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母寧嗽湯

ER MU NING SO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心經 18%
胃經 15%
腎經 12%
脾經 8%
肝經 5%
大腸經 5%
三焦經 2%
膽經 2%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二母寧嗽湯中包含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鹹,入肺、腎經,能清熱瀉火,潤燥止咳。二母寧嗽湯主治燥熱傷肺,咳嗽痰少,咽喉幹痛等症,知母在此方中起著清肺熱、止咳嗽的作用。
  2. 滋陰潤燥: 知母除了清熱瀉火,還能滋陰潤燥。燥熱傷肺會導致肺陰不足,知母的滋陰作用可以緩解肺陰虧虛,進一步促進咳嗽的緩解。

二母寧嗽湯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潤肺止咳: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咳痰、氣喘等症狀,川貝母可以有效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緩解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二母寧嗽湯中包含其他藥材,例如浙貝母、麥冬、生地等,這些藥材也具有清熱潤肺、滋陰生津等功效,與川貝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二母寧嗽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二母寧嗽湯多用於肺熱咳嗽,痰黃粘稠者,黃芩可清肺熱、燥痰濕,使痰液易於咳出,緩解咳嗽症狀。
  2. 止咳化痰:黃芩還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其能抑制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減少痰液分泌,並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綜上所述,黃芩在二母寧嗽湯中起到清熱燥濕、止咳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肺熱咳嗽、痰黃粘稠等症狀。

二母寧嗽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梔子味苦寒,性寒涼,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對於因熱邪犯肺、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咯痰黃稠等症狀,梔子能清熱瀉火,降肺氣,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二、利濕止渴:梔子同時具有利濕止渴之功效。對於熱邪傷津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梔子能清熱利濕,滋陰潤燥,緩解症狀。

綜上所述,二母寧嗽湯中加入梔子,旨在清熱解毒、利濕止渴,以達到止咳化痰、潤肺止渴之目的。

二母寧嗽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之效。方中以二母為主,主治燥熱傷肺之咳喘,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可協同二母清肺熱,緩解肺燥,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解表清熱: 咳嗽病機常伴有表證,石膏能解表清熱,與其他清熱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消除表邪,清熱解表,從而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二母寧嗽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宣肺止咳: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 潤燥止咳: 二母寧嗽湯以滋陰潤肺為主,而桑白皮能潤燥止咳,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清熱潤燥、止咳化痰之效,使咳嗽症狀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總之,桑白皮的加入,不僅可以宣肺止咳,更能潤燥止咳,與二母寧嗽湯的藥性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二母寧嗽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止咳化痰: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咳嗽痰多,往往與脾濕痰濁有關,茯苓能利濕化痰,健脾益氣,從根本上改善痰濕,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二母寧嗽湯中其他藥物如紫菀、款冬花等偏於溫燥,茯苓性平,能中和藥性,避免燥熱傷肺,同時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物協調作用,達到更好的止咳效果。

二母寧嗽湯中包含瓜簍仁,主要是利用其清熱化痰、利咽止咳的功效。瓜簍仁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對於燥熱傷肺、痰熱壅盛所致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瓜簍仁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幫助體內水液代謝,對於痰濕壅肺所致的咳嗽也有輔助作用。因此,二母寧嗽湯中加入瓜簍仁,可以更全面地發揮清熱化痰、利咽止咳的效果,達到治療咳嗽的最佳效果。

二母寧嗽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作用。二母寧嗽湯以二母為主藥,清熱解毒,而陳皮則輔助理氣,使藥性更易於運行,達到更好的止咳化痰效果。
  2. 調和藥性:二母寧嗽湯藥性偏寒涼,加入陳皮則可緩和其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此外,陳皮的辛香之氣,還能使藥味更易入口,提高患者的服藥意願。

