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散

FANG J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脾經 15%
心經 12%
肝經 12%
腎經 9%
膀胱經 8%
大腸經 7%
胃經 7%
三焦經 3%
心包經 2%
小腸經 1%
膽經 1%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防己散」方劑中包含「防己」藥材,這是因為防己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祛風濕止痛: 防己性寒,能入膀胱經,擅長治療風濕痹痛、關節腫痛等症狀。防己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而防己的祛風濕止痛作用正好可以針對病因,緩解患者疼痛。
  2. 利水消腫: 防己亦能入脾經,具利水消腫功效。風寒濕邪往往會導致水液停滯,出現肢體腫脹等症狀。防己的利水消腫作用能幫助排出體內積水,消除腫脹,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效果。

防己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解表,通利水道: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解熱之功效。防己散主要治水腫、面目浮腫等症,麻黃可以宣肺利水,促進水液代謝,解除表邪,使水腫消退。
  2. 配伍協調,增強功效:防己散中,防己、黃芪、茯苓等藥物,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但較為溫燥,麻黃的宣肺之性可與之相配伍,既可增強利水消腫之效,又能避免溫燥傷陰。

防己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去除體內水濕,配合防己等藥物,加強利水消腫的效果。
  2. 健脾和胃: 赤茯苓亦具有健脾和胃之功效,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防止藥物對脾胃的損害,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因此,赤茯苓的加入,不僅有助於防己散的利水消腫作用,更能保護脾胃,提高藥效。

防己散中加入丹參,主要是基於其活血化瘀、涼血消腫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疏風解表、清熱利濕的功效相輔相成。

丹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治療效果。同時,丹參還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可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發熱、疼痛等症狀,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防己散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利關節,消腫止痛: 川牛膝味苦甘,性寒,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利關節、消腫止痛的功效。防己散主治風濕痺痛,關節腫脹,而川牛膝則可幫助藥物深入關節,消散風寒濕邪,解除痺痛,促進關節活動。
  2. 引藥下行,加強療效: 防己散中多用升散藥物,如防己、羌活等,川牛膝性寒,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引導藥力下達關節,並防止藥力過於上浮,使藥物作用於病竈處,達到最佳療效。

防己散方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作用: 防己散主要功效為祛風濕、利水消腫。獨活性溫,善於祛風濕,且能通經絡,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防己、羌活等共同發揮祛風濕、利水消腫的作用,加強療效。

2. 改善寒濕: 防己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而獨活溫經散寒,可以改善寒濕,並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祛風濕的作用,使治療更加全面有效。

防己散中加入黃耆,主要是為了補氣固表。

防己散以利水滲濕為主,但其藥性偏寒,容易傷及脾氣,導致氣虛表弱。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可以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因利水滲濕而導致的氣虛症狀,如乏力、自汗、易感冒等。此外,黃耆還能促進水液代謝,協同防己等藥物利水消腫,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防己散方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兼祛濕邪: 防風味辛溫,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表、祛風濕等功效。防己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症見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防風可與防己、秦艽等藥物相配伍,共奏疏散風寒、祛除濕邪的作用,使痹症得以降解。
  2. 引藥入絡,提高藥效: 防風性善行散,可引藥物深入經絡,促進藥效發揮。防己散中其他藥物如防己、秦艽等,具有較強的入絡作用,但其功效需要配合其他藥物引導才能更好地發揮。防風的存在,可以引導這些藥物深入經絡,增強其祛風濕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防己散為一傳統中醫處方,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人體濕熱,強化脾胃功能。方中含有人參一味,人參作為君藥,其性溫而味甘微苦,歸脾肺經,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安神益智。在防己散中,人參的作用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夠補充體力,增強身體抵抗力,還能協調方中其他草藥的功效,使其更為和諧。對於因濕熱所致的肢體沉重、倦怠乏力等症狀,人參能夠提升脾胃運化能力,促進水濕代謝,從而達到祛濕健脾之效。此外,人參還可輔助改善心悸失眠,增強記憶力,使人精神煥發。總體而言,防己散中人參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使此方成為調理濕熱體質的良方。

