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性甘淡、寒、無毒。主治利水通淋、清解暑熱、祛濕斂瘡。用於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疹、濕瘡、痱子。
瞿麥性苦寒。主治利小便、清濕熱、活血通經。主小便不通、熱淋、血淋、石淋、閉經、目赤腫痛、癰腫瘡毒、濕瘡瘙癢。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赤芍性苦、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石韋性苦、甘、寒。主治利水通淋、清肺化痰、涼血止血。主淋病、水腫、小便不利、痰熱咳喘、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
檳榔性味苦、辛、溫。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冬葵子性甘、寒。主治利水、滑腸、下乳。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腫、婦女乳汁不行、乳房腫痛。
赤茯苓性甘,淡,平。主要功效行水;利濕熱。主小便不利;水腫;淋濁;洩瀉
地榆性苦酸、寒、無毒。主治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
滑石湯,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滑石半兩。 主治:乳石發動,煩熱,煩渴不止。
滑石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組成:滑石(碎)、冬葵子、榆白皮(銼)各等分。 主治:傷寒小腸有伏熱,狀如熱淋磣痛。
滑石湯, 出處:《千金》卷二十。 組成:滑石8兩,子芩3兩,榆白皮4兩,車前子1升,冬葵子1升。 主治:膀胱急熱,小便黃赤。
滑石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組成:滑石2兩,葶藶子(微炒)1兩,防己1兩,木香半兩。 主治:傷寒時行,少腹脹滿,小便不通。
滑石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七。 組成:滑石1兩,瞿麥1兩,桂心1兩,赤芍藥1兩,石韋1兩,檳榔1兩,甘草(炙微赤)1兩,葵子1兩,赤茯苓1兩,地榆(銼)1兩。 主治:胞不出,腹內疼痛不可忍,心頭妨悶,四肢昏沉,不欲言語。
滑石湯, 出處:《聖惠》卷七十七。 組成:滑石1分,瞿麥1分,桂心1分,赤芍藥1分,石韋1分,檳榔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葵子1分,赤茯苓1分,地榆(銼)1分。 主治:胞衣不出,腹內疼痛不可忍,心頭妨悶,四肢昏沉,不欲言語。