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嚼丸

BAI J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20%
心經 12%
胃經 10%
脾經 10%
腎經 7%
膀胱經 6%
膽經 4%
大腸經 4%
心包經 1%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百嚼丸方劑中加入槐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槐角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百嚼丸主治風熱上攻、牙齦腫痛、口舌生瘡、鼻衄、便血等症,槐角可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緩解這些症狀。
  2. 收斂止瀉:槐角亦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腸風下血、痔瘡出血等症。百嚼丸中加入槐角,除了清熱止血外,也能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進一步鞏固療效。

百嚼丸方劑中包含槐花,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涼血止血: 槐花性涼,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例如鼻出血、痔瘡出血、外傷出血等。
  2. 清肝瀉火: 槐花可清肝瀉火,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頭暈目眩、口苦咽乾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槐花在百嚼丸中能發揮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百嚼丸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如下:

  1. 宣肺化痰: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百嚼丸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桔梗可幫助宣暢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呼吸道阻塞。
  2. 散結消腫:桔梗還具有散結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消除咽喉腫痛,緩解因痰液阻塞所致的喉嚨不適。

綜上所述,桔梗在百嚼丸中起到宣肺化痰、散結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的功效。

百嚼丸中加入薄荷,主要原因如下:

一、清熱解毒: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百嚼丸通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薄荷可以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促進傷口癒合。

二、清涼止癢:薄荷具有清涼止癢的作用。百嚼丸中加入薄荷,可以有效緩解因咽喉腫痛或口舌生瘡引起的瘙癢症狀,起到清涼止癢的作用。

薄荷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百嚼丸的清熱解毒功效,更能起到清涼止癢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百嚼丸方劑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散風止癢: 蟬蛻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熱、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狀,蟬蛻能有效緩解。
  2.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蟬蛻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對於因經絡不通暢而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百嚼丸方劑中,蟬蛻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百嚼丸方中包含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百嚼丸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症狀如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荊芥能有效解除風邪入侵所致的表證,使患者恢復健康。
  2. 宣肺止咳:荊芥兼具宣肺止咳的作用,可改善風熱所致的肺氣不利,咳嗽痰多等症狀。百嚼丸方中常與其他宣肺止咳藥物配伍,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百嚼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百嚼丸中可能包含一些性質較烈或毒性較強的藥物,甘草可中和其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傷害。

二、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芪的補氣作用,使藥效更顯著。在百嚼丸中,甘草可能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百嚼丸方劑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1. 消食化積: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嘔之效。百嚼丸主要針對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症,枳殼可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腹脹不適。
  2. 理氣止痛: 枳殼能理氣行滯,舒肝解鬱,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脇脹痛、胃脘疼痛等,亦有緩解作用。百嚼丸中加入枳殼,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理氣止痛的效果。

總之,枳殼在百嚼丸中發揮消食化積、理氣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症。

百嚼丸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原因在於其 祛風止痙 的功效。白僵蠶性寒,味甘,歸肝經,能疏散風熱、熄風止痙。其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

  1. 抑制神經興奮性: 白僵蠶能抑制神經興奮性,達到鎮靜安神、止痙的效果。
  2. 抗炎作用: 白僵蠶具有抗炎作用,可緩解肌肉痙攣、疼痛

因此,在百嚼丸中加入白僵蠶,可以有效地 治療風熱痰火上擾、神經興奮性過高、口眼歪斜、手足抽搐等症狀

百嚼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行氣: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頭痛、頭暈、肢麻等症狀。
  2. 疏散風熱: 川芎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功效,能清熱解表,並能改善因風熱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百嚼丸旨在治療頭風頭痛、腦部供血不足等病症,而川芎的活血行氣、疏散風熱的功效正好能針對這些病症進行治療。

百嚼丸中含有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散寒: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百嚼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羌活可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2. 疏通經絡:羌活能通絡止痛,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百嚼丸中加入羌活,有助於藥物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部位,提高治療效果。

百嚼丸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百嚼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關節僵硬等症狀,而防風可以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防風與百嚼丸中的其他藥材,如羌活、獨活、蒼朮等,共同發揮作用,協同增強藥效。例如,防風與羌活、獨活搭配,可增強疏散風寒、通絡止痛的效果。

總體而言,防風在百嚼丸中起到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作用,並與其他藥材相互協調,共同發揮藥效,治療風寒濕痺引起的各種病症。

百嚼丸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具有通竅止痛、散寒解表之效。百嚼丸常用於治療頭痛、鼻塞、牙痛等症,而白芷能有效疏通鼻竅、改善頭痛、牙痛症狀。
  2. 消腫散瘀:白芷還具有消腫散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百嚼丸中加入白芷,可以增強其消腫止痛的功效,促進傷處恢復。

百嚼丸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其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目的相契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百嚼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困、心神不安等症,茯苓的健脾利濕作用,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利濕化痰,從根本上解決脾虛濕困的問題;其寧心安神功效,則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因此,茯苓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百嚼丸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原因有二:

1. 鎮痙止痛: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鎮痙止痛的功效。百嚼丸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的鎮痙止痛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改善血液循環: 天麻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增加腦血流量,有助於緩解因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痛、頭暈等症狀。百嚼丸中的其他藥材,例如川芎、白芷等,也能促進血液循環,與天麻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百嚼丸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而導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細辛能溫散寒邪,改善症狀。
  2. 活血止痛: 細辛亦可活血化瘀,溫通經絡,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細辛能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緩解疼痛。

因此,百嚼丸方劑中加入細辛,能有效改善因寒邪侵襲而導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並能起到活血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百嚼丸中包含藁本,主要原因有二:

  1. 疏風解表,止痛止癢: 藁本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風解表、止痛止癢的功效。百嚼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肢節疼痛、皮膚瘙癢等症,藁本可以有效疏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和瘙癢。
  2. 通鼻竅,開竅醒神: 藁本具有通鼻竅、開竅醒神的功效。百嚼丸中常與其他藥物配合,如薄荷、荊芥等,共同發揮疏風解表、通鼻竅的功效,適用於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

百嚼丸方劑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對於百嚼丸所針對的風痰阻滯、筋脈拘攣等症狀,白附子可起到疏風通絡、解痙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痙攣、抽搐等症狀。
  2. 溫陽散寒:白附子亦具溫陽散寒之效。部分風痰阻滯的患者可能伴隨畏寒肢冷、脾胃虛寒等症狀,白附子可溫補陽氣,改善患者的寒症,起到協同其他藥物治療的作用。

百嚼丸中加入墨,看似奇怪,實則有其道理。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首先,炭黑能吸附腸道內的毒素,減少其吸收,達到解毒的作用。其次,炭黑性質寒涼,能清熱涼血,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有止血功效。

因此,百嚼丸中加入墨,不僅能解毒,也能涼血止血,與方劑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百嚼丸 」 :


百嚼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槐角、槐花、桔梗、薄荷、蟬蛻、荊芥、甘草、枳殼、白僵蠶、川芎、羌活、防風、白芷、茯苓、天麻、細辛、藁本、白附子、墨。

1. 槐角

性微寒,味甘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可治療瘡瘍發炎、口腔潰瘍、黃疸、痢疾等熱毒、血熱相關之病症;可治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等血熱出血證;可治療暑癤、頸淋巴結結核等疾病;可緩解胸悶氣短、脅肋疼痛、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

2. 槐花

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可治療瘡瘍發炎、口腔潰瘍、黃疸、痢疾等熱毒、血熱相關之病症;可治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等血熱出血證;可治療暑癤、頸淋巴結結核等疾病;可緩解胸悶氣短、脅肋疼痛、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

3. 桔梗

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4. 薄荷

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薄荷發汗解表疏散風邪,清利咽喉透達表邪;止血化瘀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管張力;降氣疏風散寒宣肺利咽清熱解毒使氣機暢通調和氣機平衡;透疹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汗腺分泌抑制病原微生物;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清涼疏風散熱抑制細菌和病毒生長促進分泌物排出減少泡沫痰形成改善咽喉腫痛等不適。

5. 蟬蛻

為中藥材,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咳嗽、中風偏癱、手足麻木、皮膚瘙癢、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等症狀。

6. 荊芥

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7.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8. 枳殼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9. 白僵蠶

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10. 川芎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11. 羌活

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羌活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預防和治療感染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12. 防風

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13. 白芷

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白芷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14.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

傳統服藥法


槐角(炒)半斤,槐花(炒)半斤,桔梗(炒)半斤,薄荷葉(去土)半斤,蟬蛻(淨洗)半斤,荊齊穗4兩,甘草4兩(炙),枳殼(麩炒,去瓤)4兩,白僵蠶(炒去絲嘴)4兩,川芎2兩,羌活(去頭蘆)2兩,防風(去頭蘆)2兩,香白芷2兩,白茯苓(去皮)2兩,天麻1兩(去苗),細辛(去葉土)半兩,藁本(去土)半兩,白附子(炮)半兩,細松煙墨(燒紅,醋淬)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10丸。
每服1丸,食後、臨睡細嚼,茶清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通絡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睡眠障礙多痰眼睛模糊全身酸痛身體發低熱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百嚼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煙霞聖效》。 組成:川芎2兩,皂角(同黑豆1合,水1碗,同煮豆熟)2兩,槐角4兩(炒),甘菊花8兩,荊芥穗8兩。 主治:諸風。

百嚼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槐角(炒)半斤,槐花(炒)半斤,桔梗(炒)半斤,薄荷葉(去土)半斤,蟬蛻(淨洗)半斤,荊芥穗4兩,甘草4兩(炙),枳殼(麸炒,去瓤)4兩,白僵蠶(炒去絲嘴)4兩,川芎2兩,羌活(去頭蘆)2兩,防風(去頭蘆)2兩,香白芷2兩,白茯苓(去皮)2兩,天麻1兩(去苗),細辛(去葉土)半兩,藁本(去土)半兩,白附子(炮)半兩,細松煙墨(燒紅,醋淬)半兩。 主治:風壅涎實,頭目昏暈,眼多緊澀,肌肉瞤動,手足煩熱,渾身疼痛,腰重腳弱,大便多秘,夜間少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