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根葛豉粥

Scallion root and kudzu porridge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7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0%
脾經 26%
心經 15%
肺經 15%
膀胱經 6%
大腸經 5%
胃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蔥根葛豉粥」之主治功效分析

緣起與古籍記載

「蔥根葛豉粥」此方,見載於《醫心方》及《外臺祕要》等古籍,其出現常與一種特殊病症相關,即「服石之後,四肢筋強,背脊重,或頭痛如刺,眼睛欲脫者」。此病症的描述,呈現出明顯的筋脈拘急、氣血阻滯之象,並伴有劇烈頭痛、目眩等不適。古人認為,此乃服食藥石後,藥性偏燥,導致體內陰陽失衡,經脈不暢所致。

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籍所述,可歸納「蔥根葛豉粥」之主要功效如下:

  1. 疏通經絡,緩解筋脈拘急: 「四肢筋強,背脊重」的症狀,反映出經絡氣血運行受阻,筋脈失養。蔥根性溫,能發散風寒、宣通陽氣;葛根則能解肌退熱、舒筋活絡。兩藥合用,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因氣血不暢而導致的筋脈拘急、背脊沉重之感。
  2. 發散風邪,止痛明目: 「頭痛如刺,眼睛欲脫」的描述,顯示患者可能受到風邪侵襲,導致頭部經絡阻塞,氣血瘀滯。蔥根善於發汗解表,驅散風邪;葛根亦有解肌退熱之效,能助蔥根散邪止痛。兩藥配合,可使邪氣得散,經脈通暢,從而緩解頭痛,改善目眩等症狀。
  3. 調和脾胃,助氣血運行: 豆豉性平,入脾胃經,有健脾和胃、疏通氣機之效。搭配蔥根、葛根,能調和脾胃,促進氣血生化,使藥力更易輸布全身。粥的形式,更易消化吸收,有助於病後虛弱之體恢復。

治療原理探討

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1. 溫散解表,祛邪外出: 「服石」後所致之病症,多屬於體內積熱,兼有外邪幹擾。蔥根之溫散解表,可助體內邪氣從汗而出,疏通經絡,緩解體表之不適。
  2. 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葛根具有舒筋活絡之功,能促進經絡氣血運行,使筋脈得以濡養,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拘急等症狀。
  3. 調和脾胃,扶助正氣: 豆豉與粥的組合,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為機體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有助於恢復體力,鞏固療效。
  4. 整體調節,陰陽平衡: 此方劑並非單純攻邪,而是通過溫散、疏通、調和等手段,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使氣血運行暢通,正氣得以恢復。

綜上所述,「蔥根葛豉粥」不僅能針對性地緩解服石後所導致的筋脈拘急、頭痛目眩等症狀,更能從整體上調理機體,恢復陰陽平衡,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其治療思想,體現了中醫學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蔥根3大握,乾葛6兩(切),豉3合,蔥白1大握(劈),生薑少許(切),椒15顆。上以水5大升,煮蔥根減半,去滓,下葛及豉煮,取2大升,去滓,細研少米作稀粥,並著蔥白等煮熟。乘熱啜服之訖,依前覆被,取汗訖,令婦人以粉遍身揩摩使孔合,半日許,始可出外。如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過敏者禁用:對於某些成分過敏的人士(如豆類),應避免食用。
  2. 烹調火候:煮制過程中火力需適中,以保持成分的有效性,避免煮過頭影響營養。
  3. 體質考量:這道粥適合外感風寒或初起感冒的人,若有內熱或燥熱症狀,則不宜食用。
  4. 懷孕婦女:若有特殊病史或孕婦,建議諮詢專業醫生後再食用。
  5. 適量飲用:不可過量食用,以免造成身體不適或腸胃負擔。

透過這道蔥根葛豉粥,可以幫助改善身體不適,促進健康,並且是一個簡單的家庭食療配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蔥根葛豉粥, 出處:《外台》卷三十七。 組成:蔥根3大握,乾葛6兩(切),豉3合,蔥白1大握(劈),生薑少許(切),椒15顆。 主治:服石之後,四肢筋強,背脊重,或頭痛如刺,眼睛欲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