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珍香附丸

SHI ZHEN XIANG F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脾經 16%
心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1%
腎經 11%
膽經 3%
大腸經 3%
三焦經 1%
膀胱經 1%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十珍香附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止痛安胎等功效。方中以香附為君藥,治療婦科疾病,而當歸則作為臣藥,協同香附補血活血,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有助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2. 滋養肝腎,改善氣血: 肝腎虧虛是導致女性月經失調、痛經等婦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歸入肝腎經,具有滋養肝腎,調和氣血的作用。十珍香附丸中加入當歸,可以補益肝腎,改善氣血運行,從根本上改善婦科疾病。

十珍香附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香附丸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經期腹痛等。熟地黃能補益肝腎,改善氣血不足,從根本上改善婦科疾病。
  2. 調和藥性:香附丸中含有香附、柴胡、當歸等藥材,性偏寒涼。熟地黃性溫,能緩解寒涼藥材對脾胃的刺激,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十珍香附丸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鬱氣滯: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養血柔肝的功效。香附亦善於理氣解鬱,兩者合用,可有效緩解肝氣鬱滯,改善胸悶脅痛、腹脹、月經不調等症狀。
  2. 調和脾胃:白芍兼入脾經,能養血柔肝、健脾和胃。十珍香附丸中多為理氣、活血藥物,容易損傷脾胃,白芍可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使藥物更平和,不易傷脾。

十珍香附丸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益氣,助運化: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安胎的功效。方中香附理氣解鬱,但易耗氣,白朮補脾益氣,可避免香附損傷脾氣,並有助於氣機疏通,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2. 配合香附,疏肝理氣: 白朮與香附相配,不僅能補脾益氣,更能協同香附疏肝理氣,化解氣鬱,消除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總而言之,白朮的加入,既能補脾益氣,又能配合香附疏肝理氣,使其藥效更全面,療效更顯著。

十珍香附丸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十珍香附丸以香附為君藥,善於疏肝理氣,但氣機不暢往往與脾虛濕盛有關。茯苓的加入,可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機順暢,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2. 寧心安神: 十珍香附丸旨在治療肝鬱氣滯、心神不寧等症狀。茯苓除了健脾利濕之外,還具有寧心安神之功效,能緩解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配合香附疏肝解鬱,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使患者心神安寧,氣機調和。

十珍香附丸中包含酸棗仁,主要原因如下:

  1. 安神寧心:酸棗仁性味甘酸,入心肝經,具有養心安神之功效。方中以香附、鬱金等理氣解鬱,而酸棗仁則起到安神寧心、緩解心悸失眠的作用,使氣血調和,心神安定。
  2. 調和肝脾:酸棗仁可補肝益脾,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白芍、茯苓等共同作用,可以調和肝脾,促進脾胃功能,改善氣血不足,從而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十珍香附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十珍香附丸以香附為君藥,性辛溫,善於行氣止痛,但容易燥烈。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香附的燥性,使其藥力平和,避免傷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緩解疼痛、補脾益氣的功效。與香附等藥材配合使用,能增強整體療效,使藥效更全面。

甘草在方劑中起到調和、增效的作用,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其療效。

十珍香附丸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基於其 滋陰潤燥清熱生津 的功效。

天門冬性寒,味甘,歸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清心除煩、降火解毒的功效。在十珍香附丸中,天門冬與其他藥材如香附、白芍等配合,可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煩躁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天門冬還能滋陰補腎,改善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盜汗、耳鳴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十珍香附丸中添加益母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益母草性味辛涼,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氣血瘀滯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材如香附、延胡索等共同發揮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

二、 補血養血:益母草亦具補血養血之效,可改善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虛弱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如當歸、熟地黃等,起到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的作用。

