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降火湯
QING JIN JIANG HU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 養血活血,滋陰潤燥: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養血活血、滋陰潤燥之功效。清金降火湯常用於治療熱病傷陰、陰虛火旺所致的症狀,當歸可以滋陰補血,緩解因火熱耗傷陰液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 調和藥性,促進藥效:清金降火湯中常含有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的藥物,這些藥物多偏寒涼。當歸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過寒,更好地發揮其他藥物的功效。同時,當歸的活血作用也可以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和藥性: 清金降火湯多以清熱瀉火藥爲主,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作用,可起到緩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 調和氣血: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功效,可調和氣血,緩解肝火上炎導致的煩躁、失眠、頭痛等症狀,使清熱降火之效更佳。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對於火熱熾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高熱、口渴、咽痛、舌紅等,生地黃能有效地清熱降火,緩解症狀。
- 滋陰養血: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補益心腎。對於因陰虛火旺引起的症狀,如心煩失眠、口燥咽乾、盜汗等,生地黃能滋陰降火,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清金降火湯中加入生地黃,既能清熱降火,又能滋陰養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兩大作用: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能行氣消積,健脾和胃。清金降火湯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病症,而陳皮可理氣化痰,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清熱瀉火功效。
- 降逆止嘔:陳皮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由肺熱引起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此外,陳皮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清金降火的效果。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考量其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止咳,對於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清金降火湯以清熱解毒、涼血降火為主要功效,加入川貝母可增強其清熱潤肺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更能有效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瓜蔞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 瓜蔞仁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利咽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熱邪上炎引起的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症狀,瓜蔞仁能有效緩解。
二、利水消腫: 瓜蔞仁亦可利水消腫,對於因熱邪壅滯導致的痰熱內盛、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瓜蔞仁能清熱化痰,利水消腫,改善呼吸道症狀。
綜上,瓜蔞仁在清金降火湯中起到了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的功效,爲治療熱證提供輔助作用。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清金降火湯多以寒涼藥物為主,甘草性甘平,入脾經,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損傷脾胃陽氣。
二、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益氣補脾,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清熱瀉火藥物的發揮,提高療效。此外,甘草亦能解毒,減少其他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
總而言之,甘草在清金降火湯中扮演著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重要角色,使藥效更顯著,更安全有效。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茯苓,是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用以協調整體方劑的功效。
茯苓利水滲濕,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減少火毒積聚。其健脾寧心作用,可增強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使藥物更有效地吸收和發揮作用。同時,茯苓可安神寧心,減少因熱邪擾心而引發的煩躁、失眠等症狀,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因此,茯苓在清金降火湯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
清金降火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止咳化痰之效。此方主要針對熱病、火熱內盛之證,黃芩可清泄肺熱、心火,降火解毒,幫助改善症狀。