防己散原本方劑中確實包含犀角,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 清熱解毒之效: 犀角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古人認為其可清熱解毒,治療熱毒熾盛所致之癰腫疔瘡、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

二、 化瘀止痛之效: 犀角亦有化瘀止痛之效,可治療熱毒瘀滯所致之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視,犀角已被列為瀕危物種,使用犀角的藥方已不再被允許。目前,防己散中已改用其他藥材替代犀角,例如水牛角、黃芩等,以達到類似功效。

防己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防己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溼痹,而木香性辛溫,入肝、脾、胃經,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風寒溼邪阻滯經絡,可致氣機鬱滯,肝氣不舒,脾胃失和,出現疼痛症狀。木香加入方中,可疏肝理氣,調和脾胃,緩解疼痛。
  2. 燥溼止瀉: 防己散中含有防己、羌活等藥物,性寒涼,容易損傷脾胃,引起腹瀉。木香味苦辛,性溫,能燥溼止瀉,中和方中寒涼之性,保護脾胃功能。

綜上所述,木香加入防己散中,既能疏肝理氣,緩解疼痛,又能燥溼止瀉,保護脾胃,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防己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防己散以防己、黃芪為主,偏於寒涼,桂枝性溫,能溫通經絡,調和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避免傷陽氣。
  2. 協同作用: 桂枝具有解肌發表、溫通經絡的作用,可與防己散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促進汗出解表,疏風散寒,達到治療風寒濕痹的效果。

桂枝的加入,使防己散藥性更加平和,效果更佳,更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防己散中加入石膏,主要是為了清熱解表,瀉火止渴。

防己散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兼有表熱者,石膏性寒,能清熱瀉火,且善於清解表熱。當患者出現發熱、口渴、汗出不暢等表熱症狀時,石膏可以清熱解表,緩解熱證。

此外,石膏還有較好的止渴作用,可以緩解患者因熱邪入裡而引發的口渴症狀。因此,石膏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清熱解表,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提高療效。

防己散中加入半夏,是基於其燥濕化痰的功效,以協同其他藥物治療水腫

防己散主治水腫,其藥性偏寒涼,而半夏則性溫燥,可以溫化寒濕防止寒邪阻遏水液運行促進水腫消退。同時,半夏還能降逆止嘔防止藥物寒涼之氣逆上避免出現嘔吐等副作用

因此,半夏的加入,既能增強藥效,又能保護患者,是防己散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

防己散中含有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瀉熱解毒: 防己散主治風濕痺痛,常伴有發熱、口渴、便祕等熱毒症狀。大黃苦寒,善瀉熱解毒,能清熱瀉火,並能通腑泄熱,與防己等藥物相配伍,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改善痺痛症狀。
  2. 促進藥物流通: 防己散中藥物較多,大黃性滑,能引導藥物下行,促進藥物流通,使其更好地發揮療效。

防己散方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之效。防己散主治風寒濕痹,常伴有咳嗽、喘息等症狀。杏仁加入方中,有助於宣肺化痰,緩解咳嗽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祛除風寒濕邪。
  2. 利水消腫:杏仁亦有微利水消腫之功效,與防己、白朮等利水藥物相配伍,可加強利水消腫之效。防己散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常伴有水腫等症狀,杏仁的加入有助於消除水腫,改善病患的整體狀況。

防己散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基於其 宣肺利水、止咳化痰 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桑白皮性寒,味苦,入肺經,能清熱解表,宣肺止咳,利水消腫。在防己散中,其與防己、黃芪等藥物共同作用,可 宣通肺氣,利水消腫,並減緩藥物的寒涼之性,使方劑更適合治療風寒濕痺、水腫脹滿等兼有表寒、水飲內停的病症。

防己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寒邪深入,陽氣虛衰:防己散主治風寒濕痺,症狀多表現為肢體沉重、麻木、疼痛,且畏寒怕冷,這正是寒邪深入,陽氣虛衰之象。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可溫陽散寒,助陽氣驅散寒邪,恢復肢體的溫煦功能。
  2. 扶陽固本,祛風止痛:防己散中,防己、羌活、獨活等藥物善於祛風濕,但同時也會耗傷陽氣。附子溫陽補氣,可扶助正氣,防止祛風藥物過於耗散陽氣,進一步鞏固療效,並能促進氣血流通,減輕疼痛。

