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痰丸

HUO T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胃經 18%
脾經 15%
心經 12%
肝經 12%
大腸經 6%
三焦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2%
腎經 2%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豁痰丸中包含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化痰: 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其辛散之性可疏肝理氣,化解痰濁,而苦燥之性則可燥濕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

2. 和胃降逆: 陳皮能理氣降逆,和胃止嘔,對於痰濁阻滯胃氣導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陳皮在豁痰丸方劑中發揮著行氣化痰、和胃降逆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痰多、咳嗽、胸悶等症狀,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豁痰丸中加入川貝母,是因其具備以下兩項特性:

  1.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川貝母味甘微苦,性涼,入肺經。其能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對於熱痰、燥痰、咳喘等症狀有顯著功效。
  2. 宣肺利氣,降逆止嘔: 川貝母能宣肺利氣,降逆止嘔,對於肺氣鬱結、痰氣上逆所致的咳嗽、嘔吐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川貝母在豁痰丸中起到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宣肺利氣的作用,幫助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

豁痰丸方中含有茯苓,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功效。痰濁多源於脾濕,茯苓可健脾燥濕,使痰液易於化解,並利濕化痰,以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2. 寧心安神,助藥力:茯苓亦具安神之效,可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痰濁引起的胸悶、心慌等症狀。同時,茯苓也能起到引藥入脾肺之功,有助於其他藥材發揮其功效。

豁痰丸中包含瓜蔞仁,主要基於其清熱化痰之效。瓜蔞仁味甘性寒,入肺經,善於清肺熱、化痰液,對於痰熱咳嗽、痰多粘稠、胸悶氣喘等症尤爲有效。此外,瓜蔞仁亦可利水消腫,輔助治療痰飲阻滯所致的胸脅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因此,在豁痰丸中加入瓜蔞仁,可增強方劑清熱化痰、利水消腫之功,達到治療痰熱咳嗽、痰飲等病症的效果。

豁痰丸中加入枳實,主要是為了其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

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其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等功效。在豁痰丸中,枳實與其他藥物配合,可理氣化痰消積止嘔,達到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喘、食積不消等症的效果。

此外,枳實還能瀉肺降氣,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降低肺氣上逆,達到止咳平喘的功效。

豁痰丸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辛溫散寒,宣肺豁痰: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宣肺豁痰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肺經,導致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白芥子可以溫肺散寒,化痰止咳,起到緩解病症的作用。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白芥子亦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痰瘀交阻,導致胸痛、咳血等症狀,白芥子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起到止痛止血的作用。

豁痰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豁痰丸主要針對痰濕阻肺、咳嗽痰多等症狀,半夏可以有效地化解痰濕,使其得以排出體外,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半夏除了化痰之外,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痰濕上擾,導致嘔吐的患者,半夏可以降逆止嘔,緩解嘔吐症狀。

因此,半夏是豁痰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燥濕化痰和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痰濕阻肺、咳嗽痰多、嘔吐等症狀。

豁痰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消積: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積的功效。痰多常與氣滯、食積相關,青皮可疏肝理氣,消食導滯,從而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2. 疏肝和胃: 青皮能疏肝理氣,和胃降逆,對於痰多伴隨胸悶、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提高藥效。

豁痰丸中包含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寒,入肝、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豁痰丸主治痰熱咳嗽、胸悶氣促等症,梔子可以清熱解毒,降火止咳,並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2. 降氣止咳: 梔子性寒,能降氣止咳,對於痰熱壅肺,咳嗽痰黃、氣促胸悶等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豁痰丸中加入梔子,可以有效地清熱瀉火、降氣止咳,達到治療痰熱咳嗽的目的。

豁痰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理氣消積: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之效。豁痰丸因其主要功能為祛痰止咳,而痰濁積滯於肺,可導致咳嗽痰多。木香能理氣消積,促進脾胃運化,使痰濁得以降解,從而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疏肝解鬱:木香亦具有疏肝解鬱之效。痰濁積聚,往往與肝氣鬱結有關,肝氣鬱結,則氣機不暢,易導致痰濁內阻,加重咳嗽。木香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進而利於痰濁的消散。

豁痰丸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豁痰丸中包含多味藥材,性味各異,甘草可以起到緩和藥性、避免藥物相互衝突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減輕副作用。

二、 增強藥效: 甘草本身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緩和脾胃等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以增強藥物的整體療效,更好地達到祛痰止咳、化痰平喘的效果。

主治功效


豁痰丸

豁痰丸,以甘草、白芥子、半夏、川貝母、陳皮、茯苓、瓜簍仁、枳實、青皮、梔子、木香作為主要成分的中藥。

甘草:

  • 性甘平,歸脾、肺、心經
  •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活絡止痛。

白芥子:

  • 性溫,味辛,歸肺、胃經
  • 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

半夏:

  • 性溫,味辛,入肺、胃、脾經。
  • 燥濕、利水、消積、化痰、降氣、止嘔、止瀉。

川貝母:

  • 性微寒,味甘、苦,歸肺、心經
  • 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陳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
  •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茯苓:

  •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
  •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瓜簍仁:

  • 性涼,味甘,入肺經。
  • 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枳實:

  • 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
  • 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青皮:

  • 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
  • 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梔子:

  • 性微寒,味苦,入心、肝、腎經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化瘀、鎮驚安神。

木香:

  • 性溫,味辛、苦,歸脾胃大腸經
  • 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健脾、補益元氣。

主治功效:

長期有痰液飲積導致右腰疼痛。

總結:

豁痰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長期有痰液飲積導致右腰疼痛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陳皮1錢,貝母1錢,茯苓1錢,瓜蔞仁1錢,枳實1錢,白芥子1錢,半夏1錢,青皮1錢,梔子1錢,木香4分,甘草4分。
加生薑為引,水煎服。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豁痰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的女性以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 本方中的白芥子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腸胃功能較弱的患者慎用。
  • 本方中的木香具有一定的升高血壓作用,因此高血壓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嘔吐胃下垂咳嗽肋間神經疼痛多痰胃腸脹氣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豁痰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五。 組成:南星、半夏、赤苓、枳實、橘紅、甘草。 主治:豁痰、導痰。主治:心下痞滿因痰結而成者。

豁痰丸, 出處:《簡明醫彀》卷五。 組成:陳皮1錢,貝母1錢,茯苓1錢,瓜蔞仁1錢,枳實1錢,白芥子1錢,半夏1錢,青皮1錢,梔子1錢,木香4分,甘草4分。 主治:素有痰飲而致右脅痛。

豁痰丸, 出處:《直指》卷七。 組成:南星3兩,半夏2兩(各銼作大片,用濃皂角水浸1宿,焙乾,爲末),白附子、川靈脂、直僵蠶(炒,去絲)、華陰細辛、白礬(煅枯)1兩,全蠍3錢半(焙)。 主治:咳嗽痰涎壅塞。

豁痰丸,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瓜蔞霜5錢,花粉3錢,射乾3錢,苦杏仁3錢,茯苓3錢,白前3錢,當歸3錢,知母2錢,川貝2錢,枳殼2錢,桔梗2錢,生甘草1錢。 主治:輕清潤降,搜滌痰涎。主治:痰火蘊結胃腸,惡心嘔吐,胸膈壅塞,嘈雜脘滿,便溏腹泄,或胸中、腸中轆轆有聲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