2. 瀉火解毒: 黃芩亦有解毒之功,可解熱毒、濕毒、火毒等。在清金降火湯中,黃芩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共同發揮解毒降火的作用,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它能清解心、肝、胃之火,對於因熱邪犯肺所致的咳嗽、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 降火除煩:梔子能清熱除煩,對於因心火上炎導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清金降火湯中加入梔子,能有效地清熱瀉火、降火除煩,達到治療熱病的功效。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功效。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其清熱涼血作用,可有效降低體內熱邪,緩解燥熱症狀;而滋陰降火之效,則可滋潤陰液,平衡陰陽,改善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因此,玄參的加入,能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效果,適用於熱盛傷陰、陰虛火旺的病症。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其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胃經,能滋陰潤燥,清肺熱,並可生津止渴。對於因肺陰不足、熱盛傷津所致的咳嗽、咯血、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清金降火湯中加入天門冬,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清熱瀉火、滋陰潤燥,達到治療熱病傷陰、肺熱咳嗽、口渴便祕等症狀的目的。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因為麥門冬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養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能滋養肺陰,潤燥止咳,對於燥熱傷肺、咳嗽氣喘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清心除煩: 麥門冬能清心火,除煩躁,對於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亦有幫助。
因此,清金降火湯中加入麥門冬,可以有效地滋陰降火,緩解燥熱症狀,並改善心肺功能。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對於因肺熱燥咳、痰稠難咳的患者,杏仁可以滋潤肺燥,化痰止咳,起到輔助清熱降火的作用。
- 宣肺透疹:杏仁有宣肺透疹的作用,對於一些因熱毒鬱肺,導致疹出不暢的患者,杏仁可以促進疹子透發,起到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的效果。
清金降火湯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清肺熱,利尿消腫: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利尿消腫之效。可有效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痰多、口乾舌燥等症狀。
- 宣肺止咳,平喘化痰:桑白皮能宣肺氣,止咳化痰,對於風寒咳嗽、肺熱咳嗽等症狀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桑白皮在清金降火湯中起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利尿消腫的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熱邪犯肺、肺熱咳嗽、痰多口乾等症狀。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的功效,可有效降低體內熱邪,對因熱邪上炎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頭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清肺降火:石膏性寒,能清肺熱,降火毒,尤其適用於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痰黃、胸悶等症狀。
因此,在「清金降火湯」中加入石膏,能夠有效清熱瀉火,清肺降火,達到治療目的。
清金降火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解表散熱: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散熱之功。清金降火湯旨在清熱解毒,而紫蘇葉的加入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散發熱邪,促進汗出,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 行氣寬中,和胃止嘔: 紫蘇葉還具有行氣寬中、和胃止嘔之功效。清金降火湯常用於治療因熱邪引起的胃腸不適,紫蘇葉的加入可以緩解胃氣上逆,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進一步促進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金降火湯」
- 當歸:生血活血。
- 白芍:養血、調經止痛。
- 生地黃:滋陰涼血、清熱瀉火。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
-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
- 瓜簍仁: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
- 茯苓:利水消腫、利尿、祛風除濕。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梔子: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 天門冬:滋陰、潤肺、清熱、止咳。
- 麥門冬:清熱潤肺、止咳。
- 杏仁:潤腸通便、止咳平喘。
- 桑白皮:止咳化痰、利水消腫。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
- 紫蘇葉:發汗解表、散風寒。
主治功效
麻醉後,熱氣侵犯肺臟,導致聲音嘶啞,或咳嗽或喘氣。
總結
清金降火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肺熱利咽、止咳化痰等功效,主治麻醉後,熱氣侵犯肺臟,導致聲音嘶啞,或咳嗽或喘氣。
傳統服藥法
當歸、白芍、生地、陳皮、貝母、瓜簍仁、甘草、白苓、枯芩(酒炒)、山梔(炒)、玄參、天冬、麥冬、杏仁、桑白皮、石膏、紫蘇梗、酒連各等分。
加生薑1片,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金降火湯, 出處:《麻症集成》卷三。 組成:枯芩、川貝、瓜蔞、麥冬、大力子、黑梔、知母、杏仁、元參、麻黃、石膏、竹葉。 主治:麻症肺熱,火邪刑金,喘嗽氣促。
清金降火湯, 出處:《綠槐堂疹症方論》。 組成:軟柴胡1錢,生黃芩3錢,花粉2錢,瓜蔞仁(去油)3錢,生桑皮1錢,生山梔1錢,杏仁10粒,陳皮6分,蘇子2錢。 主治:疹症出到指尖,天庭見紅點者。
清金降火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當歸、白芍、生地、陳皮、貝母、瓜簍仁、甘草、白苓、枯芩(酒炒)、山梔(炒)、玄參、天冬、麥冬、杏仁、桑白皮、石膏、紫蘇梗、酒連各等分。 主治:麻後熱乘肺金,聲啞不出,或咳或喘。
清金降火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四。 組成:陳皮1錢5分,半夏(泡)1錢,茯苓1錢,桔梗1錢,枳殼(麸炒)1錢,貝母(去心)1錢,前胡1錢,杏仁(去皮尖)1錢半,黃芩(炒)1錢,石膏1錢,瓜蔞仁1錢,甘草(炙)3分。 主治:瀉肺胃之火,消痰止嗽。主治: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