防己散中加入枳殼,是為了增強其利水消腫、行氣止痛之效。

枳殼性苦辛,微寒,歸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的作用。其苦寒之性,可助防己散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其行氣之性,可助防己散疏通經絡、行氣止痛之效;其降逆止嘔之性,可緩解由濕熱阻滯所致的嘔吐等症。

因此,枳殼的加入,可使防己散療效更顯著,更全面地達到祛除病邪、恢復身體健康的目的。

主治功效


防己散

方劑組成:防己,麻黃,赤茯苓,丹參,川牛膝,獨活,黃耆,防風,人參,犀角,木香,桂枝,石膏,半夏,大黃,杏仁,桑白皮,附子,枳殼。

方劑主治功效:

  • 腳氣病:一種因缺乏維生素B1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腳氣、水腫、精神萎靡等。
  • 緩弱:虛弱無力。
  • 頑痹:頑固不化的痺病,多指風濕性關節炎等。
  • 心神煩悶:心情煩躁,心神不寧。
  • 語言謇澀:說話不流暢,口齒不清。
  • 不欲飲食:沒有食慾,不想吃東西。

方劑組成介紹:

  •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石膏: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犀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定驚、解毒清肝之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防己: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總結:

防己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腳氣病、緩弱、頑痹、心神煩悶、言語謇澀、不欲飲食等。方劑組成包括防己、麻黃、赤茯苓、丹參、川牛膝、獨活、黃耆、防風、人參、犀角、木香、桂枝、石膏、半夏、大黃、杏仁、桑白皮、附子、枳殼等19味中藥,各味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藥效。

傳統服藥法


木防己1兩,栝樓2兩,鉛丹2兩,黃連2兩。
上為散。
以苦酒1升,水2升合為漿,每於食後服方寸匕,日3次。服訖當強飲,極令盈溢,1日再服則憎水,當不欲飲也。
據樓根散(《聖濟總錄》卷五十八)、栝樓散(《聖濟總錄》卷五十九)。方中栝樓,《聖濟總錄》作"栝樓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防己散具有發汗解表、利水通絡、清熱除煩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如果有發熱、頭痛、咳嗽、痰多等症狀,應先就醫診斷,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防己散。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坐骨神經痛貝爾氏癱瘓腳氣病糖尿病排尿困難尿道炎高血脂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前列腺增生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肺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咳血

相同名稱方劑


防己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 組成:防己(生用)3兩。 主治:鼻衄。

防己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八。 組成:防己、人參各等分。 主治:小兒傷寒喘急,及諸病喘促。

防己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組成:防己1兩,海蛤半兩,滑石半兩,木香半兩。 主治:膀胱積熱,小便不通。

防己散, 出處:《千金翼》卷十九。 組成:木防己1兩,栝樓2兩,鉛丹2兩,黃連2兩。 主治:消渴,肌膚羸瘦,或轉筋不能自止,小便不禁。

防己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組成:防己(煮)1兩半,訶黎勒(煨,去核)1兩半,鬱李仁(湯浸退皮,研如膏)1兩半,白朮1兩半,槟榔(銼)1兩半,吳茱萸(陳者,淘7遍,炒)3分。 主治:結瘕癖實,腹滿如鼓,食即欲吐,喘息急,其脈弦而緊。

防己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三。 組成:漢防己1兩,麻黃1兩(去根節),赤茯苓1兩,丹參1兩,牛膝1兩(去苗),獨活1兩,黃耆1兩(銼),防風1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犀角屑1兩,木香半兩,桂心1兩,石膏1兩,半夏半兩(湯浸,去滑),川大黃半兩(碎,微炒),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桑白皮1兩(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枳殼半兩(去瓤麸炒微黃)。 主治:腳氣緩弱,頑痹,心神煩悶,言語謇澀,不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