二母寧嗽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氣化痰: 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肺、脾經,具有降氣化痰、消積止痛之功。咳嗽多因痰阻氣道,而枳實能降氣化痰,使氣道通暢,有助於止咳。
  2. 理氣止痛: 枳實亦可理氣止痛,對於咳嗽伴有胸悶、胸痛者,枳實能理氣開鬱,舒緩胸痛,改善不適。

總而言之,枳實於二母寧嗽湯中發揮降氣化痰、理氣止痛之功效,有助於止咳平喘,改善咳嗽伴隨的胸悶、胸痛等症狀。

二母寧嗽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利用其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作用。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對於咳嗽痰多、氣虛乏力等症狀,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此外,五味子還能滋補腎氣,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在二母寧嗽湯中,五味子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止咳化痰的效果,更能提高藥方整體的療效。

二母寧嗽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方中以川貝母、浙貝母為君藥,性寒,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可緩解貝母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利於患者服用。
  2. 增強療效: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貝母的燥性,使藥效更加溫和,有利於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同時,甘草還能調節藥性,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二母寧嗽湯

二母寧嗽湯 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成分包括知母、川貝母、黃芩、梔子、石膏、桑白皮、茯苓、瓜簍仁、陳皮、枳實、五味子、甘草等。

知母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川貝母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川貝母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可平喘、鎮咳、祛痰,對氣喘、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具有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梔子

梔子具有清熱除煩、瀉火通便、涼血止血、清熱下火等功效,可輔助治療失眠、腹瀉、潮熱盜汗、脬與口乾、黃疸、痢疾等症狀。

石膏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

桑白皮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它能清肺熱、止咳化痰、促進尿液分泌、增加腎臟血流量、降血壓、擴張支氣管、增加肺部通氣量、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肺部損傷、保護肺部健康、散營衛之瘀滯、發散陳血、止血化瘀、宣通經絡、疏導氣血、調和營衛,使血行流暢、瘀血化解。桑白皮的散血功效尤適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症瘕痞瘕等症。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瓜簍仁

瓜簍仁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活絡止痛、潤肺、生津止渴、保肝等功效。可改善肺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肺熱咳嗽等;也可緩解大便祕結、腸燥不通、腫痛等症狀;還能改善燥咳無痰、痰少黏稠、胸悶氣促、喘咳不止等症狀;另外,瓜簍仁還有活絡止痛、祛風利濕之效,可改善筋骨疼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腹痛泄瀉等症狀;此外,瓜簍仁還有潤肺定喘、止咳化痰的功效,可改善肺熱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此外,瓜簍仁味甘,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止渴、清肺化痰、潤腸通便之功,可緩解口乾舌燥、咳嗽、便祕等症狀;此外,瓜簍仁入肝經,具有保肝之功,可改善肝功能,減輕肝損傷。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枳實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此外,枳實還具有消食化積、補氣功效,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五味子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補氣可助脾益氣,增強抵抗力,緩解疲勞;補腎可改善腎虛諸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陽痿不舉等;止咳化痰可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降氣可治嘔吐、暈眩、口苦等症;生津止渴可刺激唾液和其他消化液的分泌,從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強筋骨可增強骨骼力量,強健筋骨;解酒毒可保護肝臟,促進酒精代謝,緩解酒後不適。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

傳統服藥法


知母(去毛)1錢半,貝母(去心)1錢半,黃芩1錢2分,山梔仁1錢2分,石膏2錢,桑白皮1錢,茯苓1錢,瓜蔞仁1錢,陳皮1錢,枳實7分,五味子10粒,生甘草3分。
上銼1劑。
加生薑3片,水煎,臨臥時細細逐口服。
本方改為丸劑,名「二母寧嗽丸」(見《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二母寧嗽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四。 組成:知母(去毛)1錢半,貝母(去心)1錢半,黃芩1錢2分,山梔仁1錢2分,石膏2錢,桑白皮1錢,茯苓1錢,瓜蔞仁1錢,陳皮1錢,枳實7分,五味子10粒,生甘草3分。 主治:因傷酒食,胃火上炎,衝逼肺金,以致咳嗽吐痰,經旬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