十珍香附丸方劑中加入山茱萸,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功效。香附丸方劑主要針對肝腎不足、脾氣虛弱所致的腹痛、便溏、月經不調等症狀,而山茱萸能補益肝腎,固澀精氣,從根本上改善病症,增強療效。
  2. 調和藥性: 方劑中含有香附、枳殼等理氣散結藥物,容易燥氣耗氣,而山茱萸性溫潤,可緩解藥物的燥性,起到調和藥性,防止燥傷正氣的作用。

十珍香附丸中加入橘紅,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疏肝理氣: 橘紅味辛、性溫,入肺、肝經,具有疏肝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方中香附、延胡索等藥材以疏肝解鬱為主,而橘紅的加入,有助於進一步理氣解鬱,促進氣機運行,使藥效更加全面。

二、行氣止痛: 橘紅能行氣活血,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疼痛、腹脹不舒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同時,橘紅還能輔助香附、延胡索等藥材,共同達到行氣止痛的目的,提升藥效。

十珍香附丸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延胡索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以香附為君藥,行氣解鬱,延胡索則輔佐香附,加強疏肝解鬱,並能止痛,針對肝鬱氣滯、脘腹脹痛等症,起到協同作用。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延胡索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經絡不通、疼痛等症,延胡索可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十珍香附丸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血養血: 阿膠味甘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之效。方中香附理氣解鬱,但若氣鬱日久則易耗血,阿膠的補血作用能緩解氣鬱所致的氣血不足,提升整體療效。
  • 滋陰安神: 阿膠能滋陰補血,並能安神定志,與方中其他安神藥物如茯苓、遠志等協同作用,更能有效改善氣鬱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總而言之,阿膠的加入,既能補血養血以助氣鬱之氣順暢,又能滋陰安神以緩解氣鬱所致的心神不安,從而提升十珍香附丸的整體療效。

十珍香附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用以治療因濕熱蘊結、脾胃失調所致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

黃芩性寒味苦,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痢,對於濕熱所致的腹瀉、腹痛,以及脾胃濕熱引起的消化不良,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同時,黃芩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腹脹、腹痛也有一定療效。因此,在十珍香附丸中加入黃芩,可有效增強其清熱燥濕、健脾和胃的功效。

十珍香附丸中加入砂仁,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理氣和胃: 砂仁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之效。香附丸以香附為主,善於疏肝理氣,但脾胃虛弱者容易出現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砂仁加入後,能溫脾胃,助香附理氣消脹,協同和胃止嘔,使氣機通暢,脾胃功能得以恢復。
  2. 調和藥性: 方中多用寒涼藥物,如香附、延胡索等,容易傷脾胃。砂仁性溫,能溫補脾胃,中和寒涼之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保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達到更好的療效。

十珍香附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針對其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可滋陰清熱,涼血止血。方劑中加入生地黃,旨在緩解因肝鬱脾虛、血虛氣滯所致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月經不調、失眠多夢等症狀。

此外,生地黃還可輔助其他藥物,如香附、鬱金等,共同發揮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從而達到整體調理身體的目的。

十珍香附丸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以香附配伍其他理氣藥,可有效舒緩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滿等症狀。
  2. 調和脾胃,健脾和中: 香附除了疏肝解鬱,還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方中以香附配伍健脾和胃藥,可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緩解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十珍香附丸中加入香附,可有效改善肝氣鬱結和脾胃不和所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十珍香附丸主治功效分析

十珍香附丸,原方出自《滇南本草》,後經《身經通考》、《救生集》等醫書收錄並加味,成為一劑治療婦科疾病的經典方劑。其組成以香附為君藥,配伍當歸、熟地、白芍、白朮、茯苓、酸棗仁、甘草、天門冬、益母草、山茱萸、橘紅、延胡索、阿膠、黃芩、砂仁、生地黃等諸藥,具有補血活血、疏肝理氣、健脾安神之功。

