸。一方名左金丸,治肺火,茱萸或半兩,水丸,白湯下。

桔梗湯

  • 1.《幼幼集成》:「咳而日久,胸前疼痛,口吐膿血腥臭者,此肺火壅盛,已成癰也,桔梗湯。治不如法,其證多死。

甘露飲

  • 1.《幼科心法要訣》:「方歌,甘露飲治肺火壅,生熟地黃二門冬,枳桔黃芩枇杷葉,茵陳石斛共煎成。

瀉白散

  • 1.《類證治裁》:「〔肺火〕,瀉白散,桑皮,地骨皮(各一錢),甘草(五分),粳米(百粒),此瀉肺經氣分之火。
  • 2.《醫方考》:「肺火為患,喘滿氣急者,此方主之。
  • 3.《祖劑》:「即清神湯去枳殼,加地骨皮作散,白湯調或煎服,治肺火。
  • 4.《醫方集解》:「治肺火皮膚蒸熱,灑淅寒熱,日晡尤甚,喘嗽氣急(皮膚蒸熱,肺主皮毛也;灑淅寒熱,邪在膚腠也;日晡尤甚,金旺於酉也;肺苦氣上逆,故咳嗽喘急;輕按即得,重按全無,是熱在皮毛;日西尤甚,為肺熱。)
  • 5.《成方切用》:「(錢乙),治肺火,皮膚蒸熱。(肺主皮膚,輕按即得,重按全無,是熱在皮毛。)灑淅寒熱。(邪在膚腠。)日晡尤甚。(申酉時燥金正旺之時。)喘嗽氣急。(肺苦氣上逆。)
▼ 展開更多

清肺湯

  • 1.《驗方新編》:「此肺火也,宜清肺湯:連翹、川芎、白芷、黃連、黃芩、荊芥、桑皮、山梔、貝母、甘草,水煎服。

二冬湯


一陰煎

  • 1.《奉時旨要》:「治本之法,由於內奪。如色欲所傷,則傷在腎,宜滋水養金,用六味、右歸、人參平肺湯、大補元煎之屬。或兼肺火,則一陰煎及四陰煎等參用。大驚大恐,猝然致瘖,則傷在肝膽,宜養血安神,七福飲、平補鎮心丹之屬。若飢餒疲勞,則損中氣;憂思抑鬱,則損心脾,並宜歸脾湯、七福飲、補中益氣湯之屬。

四陰煎

  • 1.《奉時旨要》:「治本之法,由於內奪。如色欲所傷,則傷在腎,宜滋水養金,用六味、右歸、人參平肺湯、大補元煎之屬。或兼肺火,則一陰煎及四陰煎等參用。大驚大恐,猝然致瘖,則傷在肝膽,宜養血安神,七福飲、平補鎮心丹之屬。若飢餒疲勞,則損中氣;憂思抑鬱,則損心脾,並宜歸脾湯、七福飲、補中益氣湯之屬。

滋陰降火湯

  • 1.《醫學入門》:「滋陰降火湯,瘀血聚肺火相煽。

當歸龍薈丸

  • 1.《痰火點雪》:「夫左脅者,肝之部位也。竊見患痰火者,往往多左脅痛,此蓋由性燥暴而多怒,怒傷肝,故作患也。丹溪云:左脅痛,肝火盛,有氣實,有死血。右脅痛者,有痰流注,蓋右脅者,乃肺之部位也。肝急氣實,須用蒼朮、川芎、青皮、當歸之類。痛甚者,肺火盛,以當歸龍薈丸,薑湯下,是瀉火之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