主治功效

綜合古文所載,十珍香附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婦人血虧,榮衛失和,氣逆結滯,經水不調: 《滇南本草》指出,本方主治婦人血虧導致的榮衛失調,氣機逆亂,以及月經不調等症狀。
  2. 肢體睏倦,面目痿黃: 《身經通考》、《救生集》均記載本方可用於治療肢體睏倦,面色萎黃等氣血虧虛之證。
  3. 日晡寒熱,晝靜夜煩: 此描述指傍晚時分出現發熱,夜間煩躁不安,體現陰虛內熱的特點,亦為本方所治。
  4. 心胸填脹,腰脅疼痛: 說明本方可舒緩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悶、腹脹、腰脅疼痛等不適。
  5. 飲食無味,神思不安: 表明本方具有健脾開胃、寧心安神的作用,能改善食慾不振、精神不安等症狀。
  6. 赤白帶下: 提示本方可治療婦女帶下病,無論是白帶或赤帶,均有療效。
  7. 久無孕育,孕而半產: 反映本方可調理婦女生殖機能,有助於懷孕,並能預防流產。

治療原理

十珍香附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 香附是本方君藥,其性味辛平,具有疏肝理氣、止痛之功。七分炮製香附,分別以童便、酒、醋、鹽水、茴香湯、益智仁湯、蘿蔔湯浸泡,旨在增強香附的藥效,分別取其滋陰、行經絡、開鬱、清坎水、溫補、暖胃、消食等作用,更全面地疏理肝氣。
  2. 補益氣血,調和陰陽: 方中當歸、熟地、白芍、生地、阿膠等藥材均具有補血養血之功,人參能大補元氣,與當歸等配伍,可補氣生血。白朮、茯苓、甘草則能健脾益氣,培土生金,使氣血生化有源。諸藥合用,可補益氣血,調和陰陽,使氣血運行通暢。
  3.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延胡索能活血行氣止痛,益母草能活血調經,兩者配合可加速氣血運行,化瘀止痛。
  4. 滋陰清熱,安神定志: 酸棗仁能養心安神,天門冬能滋陰潤肺,生地能清熱涼血,三者合用,能滋陰降火,寧心安神,改善陰虛火旺之證。
  5. 溫腎健脾,澀腸止瀉: 山茱萸溫補肝腎,固精止帶,砂仁能行氣止痛,溫中健脾,兩藥配合,可溫補下元,健脾化溼。
  6. 理氣化痰,和胃止嘔: 橘紅能理氣化痰,和胃止嘔,可改善氣滯痰阻導致的胸悶、噁心等症狀。

總而言之,十珍香附丸以香附為主藥,通過疏肝理氣,調暢氣機,配伍補益氣血、活血化瘀、滋陰清熱、溫腎健脾等藥材,達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的目的,從而治療婦人血虧、氣滯、陰虛等多種病症。

此方劑組成的細膩,炮製方法的講究,都體現了古人對於婦科疾病的深刻認識和高超的治療技藝,值得後人研究和學習。

傳統服藥法


當歸80兩,熟地80兩,白芍80兩,白朮(炒)40兩,茯苓40兩,棗仁(炒)40兩,甘草18兩,天冬54兩,益母草80兩,山萸(炙)40兩,橘紅40兩,玄胡(炙)30兩,阿膠(炒珠)40兩,黃芩50兩,砂仁30兩,生地80兩,香附(炙)320兩。
舒鬱調經,和衛養榮。
上為細末,過羅,每1斤面用黃酒10兩,泛為小丸。
每服2錢,1日2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珍香附丸具有調經止痛、養血安神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相關疾病


容易焦慮恐懼容易憂鬱

相同名稱方劑


十珍香附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當歸80兩,熟地80兩,白芍80兩,白朮(炒)40兩,茯苓40兩,棗仁(炒)40兩,甘草18兩,天冬54兩,益母草80兩,山萸(炙)40兩,橘紅40兩,玄胡(炙)30兩,阿膠(炒珠)40兩,黃芩50兩,砂仁30兩,生地80兩,香附(炙)320兩。 主治:舒鬱調經,和衛養榮。主治:婦人血虧,榮衛失和,氣逆結滯,經水不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